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影响,给学校德育造成的困惑引入思考。如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学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旨在探索提高教师的教育指导能力,引导家长协同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拓宽家校合作的参与方式,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家校合作;德育实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再婚、违法犯罪等问题型家庭增多,造成一些青少年的心理不健康。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家长单方面地把孩子的教育推向学校,这些学生所构成的特殊群体成为学校德育的痛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给德育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如何拓宽家校合作的新途径,争取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是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思考和新挑战。
一、提高指导能力,增强家校合作效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孩子的性格、言行、价值观大多数是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形成。有效的德育植根于学校与家长双方对家庭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教育责任的看法中。如何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认识家庭德育渗透性、生活化的特点,把家庭作为对孩子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把握时机鼓励家长学会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家庭教育。
(一)了解家庭,关注家长态度
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经历着同样的学校教育,有的孩子品学兼优,有的却厌学变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从小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影响。生活中孩子选择什么、追求什么,家庭教育起着很大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带着他们家庭经历的烙印,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家庭是学校和家庭建立良性关系的核心。家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在遇到各种教育障碍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二)转变观念,建立伙伴关系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否紧密,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观选择性愈加明显,教师单向的、高高在上的指导方式已经极不适应家长的需要。有时,一些教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因为学生犯了错,对家长进行风暴式的批评教育,而家长像成为一个洗耳恭听、唯唯诺诺的学生,或是当场将孩子一顿训斥或暴打,以示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负责,或是碍于面子相继离开,以后不愿再来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双方缺乏交流,教育目标便难以实现。教师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来欣赏父母所做的努力,也要与家长更多地互相探讨,交心了解,成为真正的伙伴。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就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有效辅导,关注个别指导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巩固教育效果,学校经常以家长会的形式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专家、学者的家庭教育报告,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有意识地向正确的教育觀念靠拢。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二、构建校本课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定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父母必须成为团队的一员。因此,围绕着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工作核心,我所在学校邀请了部分优秀家长一起研讨、制定并完善德育校本课程,确定“每月树一品”的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进行整体策划,让德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设计由爱国篇、礼仪篇、节俭篇、感恩篇等德育课程构成,并组织系列活动,形成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德育渗透力度,力争形成一种德育校本文化,让师生、家长共同受到熏陶和影响,进而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品牌。
针对如今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责任感等共性问题,我校政教处创造性地实施“我的学习我做主”的精细化管理,引导学生做班级、集体的主人。在争做学习、成长主人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体验自我做主的情感,培养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学生。以前举办家校活动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家长认为让学生干部在校内值日是浪费时间;有的家长认为搞卫生影响晨读和学习,不认同环境的育人效果。但在德育校本课程“每月树一品”的推进过程中,如筹办班级颁奖会、创意DIY第二课堂和假期亲子活动时,因为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意义,有了家长的活动参与和价值认同,所以家长也非常赞成和支持,有的还热情参与,协同孩子一起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因此,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家校联动,既增进家长对学校德育的认识与支持,又加强德育的渗透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推动家校联合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创新参与途径,增强德育实效性
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是灵活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联合活动等都是常见的家校联系方式。创新家庭参与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健康成长。因此,鼓励家长委员会组织、参与各项活动,要从多方面引导家长参与,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成为家校活动的坚强后盾。
(一)大力的支持者
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家长多方支持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例如,在一次科技创新节活动中,学校引导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富有科技创新价值的物品进行展示,不少家长了解后都十分支持,有的为创作新作品出谋划策,有的提供收藏品,有的全家人一起制作科技小创作……
一个星期后,学校的科技创新室汇集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创新作品。学生小梁、小李等在他们的随笔里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坦言从彼此带来的物品中学会了分享,也为科技创新博览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快乐的参与者
近年来,学校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如读书节、亲子共读、体育艺术节等,家长踊跃参加,收效明显。例如,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初-(23)班学生小王与父亲在亲子共读中深深地体会到阅读给人带来的快乐,体会到家长给孩子做榜样的重要作用,为班级捐赠了一批图书和书架,希望让更多的人享受书籍带来的知识与快乐。在体育艺术节,初二(8)班的陈会长借助人脉和社会力量,邀约40多个家长共同上了一节“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并举办了一次“初中生礼仪”教育的专业讲座……家校合作,有利于拓宽亲子教育的载体,合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三)积极的志愿者
借助家长学校的力量,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资源优势,积极推动聆听窗外声音活动,为学生的品行教育服务,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例如,我们邀请医务工作者的凌医生来给同学们做春季保健讲座,讲解预防流感的常识;邀请担任企业策划总监的肖部长来担任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邀约经营茶叶生意的周老板来讲解中国茶道文化,展示泡功夫茶的技巧……
家长志愿者的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见识,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加强家校合作,拓宽德育途径,促进学校德育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摆脱德育困境的重要途径。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为教育教学工作出谋划策,可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
