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的证明:潘迪华《我的路》

来源 :音像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浦东金贸酒店某媒体举办的一个庆典上,一位年过七旬却艳光四射的老太太,在菲律宾乐队的伴奏下,踩着猫步,有些气喘吁吁地唱着当年的老歌,并用流利的英语和台下的老外谈笑风生……她就是上世纪60、70年代红透华人圈的女歌星潘迪华。
  人老了就是老了。年华这东西,曾经像花一样夺目,逝去了如果硬要找回来,多少就有些另类的意味了。一个被人怀念的昨日之星,却敢于突破人们以美好印象铸成的回忆,还要走回到现实之中,这种执着,乍看起来有点滑稽,不自量力,但若深深体味一番,却别有滋味。
  “我很虚荣。虚荣心人人都有,我特别重。别人的虚荣或者是买豪宅穿金戴银,我的虚荣,就是爱扬名,爱人人都知道潘迪华这个人,爱站在舞池中央令各色聚光灯都打在我身上。”
  75岁。潘迪华。她仍然眷恋着歌坛。
  
  生在上海走红香江
  
  在《花样年华》、《阿飞正传》、《海上花》等影片里,潘迪华是导演王家卫手中的一张上海“百搭”。几乎王家卫每一部上海元素的电影,都有潘迪华。可以讲,潘迪华是王家卫电影的灵魂了。纵使她在其中不担任主角,只要晃过她那“十分上海”的身影,王家卫的电影就成为王家卫的了。
  潘迪华是一朵曾在上海十里洋场绽放的蒲公英,然后被一阵风吹起,在维多利亚港边生根,带着旧上海百乐门的一缕余韵,又沾上一身英伦殖民地的红尘,还揉入丝丝岭南之风,形成十分独特的气质。
  潘迪华出生在上海常熟路的一个商人之家,父亲是开冰厂的,她毕业于上海中国女中,天生美丽活泼,颇具反叛性格。40年代后期,好莱坞的歌舞片在上海铺天盖地,一部新片刚刚上演,就有唱片上市;加上周璇、李香兰等带有江南小调韵味的时代曲,令从小做着明星梦的潘迪华无师自通。她是不折不扣的“留学派”——从小就习惯坐在房间的地毯上,对着留声机边学边唱。她甚至已经考入电影公司,但遭到父亲坚决的反对。1949年,花样年华的潘迪华从上海南下香港。
  1953年,潘迪华以艺名潘宛卿,拍了电影《白衣红泪》,开始自己的从影生涯。当时有个朋友对她说了心里话:你拍电影缺少表演才华,如果我是你,或许会去夜总会碰碰运气。1957年,她在友人的怂恿下,被临时拉到香港璇宫夜总会,替代即将离职的歌星。仅仅在乐队领班带领下练了三个星期的歌,潘宛卿就开始登台亮相了。
  几个月后,潘宛卿的名字,被亮闪闪的霓虹灯照得异常瑰丽,在香港的不夜城上空,成为了一道绚烂的风景。
  但朋友又对她说,唱爵士歌曲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光靠女中学到的那点英语是不够的。于是,她立即去英国文化协会办的英语班苦学牛津英语,同时也学习爵士乐、爵士舞,一星期上足5天课。当时每次的练歌费要30港币,一个月也要600元。在1957年,600元算是一笔大数目了。
  盛名之下,潘迪华带了18件旗袍和一把中国宝剑,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均引起当地侨界轰动。她喜欢这样的生活,既可以免费旅行,又开阔了视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去伦敦演唱,却对这个催生了“甲壳虫”音乐的城市产生了他乡遇知音的好感,于是决定留下来,如此一留,便是13个月。在伦敦的日子,与她以往在歌坛大红大紫的生活截然不同。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她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过着简单清苦的生活。她静下心来学习真正的牛津英语,了解英国很贵族气的精致文化。
  为了谋生,潘迪华回到香港,在当年最高级的希尔顿酒店“鹰巢”夜总会驻唱。在外籍乐手一统天下的年代,潘迪华算是最早获得国际地位的香港歌手。之后,她遇到了有“香港流行音乐之父”之称的顾嘉辉,后者多次为潘迪华作曲并亲自为他伴奏,两人被公认为香港首位爵士音乐家和歌手。
  


