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着学生展开,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成为教学活动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现出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培养策略,以期能为业内外相关人士带来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还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环节的主要目标。
一、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现出的价值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加大生活和数学之间联系的紧密度。长久以来,数学课堂均以教师作为主体,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后,抽象、机械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以至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呈现出脱节状态,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无法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情况,长期被动学习使之养成了一定的依赖性,对于知识利用的灵活度也不够,无法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精髓与内涵。由此可见,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有机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机融入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通过合理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1.营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首先需要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1)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都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和制定先进的教学理念,给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及思维潜力,使用能够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3)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修养,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经验,营造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相交线》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线能够相交”,学生对对其产生疑问,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举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与举例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2.培养学生想象力为主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其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加想象,丰富想象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能够发挥想象的素材,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联想到其它四边形或者是三角形的性质,所以在想象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提问、表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和提升。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解决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教师应经常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并引导其寻找答案。如在教学概率与统计章节,可设计如下问题:要在一只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而颜色不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拿到一只红球的概率是1/3,可以怎样放球?此类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讨论与交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质疑问难,启发补充,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产生独特创新的解题方法。另外家庭作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打破思维定势。
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创新的起点是质疑,“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师生之间也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诱导他们问问题,鼓励他们大担提出问题,鸣别人所不鸣,为别人所不为。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和分析,表现出不依常规,用新颖的求异思想和方法解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怎样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而引导方法是多样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如下两点:
(1)通过类比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两个知识系统中某些对象间的关系存在一致性或某些对象存在类似的关系,我们便可对这两个知识系统进行比较,从而可以从一个知识系统所具有的结果去猜想或发现另一个系统也具有相应的结果,所以类比是发现新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
(2)通过归纳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归纳是指出特殊和具体的认识推进到一般的、普通的、抽象的认识方法,是一种由特殊前提下导出一般结论的认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5.引入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基本形式有条件,结论开放,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三种类型。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开放题有其特定的功能。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实践,重视各种思维能力间的联系和渗透,积极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还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环节的主要目标。
一、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现出的价值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加大生活和数学之间联系的紧密度。长久以来,数学课堂均以教师作为主体,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后,抽象、机械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以至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呈现出脱节状态,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无法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情况,长期被动学习使之养成了一定的依赖性,对于知识利用的灵活度也不够,无法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精髓与内涵。由此可见,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有机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机融入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通过合理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1.营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首先需要营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
(1)学校各级领导及教师都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和制定先进的教学理念,给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确立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整体水平及思维潜力,使用能够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3)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修养,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经验,营造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相交线》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线能够相交”,学生对对其产生疑问,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举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与举例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2.培养学生想象力为主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其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加想象,丰富想象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能够发挥想象的素材,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联想到其它四边形或者是三角形的性质,所以在想象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提问、表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和提升。
3.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解决问题而引发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途径。教师应经常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并引导其寻找答案。如在教学概率与统计章节,可设计如下问题:要在一只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而颜色不同的球,使得从袋中拿到一只红球的概率是1/3,可以怎样放球?此类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讨论与交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质疑问难,启发补充,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产生独特创新的解题方法。另外家庭作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打破思维定势。
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创新的起点是质疑,“提出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教会学生的实际措施,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师生之间也缺乏“真诚”与“平等”的“对话”。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诱导他们问问题,鼓励他们大担提出问题,鸣别人所不鸣,为别人所不为。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和分析,表现出不依常规,用新颖的求异思想和方法解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怎样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而引导方法是多样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如下两点:
(1)通过类比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两个知识系统中某些对象间的关系存在一致性或某些对象存在类似的关系,我们便可对这两个知识系统进行比较,从而可以从一个知识系统所具有的结果去猜想或发现另一个系统也具有相应的结果,所以类比是发现新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
(2)通过归纳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归纳是指出特殊和具体的认识推进到一般的、普通的、抽象的认识方法,是一种由特殊前提下导出一般结论的认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5.引入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基本形式有条件,结论开放,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三种类型。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开放题有其特定的功能。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真正学会“数学地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实践,重视各种思维能力间的联系和渗透,积极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