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闲暇时间的增加为小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然而如果利用不当,却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不容乐观,引导小学生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教育水平和闲暇生活的质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者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闲暇生活 闲暇教育
闲暇生活闲暇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教育论著《学记》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藏、修、息、游的教育思想,主张把敬德修业与休闲游乐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19世纪下半叶,真正的闲暇教育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倡,他预言:闲暇教育在今后将占人类生活的更大部分。1984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有关闲暇问题的世界性大会,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性教育领域的新课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闲暇教育就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对待和利用闲暇时间的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一、小学生闲暇教育的作用
1.提高小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利用5~7 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小学生在校接受相同的科学文化教育,会因为个人的天资或对于知识的不同理解,其收获略有不同。然而真正体现个人不同的是在课下利用时间的差异。因此通过闲暇教育,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有利于小学生人际交往和角色社会化的发展。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获取知识技能,内化社会价值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是个体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加强小学生闲暇教育,可以为学生自我社会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促進其社会化的进程。因为它既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交往舞台,满足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需要,又能使他们在认同、内化社会价值与规范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获得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才是真正的财富,并为一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真正的教育当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闲暇教育能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智力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愉悦身心、调节情绪,并有效利用闲暇时间,明智安排闲暇生活,通过闲暇教育,使学生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里,有意识的发现特长、发展特长。以促进个性品质的提升与个人特长的发挥。
二、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分析
1.缺少闲暇教育理念。
闲暇教育理念是学校顺利实施闲暇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随着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日渐增多,学校能否树立闲暇教育理念,将闲暇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调查表明,一些学校在闲暇教育理念方面是缺失的。在一些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的闲暇生活态度“重视不够”或“不重视”,有些教育者甚至认为,在校学生就应当以课业学习为主,闲暇教育可有可无。
2.缺席的闲暇教育课程。
有关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校并未开设闲暇教育的课程。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很多知识的积累大都靠教师和家长的传输。因为教师和家长更重视学生学业的发展,而闲暇教育课程的缺席导致很多小学生自身对闲暇教育知识的缺乏,更难以形成自身对闲暇生活的科学的认识。
3.缺乏闲暇教育资源。
闲暇教育资源是维系闲暇教育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称。作为支撑闲暇教育活动运转和发展的保障体系,闲暇教育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闲暇教育发展的规模大小、速度快慢与学生对闲暇教育需求的满意程度高低。然而调查发现,当前学校的闲暇教育资源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图书馆、操场等文体活动场所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三、闲暇教育的构建
1.学校闲暇教育理念的树立。
闲暇教育理念是对“闲暇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闲暇教育是要教会人们聪明地使用闲暇时间,以便能在闲暇时间里过上有意义的、愉快的生活”。学校闲暇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小学生认识到闲暇的对其健康成长的意义;二是引导小学生有价值地度过闲暇时光。学校只有首先树立闲暇教育理念,才能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活动中。
2.把闲暇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工作议程。
搞好闲暇教育,必须以观念变革为先导。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对闲暇教育重视不够的错误做法,把闲暇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工作议程。制订切实可行的闲暇教育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对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小学生认识到闲暇时间的价值,改变其放任自流的状态,以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3.设置闲暇教育课程。
闲暇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闲暇教育的目标而选择的闲暇教育内容之和。闲暇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闲暇教育的核心,通过课程化的设置,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将闲暇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闲暇教育的效果。闲暇教育课程一般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前者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和行为的选择,以及一些闲暇生活的基本知识;后者主要以组织培训学生合理有效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技巧的活动。
4.利用多方教育资源。
加大闲暇教育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的资源,发挥三者的合力,共同为小学生闲暇教育提供保障。首先学校作为小学生闲暇教育的主渠道,其责任在于:教育和引导小学生了解自身的闲暇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他们选择符合自身健康成长闲暇活动,培养其闲暇技能和技巧。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社区教育作为实施闲暇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场所,其责任在于: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既能健康的休闲娱乐又能轻松获益的社会文化氛围。家庭是同样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成长的家庭氛围、父母的闲暇生活态度、闲暇价值取向、闲暇活动方式都对小学生所选择的闲暇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父母要认识到闲暇生活的质量高低与学生成材的关系,重视对孩子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方式的指导,并为他们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创造一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 [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光艳.中小学闲暇教育简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3]陈志伟,穆伟山. 美国、日本学校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9.
