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日子,关于传统媒体命运、新媒体变局,以及自媒体未来的讨论极为热闹。
4月23日,腾讯举办了关于微信的第一次官方沙龙。微信催生的新一波自媒体浪潮,让一群自媒体人雀跃不已,更有人称:“传统媒体在三年内就消亡!”此次沙龙上引来“追捧”的罗振宇,堪称自媒体代表人物之一,他与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创业家》前执行主编申音团队共同打造了“罗辑思维”。3月29日的《创业家》黑马营课堂上,罗振宇已经在数十位创始人面前,将自媒体描述为一个产业现象。他说自媒体成本很低,如果有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体验,至于将来卖给银行还是汽车俱乐部无所谓。
不过,也有人并不看好自媒体。4月19日的钛媒体“移动媒体之未来”沙龙上,知名IT评论人、原雅虎中国总经理谢文干脆称,做自媒体或APP型媒体这类新媒体都是逃避性自慰。
以下讨论来自钛媒体这场沙龙。
谢文:不管是你个人写文章、拍照片、做视频,还是你跟别人互动,说到底在造数据。造了数据,你当然想卖出去。
从产业史上看,数据制造、传播、交换、变现当中有这么几个里程碑。第一拨是门户模式。网里漂着这么多数据,怎么办?有效地收集,用专业编辑的识别能力,排列好,以全取胜。大概从1995年、1996年开始,以雅虎上市为标志。
随着数据进一步增长,网民需求多样化,更好的办法出来了,这就是搜索。大概从2002年、2003年开始,以谷歌2004年上市为标志。这个模式仍然是变现能力最大的。
然后是Web2.0,关联性、互动性。Facebook兴起为标志,到去年Facebook上市达到一个里程碑。以人际关系传播为纽带,为核心逻辑,提高数据传输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我老化了,看不太清楚iPhone上面的字,但看到电梯里小孩进来这么看,出去也这么看,这种人机合一,人的生活高度依赖数据终端,的确前所未有。虽然本质上没有变化,但是量上变化非常明显。由此产生了诸多新挑战。
罗振宇:在媒介诞生史上,价值区间一直在变化。当年发明印刷机的时候,书没有版权概念,因为最稀缺的是生产书的劳动力,订书匠很值钱。当印刷机出现,稀缺呈现在内容环节,所以出现了版权。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很快发现这个也不值钱了,因为内容有的是,不管是有价值的、没价值的。
谢文:我努力找媒体机会,指的是传统媒体人或者假装进入媒体的人。
任意主题上完整系统的数据收集、整理。现在我们的能力达不到,而且我没看到认真的努力。像我这么忠诚地看科技信息的人,都看无可看。我们和美国在对应的服务形式上,包括深度、系统性、完整性都差距巨大,比如美国有个《连线》。
任意垂直领域的数据汇集与整合。现在科技领域的信息服务,连中国金融证券领域的水平也没达到。
参与数据分发体系、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本来我希望你们公司干这个事的,分发给每个特别的用户,成为一种数据集合。做自媒体的人,得希望那个系统很容易找到你。
参与数据行业的标准建立应用。这是媒体可以做的。我说的媒体,与传统媒体人心目中的定义都不一样。新媒体的机会非常可能不属于传统媒体人,其实是百分之百没有机会。你听说过哪个报界人士做电视成功?传统媒体人可以无痛地、不改变自己就变成新媒体的领路人?不可能。
罗振宇: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绝无出路,不会有任何例外。在大陆时代,他关心的是边境有多长,囤了多少粮草。一旦站在一个孤岛,你发现囤积的东西越多,死得越快。这个时候你有多少变得不重要,有多少人愿意跟你往来才重要。几乎所有的商业版图都面临变化。
传统媒体转向移动端媒体要推翻两座大山,否则就不通。一个是内容为王,把这个破掉;第二,什么时候不靠广告挣钱,媒体就有救了。所有的广告都是邪门歪道。所谓移动媒体时代广告不成立,不是因为屏幕小,是因为所有的相邻关系都在被拆碎。我原来还试图替江南春的分众传媒辩护一下,写字楼的屏真是跑不掉,后来看到所有上电梯的小朋友都看手机。最后一个可能形成强制性的相邻关系,也将最终解体。
谢文:所谓新媒体都是逃避性的自慰。我真想找到稍微委婉的说法,但是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一点)。当年博客出来,我说过同样的话。这种故事很多。当时徐静蕾新浪博客第一,广告来了,很多人雄辩地论证,自己的博客如何如何。我当时的合作伙伴方兴东拿了一千万美元,说要代替新浪。RSS出来、再往前BBS、天涯(论坛),这种思路上的演进、变化、创新,没有给技术带来很大进步。
个别人在一定时期,也许有生存之道,比如今天的程苓峰,但绝对是低水平的。他躲在深山里边不吃不喝,商业模式就成立了,短时间可能一个月挣几万块钱。这是你想做的事吗?
