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推进新时代温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得益于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影响,温州市初步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方式、开放型新兴产业体系和国际化的政府运作制度,初步实现和营造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和开放式的社会文化环境。目前,温州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存在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市场运行成本较高、法治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政策获得感不强、对外开放平台等级不高和外贸软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优化温州国际化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利用自贸区改革高地,在对外开放领域实行“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商务成本,营造良好的法治、市场、文化和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营商环境 国际化营商环境 温州营商环境
一、温州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现状
建设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国际化是评价标准,也是内在要求,包括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城市能级。而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既包括国际化商务载体、社区与公共服务的打造,也包括国际化生活环境、服务环境、营商环境的营造。2019年温州市开展浙江省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出台了《温州市开展浙江省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工作方案》和《温州市开展浙江省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责任清单》,加快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高地,将试点工作与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世界(温州)华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等载体有机结合,充分融入,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助推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初步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方式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核心是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国际通行规则体系;打造法治化、市场化的国际营商环境,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有序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信用温州”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市场运行制度。
(二)初步建立开放型的新兴产业体系
温州市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天心天思集团签约落地一批数字经济项目。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试点项目50个、工业机器人1550台,企业上云1.65万家。同时紧追国际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新趋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积极提升本地产业在国际价值链的分工水平。2019年7月,温州市下发《培育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9—2021年)》,系统性为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三)初步建立国际化的政府运作制度
温州市开展政府系统“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坚持依法行政,完成4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认真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53件、政协提案664件,面商率、满意率、问题解决率均创历年新高。推出“深化改革优环境11条”“执纪监督治怠政9条”,严厉查处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强化涉企政策刚性兑现,178个产业政策整合为5个,市区两级当年政策当年兑现、网上兑现。探索国际化的政府审批制度、国际化的政府采购制度、国际化投资服务水平和国际化诚信分类监管机制的建立。
(四)初步实现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一是启动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温州可以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撬动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带动基础产业升级、温商回归、外商投资、专业市场发展等,推进温州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试点区域继续优化配套服务体系,建立联网信息平台,建成综合服务中心,提升监管场所,为试点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出台试点规范运行的政策体系,制定市场采购贸易具体管理办法和一系列实施细则,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政策环境;以侨团组织、各地温州商会、本地行业协会为重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制定了吸引海外温商及全球采购商来温采购的计划方案。二是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民营企业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发挥温州侨商网络资源优势,引导温州民营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品牌合作等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营销网络、开展产能合作。积极搭建侨商创业创新平台,推动“侨商回归”。
(五)初步营造开放式的社会文化环境
温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华侨人数多达69万,全省第一,走出去早,具有先发优势。同时具有国际口岸的优势。近年来,温州充分利用国际化的优势和特色,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向区域集聚。打造稳定安全公共环境,健全社会和谐共治机制,完善均衡优质公共服务。加强国际社区建设,为国际人群提供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形成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形态。鼓励外籍人士参与社区自治和社区文化活动。积极举办外籍人士融入當地生活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中华文化特色、生活习俗、中国法律普及等活动。
二、温州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问题
(一)制度性交易成本仍较高
