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多年、多点、多因素硅肥肥效试验表明,适量施用硅肥能促进水稻营养元素的吸收,并能改善水稻的生物学特性,水稻对硅肥的吸收效果主要表现在缓苗期和拔节期。施硅肥能使产量提高11.26%。
[关键词] 水稻;硅肥;营养吸收
中微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已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与重视,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已成为生产上一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尤其是硅肥,水稻喜硅作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目前的研究工作一般多集中在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上,但怎样合理科学的使用硅肥,即硅肥的用量,施用方法是科技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沈阳农业大学下达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硅肥肥效实验的研究,我县从水稻的生育状况和产量诸要素的角度来分析硅肥的肥效。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试验在辽中县潘家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试验田内,土壤为草甸土,壤质为黄土田。施入试材为二氧硅肥、硅酸钠,常规施肥的肥料。供试水稻品种为294。
2.试验设计
设6个处理,以当地常规施肥,小区不施硅肥为对照。小区面积为33m2,小区随机排列,设3次重复,各小区间池埂相隔,单排单灌,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Ⅰ对照(常规施肥),小区不施硅肥;
Ⅱ二氧化硅每亩4kg,即小区硅酸钠0.36kg作基肥一次施入;
Ⅲ二氧化硅每亩8kg,即小区硅酸钠0.72kg做基肥一次施入;
Ⅳ二氧化硅每亩12kg,小区硅酸钠1.08kg做基肥一次施入;
Ⅴ 二氧化硅每亩16kg,小区硅酸钠1.44kg做基肥一次施入;
Ⅵ 二氧化硅每亩8kg,小区硅酸钠0.72kg 做追肥一次施。
3.田间管理
4月3日育苗,营养土为草炭土30%,园田土30%,腐熟农家肥40%及亚大Ⅱ型床土调制剂每平方米2两,采取开闭式育苗,床内温度均衡,秧苗生长整齐一致,苗期无病害发生。
本田插秧时间为5月18日,各小区硅肥施入严格按试验方案,硅肥做底肥施入时间为5月17日,底肥每小区再施三元复合肥1kg;5月25日亩施丁草胺4两、稻无草一代、硫氨25kg、微肥7kg;6月8日第六处理追施硅肥0.72kg/小区;6月13日亩施尿素12.5kg,6月20日亩施尿素12.5kg;8月2日亩施入井岗霉素6两,尿素0.25kg,磷酸二氢钾4两,整个本田期无病害发生。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水稻硅肥肥效的田间调查,从表一可以看出,硅肥具有显著的优点:插秧后根系发达,白根多,基部节间短,提前分蘖2~3d。有效分蘖率增加,提前2~3d出穗;抗倒伏能力加强。处理2、3、4、5、6的抽穗期、成熟期均比对照有所提前,其中处理3、处理4、处理5表现较好。
表1 水稻生育时期调查表
处理 移栽期 分蘖期 抽穗期 成熟期 倒伏情况 病虫
Ⅰ(ck) 5.18 6.6 8.10 9.23 无 无
Ⅱ 5.18 6.6 8.8 9.20 无 无
Ⅲ 5.18 6.5 8.6 9.19 无 无
Ⅳ 5.18 6.5 8.8 9.19 无 无
Ⅴ 5.18 6.5 8.8 9.19 无 无
Ⅵ 5.18 6.5 8.6 9.19 无 无
研究表明:水稻施入硅肥后,植株健壮,苗齐、苗全、长势旺盛,成穗增多,籽粒饱满,亩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高于对照。从表2、表3可以看出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增产效果显著。
表2 水稻生育性状调查表
生育性状
处理 株高(cm) 叶色 有效分蘖率(%) 亩穗数(万) 穗粒数 秕粒数 千粒重(g)
Ⅰ(ck) 95 绿 93 18.76 118 8 25.3
Ⅱ 93 绿 95 18.7 120 5 25.4
Ⅲ 86 深绿 98 19.2 125 4 27.5
Ⅳ 90 绿 95 19.08 120 6 27.3
Ⅴ 92 绿 95 19.1 124 5 27
Ⅵ 86 绿 98 18.8 125 4 26.4
表3 水稻产量调查表
处理 小区产量(kg) 小区平均产量(kg) 亩产量(kg) 亩增产(kg) 增产率%
1 2 3
Ⅰ(ck) 24.5 26.5 25.5 25.5 560
Ⅱ 28.5 29 28 28.5 570 10 1.8
Ⅲ 34 31 34 33 660 100 17.9
Ⅳ 31.5 30.3 32 31.3 625 65 11.6