罗振宇:自媒体有三拨人。第一拨是潘石屹流,第二拨是罗永浩流,第三拨才是我们这罗辑思维流。第一拨是产业链的媒体化。第二拨是媒体人自建产业链,其实罗永浩做什么都无所谓,他就是做文化衫也能卖出钱。罗辑思维是第三拨,我称之为“等包养模型”。我现在建好一个媒体体验,处于李师师的训练期,先懂琴棋书画,至于哪位恩客来把我宠信,不知道。我认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很可能就是小而美的,程苓峰(一个月)挣几万就对了。
4月23日,腾讯举办了关于微信的第一次官方沙龙。微信催生的新一波自媒体浪潮,让一群自媒体人雀跃不已,更有人称:“传统媒体在三年内就消亡!”此次沙龙上引来“追捧”的罗振宇,堪称自媒体代表人物之一,他与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创业家》前执行主编申音团队共同打造了“罗辑思维”。3月29日的《创业家》黑马营课堂上,罗振宇已经在数十位创始人面前,将自媒体描述为一个产业现象。他说自媒体成本很低,如果有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体验,至于将来卖给银行还是汽车俱乐部无所谓。
不过,也有人并不看好自媒体。4月19日的钛媒体“移动媒体之未来”沙龙上,知名IT评论人、原雅虎中国总经理谢文干脆称,做自媒体或APP型媒体这类新媒体都是逃避性自慰。
以下讨论来自钛媒体这场沙龙。
传统媒体的内容还值钱吗?
谢文:不管是你个人写文章、拍照片、做视频,还是你跟别人互动,说到底在造数据。造了数据,你当然想卖出去。
从产业史上看,数据制造、传播、交换、变现当中有这么几个里程碑。第一拨是门户模式。网里漂着这么多数据,怎么办?有效地收集,用专业编辑的识别能力,排列好,以全取胜。大概从1995年、1996年开始,以雅虎上市为标志。
随着数据进一步增长,网民需求多样化,更好的办法出来了,这就是搜索。大概从2002年、2003年开始,以谷歌2004年上市为标志。这个模式仍然是变现能力最大的。
然后是Web2.0,关联性、互动性。Facebook兴起为标志,到去年Facebook上市达到一个里程碑。以人际关系传播为纽带,为核心逻辑,提高数据传输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我老化了,看不太清楚iPhone上面的字,但看到电梯里小孩进来这么看,出去也这么看,这种人机合一,人的生活高度依赖数据终端,的确前所未有。虽然本质上没有变化,但是量上变化非常明显。由此产生了诸多新挑战。
罗振宇:在媒介诞生史上,价值区间一直在变化。当年发明印刷机的时候,书没有版权概念,因为最稀缺的是生产书的劳动力,订书匠很值钱。当印刷机出现,稀缺呈现在内容环节,所以出现了版权。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很快发现这个也不值钱了,因为内容有的是,不管是有价值的、没价值的。
新媒体的机会是否属于传统媒体人?
谢文:我努力找媒体机会,指的是传统媒体人或者假装进入媒体的人。
任意主题上完整系统的数据收集、整理。现在我们的能力达不到,而且我没看到认真的努力。像我这么忠诚地看科技信息的人,都看无可看。我们和美国在对应的服务形式上,包括深度、系统性、完整性都差距巨大,比如美国有个《连线》。
任意垂直领域的数据汇集与整合。现在科技领域的信息服务,连中国金融证券领域的水平也没达到。
参与数据分发体系、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本来我希望你们公司干这个事的,分发给每个特别的用户,成为一种数据集合。做自媒体的人,得希望那个系统很容易找到你。
参与数据行业的标准建立应用。这是媒体可以做的。我说的媒体,与传统媒体人心目中的定义都不一样。新媒体的机会非常可能不属于传统媒体人,其实是百分之百没有机会。你听说过哪个报界人士做电视成功?传统媒体人可以无痛地、不改变自己就变成新媒体的领路人?不可能。
罗振宇: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绝无出路,不会有任何例外。在大陆时代,他关心的是边境有多长,囤了多少粮草。一旦站在一个孤岛,你发现囤积的东西越多,死得越快。这个时候你有多少变得不重要,有多少人愿意跟你往来才重要。几乎所有的商业版图都面临变化。
传统媒体转向移动端媒体要推翻两座大山,否则就不通。一个是内容为王,把这个破掉;第二,什么时候不靠广告挣钱,媒体就有救了。所有的广告都是邪门歪道。所谓移动媒体时代广告不成立,不是因为屏幕小,是因为所有的相邻关系都在被拆碎。我原来还试图替江南春的分众传媒辩护一下,写字楼的屏真是跑不掉,后来看到所有上电梯的小朋友都看手机。最后一个可能形成强制性的相邻关系,也将最终解体。
“徐静蕾新浪博客第一,广告来了,很多人雄辩地论证自己的博客如何如何。我当时的合作伙伴方兴东拿了一千万美元,说要代替新浪。”
自媒体有没有未来?
谢文:所谓新媒体都是逃避性的自慰。我真想找到稍微委婉的说法,但是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一点)。当年博客出来,我说过同样的话。这种故事很多。当时徐静蕾新浪博客第一,广告来了,很多人雄辩地论证,自己的博客如何如何。我当时的合作伙伴方兴东拿了一千万美元,说要代替新浪。RSS出来、再往前BBS、天涯(论坛),这种思路上的演进、变化、创新,没有给技术带来很大进步。
个别人在一定时期,也许有生存之道,比如今天的程苓峰,但绝对是低水平的。他躲在深山里边不吃不喝,商业模式就成立了,短时间可能一个月挣几万块钱。这是你想做的事吗?
罗振宇:自媒体有三拨人。第一拨是潘石屹流,第二拨是罗永浩流,第三拨才是我们这罗辑思维流。第一拨是产业链的媒体化。第二拨是媒体人自建产业链,其实罗永浩做什么都无所谓,他就是做文化衫也能卖出钱。罗辑思维是第三拨,我称之为“等包养模型”。我现在建好一个媒体体验,处于李师师的训练期,先懂琴棋书画,至于哪位恩客来把我宠信,不知道。我认为未来的媒体产业很可能就是小而美的,程苓峰(一个月)挣几万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