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反映,最难降又最应该降的就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因为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相对明确,管理成本相对可控,而制度性交易成本种类繁多、弹性较大,有时还暗藏权力寻租,令人无可奈何,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困扰。这些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审批环节过多产生的交易成本、各种前置审批需要的交易成本、中介机构利用行政力量带给企业的交易成本等。有些行业协会和商会没有起到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了“二政府”。 (二)市场运行成本仍较高
一是温州地区的要素成本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土地价格涨幅居前。用地价格、写字楼租金、城市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因素都制约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企业的税外负担不重,但温州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所带来的低交易成本、高市场化程度的优势不明显。三是大多数企业认为招工难、留工难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高级技术人员面临孩子的教育和住房等问题,尤其是互联网应用人才比较难招,外贸人才流失严重。四是融资保障体系还需健全。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制约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轻资产无抵押的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还存在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问题,基本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而且银行对企业抵押物要求高、评估值过低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互保联保的融资担保方式又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次生风险。五是与上海、宁波和义乌相比,温州的海港、空港和陆运条件比较差,温州在物流、仓储、补贴和通关方面没有优势。
(三)法治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近年来,温州涉侨民商事矛盾纠纷逐年上升。如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存在司法诉讼审理周期长、费用成本高、送达执行难等现实问题。以往的调解都是凭经验凭个人说服能力,满意度不高。温州建立人民调解优秀案例数据库,在巴黎、米兰等地设立海外人民调解联络点,开展了线上预约、微信调解、视频调解等服务,同时推出温州指数,调解质量上强调指数管理,有利于提高市民满意度。另外,涉企执法“一刀切”对企业危害很大,同时也容易滋生腐败,很多企业都有反映。另外,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四)企业政策获得感不强
各级层面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举措多但效果不佳,政策制定不够精准,企业对部分政策知晓率不高,兑现步骤繁琐,在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力度不足。在众多企业主对营商环境的反馈中,有一条建议一直高频出现——部分政策“朝令夕改”的情况,扰乱了企业正常的投资经营决策和执行。投资项目的中介服务有待规范,中介准入门槛低,专业性不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加之八项规定出台后,部分干部对企业“敬而远之”,因怕犯错误而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使企业得不到政府正当的支持与服务,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同时社会上对企业家片面的刻板印象,对企业家的褒奖不够有力,企业家难以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五)对外开放平台等级不高
温州港虽有着丰富的民间外贸资源,国际化位列沿海开放城市最后梯队,落后于泉州、大连、烟台等城市,与宁波、杭州的差距也不小,横向比较靠后。虽然温州一直努力争取更高级别的开放区域,刚获综合保税区还处在建设中。杭甬等地拥有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开放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开放型经济的雄厚基础。杭州是首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宁波是第二批国家跨境电商示范城市,全省最早拥有保税港区。在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中温州最后一个获批。与杭甬相比,“硬”条件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失,海关特殊监管平台建设滞后,“软”环境方面,高層次人才紧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业升级的困难,导致国际化困境。
(六)外贸软环境建设滞后
杭甬两地借助区位优势,通过充分承接上海自贸区辐射和聚集效应,对标上海自贸区,加快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营造了良好投资服务环境。相比之下,我市对外开放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电子口岸、综合保税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存在商检抽检率高于外地等问题;贸易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所实行的一体化通关,还存在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问题;营商环境、政务环境有待优化,还存在外贸专项扶持资金逐年递减、国税部门对外贸企业的稽查力度加大、部分签约外资项目进展慢落地难、出口信用保险政府联保政策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三、政策建议
(一)简政放权,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加大力度持续改善国际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按照“先行先试,适当突破”的原则,全面启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研究制定一套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流程和路径,推动跨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规范化。推动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落地建设,复制推广自贸区便利化措施,加快推动省级权限下放。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逐步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覆盖。通过实施一系列口岸提效降费减证举措进一步压缩温州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争取企业工商登记事项办理、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等开办时间不断接近世界企业开办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新西兰标准水平。深化全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数据跨区域、跨部门共享。整合国地税系统,实现纳税人税费“一厅通办”“全城通办”。加强国际化的政府运作制度建设。政府统筹配置资源以及进一步解决职能缺位、不到位等问题。加快探索营商环境的国际化、便利化,尽快形成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和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
(二)聚焦痛点,全方位减轻企业成本负担