  香港夜莺贯通中西
  
  潘迪华的歌路和风格,有着不同于一般华人歌手的爵士根底,融合了各国民俗小调、中国民谣、上海时代曲特征,以及英文流行歌曲的诸多元素,唱腔华丽多变,且注重沟通,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听众共鸣,是典型的cabaret music,也就是“酒馆音乐”。
  Cabaret是法语,原意是酒,后来延伸为酒馆的意思。这种音乐最早诞生在巴黎的蒙哥特区,也就是以流行综艺著称的“红磨坊”一带。以饮酒作乐为目的的cabaret ,风格当然充满“客户导向”。听众喜欢听什么,台上就唱什么。为了配合夜总会颓废享乐的气氛,cabaret通常以演唱爵士和百老汇歌曲为主,歌手的歌唱、乃至服装造型也非常华丽而性感。
  常年的夜总会驻唱经验,使得潘迪华练就了一身全能的功夫,任何歌拿起来就能唱,而且能唱出自己多元鲜活的风格。往往在一首歌中,你既能听到日本演歌的情调,也能感受碧姬·芭度的法国香颂风情,当然,更带有周璇式的中国小调韵味。虽然她演唱的大量歌曲都是翻唱别人的名曲,但毕竟,夜总会都是观光客,要吸引那些不相识的各国听众,就不能简单的模仿。她以正宗的爵士、蓝调技巧为底子,将中国流行曲的歌词改填为外文,甚至一首歌填入中、英、日等多国文字,并可以一口气唱出各国的乐风,故有“香港夜莺”的美誉。
  60年代后期,香港首家免费电视台——无线电视台开播,每个周末晚上推出一档综艺节目《欢乐今宵》,潘迪华被邀请到这档节目,成为首位签约歌手。她将cabaret文化通过荧屏送到老百姓家里,让普通市民安坐家中,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夜生活。为了这挡节目,她特地花了3万元港币来购置服装,60年代的3万元,可以买一层楼了!可惜当年的电视还是黑白片,强烈的灯光令旗袍上的闪片珠珠反光强烈,结果这批华服全都派不上用场。
  1968年,第17届亚太旅游会上,潘迪华身为香港旅游协会派出的亲善大使,身穿金龙旗袍,为众人高歌一曲“缤纷港九”,成为会议的精彩插曲。会后,一班原来打算去东京考察的代表纷纷改道香港。从此“缤纷港九”成为潘迪华巡回演唱的保留曲目,被香港人称为“市歌”。
  1972年,潘迪华独力推出华人首出音乐剧《白娘娘》,堪称是香港歌坛超越时代的演出。武打巨星李小龙在看完音乐剧后曾到后台说:“你这出戏,在香港早了10年出现。”事实证明,剧中“盗仙草”那段用到的摇滚乐,5、6年后才被许冠杰引进到香港流行歌坛,只有该剧的主题曲“爱你变成害你”被留到今天,时至今日都是颇受港人喜欢的名曲。
  《白娘娘》推出的时候,正值尼克松访华,潘迪华曾经写信到白宫,邀请尼克松顺道赴港看戏,也有朋友牵线,打算趁着美国的“中国热”,将《白娘娘》推到加州上演。演员表示:“只要美国的生活有人负责,我们可以不拿酬劳。”可是《白娘娘》在赔尽潘迪华100万港币积蓄之后,终于被卷入了历史,逐渐沉寂,潘迪华也淡出歌坛。
  