注:本文为茂名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创新家校合作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项目批准号:mzd201701)研究成果。
(责编 吴娟)
参考文献:
[1]张丽竞.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初中生;家校合作;德育实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再婚、违法犯罪等问题型家庭增多,造成一些青少年的心理不健康。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家长单方面地把孩子的教育推向学校,这些学生所构成的特殊群体成为学校德育的痛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给德育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如何拓宽家校合作的新途径,争取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是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思考和新挑战。
一、提高指导能力,增强家校合作效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孩子的性格、言行、价值观大多数是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形成。有效的德育植根于学校与家长双方对家庭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教育责任的看法中。如何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认识家庭德育渗透性、生活化的特点,把家庭作为对孩子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把握时机鼓励家长学会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家庭教育。
(一)了解家庭,关注家长态度
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经历着同样的学校教育,有的孩子品学兼优,有的却厌学变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从小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影响。生活中孩子选择什么、追求什么,家庭教育起着很大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带着他们家庭经历的烙印,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家庭是学校和家庭建立良性关系的核心。家校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在遇到各种教育障碍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二)转变观念,建立伙伴关系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否紧密,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观选择性愈加明显,教师单向的、高高在上的指导方式已经极不适应家长的需要。有时,一些教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因为学生犯了错,对家长进行风暴式的批评教育,而家长像成为一个洗耳恭听、唯唯诺诺的学生,或是当场将孩子一顿训斥或暴打,以示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负责,或是碍于面子相继离开,以后不愿再来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双方缺乏交流,教育目标便难以实现。教师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来欣赏父母所做的努力,也要与家长更多地互相探讨,交心了解,成为真正的伙伴。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就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有效辅导,关注个别指导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巩固教育效果,学校经常以家长会的形式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专家、学者的家庭教育报告,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有意识地向正确的教育觀念靠拢。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二、构建校本课程,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定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父母必须成为团队的一员。因此,围绕着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工作核心,我所在学校邀请了部分优秀家长一起研讨、制定并完善德育校本课程,确定“每月树一品”的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进行整体策划,让德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设计由爱国篇、礼仪篇、节俭篇、感恩篇等德育课程构成,并组织系列活动,形成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德育渗透力度,力争形成一种德育校本文化,让师生、家长共同受到熏陶和影响,进而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品牌。
针对如今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责任感等共性问题,我校政教处创造性地实施“我的学习我做主”的精细化管理,引导学生做班级、集体的主人。在争做学习、成长主人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体验自我做主的情感,培养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学生。以前举办家校活动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家长认为让学生干部在校内值日是浪费时间;有的家长认为搞卫生影响晨读和学习,不认同环境的育人效果。但在德育校本课程“每月树一品”的推进过程中,如筹办班级颁奖会、创意DIY第二课堂和假期亲子活动时,因为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意义,有了家长的活动参与和价值认同,所以家长也非常赞成和支持,有的还热情参与,协同孩子一起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因此,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家校联动,既增进家长对学校德育的认识与支持,又加强德育的渗透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推动家校联合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创新参与途径,增强德育实效性
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是灵活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联合活动等都是常见的家校联系方式。创新家庭参与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健康成长。因此,鼓励家长委员会组织、参与各项活动,要从多方面引导家长参与,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成为家校活动的坚强后盾。
(一)大力的支持者
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家长多方支持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例如,在一次科技创新节活动中,学校引导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富有科技创新价值的物品进行展示,不少家长了解后都十分支持,有的为创作新作品出谋划策,有的提供收藏品,有的全家人一起制作科技小创作……
一个星期后,学校的科技创新室汇集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创新作品。学生小梁、小李等在他们的随笔里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坦言从彼此带来的物品中学会了分享,也为科技创新博览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快乐的参与者
近年来,学校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如读书节、亲子共读、体育艺术节等,家长踊跃参加,收效明显。例如,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初-(23)班学生小王与父亲在亲子共读中深深地体会到阅读给人带来的快乐,体会到家长给孩子做榜样的重要作用,为班级捐赠了一批图书和书架,希望让更多的人享受书籍带来的知识与快乐。在体育艺术节,初二(8)班的陈会长借助人脉和社会力量,邀约40多个家长共同上了一节“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并举办了一次“初中生礼仪”教育的专业讲座……家校合作,有利于拓宽亲子教育的载体,合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
(三)积极的志愿者
借助家长学校的力量,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资源优势,积极推动聆听窗外声音活动,为学生的品行教育服务,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例如,我们邀请医务工作者的凌医生来给同学们做春季保健讲座,讲解预防流感的常识;邀请担任企业策划总监的肖部长来担任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邀约经营茶叶生意的周老板来讲解中国茶道文化,展示泡功夫茶的技巧……
家长志愿者的活动使学生增长了见识,也达到了育人的效果。加强家校合作,拓宽德育途径,促进学校德育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摆脱德育困境的重要途径。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为教育教学工作出谋划策,可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
注:本文为茂名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创新家校合作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项目批准号:mzd201701)研究成果。
(责编 吴娟)
参考文献:
[1]张丽竞.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