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株洲实际,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才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坚持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统筹推进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结合点在互动。株洲是火车拖出来的城市,是一座移民城市,同样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城市文化的培育,在提升市民素养中,要宣传一种属于株洲市的文化,通过挖掘和利用都市文化资源,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着力将株洲市市区打造为株洲文化风貌的展示区、文化产业的聚集区、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和株洲文化发展与时尚潮流的引领区。农村文化要强基提速。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等为重点,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力度,公布株洲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城乡文化要互动互助。建立城乡文化互动互助的长效机制,实现共发展共繁荣。
二、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文化提升”战略的关键。繁荣文化事业要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进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作生产一批文学艺术优秀作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按照“改出一批、转出一批、放出一批、扶出一批”的思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民营经济在文化发展繁荣中做大变强,成为株洲文化的新亮点。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品牌,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链;要坚持存量与增量大抓特抓、主业与辅业相辅相成、生产与销售并举并重,努力培育壮大一批整体规模和实力较强的知名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改造创新传统文化产业,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三、坚持文化硬件与文化软件统筹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必须统筹硬件和软件建设。文化硬件建设要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要建设好炎帝文化艺术中心、株洲报业发展中心、株洲音乐厅、红军标语博物馆、名人艺术馆、徐家桥文化商业步行街、茶陵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展览馆、醴陵陶瓷博物馆等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和文化标志性建筑。同时,还要按照国家新颁标准,对各级图书馆、群文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全面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五县市的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城市四区要综合利用属地大型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资源,五年内形成区域性文化活动中心,并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到2010年,全面实现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城市居民小区按规定标准建设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软件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加快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每年九月为全市的“读书月”,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增强全民学习意识。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实施“文化低保”工程,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农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深化“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和“电影快车进社区”工作,一村(社区)一月放一场电影或演一场戏剧;建立“五下乡”长效机制,使“五下乡”成为“常下乡”。
四、坚持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统筹兼顾
精品文化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创造力,大众文化则体现一个地方精神文化生活的活跃程度。要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努力创作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群众喜欢的文化精品,组织好“五个一工程”奖、炎帝文学奖、炎帝文艺奖等评选表彰活动。打造红色文化、炎帝文化、移民文化和炎帝广场“周周乐”、文化园“岁月如歌”群众歌会、湘东剧场“夏日纳凉”晚会、湘东大讲坛等特色文化及文化活动品牌。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普及大众文化。以人民大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根据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设计不同的文化载体,真正体现“到群众中找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的宗旨,使大众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在“文化提高”上各得其所,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
五、坚持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统筹兼顾
改革创新是文化部门永恒的主题,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对文化部门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方式的改革。全市各级文化部门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在所有制形式、行政管理、人事制度、分配机制、领导体制改革等方面下工夫。要加大对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和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的大力扶持,同时在投资方式上加以改变,由人头费转向事业建设费、文化产品生产补贴费等,把重点放在激发自身活力上,充分发挥国办文化的主导作用。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我们在改革的同时,要注重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保持社会的稳定。只有稳定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稳定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株洲市文化局
一、坚持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统筹推进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结合点在互动。株洲是火车拖出来的城市,是一座移民城市,同样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应注重城市文化的培育,在提升市民素养中,要宣传一种属于株洲市的文化,通过挖掘和利用都市文化资源,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着力将株洲市市区打造为株洲文化风貌的展示区、文化产业的聚集区、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和株洲文化发展与时尚潮流的引领区。农村文化要强基提速。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等为重点,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力度,公布株洲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城乡文化要互动互助。建立城乡文化互动互助的长效机制,实现共发展共繁荣。
二、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文化提升”战略的关键。繁荣文化事业要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进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作生产一批文学艺术优秀作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按照“改出一批、转出一批、放出一批、扶出一批”的思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民营经济在文化发展繁荣中做大变强,成为株洲文化的新亮点。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品牌,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链;要坚持存量与增量大抓特抓、主业与辅业相辅相成、生产与销售并举并重,努力培育壮大一批整体规模和实力较强的知名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改造创新传统文化产业,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三、坚持文化硬件与文化软件统筹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必须统筹硬件和软件建设。文化硬件建设要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为重点,要建设好炎帝文化艺术中心、株洲报业发展中心、株洲音乐厅、红军标语博物馆、名人艺术馆、徐家桥文化商业步行街、茶陵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展览馆、醴陵陶瓷博物馆等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和文化标志性建筑。同时,还要按照国家新颁标准,对各级图书馆、群文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全面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五县市的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城市四区要综合利用属地大型企事业单位文化设施资源,五年内形成区域性文化活动中心,并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到2010年,全面实现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城市居民小区按规定标准建设文化活动场所。
文化软件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加快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每年九月为全市的“读书月”,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增强全民学习意识。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实施“文化低保”工程,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农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深化“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和“电影快车进社区”工作,一村(社区)一月放一场电影或演一场戏剧;建立“五下乡”长效机制,使“五下乡”成为“常下乡”。
四、坚持精品文化与大众文化统筹兼顾
精品文化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创造力,大众文化则体现一个地方精神文化生活的活跃程度。要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努力创作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群众喜欢的文化精品,组织好“五个一工程”奖、炎帝文学奖、炎帝文艺奖等评选表彰活动。打造红色文化、炎帝文化、移民文化和炎帝广场“周周乐”、文化园“岁月如歌”群众歌会、湘东剧场“夏日纳凉”晚会、湘东大讲坛等特色文化及文化活动品牌。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普及大众文化。以人民大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根据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设计不同的文化载体,真正体现“到群众中找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的宗旨,使大众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在“文化提高”上各得其所,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
五、坚持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统筹兼顾
改革创新是文化部门永恒的主题,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对文化部门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方式的改革。全市各级文化部门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在所有制形式、行政管理、人事制度、分配机制、领导体制改革等方面下工夫。要加大对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和公益型文化事业单位的大力扶持,同时在投资方式上加以改变,由人头费转向事业建设费、文化产品生产补贴费等,把重点放在激发自身活力上,充分发挥国办文化的主导作用。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我们在改革的同时,要注重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保持社会的稳定。只有稳定才能更好地发展,只有稳定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株洲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