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化学老师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一般时刻滋润学生,让化学课堂悄然绽放德育之花。
关键词: 学科教学 德育教育 化学课堂
孟子曰:“设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现在我们提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化学老师不能放弃阵地,在教授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让化学课堂悄然绽放德育之花。
一、挖掘教材内容,激发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化学是德育的隐形课程,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如介绍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及著名化学科学家业绩,只要我们善于挖掘,通过恰当的方式切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等的教育,就可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现代科技的发达,增强民族自豪感,更热爱祖国.
在学习铜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知道: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明,中国使用铜的历史非常悠久,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汉代就有许多著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而欧洲则出现的比中国晚。在新材料合成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神舟七号”的发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一个个突破,如舱外航天服自行研制等;“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上中国自主合成的新材料的使用。在学习硅的知识的时候,结合图片介绍1993年底至1994年初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重构表面上开展原子操纵的研究,在Si表面“写”出的最小汉字“中国”。在学习蛋白质相关知识时,给学生介绍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于1965年在中国诞生,使得人类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进程中迈出一大步,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学生听后精神非常振奋,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在讲能源的时候,将常规能源中的石油与“伊拉克战争”联系起来,美国为什么要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因为他们那里有石油,而这个国家相对弱小和落后;俄罗斯大国形象的重新确立与其能源丰富有关,敢于在世界舞台上和美国针锋相对;在氮气的物理性质学习中,讲日本731部队用中国人做液氮的冷冻实验。通过这些明白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人民自信,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物质结构学习中使学生认识到宏观物质是由微观分子原子物质构成的,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而原子核也不是最小的,还可以再分,进行“物质无限可分”观点的教育。
在硫和含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利用视频播放“火山爆发”过程中实现含硫物质的循环,让学生体会到火山喷发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很大的损失,但也有造福于人类的一面,它是自然界中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以辩证的观点、动态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
在学习稀硫酸和浓硫酸性质的过程中,随着浓硫酸浓度的增大,浓硫酸性质相对于稀硫酸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学生理解“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反应物的本性是决定性因素,而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是外在条件,使学生理解内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而外因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观点。
在化学平衡的学习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观点等。
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行为规范等品德教育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演示实验,又有学生的分组实验,化学老师精心上好实验课,同样也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教育。
做白磷自燃的实验,结合传说中的“鬼火”,分析“鬼火”产生的原因;学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时,先讲实验过程,再做演示实验,然后对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多次洗涤烧杯、玻璃棒,洗涤液液要转移到容量瓶,定容时水加过头了为什么不能用滴定管吸出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有科学的精神。
在做酸碱中和滴定分组实验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展开讨论,为什么相同的已知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未知溶液,最后大家通过自己的实验计算出来的结果却相差较大?对自己的每一个操作过程进行回顾,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通过讨论,学生知道原来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会使结果差别很大,在今后干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前精心准备,在做的过程中认真操作,做完后要及时反思,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范。
在学习氯气的制备及性质演示的实验中,让学生知道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以及出现问题如何采取措施补救的心理素质教育;在钠的性质分组实验中,让学生懂得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公物、节约的美德。
四、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教育
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片图表,通过这些图表学生知道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国家越来越强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在社会面临、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能源危机、淡水缺乏问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讲能源的使用时,虽然我国常规能源储量大,但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解决途径是发展新能源,而这些新能源利用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让学生树立危机及节约意识,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不和谐。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危害时,通过视频播放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学生看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换来的,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应该做到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学习物质合成的时候,结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型社会,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不是关嘴巴上说说而已,要落实到实处。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老师平时要善于学科知识的积累,多钻研教材,多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掘。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不能为了德育教育而空洞说教,喧宾夺主,使化学课堂变成政治课堂,我们要寓德育教育于正常的化学教学之中,把握好尺度,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化学课堂。
关键词: 学科教学 德育教育 化学课堂
孟子曰:“设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现在我们提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化学老师不能放弃阵地,在教授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让化学课堂悄然绽放德育之花。
一、挖掘教材内容,激发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化学是德育的隐形课程,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如介绍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和我国当今化学工业、化学科技成就及著名化学科学家业绩,只要我们善于挖掘,通过恰当的方式切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高尚品德等的教育,就可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现代科技的发达,增强民族自豪感,更热爱祖国.
