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是学习活动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学习效果。本文基于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培养中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关键词:问题情境 归因理论 学习动机
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它激发个体进行自主学习,自觉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中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改变数学难学的印象,培养广大中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寓乐于数,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的主线。
一、中技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中技学生的学习动机受社会、家庭、教育、个体特征及大众传播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报答性学习动机,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诲之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类为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为了获得老师或父母的赞许、同学的认可,满足自我荣誉感,维持自尊心而努力学习;第三类为职业性学习动机,为了毕业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努力;第四类为求知性学习动机,希望自己能掌握专业技能,在某专业有所建树,对社会有所贡献。
上面四种类型表现了中技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层次和水平,但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教学中基于不同学科的特点,通过有效手段组织课堂,能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进行正强化。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新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适当的跨度。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工作。
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一个小实验、一个游戏、一次活动或一个故事,可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或教学结束时进行。创设情景时尽量与实践、日常生活、专业学习联系,集中学生的思想,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经济数学》中介绍《函数》的第一次课,笔者通过一组PPT动画给学生讲授《王老汉卖大蒜》的故事,通过课件及王老汉朴素的市场供求意识引出经济函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堂教学结束前让学生动手实践:把一张纸卷到圆柱形的硬物上面,卷上几圈,用刀斜着将纸卷沿硬物表面割断,然后把卷着的纸展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纸的边缘出现一条波浪形的曲线,也就是该节课所学过的正弦曲线。使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进行思考,获得成功,激起学习兴趣,并继续努力再获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实现学习动机的激发。
2.丰富作业形式,调动学习动机
根据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作业难度中等,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适度动机,避免学生在开始做作业时就感到很困难,产生厌倦抵制情绪,从而降低动机水平。
教学设计中根据课题内容,链接专业知识,调整作业的结构,拓展作业内容,丰富作业的类型,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设计作业,力求学生能从作业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并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实践发现,较有效的作业形式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动手实践作业、分工合作作业、多媒体制作作业等形式。以多样化的作业为载体,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讲授《柱体的表面积》一节新课后,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1)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容量为250ml的盒装统一奶茶、伊利纯牛奶包装盒的侧面积S侧和表面积S表。(2)制作一个正六棱柱的模型。(3)画出一个正棱锥和一个正棱台的立体图。学生因个体性格、爱好、特长各不相同,偶设开放式的作业,有助于张扬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3.利用争强心理,推进学习动机
中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争强好胜之心甚浓。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习竞赛,调动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长负责小组管理,在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帮助、讨论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交流学习思维,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诱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于小组合作,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和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开启了智慧,磨练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维持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指出:机智灵活的归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稳定维度而言,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他人影响、作业难易等外界因素,则不会影响其对未来的期望,也不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就内在维度而言,学习者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努力、身心状态等内在因素,就容易形成消极情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对于优等生,除了肯定他的学习能力以外,还从认真听讲、积极互动等方面做评价,使其不过分自傲;对于后进生,抓住其点滴进步,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引领他建立自信。从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从主观努力这个角度进行归因,有利于大部分学生维持学习动机。
5.正面评价学习效果,强化学习动机
在阶段性学习结束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分析,并给予直接表扬和奖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评价除了常用的口头表扬、平时分奖励以外,还可以制作《课堂表现评价表》,从自主学习能力(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自主思考、参与讨论)、关键能力(数学计算、沟通协作、信息处理等)和专业能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达成度做出合理评价。另外,结合课堂活动和小组成员的表现,小组长对学习活动的情况做中肯的总评和建议。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教学过程中各组的表现做正面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取外部手段加以奖赏刺激,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评价奖励,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正强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也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要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及时反思,不断改进,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邓朝阳.PLC课堂教学环节一体化的改革思路与实际[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09(4).
[3]陈杰.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9(3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问题情境 归因理论 学习动机
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它激发个体进行自主学习,自觉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中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有其自身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改变数学难学的印象,培养广大中技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寓乐于数,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的主线。
一、中技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中技学生的学习动机受社会、家庭、教育、个体特征及大众传播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报答性学习动机,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诲之情,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类为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为了获得老师或父母的赞许、同学的认可,满足自我荣誉感,维持自尊心而努力学习;第三类为职业性学习动机,为了毕业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而努力;第四类为求知性学习动机,希望自己能掌握专业技能,在某专业有所建树,对社会有所贡献。
上面四种类型表现了中技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层次和水平,但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教学中基于不同学科的特点,通过有效手段组织课堂,能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进行正强化。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新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适当的跨度。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工作。
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一个小实验、一个游戏、一次活动或一个故事,可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或教学结束时进行。创设情景时尽量与实践、日常生活、专业学习联系,集中学生的思想,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经济数学》中介绍《函数》的第一次课,笔者通过一组PPT动画给学生讲授《王老汉卖大蒜》的故事,通过课件及王老汉朴素的市场供求意识引出经济函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堂教学结束前让学生动手实践:把一张纸卷到圆柱形的硬物上面,卷上几圈,用刀斜着将纸卷沿硬物表面割断,然后把卷着的纸展开。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纸的边缘出现一条波浪形的曲线,也就是该节课所学过的正弦曲线。使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进行思考,获得成功,激起学习兴趣,并继续努力再获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实现学习动机的激发。
2.丰富作业形式,调动学习动机
根据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作业难度中等,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适度动机,避免学生在开始做作业时就感到很困难,产生厌倦抵制情绪,从而降低动机水平。
教学设计中根据课题内容,链接专业知识,调整作业的结构,拓展作业内容,丰富作业的类型,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设计作业,力求学生能从作业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并强化自身的学习动机。实践发现,较有效的作业形式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动手实践作业、分工合作作业、多媒体制作作业等形式。以多样化的作业为载体,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讲授《柱体的表面积》一节新课后,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1)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容量为250ml的盒装统一奶茶、伊利纯牛奶包装盒的侧面积S侧和表面积S表。(2)制作一个正六棱柱的模型。(3)画出一个正棱锥和一个正棱台的立体图。学生因个体性格、爱好、特长各不相同,偶设开放式的作业,有助于张扬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3.利用争强心理,推进学习动机
中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争强好胜之心甚浓。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习竞赛,调动学习动机。小组合作学习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长负责小组管理,在分组讨论中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帮助、讨论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交流学习思维,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诱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于小组合作,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和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开启了智慧,磨练了意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维持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指出:机智灵活的归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稳定维度而言,学习者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他人影响、作业难易等外界因素,则不会影响其对未来的期望,也不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就内在维度而言,学习者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努力、身心状态等内在因素,就容易形成消极情绪。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对于优等生,除了肯定他的学习能力以外,还从认真听讲、积极互动等方面做评价,使其不过分自傲;对于后进生,抓住其点滴进步,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引领他建立自信。从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从主观努力这个角度进行归因,有利于大部分学生维持学习动机。
5.正面评价学习效果,强化学习动机
在阶段性学习结束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分析,并给予直接表扬和奖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评价除了常用的口头表扬、平时分奖励以外,还可以制作《课堂表现评价表》,从自主学习能力(遵守纪律、服从安排、自主思考、参与讨论)、关键能力(数学计算、沟通协作、信息处理等)和专业能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达成度做出合理评价。另外,结合课堂活动和小组成员的表现,小组长对学习活动的情况做中肯的总评和建议。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教学过程中各组的表现做正面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取外部手段加以奖赏刺激,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的评价奖励,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正强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也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要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及时反思,不断改进,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邓朝阳.PLC课堂教学环节一体化的改革思路与实际[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09(4).
[3]陈杰.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9(3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