Ⅴ 30.5 33 32.5 32 640 80 14.3
Ⅵ 31.5 32.5 28.5 31 620 60 10.7
通过产量调查可看出,施入硅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表4 水稻硅肥试验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区组 0.44 2 0.22 0.01
处理 58.2 5 11.6 5.47
误差 21.22 10 2.122
总变异 79.86 17
当分母自由度为5,分子自由度为10查得F0.05=3.33,F0.01=5.32,现实得F=5.47>5.32,即试验处理间有显著差异,根据t测验LSD0.05=2.65,LSD0.01=3.77,进行小区平均产量比较:
表5 小区平均产量比较
处理 小区平均产量(kg) 处理与对照比较 差异显著性
Ⅱ 28.5 3 差异显著
Ⅲ 33 7.5 差异极显著
Ⅳ 31.3 5.8 差异极显著
Ⅴ 32 6.5 差异极显著
Ⅵ 31 5.5 差异极显著
Ⅰ(ck) 28
通过表5可以看出,同等施肥情况下,增施硅肥均比对照产量高,其中本试验处理3即底肥8kg/亩,表现效果最好,增产效果最显著。
三、硅肥的施用量
在同样做底肥的情况下,并不是硅肥施用量越多越好。处理2比对照产量高,说明施用了少量硅肥,处理3增产最多,说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每亩8kg二氧化硅是最适宜的施用量,而随着二氧化硅施用量的逐渐增加,虽有增产效果,但单产量却逐渐降低。
四、施肥方法
处理3,处理6硅肥施用量相等,而施肥方法不同,一个做底肥,一个做追肥,增产效果却差异显著,而且处理6比处理4、处理5增产少,说明①硅肥适宜做底肥施入,不适于做追肥;②即使最佳施肥量,也需选择施肥方法,否则不宜被作物全面吸收。
五、结论
试验表明,适量施用硅肥能促进水稻营养元素的吸收,并能改善水稻的生物学特性,硅肥对水稻的增產作用主要表现在基部节间缩短、壮杆、剑叶夹角减小、成穗增多、实粒和千粒重增加、亩产量显著提高。施入硅肥可以使水稻秧田期缓苗快、无病苗;本田期秧苗素质均好于对照,尤其对污水灌溉的土壤具有很强的解毒效果,水稻生产中施用硅肥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龙步. 董克.试验结果整理与统计分析.水稻田间试验方法与测定技术,1993
[2]何电源.土壤和植物中的硅.土壤学进展,1980
[3]JD Hoore.廖兴其译.土壤硅和植物营养.土壤学进展,1980,(2):23~27
[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5]刘哈丽.测土施肥技术与瓜果蔬菜施肥技术.华工部上海华工研究院,1987
[关键词] 水稻;硅肥;营养吸收
中微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已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与重视,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已成为生产上一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尤其是硅肥,水稻喜硅作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目前的研究工作一般多集中在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上,但怎样合理科学的使用硅肥,即硅肥的用量,施用方法是科技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沈阳农业大学下达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硅肥肥效实验的研究,我县从水稻的生育状况和产量诸要素的角度来分析硅肥的肥效。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试验在辽中县潘家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试验田内,土壤为草甸土,壤质为黄土田。施入试材为二氧硅肥、硅酸钠,常规施肥的肥料。供试水稻品种为294。
2.试验设计
设6个处理,以当地常规施肥,小区不施硅肥为对照。小区面积为33m2,小区随机排列,设3次重复,各小区间池埂相隔,单排单灌,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Ⅰ对照(常规施肥),小区不施硅肥;
Ⅱ二氧化硅每亩4kg,即小区硅酸钠0.36kg作基肥一次施入;
Ⅲ二氧化硅每亩8kg,即小区硅酸钠0.72kg做基肥一次施入;
Ⅳ二氧化硅每亩12kg,小区硅酸钠1.08kg做基肥一次施入;
Ⅴ 二氧化硅每亩16kg,小区硅酸钠1.44kg做基肥一次施入;
Ⅵ 二氧化硅每亩8kg,小区硅酸钠0.72kg 做追肥一次施。
3.田间管理
4月3日育苗,营养土为草炭土30%,园田土30%,腐熟农家肥40%及亚大Ⅱ型床土调制剂每平方米2两,采取开闭式育苗,床内温度均衡,秧苗生长整齐一致,苗期无病害发生。
