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如何“致中和”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0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只节能灯,1年节电71.5度,中和掉二氧化碳68.6公斤——北京人正在尝试“碳中和”生活。百姓购买的是“1元节能灯”,差价由政府补贴。
  “碳中和”是一个新鲜名词。英国已兴建首个“碳中和”生态村。《新牛津英语字典》2006年度词汇就是“碳中和”。通俗地说,你日常活动可能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植树等方法来中和抵消。令人欣喜的是,“环保”二字已经开始融入到百姓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已把环保变成生活自觉。在许多有识之士那里,“碳中和”已成为自发行动。笔者曾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看到,一位京城嘉宾说自己尽量不开私家小车了;如果非要开车出去的话,就累计一年的碳排放量,到植树时节就去郊区栽种一定量的树木来中和抵消。“碳中和”行动,是“绿色奥运”的“现在进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必由之路。目前全球气温已达12万年来的最高值,丞待每个人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
  外来词“碳中和”,自然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的“致中和”。《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中和”是3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但要达到天人合一,达到万物皆育,达到和谐之境,确实也不容易。为了经济增长,我们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已经太大;今天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全方位达到“碳中和”,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碳中和”涉及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仅凭百姓个人行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产导致的碳排放,比生活导致的碳排放更严重、更厉害。如果各级官员、各家企业都能争戴环保和绿化的“绿帽子”,甩掉浓烟滚滚污染严重的“黑帽子”,那该多好。“碳中和”要想“致中和”,就需要全民族的共识,需要全社会的行动。
  有认识才会有行动,而且行动要持之不懈。比如两岸包机直航,航线“截弯取直”,减少汽油耗费。可现实中还有很多地方尚缺这种“节能减碳”意识。某单位经济条件较好,内部印发的各种“刊物”很多,而且是人手一份,看了就丢甚至不看就丢。一到派发这种内刊,办公室里就响起一片“真浪费”的声音。早已是无纸化办公的时代,这种纯粹“办公”意义的内刊,搁在单位内部网上看看就可以了,实在没必要人手一册;最多一个部门发一本,大家轮流起来“认真学习”就可以了。可是因为单位有钱,浪费一下没人心疼,不顾环保时代,不想怎样去节省纸张。那些纸,都来自树啊!
  森林树木,就像地球之肺。科学家说,城里的一棵大树,抵得上五六台空调;不仅带来阴凉,而且还能中和二氧化碳。每一棵树,都是那么的宝贵。难怪荷兰为了一棵树而大打官司:二战时,14岁的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躲避纳粹抓捕藏进密室,写下感人的《安妮日记》,日记中写到的一棵栗树,几乎是唯一可见的窗外景象,是她赞美大自然的唯一对象,也给幽闭带来自由的无限遐想。如今这“安妮栗树”已有150多岁高龄,成了“文化之树”,因病害而老朽,有倾倒之危险,危及了公共安全,面临被砍伐的命运。当地为了拯救这棵树,已经花了十几万欧元。法庭发放了砍伐许可证,但在荷兰引发强烈反对,结果官司打了好几回,博弈进行了很长时间。不管“安妮栗树”的最终命运如何,其国民这样看重和保护一棵树,其精神文化层面不就是“致中和”的高境界吗?
