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诗词中,一朵花、一轮月、一只鸟往往都有不同的意蕴。比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月代表着美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月代表着乡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的月代表着人生起伏。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意象,它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它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抽象复杂的主观情思。下面以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一、以读为本,感受意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具体指朗读、诵读、跳读、默读等,不同阶段、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古诗词的诵读能够让学生在吟咏中感受意象之美,从而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实现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不长,却包含多种意象,比如“溪亭”“日暮”“舟”“藕花”“鸥鹭”等。如何在这些意象中找出作者的情感寄托,需要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强的优势,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上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这首词大意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这首词犹如一幅美丽的夏日郊游图,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词中描写的哪些景物最有趣?为什么?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沟通与提醒,最容易想到藕花深处迷路、鸥鹭惊飞的细节。这样,“藕花”“鸥鹭”这两个核心意象就会凸显出来,并为教学的下一环节做了铺垫。
二、再现画面,描述意象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创作追求,很多诗词的画面感、情感、志趣都需要意象来承载。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画面的方式,来捕捉这首词的核心意象特征。
1.溪亭日暮
这首词在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作者与同伴撑船饮酒,畅游于清溪。首句点明了游玩的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那么是怎样的溪、亭,怎样的游玩经历,使人不觉已到暮霭沉沉时仍未归家,流连忘返?这就唤起学生对“溪亭日暮”画面的想象。古有诗云“小溪庄上掩柴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流淌的溪水,随波而动的小船,给人以空灵、轻盈、神秘的美感。而古时的“亭”大多坐落在群山环绕、溪水清泉旁,所以亭与中国山水是密不可分的。李白也有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词人在自然中徜徉,在溪水、亭台中看风景,自身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忘我。这一句起笔平淡,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到了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
2.藕花深处
除溪亭、日暮让人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颜色最亮丽的画面?带着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探寻“藕花深处”的独特魅力。在清澈的水面上,铺满了挨挨挤挤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粉中透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好像含羞的少女遮着面纱,临波而立。荷叶、荷花把水面盖得严严实实,清风徐来,散发出一丝丝清香。这样的画面让人陶醉,它与“藕花”即“荷花、莲花”的意象密切关联。我们先一起回忆写荷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古典诗词中,“荷花”象征着纯洁、美好。再如“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写的是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凌波微步的美少女。正是这一意象营造了清香四溢、色彩缤纷、朦胧幽静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词人与女伴们天真烂漫的嬉戏场景。
3.一滩鸥鹭
如果说让学生在这首词中选出最具动态画面的诗句,那一定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暮霭渐沉,游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也可能是因为沉醉于美景的少女游兴未尽,起了比拼之意,于是“争渡”。正是由于“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整个画面生动热闹起来。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争渡的场面是热烈的,在幽静的溪面,声音显得格外响亮。安静栖息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飞上天空,场面壮观,画面由静转动。这样的情景词人平时也不常看到,“惊”字,既指鸥鹭惊飞,也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在意象的选择上,词人选取“鸥鹭”。这一意象最早出现在《列子·黄帝》一篇寓言中,后被历代文人创作使用,宋代尤甚。辛弃疾曾词云“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成语“鸥鹭忘机”的释义为: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在传统意象中,“鸥鹭”代表了逍遥、闲适、自在,远离网罗、心机,这与李清照的人生追求与志趣相契合。词人在此又为我们营造出充满活力、自由自在的意境。
三、拓展途径,丰富意象
在课堂上讲解意象时,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选用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采用直观的手段如图画、表演、分角色朗读、影视作品等,将语言文字直接转换成鲜活的画面或场景,再现古诗词意象。另一方面,在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积累的情况下,应注重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展到已学过或课外积累的古诗词中去,让他们对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进行感受、比较,尤其是一些可以多重解读的意象。比如本首词中的“溪亭”“藕花”“鸥鹭”等。总之,这首词选取了几个经典意象,把生动的景象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一群少女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充满活力与欢乐的场景,不论是景物还是人物,都呈现出一派自然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古诗意象教学的研究与运用”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19021132)