作者简介:闫秋娟(1983.3—),女,汉族,山东郓城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杨军(1969.2—),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小学生 闲暇生活 闲暇教育
闲暇生活闲暇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教育论著《学记》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藏、修、息、游的教育思想,主张把敬德修业与休闲游乐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19世纪下半叶,真正的闲暇教育由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倡,他预言:闲暇教育在今后将占人类生活的更大部分。1984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有关闲暇问题的世界性大会,标志着闲暇教育已成为全球性教育领域的新课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闲暇教育就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等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对待和利用闲暇时间的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一、小学生闲暇教育的作用
1.提高小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利用5~7 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小学生在校接受相同的科学文化教育,会因为个人的天资或对于知识的不同理解,其收获略有不同。然而真正体现个人不同的是在课下利用时间的差异。因此通过闲暇教育,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有利于小学生人际交往和角色社会化的发展。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获取知识技能,内化社会价值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是个体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加强小学生闲暇教育,可以为学生自我社会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促進其社会化的进程。因为它既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交往舞台,满足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需要,又能使他们在认同、内化社会价值与规范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获得自身社会性的发展。
3.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才是真正的财富,并为一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真正的教育当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闲暇教育能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智力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愉悦身心、调节情绪,并有效利用闲暇时间,明智安排闲暇生活,通过闲暇教育,使学生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里,有意识的发现特长、发展特长。以促进个性品质的提升与个人特长的发挥。
二、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分析
1.缺少闲暇教育理念。
闲暇教育理念是学校顺利实施闲暇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证。随着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日渐增多,学校能否树立闲暇教育理念,将闲暇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当中,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调查表明,一些学校在闲暇教育理念方面是缺失的。在一些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的闲暇生活态度“重视不够”或“不重视”,有些教育者甚至认为,在校学生就应当以课业学习为主,闲暇教育可有可无。
2.缺席的闲暇教育课程。
有关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校并未开设闲暇教育的课程。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很多知识的积累大都靠教师和家长的传输。因为教师和家长更重视学生学业的发展,而闲暇教育课程的缺席导致很多小学生自身对闲暇教育知识的缺乏,更难以形成自身对闲暇生活的科学的认识。
3.缺乏闲暇教育资源。
闲暇教育资源是维系闲暇教育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称。作为支撑闲暇教育活动运转和发展的保障体系,闲暇教育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闲暇教育发展的规模大小、速度快慢与学生对闲暇教育需求的满意程度高低。然而调查发现,当前学校的闲暇教育资源普遍存在不足的情况。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图书馆、操场等文体活动场所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三、闲暇教育的构建
1.学校闲暇教育理念的树立。
闲暇教育理念是对“闲暇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闲暇教育是要教会人们聪明地使用闲暇时间,以便能在闲暇时间里过上有意义的、愉快的生活”。学校闲暇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小学生认识到闲暇的对其健康成长的意义;二是引导小学生有价值地度过闲暇时光。学校只有首先树立闲暇教育理念,才能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活动中。
2.把闲暇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工作议程。
搞好闲暇教育,必须以观念变革为先导。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对闲暇教育重视不够的错误做法,把闲暇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工作议程。制订切实可行的闲暇教育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对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小学生认识到闲暇时间的价值,改变其放任自流的状态,以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3.设置闲暇教育课程。
闲暇教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闲暇教育的目标而选择的闲暇教育内容之和。闲暇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闲暇教育的核心,通过课程化的设置,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将闲暇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闲暇教育的效果。闲暇教育课程一般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前者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和行为的选择,以及一些闲暇生活的基本知识;后者主要以组织培训学生合理有效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技巧的活动。
4.利用多方教育资源。
加大闲暇教育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的资源,发挥三者的合力,共同为小学生闲暇教育提供保障。首先学校作为小学生闲暇教育的主渠道,其责任在于:教育和引导小学生了解自身的闲暇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他们选择符合自身健康成长闲暇活动,培养其闲暇技能和技巧。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社区教育作为实施闲暇教育的有效途径与场所,其责任在于: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既能健康的休闲娱乐又能轻松获益的社会文化氛围。家庭是同样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成长的家庭氛围、父母的闲暇生活态度、闲暇价值取向、闲暇活动方式都对小学生所选择的闲暇生活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父母要认识到闲暇生活的质量高低与学生成材的关系,重视对孩子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方式的指导,并为他们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创造一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 [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光艳.中小学闲暇教育简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3]陈志伟,穆伟山. 美国、日本学校闲暇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9.
作者简介:闫秋娟(1983.3—),女,汉族,山东郓城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杨军(1969.2—),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