  《我的路》 唱尽无悔岁月
  
  今年2月,年逾七旬的潘迪华在EMI出版了一张华语爵士新碟《我的路》,打破了中文歌坛高龄歌手的记录。
  这张“爵士大乐队”风格的歌集,大部分都是40、50年代的上海时代曲,配上英文歌词,跟原中文歌词梅花间竹的混唱,很有味道。
  唱片以《我的路》为命名,指的是陪她走过的,在生命中具有特别意义的歌曲。开头两首中英文组曲,犹如演唱会的开场白,也正是“我的路”的告白。“真善美”英译“The Price of Art”(艺术的代价),似乎是“知音何处寻”的诉求;“玫瑰玫瑰我爱你”是时代曲的经典;哪有不唱之理?“灯红酒绿夜”代表着上海舞厅的味道;“我要你”、“是梦是真”则显示了潘迪华中西联唱的国际性风格,而白光的“春”含有自我挑战的意味,意境和整张唱片的命名十分吻合。最后一曲“sentimental journey”似乎是歌者的自述和回顾,也正好是此张专辑的英文标题:美丽的旅程——上海。
  乐队中像Roel Garcia和Joey villanueva等,都是常年活跃在香港的菲律宾音乐家,分别担任乐队的吉他手和钢琴手,并担任编曲。这张唱片采用少见的同步录音完成,也就是音乐伴奏和歌唱一次收录,以发挥潘迪华的现场演唱实力。录音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利希慎”音乐厅,场地空间的效果很好,后期的制作没有过多的掩盖潘迪华声音中沧桑的痕迹。
  年龄不饶人,潘迪华的歌声虽然已经不复往年那么漂亮,但没有浮夸,仍然表现出很大的感染力,显得极有诚意。潘迪华的歌唱之路,走到此时此刻,真可谓百感交集。
其他文献
“人山人海”是香港非主流音乐厂牌之一,也指以前“达明一派”主唱黄耀明为核心的香港本地音乐创作、制作及演出团队,是香港前卫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    有关“人山人海”的八个关键词    达明一派的遗孀  1、拜金小姐   “拜金”本来是贬义词,现在变成了褒义词,在“人山人海”的牌子下,她摇身一变,成了组合和专辑的名字,不中不外,不阴不阳,风情万种,令人动容。  组合:这位“拜金小姐”可不简单。她由台
期刊
海南人民当感谢沈小岑。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她的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风靡全国,又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那么一唱,令多少人重新忆起了那个海风椰影的美丽海岛,继而引发了后来如火如荼的海南“淘金潮”,还有,一直到现在还是长盛不衰的海南黄金旅游线……  哦,这样讲仿佛有些扯远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沈小岑是除了朱逢博老师之外上海流行歌坛最成功的歌手,在她的全盛时期,一张专辑能卖出超过10
期刊
去采访前,我在网上搜罗了一堆韩雪的资料。发现这个小姑娘还挺多“事”的,什么给《男人帮》杂志拍性感照片啦,传闻斯皮尔伯格要请她演艺妓啦,和郭富城的两度合作啦……  结果,采访从一场澄清开始。    同名的苦恼    并不如陶红陶虹那样自然,也没有王菲王蓉那样一个作了让步,两个韩雪的性格和风格截然相反。说到这个,韩雪煞是苦恼,“这真是一件让我十分头痛的事。那个韩雪是北京的,北影99大专毕业。她挺爱炒作
期刊
曾几何时,一曲“来到你身边”(I WILL COME TO YOU)让三位留着可爱纯真的亚麻卷发的HANSON(汉森)兄弟跃入了我们的视野、占据了我们的听觉;  曾几何时,一曲“假如”(IF ONLY)唱出了你我青春年代的激情勃发;  曾几何时,HANSON作为众多以姐妹兄弟组队的“榜样”乐队,在多如牛毛的男孩偶像组合时代,奉上了一颗真正意义上的“重磅炸弹”!  毫不夸张,HANSON曾是滋润我们
期刊
对席琳·迪翁(Celine Dion)来说,生儿育女就是一道坎,她中断了如日中天的事业,也尝尽了其中的甘苦滋味。儿子的到来“夺走”了她此前的超强号召力,一个怀抱孩子的歌坛天后为赢回荣耀,这三年来的努力有目共睹,现在她终于知道自己“疯”不过布兰妮,也“艳”不及碧昂斯,而自己可以“出招”的,只有母性的柔情,于是这张《爱的奇迹》(Miracle)便“出生”了。  初为人母后,席琳的变化不小。虽然唱片依然
期刊
一口口水不稀奇,但假使人人都来轧闹猛吐上那么几口,铁定变成了洪水猛兽;所以,我们绝对不应该小觑口水的巨大能量。    刘晓庆    很多事情是需要积淀的,女人“作”也是一样,过了50还保持永远的青春活力必然需要一些魅力和手段。我们可以从心底里不接受一个自称8岁到80岁都能演的超级演员,但我们必须得承认做秀是一桩创意事件并且需要体力和精力。  武汉一个7旬老太因为在自己的报摊上出售了一本登有《谁把刘
期刊
2004年的全球影坛,好似一位嗟叹韶华老去的空谷佳人,总有几丝掩不住的伤感与落寞。这一年没有了《指环王》的惊天动地,却有了史诗巨制《亚历山大》横遭滑铁卢的惨痛教训;大块头迈克·摩尔挟《华氏911》呼啸而来,可惜仍未能安抚多少美国人的反战情绪;好莱坞的星光似乎略显黯淡,所幸的是我们还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新老几代华人女星在《艺伎回忆录》的同台争辉……在感叹去年的世界电影没有奉献出太多奇迹的同时,我们也对
期刊
全球娱乐界第一八卦  珍妮·杰克逊露胸事件    流行天后珍妮·杰克逊去年初在美式足球超级杯中场演出的露胸风波,拿下2004年度好莱坞头号丑闻的桂冠,想必大家绝对不会有什么争议!  要知道,备受关注的美国超级杯足球赛,在全球约有10亿人收看,其中光是美国就占了1亿3千人!比赛中场的演唱会一向是球赛以外的重头戏,2004年虽然由火辣美女碧昂丝及嘻哈歌手吹牛老爹等人捧场,但这些歌手的表现,显然都比不上
期刊
12月5日,在一天的飞机误点之后,格斯派(the Gospellers)终于如约出现在上海淮海路上的Sony Gallery。从盘旋楼梯上走下来的这五个人西装革履,他们在台上自信地唱起招牌的A-capella(无伴奏之合声合唱),底下的记者被这近乎完美的默契配合所感染,长时间为他们鼓掌。  The Gospellers原意是福音传播者,可是这支成立于1995年的乐团的演唱内容跟福音、传教没有关系,
期刊
周五早上,好莱坞山的别墅,7点49分。起床、上厕所、刷牙;吃早饭,土司、水果,还有与她的猫共享的黄油;在浴室里尽情地舒展自己,同时脑海里不时地考虑某首诗的含义;套上一件露出一小段迷人腹部的衣服……  几个月前, 46岁的莎朗·斯通身着价值超过百万的红色露背长裙在法国戛纳电影节现身时,艳惊全场。那套名贵的晚礼服使得斯通完美的胸部曲线若隐若现。即使已经年过40,但她却保养得非常好。身高1米7,智商高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