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化学知识落实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化学知识的落实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在新课标下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在新课标下落实化学知识的策略、方法、途径,把知识落到实处,是体现新课程理念,达到新课程标准培养要求的必由之路。本文尝试提出几种策略和方法,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落实知识。
  关键词: 化学知识 落实 策略
  
  学习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落实依赖于知识内容和本身的特点、施教者的行为、受教者的接受能力和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协调诸因素的关系,研究对化学知识的落实特别是在新课标背景下知识的落实就尤为重要。策略方式得当便可以使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和谐愉悦,知识掌握扎实,运用知识得心应手,甚至创造出一些奇迹。
  知识的落实就是通过施教者这个外因对受教者的内因起作用,达到共鸣,使后者调动全身心的力量来接受知识。因此,一切的教学活动的策略都应围绕受教者的接受活动展开,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达到落实知识的目的。所以我们认为在新课标下化学知识的落实应按以下策略进行:
  1.充分挖掘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
  全新的知识在教学中并不是很多的,绝大部分“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因此回顾旧知识对于理解新知识能起到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把知识的难度降下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以得氧失氧为判断标准,而高中则以化合价的改变为标准,在复习初中典型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引出它们的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陌生;再如学习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初中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类比,二氧化碳有的性质二氧化硫都具有,二氧化碳所形成的碳酸盐的性质与亚硫酸盐的性质相似,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只需把相关反应中的碳改为硫即可。
  2.构建知识网络化是落实知识的主要途径
  知识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对知识进行分类列表复习有助于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而知识网络化更是形成整体概念和知识体系的主要办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如学完钠铝铁以后,可以对所涉及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完善知识结构。学完有机物后,也可以列出一张知识结构图,为解决有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以及书写转化的反应方程式提供帮助。
  
  3.注重激励机制,使学生形成愿学乐学的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此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比其它学科大得多,就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愿学乐学的心理,更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强化知识的落实。教师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赏识、表扬、评奖、竞赛、参与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中体现激励,在激励中促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成功的信心,加以强化,使之长期处于对知识的渴望状态,为知识的落实打好基础。
  4.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是关键
  知识落实与否的一个标志是能否解决一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恰好是这方面急需的。在掌握了一些知识后再学习一些方法,特别是一些解题技巧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不足,可以教会他们转换解题信息,将题目中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转换,变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方法,发现规律,加以作答。如转换为实际情况、转换为1、转换为另一表达方式、转换为图示图表、转换为极端和守恒等。在解题方法上教会他们排除法、守恒法、代换法、差量法等,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理想的方式方法,达到使知识落实到位的目的。
  5.及时纠正偏差是落实知识的必要环节
  知识是否落实,在解决问题时一试便知。及时练习、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经过这几个过程,便能把知识落实到位。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错题记录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过程的得与失,配套相应练习,进一步强化训练,把错误消灭在初级阶段。
  6.创造条件,手脑并用是落实知识的最佳方式
  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多写多练,克服只看不写、只听不做、只抄不思的现象。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节奏,使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科学记录知识和规律,学会复习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人人参与、人人有课题进行社会实践和实验探究,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和方法,有所创新,并延伸到课后,影响长远。
  7.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落实知识的有益条件
  课前预习,课上及时记笔记,课后及时总结、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回顾旧知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落实知识提供了有益的条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解题习惯,认真审题,每题至少读上三遍,找出关键字词;认真分析,找出前因后果及相关的联系,涉及的相关知识,检索相关知识规律和特例;认真作答,搞清题中要求,确保问答一致;精炼语言,达到逻辑严密,一语中的,言简意赅的效果。
  8.把握遗忘规律的作用,减少知识回生现象,提高落实效果
  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遗忘规律的特点,前期复习间隔要短,后期间隔稍长,定期有规律地复习,以减少遗忘。
  知识的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多方面的制约,以上所列的策略仅是其中最主要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协调一致,共同发展,不可偏废,否则就会出现“木桶效应”,使知识的落实大打折扣,有违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徐效凌.中学化学激励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J].化学教育,2002,(4):16-18.
  [2]徐效凌.解题过程中的信息转换[J].化学教学,2005,(7,8):118-125.
其他文献
师生关系处理得如何,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的交流。  课堂实践教学表明,面对90后的初中生,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来说,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塑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
摘要: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尝试从丰富历史内容和活化教学语言等方面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形象思维 创新精神 培养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
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时代,它要求今天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的学生很难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是当今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地理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情况,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
“掌握学习”理论(Maotery Learning)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创立的教学模式理论,他指出,现代教育不能只面对少数学生,而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好。为此,布卢姆以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学习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手段,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模式对于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做好学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掌握学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的不只是“应该”传递知识的任务,还有“很好传递”的重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仅要自己善于归纳整理地理知识,更要注意训练学生学会归纳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划分知识范围、明确知识组成、分析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结构。要将原来看似孤立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有系统、成体系,从而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它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