在学习铜的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知道: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发明,中国使用铜的历史非常悠久,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汉代就有许多著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而欧洲则出现的比中国晚。在新材料合成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神舟七号”的发射,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一个个突破,如舱外航天服自行研制等;“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上中国自主合成的新材料的使用。在学习硅的知识的时候,结合图片介绍1993年底至1994年初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重构表面上开展原子操纵的研究,在Si表面“写”出的最小汉字“中国”。在学习蛋白质相关知识时,给学生介绍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于1965年在中国诞生,使得人类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进程中迈出一大步,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学生听后精神非常振奋,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在讲能源的时候,将常规能源中的石油与“伊拉克战争”联系起来,美国为什么要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因为他们那里有石油,而这个国家相对弱小和落后;俄罗斯大国形象的重新确立与其能源丰富有关,敢于在世界舞台上和美国针锋相对;在氮气的物理性质学习中,讲日本731部队用中国人做液氮的冷冻实验。通过这些明白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强大人民自信,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物质结构学习中使学生认识到宏观物质是由微观分子原子物质构成的,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而原子核也不是最小的,还可以再分,进行“物质无限可分”观点的教育。
在硫和含硫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利用视频播放“火山爆发”过程中实现含硫物质的循环,让学生体会到火山喷发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很大的损失,但也有造福于人类的一面,它是自然界中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以辩证的观点、动态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
在学习稀硫酸和浓硫酸性质的过程中,随着浓硫酸浓度的增大,浓硫酸性质相对于稀硫酸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学生理解“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反应物的本性是决定性因素,而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是外在条件,使学生理解内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而外因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观点。
在化学平衡的学习中掌握“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观点等。
三、结合化学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态度和行为规范等品德教育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演示实验,又有学生的分组实验,化学老师精心上好实验课,同样也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教育。
做白磷自燃的实验,结合传说中的“鬼火”,分析“鬼火”产生的原因;学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时,先讲实验过程,再做演示实验,然后对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多次洗涤烧杯、玻璃棒,洗涤液液要转移到容量瓶,定容时水加过头了为什么不能用滴定管吸出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有科学的精神。
在做酸碱中和滴定分组实验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展开讨论,为什么相同的已知溶液滴定相同浓度的未知溶液,最后大家通过自己的实验计算出来的结果却相差较大?对自己的每一个操作过程进行回顾,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通过讨论,学生知道原来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会使结果差别很大,在今后干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前精心准备,在做的过程中认真操作,做完后要及时反思,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范。
在学习氯气的制备及性质演示的实验中,让学生知道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以及出现问题如何采取措施补救的心理素质教育;在钠的性质分组实验中,让学生懂得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公物、节约的美德。
四、结合我国自然资源和国情,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教育
教材中大量关于我国古代和当代化学工艺及建设成就照片图表,通过这些图表学生知道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国家越来越强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在社会面临、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能源危机、淡水缺乏问题、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讲能源的使用时,虽然我国常规能源储量大,但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解决途径是发展新能源,而这些新能源利用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让学生树立危机及节约意识,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不和谐。
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危害时,通过视频播放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学生看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换来的,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应该做到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学习物质合成的时候,结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型社会,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不和谐的因素,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而不是关嘴巴上说说而已,要落实到实处。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老师平时要善于学科知识的积累,多钻研教材,多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掘。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不能为了德育教育而空洞说教,喧宾夺主,使化学课堂变成政治课堂,我们要寓德育教育于正常的化学教学之中,把握好尺度,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