以省政府批复的金融改革服务民营经济“九大举措”和国家层面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十二条政策”为主脉络,落细落实“融资畅通工程”。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延续“五险一金”缴存比例等政策,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合理降低用电成本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加快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支持重要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幅降低网络接入资费,实现公共场所4G全覆盖,加快5G技术网络部署和率先商用。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积极发挥政府增信机制作用,推进信保业务提质扩面,探索科技信保、文化产业信保等专项项目。完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市、县联动运营机制,发挥保险增信促贷功能。落实各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探索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海港、空港和陆港的建设,降低外贸物流成本。 (三)依法治理,构建公平公正营商环境
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受理、授权、确权和维权服务体系,探索互联网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力度。推进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规范透明,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性审慎监管。强化司法保障,进一步提高商事合同纠纷司法效率,切实解决涉企案件“执行难”问题。坚决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制定实施温州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民营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平等待遇,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方面大力推广PPP模式。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简化企业破产程序,研究探索破产保护制度,当企业陷入困境时尽可能降低企业破产风险。
(四)精准出发,强化政策“落地感”
一是在制定实施涉企政策时,充分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时间;确保政策措施的连续和稳定,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撤回或变更依法作出的规划、行政决定和行政命令;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等。强化政策“落地感”,确保高效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实。二是扎实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在为企服务、便民服务等方面继续优化提升,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温州经验”。贯彻实施《政府投资条例》,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改革和“标准地”改革。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对发现的典型案例及时问责、曝光。干部和企业家共同用力,形成良性互动。四是关注温商回归的政策一揽子服务工作。建议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政策一揽子服务工作,组建机构,系统地为温商提供完成回归政策全面指导,多作细致谋划,让温商能够更方便达成回归意向,而无须盲目奔波、努力。此外,总部经济构想还需要总部服务来支撑。商务和税务管理部门宣讲和落实“三大对外开放平台”政策,让涉外企业有获得感。
(五)引育并举,聚焦突破重大开放平台
一是以华商综试区这个平台为大载体,统筹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义新欧”温州号班列、温州港口岸开放和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等七大重点开放平台,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好已有国家政策。二是高标准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杭、宁、温、嘉、金、台为联动创新区,在开放领域协同创新。推动改革创新措施落地落实。制定实施一批制度创新措施和配套政策,抓好试点经验和创新案例总结提报、复制推广,形成制度创新案例。三是高质量打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方案,加快监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公共基础服务,促进温州外贸转型升级。四是持续深化引才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在全市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领军人才。推进“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平台,开展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和引才模式。探索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优化“引育留用”人才生态。五是紧密围绕民营经济国际化这一重点与特色,打造“两区一高地”,推动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并购和投资,培育一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本土跨国公司;发挥温州侨商网络资源优势,引导温州民营企业在“一帶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拓展营销网络、开展产能合作。
(六)深挖内涵,提升城市国际化品味
要充分发挥“温州侨商”的独特优势,更加重视温州的对外人文交流,做到经贸与文化两条腿走路。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优势特色做好城市特色文化和融入“国际化”元素,聚焦肯恩元素、侨乡文化、花卉传统,积极推进七都未来科技岛、肯恩大学及肯恩小镇建设,打造温州链接国际化的精品窗口;保护与开发好三垟湿地与大罗山城市休闲区域;进一步打造温瑞塘河休闲旅游文化。大力发展国际化教育,增加与海外温商二代、三代的感情,吸引他们回归;充分发挥温商网络优势,让温州成为“一带一路”巨大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彰显温州独特优势,提升温州城市“国际范”。通过“东亚文化之都”的创建,进一步提升温州的软实力,加强与日韩文化交流,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真正实现文化与经济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1]Bergara,Henisz,Spiller.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omparativeAd—vantagein Africa Evidence from the Investment Climate World BankWorking Paper No.56,2005.
[2]LeoraK lapper,Anat Lewin,Juan Manuel Quesada Delgado.The Impac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the Business Creation Process.The WBD Research Group Finance and Private Sector Team,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4937,2009.
[3]Dan Li,Manuel Portugal Ferreira.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firms sources of financial capital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1.
[4]吴敬琏,周叔莲.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J].社会科学辑刊,1983(5):48—56.
[5]胡兴旺,周淼.优化营商环境的国内外典型做法及经验借鉴[J].财政科学,2018(33):66—75.
