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以建水紫陶为例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建水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紫砂、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特点源于其陶泥取自建水五彩山,陶泥中含铁量高,高温烧制之后可以得到硬度较高的陶器。在高硬度的基础之上利用无釉磨光工艺将陶器打磨出光泽。建水紫陶呈现出的质感不同于其它陶类产品,更接近于瓷器的感觉。正因为这样的特点,建水紫陶工艺在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现在的建水紫陶较08年之前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依然还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光存在于建水紫陶上面,在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大同小异。今天我们以建水紫陶为例,分析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我们都有哪些不足。同时也运用现在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手段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首富于世界多年的比尔·盖茨尚且还在不断汲取书中智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拿起念叨好久并打算阅读的书籍?找个安静的角落细细品尝人类智慧带来的思想盛宴吧!  我走到哪儿都带着这些袋子——已经读过的书和正在读的书的大杂烩(有些书甚至已经跟我一起绕地球走了好几圈儿,但我决心一定努力读完)。我利用路上的时间,等待开会的时间,还有晚上,尤其是假期来阅读。你能感觉到,我仍然是个老派的纸质书籍爱好者,因为我喜欢在书
牡丹从药用嬗变成一种文化,被历代文人、画家演绎了千百年.在各个时代,它被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样式、审美倾向.不同的人,则通过牡丹抒发各自的情怀,展现各自的人格精神.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依托区域行业和企业,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全面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
从目前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里有很多不足,这些不足阻碍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所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必须把我国的传统文化
摘要:锡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非常流行的日常用具,以其熔点低、易塑形、不生锈、无毒害,抑制细菌滋生等特点被普罗大众广泛使用。锡器还曾以礼器的角色出现在一些传统的祭祀场合。文人锡器是锡工艺品发展的最高峰,在文人墨客的案头,锡器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器皿,拥有了更多的装饰意味和文化内涵。曾经走街串巷的小炉匠在我们的生活之渐行渐远,锡器制作手艺和锡器本身都在逐渐消失,中国传统锡器中所包含的精神意味和
中国文化传播全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弘扬光大,深受外国人的崇敬和喜爱,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中的书法教育就说明了这一现象。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艺术更应该得到很好的保留和继承,这是将中国传统艺术及文化发扬光大的基础,巩固这个基础就要靠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引导中小学生热爱传统艺术并将其完好地继承是延续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的重要举措,对于青海地区来说,少数民族众多,汉、藏、回、蒙等多
本文总结1992~2000年,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7例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降低治疗中的死亡率。1 材料
近几年来,我国在农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国情使然,农民人才培养的体制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欧美发达国家甚至亚洲的日韩等国整体农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