(责 编 再 澜)
一、以读为本,感受意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具体指朗读、诵读、跳读、默读等,不同阶段、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各有侧重。古诗词的诵读能够让学生在吟咏中感受意象之美,从而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实现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不长,却包含多种意象,比如“溪亭”“日暮”“舟”“藕花”“鸥鹭”等。如何在这些意象中找出作者的情感寄托,需要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强的优势,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上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这首词大意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这首词犹如一幅美丽的夏日郊游图,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词中描写的哪些景物最有趣?为什么?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沟通与提醒,最容易想到藕花深处迷路、鸥鹭惊飞的细节。这样,“藕花”“鸥鹭”这两个核心意象就会凸显出来,并为教学的下一环节做了铺垫。
二、再现画面,描述意象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创作追求,很多诗词的画面感、情感、志趣都需要意象来承载。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画面的方式,来捕捉这首词的核心意象特征。
1.溪亭日暮
这首词在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作者与同伴撑船饮酒,畅游于清溪。首句点明了游玩的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那么是怎样的溪、亭,怎样的游玩经历,使人不觉已到暮霭沉沉时仍未归家,流连忘返?这就唤起学生对“溪亭日暮”画面的想象。古有诗云“小溪庄上掩柴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流淌的溪水,随波而动的小船,给人以空灵、轻盈、神秘的美感。而古时的“亭”大多坐落在群山环绕、溪水清泉旁,所以亭与中国山水是密不可分的。李白也有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词人在自然中徜徉,在溪水、亭台中看风景,自身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忘我。这一句起笔平淡,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到了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
2.藕花深处
除溪亭、日暮让人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颜色最亮丽的画面?带着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探寻“藕花深处”的独特魅力。在清澈的水面上,铺满了挨挨挤挤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粉中透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好像含羞的少女遮着面纱,临波而立。荷叶、荷花把水面盖得严严实实,清风徐来,散发出一丝丝清香。这样的画面让人陶醉,它与“藕花”即“荷花、莲花”的意象密切关联。我们先一起回忆写荷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古典诗词中,“荷花”象征着纯洁、美好。再如“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写的是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凌波微步的美少女。正是这一意象营造了清香四溢、色彩缤纷、朦胧幽静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词人与女伴们天真烂漫的嬉戏场景。
3.一滩鸥鹭
如果说让学生在这首词中选出最具动态画面的诗句,那一定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暮霭渐沉,游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也可能是因为沉醉于美景的少女游兴未尽,起了比拼之意,于是“争渡”。正是由于“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整个画面生动热闹起来。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争渡的场面是热烈的,在幽静的溪面,声音显得格外响亮。安静栖息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飞上天空,场面壮观,画面由静转动。这样的情景词人平时也不常看到,“惊”字,既指鸥鹭惊飞,也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在意象的选择上,词人选取“鸥鹭”。这一意象最早出现在《列子·黄帝》一篇寓言中,后被历代文人创作使用,宋代尤甚。辛弃疾曾词云“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成语“鸥鹭忘机”的释义为: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在传统意象中,“鸥鹭”代表了逍遥、闲适、自在,远离网罗、心机,这与李清照的人生追求与志趣相契合。词人在此又为我们营造出充满活力、自由自在的意境。
三、拓展途径,丰富意象
在课堂上讲解意象时,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选用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采用直观的手段如图画、表演、分角色朗读、影视作品等,将语言文字直接转换成鲜活的画面或场景,再现古诗词意象。另一方面,在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积累的情况下,应注重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展到已学过或课外积累的古诗词中去,让他们对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进行感受、比较,尤其是一些可以多重解读的意象。比如本首词中的“溪亭”“藕花”“鸥鹭”等。总之,这首词选取了几个经典意象,把生动的景象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一群少女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充满活力与欢乐的场景,不论是景物还是人物,都呈现出一派自然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古诗意象教学的研究与运用”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19021132)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