本田插秧时间为5月18日,各小区硅肥施入严格按试验方案,硅肥做底肥施入时间为5月17日,底肥每小区再施三元复合肥1kg;5月25日亩施丁草胺4两、稻无草一代、硫氨25kg、微肥7kg;6月8日第六处理追施硅肥0.72kg/小区;6月13日亩施尿素12.5kg,6月20日亩施尿素12.5kg;8月2日亩施入井岗霉素6两,尿素0.25kg,磷酸二氢钾4两,整个本田期无病害发生。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水稻硅肥肥效的田间调查,从表一可以看出,硅肥具有显著的优点:插秧后根系发达,白根多,基部节间短,提前分蘖2~3d。有效分蘖率增加,提前2~3d出穗;抗倒伏能力加强。处理2、3、4、5、6的抽穗期、成熟期均比对照有所提前,其中处理3、处理4、处理5表现较好。
表1 水稻生育时期调查表
处理 移栽期 分蘖期 抽穗期 成熟期 倒伏情况 病虫
Ⅰ(ck) 5.18 6.6 8.10 9.23 无 无
Ⅱ 5.18 6.6 8.8 9.20 无 无
Ⅲ 5.18 6.5 8.6 9.19 无 无
Ⅳ 5.18 6.5 8.8 9.19 无 无
Ⅴ 5.18 6.5 8.8 9.19 无 无
Ⅵ 5.18 6.5 8.6 9.19 无 无
研究表明:水稻施入硅肥后,植株健壮,苗齐、苗全、长势旺盛,成穗增多,籽粒饱满,亩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高于对照。从表2、表3可以看出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增产效果显著。
表2 水稻生育性状调查表
生育性状
处理 株高(cm) 叶色 有效分蘖率(%) 亩穗数(万) 穗粒数 秕粒数 千粒重(g)
Ⅰ(ck) 95 绿 93 18.76 118 8 25.3
Ⅱ 93 绿 95 18.7 120 5 25.4
Ⅲ 86 深绿 98 19.2 125 4 27.5
Ⅳ 90 绿 95 19.08 120 6 27.3
Ⅴ 92 绿 95 19.1 124 5 27
Ⅵ 86 绿 98 18.8 125 4 26.4
表3 水稻产量调查表
处理 小区产量(kg) 小区平均产量(kg) 亩产量(kg) 亩增产(kg) 增产率%
1 2 3
Ⅰ(ck) 24.5 26.5 25.5 25.5 560
Ⅱ 28.5 29 28 28.5 570 10 1.8
Ⅲ 34 31 34 33 660 100 17.9
Ⅳ 31.5 30.3 32 31.3 625 65 11.6
Ⅴ 30.5 33 32.5 32 640 80 14.3
Ⅵ 31.5 32.5 28.5 31 620 60 10.7
通过产量调查可看出,施入硅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表4 水稻硅肥试验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区组 0.44 2 0.22 0.01
处理 58.2 5 11.6 5.47
误差 21.22 10 2.122
总变异 79.86 17
当分母自由度为5,分子自由度为10查得F0.05=3.33,F0.01=5.32,现实得F=5.47>5.32,即试验处理间有显著差异,根据t测验LSD0.05=2.65,LSD0.01=3.77,进行小区平均产量比较:
表5 小区平均产量比较
处理 小区平均产量(kg) 处理与对照比较 差异显著性
Ⅱ 28.5 3 差异显著
Ⅲ 33 7.5 差异极显著
Ⅳ 31.3 5.8 差异极显著
Ⅴ 32 6.5 差异极显著
Ⅵ 31 5.5 差异极显著
Ⅰ(ck) 28
通过表5可以看出,同等施肥情况下,增施硅肥均比对照产量高,其中本试验处理3即底肥8kg/亩,表现效果最好,增产效果最显著。
三、硅肥的施用量
在同样做底肥的情况下,并不是硅肥施用量越多越好。处理2比对照产量高,说明施用了少量硅肥,处理3增产最多,说明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每亩8kg二氧化硅是最适宜的施用量,而随着二氧化硅施用量的逐渐增加,虽有增产效果,但单产量却逐渐降低。
四、施肥方法
处理3,处理6硅肥施用量相等,而施肥方法不同,一个做底肥,一个做追肥,增产效果却差异显著,而且处理6比处理4、处理5增产少,说明①硅肥适宜做底肥施入,不适于做追肥;②即使最佳施肥量,也需选择施肥方法,否则不宜被作物全面吸收。
五、结论
试验表明,适量施用硅肥能促进水稻营养元素的吸收,并能改善水稻的生物学特性,硅肥对水稻的增產作用主要表现在基部节间缩短、壮杆、剑叶夹角减小、成穗增多、实粒和千粒重增加、亩产量显著提高。施入硅肥可以使水稻秧田期缓苗快、无病苗;本田期秧苗素质均好于对照,尤其对污水灌溉的土壤具有很强的解毒效果,水稻生产中施用硅肥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龙步. 董克.试验结果整理与统计分析.水稻田间试验方法与测定技术,1993
[2]何电源.土壤和植物中的硅.土壤学进展,1980
[3]JD Hoore.廖兴其译.土壤硅和植物营养.土壤学进展,1980,(2):23~27
[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5]刘哈丽.测土施肥技术与瓜果蔬菜施肥技术.华工部上海华工研究院,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