  自然多么好:人类排放的碳,靠森林树木吸收。但自然环境最弱势。最可怕的是,人类对环境往往拥有“合法伤害权”。人类要小心翼翼地接近辉煌。如果不小心翼翼,那么“辉煌”其实是海市蜃楼,无法接近。人类需要精神内守、需要行动外化;有了精神内守“致中和”,才有行动外化“碳中和”。
其他文献
中国实行基层直接民主选举以来,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总是不厌其烦地说:“中国国民素质差,中国国情不允许,不选则安,一选则乱,中国不是美国”云云。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其实不然。原因何在?我倒有点体会。  且不说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中我们是怎样“教”选民和代表投票的,咱就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农民选村官吧!  山西省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我正担任山西省河津市城关镇党委书记。大概是官做得太“大”
2001年,国家为加强新农村建设出台“5 1”阳光工程: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给搬迁移民户每户发5000元、每口人加1000元的政策补助。  2004年,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炭窑沟村移民搬迁项目正式立项。从立项这一天开始,村民们就怀着美好的愿望等待新房落成入住。然而,等待的结果却令村民们无比失望。才盖好没多久的小二层,却因为墙面裂缝、地基下沉、漏水、楼道起沙、墙体倾斜等质量问题令村民不敢入住。  为解决
“我是千万富翁,意寻聪明美丽的另一半”。25岁的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小苏背着双肩包站在中区食堂门外的广告栏前,注视着栏中的一则征婚广告。“以前看到这样的征婚广告都会一笑而过,不会太认真,总觉得这些富豪们跑到校园里来炫富,让人觉得厌恶,只要知道周围的同学有‘傍大款’和嫁入豪门,大伙都会疏远她,甚至鄙视她”。小苏说,现在不同啦!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学得好真不如嫁得好!包括她在内的一些女大学生对婚
陈胜广字潇溢、道乎,号一道山人,闲云堂主人;祖籍四川射洪,定居北京从事中国画研究与创新。能诗文、擅书法、通画理,山水画\花鸟画研究生学位;现为国际书画家报主编,中国美协会员,巴渝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要融于自然、亲近自然,把纯自然的物象用审美的眼光结合人生感悟,转换成主观精神意识,借物抒情,达到天人合一。   出生于四川射洪的陈胜广得其要旨。他善画梅兰
临近岁末,又有一批新兵将带着军人的梦想走进部队,接受磨练洗礼。而今年的这批新兵与往年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很多人都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可谓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学生军”。中国军队征兵史上恐怕从来没有这样的景象,来自大学校园的“新鲜血液”第一次如此汹涌的流向军营。  10月下旬,中央军委发布了2008年征兵令。这本不足为奇,军队的补充每年都在进行。而把征集对象主要固定在高学历青年身上却是多年来
张平的画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画。  1961年生于安徽省颍州的张平,1978年毕业于安师大美术系。后潜心研究山水画艺术。1982年进入南艺美术山水国画专修班,苦修三年有余,在艺术大师付二石的指导下,深入生活,把中西结合的画法巧妙地融入到岭南画派的山水画之中,取众家之长。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深入到山川田园,亲身感受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他就象一个充满激情的歌者。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唱出
6月的高考,牵动着千万考生及家长的心,数百万考生即将通过高考,踏上自己人生新的旅程。但在这一人生道路的分岔口,从高考报名、进考场,以及之后的录取招生等环节,却时有不和谐的声音传出。  当2001年广东电白高考舞弊案、2004年河南濮阳高考舞弊案、2004年山东菏泽高考舞弊案等案件的参与者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一部分学生竟然顶风而上,通过冒名顶替或其他手段进入大学校园。  在高校进行的打假行动中,济南
自然灾害总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对人类发起突然袭击,让我们付出血的代价。生命在顷刻消逝,家庭在瞬间破碎。5·12汶川地震,撼动了整个中国。在这场没有预约、没有防备、没有硝烟的抗震救灾“战争”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冲在最前面的最可爱的“橄榄绿”,还有更可敬的“白衣天使”的身影。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的8级强震,让原本温馨的护士节不再安宁,白衣天使踏上了震灾的现场,展开一场与时间搏斗的战役
“國民食品”奶酪卷  世界变得又乱,又慢。  三月中旬,随着新西兰政府宣布暂时封国,南半球的美丽秋色今年怕是要错过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些沮丧,默默给自己做了一个奶酪卷(Cheese roll),聊以慰藉。  虽没有羊排和馥芮白咖啡那么尽人皆知,但在新西兰南岛,被称为“南部寿司”的奶酪卷仍然可以算作一种国民食物。据说它是新西兰家庭主妇Dorothy McInnes在1912年时,为快速让12个孩子
直男的号角  这是一种体育竞技所锻铸的好斗意识和较真心态。  今年8月3日,傍晚时分从球场回来时,朱峰看到了号令已经吹响。没有多余的联络渠道,一纸号令,他二话没说就加入了队伍。  晚上8:30,虎扑女神保卫战准时打响。这次的战场,是一个视频播放平台。一部名为《媚者无疆》的电视剧刚好播到第13集,片中女主角晚媚遭到男主长安背叛,身心备受摧残。在强烈保护欲的驱动下,远在虎扑的男粉丝们号召起来,以虎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