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临床军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yg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100)和B组(n=100)。A组采用经阴道哑铃锻炼治疗;B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等级、膀胱功能、性生活满意度、超声影像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0级、Ⅰ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治疗后膀胱初感充盈量、最大充盈量及性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状态左侧肛提肌厚度、右侧肛提肌厚度、屏气时肛提肌裂孔长度及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治疗后子宫脱垂、痔疮、尿失禁、会阴伤口疼痛及腰骶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等级与膀胱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瑞芬太尼剂量方案在全身麻醉下经喉罩纤维支气管镜术(FO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行经喉罩FOB的89例患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碱性磷酸酶及1,25羟维生素D3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将淮北矿工总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16~45岁之间.修复虎口区12例,拇指近节9例,示指近节8例,中指近节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