[6]万黎明.“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7]李一聪,张德友.香港特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及启示[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第2期.
[8]孙涛.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11(1).
(鲁丹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关键词:营商环境 国际化营商环境 温州营商环境
一、温州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现状
建设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国际化是评价标准,也是内在要求,包括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城市能级。而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既包括国际化商务载体、社区与公共服务的打造,也包括国际化生活环境、服务环境、营商环境的营造。2019年温州市开展浙江省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出台了《温州市开展浙江省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工作方案》和《温州市开展浙江省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责任清单》,加快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高地,将试点工作与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世界(温州)华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等载体有机结合,充分融入,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助推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初步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方式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核心是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国际通行规则体系;打造法治化、市场化的国际营商环境,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有序的法制环境,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信用温州”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实行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市场运行制度。
(二)初步建立开放型的新兴产业体系
温州市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天心天思集团签约落地一批数字经济项目。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试点项目50个、工业机器人1550台,企业上云1.65万家。同时紧追国际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新趋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积极提升本地产业在国际价值链的分工水平。2019年7月,温州市下发《培育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9—2021年)》,系统性为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三)初步建立国际化的政府运作制度
温州市开展政府系统“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坚持依法行政,完成4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立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认真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53件、政协提案664件,面商率、满意率、问题解决率均创历年新高。推出“深化改革优环境11条”“执纪监督治怠政9条”,严厉查处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强化涉企政策刚性兑现,178个产业政策整合为5个,市区两级当年政策当年兑现、网上兑现。探索国际化的政府审批制度、国际化的政府采购制度、国际化投资服务水平和国际化诚信分类监管机制的建立。
(四)初步实现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一是启动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温州可以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撬动温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带动基础产业升级、温商回归、外商投资、专业市场发展等,推进温州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试点区域继续优化配套服务体系,建立联网信息平台,建成综合服务中心,提升监管场所,为试点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出台试点规范运行的政策体系,制定市场采购贸易具体管理办法和一系列实施细则,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政策环境;以侨团组织、各地温州商会、本地行业协会为重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制定了吸引海外温商及全球采购商来温采购的计划方案。二是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民营企业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发挥温州侨商网络资源优势,引导温州民营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品牌合作等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营销网络、开展产能合作。积极搭建侨商创业创新平台,推动“侨商回归”。
(五)初步营造开放式的社会文化环境
温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华侨人数多达69万,全省第一,走出去早,具有先发优势。同时具有国际口岸的优势。近年来,温州充分利用国际化的优势和特色,吸引全球先进生产要素向区域集聚。打造稳定安全公共环境,健全社会和谐共治机制,完善均衡优质公共服务。加强国际社区建设,为国际人群提供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形成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形态。鼓励外籍人士参与社区自治和社区文化活动。积极举办外籍人士融入當地生活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中华文化特色、生活习俗、中国法律普及等活动。
二、温州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问题
(一)制度性交易成本仍较高
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反映,最难降又最应该降的就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因为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相对明确,管理成本相对可控,而制度性交易成本种类繁多、弹性较大,有时还暗藏权力寻租,令人无可奈何,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困扰。这些制度性交易成本包括审批环节过多产生的交易成本、各种前置审批需要的交易成本、中介机构利用行政力量带给企业的交易成本等。有些行业协会和商会没有起到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了“二政府”。 (二)市场运行成本仍较高
一是温州地区的要素成本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土地价格涨幅居前。用地价格、写字楼租金、城市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因素都制约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二是企业的税外负担不重,但温州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所带来的低交易成本、高市场化程度的优势不明显。三是大多数企业认为招工难、留工难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高级技术人员面临孩子的教育和住房等问题,尤其是互联网应用人才比较难招,外贸人才流失严重。四是融资保障体系还需健全。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制约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轻资产无抵押的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还存在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问题,基本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而且银行对企业抵押物要求高、评估值过低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互保联保的融资担保方式又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次生风险。五是与上海、宁波和义乌相比,温州的海港、空港和陆运条件比较差,温州在物流、仓储、补贴和通关方面没有优势。
(三)法治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近年来,温州涉侨民商事矛盾纠纷逐年上升。如通过司法程序解决,存在司法诉讼审理周期长、费用成本高、送达执行难等现实问题。以往的调解都是凭经验凭个人说服能力,满意度不高。温州建立人民调解优秀案例数据库,在巴黎、米兰等地设立海外人民调解联络点,开展了线上预约、微信调解、视频调解等服务,同时推出温州指数,调解质量上强调指数管理,有利于提高市民满意度。另外,涉企执法“一刀切”对企业危害很大,同时也容易滋生腐败,很多企业都有反映。另外,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四)企业政策获得感不强
各级层面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举措多但效果不佳,政策制定不够精准,企业对部分政策知晓率不高,兑现步骤繁琐,在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力度不足。在众多企业主对营商环境的反馈中,有一条建议一直高频出现——部分政策“朝令夕改”的情况,扰乱了企业正常的投资经营决策和执行。投资项目的中介服务有待规范,中介准入门槛低,专业性不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加之八项规定出台后,部分干部对企业“敬而远之”,因怕犯错误而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使企业得不到政府正当的支持与服务,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同时社会上对企业家片面的刻板印象,对企业家的褒奖不够有力,企业家难以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五)对外开放平台等级不高
温州港虽有着丰富的民间外贸资源,国际化位列沿海开放城市最后梯队,落后于泉州、大连、烟台等城市,与宁波、杭州的差距也不小,横向比较靠后。虽然温州一直努力争取更高级别的开放区域,刚获综合保税区还处在建设中。杭甬等地拥有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开放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开放型经济的雄厚基础。杭州是首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宁波是第二批国家跨境电商示范城市,全省最早拥有保税港区。在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中温州最后一个获批。与杭甬相比,“硬”条件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失,海关特殊监管平台建设滞后,“软”环境方面,高層次人才紧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业升级的困难,导致国际化困境。
(六)外贸软环境建设滞后
杭甬两地借助区位优势,通过充分承接上海自贸区辐射和聚集效应,对标上海自贸区,加快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营造了良好投资服务环境。相比之下,我市对外开放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电子口岸、综合保税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存在商检抽检率高于外地等问题;贸易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所实行的一体化通关,还存在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问题;营商环境、政务环境有待优化,还存在外贸专项扶持资金逐年递减、国税部门对外贸企业的稽查力度加大、部分签约外资项目进展慢落地难、出口信用保险政府联保政策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三、政策建议
(一)简政放权,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加大力度持续改善国际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按照“先行先试,适当突破”的原则,全面启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研究制定一套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流程和路径,推动跨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规范化。推动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落地建设,复制推广自贸区便利化措施,加快推动省级权限下放。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逐步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覆盖。通过实施一系列口岸提效降费减证举措进一步压缩温州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争取企业工商登记事项办理、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等开办时间不断接近世界企业开办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新西兰标准水平。深化全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数据跨区域、跨部门共享。整合国地税系统,实现纳税人税费“一厅通办”“全城通办”。加强国际化的政府运作制度建设。政府统筹配置资源以及进一步解决职能缺位、不到位等问题。加快探索营商环境的国际化、便利化,尽快形成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和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
(二)聚焦痛点,全方位减轻企业成本负担
以省政府批复的金融改革服务民营经济“九大举措”和国家层面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十二条政策”为主脉络,落细落实“融资畅通工程”。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延续“五险一金”缴存比例等政策,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合理降低用电成本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加快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支持重要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幅降低网络接入资费,实现公共场所4G全覆盖,加快5G技术网络部署和率先商用。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积极发挥政府增信机制作用,推进信保业务提质扩面,探索科技信保、文化产业信保等专项项目。完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市、县联动运营机制,发挥保险增信促贷功能。落实各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探索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加快海港、空港和陆港的建设,降低外贸物流成本。 (三)依法治理,构建公平公正营商环境
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受理、授权、确权和维权服务体系,探索互联网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力度。推进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规范透明,加大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性审慎监管。强化司法保障,进一步提高商事合同纠纷司法效率,切实解决涉企案件“执行难”问题。坚决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制定实施温州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保障民营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平等待遇,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方面大力推广PPP模式。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简化企业破产程序,研究探索破产保护制度,当企业陷入困境时尽可能降低企业破产风险。
(四)精准出发,强化政策“落地感”
一是在制定实施涉企政策时,充分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时间;确保政策措施的连续和稳定,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撤回或变更依法作出的规划、行政决定和行政命令;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等。强化政策“落地感”,确保高效执行、不折不扣地落实。二是扎实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在为企服务、便民服务等方面继续优化提升,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温州经验”。贯彻实施《政府投资条例》,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改革和“标准地”改革。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对发现的典型案例及时问责、曝光。干部和企业家共同用力,形成良性互动。四是关注温商回归的政策一揽子服务工作。建议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政策一揽子服务工作,组建机构,系统地为温商提供完成回归政策全面指导,多作细致谋划,让温商能够更方便达成回归意向,而无须盲目奔波、努力。此外,总部经济构想还需要总部服务来支撑。商务和税务管理部门宣讲和落实“三大对外开放平台”政策,让涉外企业有获得感。
(五)引育并举,聚焦突破重大开放平台
一是以华商综试区这个平台为大载体,统筹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综保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义新欧”温州号班列、温州港口岸开放和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等七大重点开放平台,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好已有国家政策。二是高标准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杭、宁、温、嘉、金、台为联动创新区,在开放领域协同创新。推动改革创新措施落地落实。制定实施一批制度创新措施和配套政策,抓好试点经验和创新案例总结提报、复制推广,形成制度创新案例。三是高质量打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方案,加快监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公共基础服务,促进温州外贸转型升级。四是持续深化引才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在全市重点领域引进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领军人才。推进“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平台,开展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和引才模式。探索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优化“引育留用”人才生态。五是紧密围绕民营经济国际化这一重点与特色,打造“两区一高地”,推动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并购和投资,培育一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本土跨国公司;发挥温州侨商网络资源优势,引导温州民营企业在“一帶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拓展营销网络、开展产能合作。
(六)深挖内涵,提升城市国际化品味
要充分发挥“温州侨商”的独特优势,更加重视温州的对外人文交流,做到经贸与文化两条腿走路。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优势特色做好城市特色文化和融入“国际化”元素,聚焦肯恩元素、侨乡文化、花卉传统,积极推进七都未来科技岛、肯恩大学及肯恩小镇建设,打造温州链接国际化的精品窗口;保护与开发好三垟湿地与大罗山城市休闲区域;进一步打造温瑞塘河休闲旅游文化。大力发展国际化教育,增加与海外温商二代、三代的感情,吸引他们回归;充分发挥温商网络优势,让温州成为“一带一路”巨大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彰显温州独特优势,提升温州城市“国际范”。通过“东亚文化之都”的创建,进一步提升温州的软实力,加强与日韩文化交流,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真正实现文化与经济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1]Bergara,Henisz,Spiller.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omparativeAd—vantagein Africa Evidence from the Investment Climate World BankWorking Paper No.56,2005.
[2]LeoraK lapper,Anat Lewin,Juan Manuel Quesada Delgado.The Impac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the Business Creation Process.The WBD Research Group Finance and Private Sector Team,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4937,2009.
[3]Dan Li,Manuel Portugal Ferreira.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firms sources of financial capital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1.
[4]吴敬琏,周叔莲.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J].社会科学辑刊,1983(5):48—56.
[5]胡兴旺,周淼.优化营商环境的国内外典型做法及经验借鉴[J].财政科学,2018(33):66—75.
[6]万黎明.“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7]李一聪,张德友.香港特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及启示[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第2期.
[8]孙涛.近年来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述评[J].中国行政管理,2011(1).
(鲁丹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