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的教育功能,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逐渐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尤其非艺术类高校如何合理、充分的运用好音乐的教育功能,将音乐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文化中具有积极作用,要提倡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教育,注重大学生对音乐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音乐素养; 非艺术类高校; 教学研究
非专业艺术类高校开展音乐素养教育對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帮助,在普通文理科专业学生当中,要用多实践多体验的方式去渗透音乐素养,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1.音乐素养培养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对一个当代素质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在1944年就提出教育要兼顾基本的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而目前的高等教育恰恰缺少了这一部分或是说相当匮乏。很多人认为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家的,但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音乐素养培养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品质、思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人生目标、人生方向的确立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尤其是90后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或多或少都接受过音乐的熏陶,其中一部分或许还经过专业方面的训练,而这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会比没有接触过艺术教育的学生更容易、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的方式是自然的、真切的,并且极容易感染到身边的人,按照音乐人类学的研究理论,音乐能力是人固有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这也是音乐社会功能的一方面的体现。音乐素养的培养对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性格塑造、情操培养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2.非艺术类高校学生艺术教育匮乏的表现
目前国内普通文理科高校对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比较随意,不重视,没有优质的音乐环境和良好的音乐氛围,导致大学生不能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缺乏对音乐鉴赏的能力。以至于在高校中各种颓废的流行音乐占据了青年人大部分的欣赏时间。并不否认当下流行音乐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优质作品,但是,这只是音乐中很小的一类分支,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不能被广大的青年学生接触到,这是十分遗憾的。如果没有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就不能更好的了解生命的意义;如没有接触过莫扎特的《G弦上的咏叹调》,那就不能更好的聆听上帝的声音;如果没有哼唱过舒伯特的《小夜曲》,那就不能更好的体会爱情的美好。
当代大学生对于音乐的需求是存在的,他们渴求得到更多的音乐知识,笔者在学校开设音乐公选课时,很多学生曾表示,希望课时设置再多一些,能够了解更为广泛的国内外音乐。很多普通类文理科高校选择开展网上音乐公开课,以此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网络授课虽然是名家讲解,但是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隔阂感,导致学生对于所讲授的内容不能从头至尾认真聆听,更重要的是没有参与感,不能真正的领略到音乐的魅力。
3.音乐素养教学实践思考-以非艺术类高校为例
3.1自学为主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过后,配以恰到好处的实践性参与好于刻板的理论讲解。用某种情景故事或某种模式表达音乐作品中所欲表达的感情,当学生们对某一切身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感受产生共鸣时,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且能够把握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学基本分两部分,一是老师教授,二是学生自学,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的风格、意义、内容传授给大学生,但是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情感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与表达的,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将课堂的45分钟充分利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相结合,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知识、理念和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教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其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精髓。
例如在讲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就可以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切入,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自然而然的走进音乐中,形象地把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显现给学生,对照相应的戏曲故事情节,让音乐基础薄弱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理解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景融入切身体会音乐所带给人的那种无穷魅力,同时普及乐曲中各种器乐的音色和使用方法,试图启发学生记住并跟唱其中的经典选段,在实践“唱”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2启发兴趣式教学,培养感受音乐能力
在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音乐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们接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对于普通文理学科的学生来说,乐理知识的讲授不能刻意,也不易过于深奥,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明白调式和曲式,但是可以从简单的识别五线谱开始,掌握简单的音符、调号即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看懂简单的乐谱,这些音乐界的“小蝌蚪”往往被非音乐界人士认为是神奇的,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时刻保持兴趣感,当能够读懂这些“小蝌蚪”的时候,自然也会有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从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
在学生能够熟练的读懂简单的乐谱时,就可以在学生中间开设合唱的教学实践。从来没有哪一种音乐形式能像合唱那样激发参与者的荣誉感、集体感和协助意识。高质量的分声部训练,不仅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品味,还能达到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在认识音乐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达到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目的,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3.2增强音乐体验,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用富有民族特质的传统文化,影响和感染青年学生,既是良好的音乐熏陶又是良好的思想文化引领。笔者在开设《地方传统文化研习》的公选课中,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教学。多年来,笔者从事凤阳花鼓的研究,从凤阳花鼓的音乐创作到曲目编排,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将这些经验带入到课堂,就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人,在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了解这一艺术形式,更好的发挥传承作用。
理论的讲授必不可少,这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和艺术形式的理解,但仅仅停留在理论讲授的层面,难免枯燥乏味,因此,开设体验课,学生情趣就回来了。“丹凤朝阳”、“风摆柳”、“凤摆尾”、“凤点头”这些花鼓动作,从简单的字面讲解转化为真是的肢体感受,对于非艺术类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无疑会成为他们对音乐研习的重要记忆。跟着音乐的节拍,配合简单的凤阳花鼓舞蹈动作,亲自感受节奏和韵律,肢体和心灵的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来自于音乐的召唤。
结语:
综上,非专业艺术高校学生提升音乐素养也十分必要,对于學生身心发展、性格品质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就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探析[J]. 丁静. 丝绸之路. 2013(06)
[2]高校舞蹈专业开设音乐基础课的必要性[J]. 宋欣语.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1)
[3]高等艺术职业教育音乐实践教学的定位及改革思路[J]. 连苹.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02)
[4]高校音乐教育与德育结合途径的研究[J]. 姚大伟. 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02)
[5]非艺术专业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初探[J]. 李阳. 咸宁学院学报. 2011(01)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张聪,女,山东淄博人,安徽科技学院团委秘书
关键词:音乐素养; 非艺术类高校; 教学研究
非专业艺术类高校开展音乐素养教育對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积极的帮助,在普通文理科专业学生当中,要用多实践多体验的方式去渗透音乐素养,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1.音乐素养培养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对一个当代素质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在1944年就提出教育要兼顾基本的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而目前的高等教育恰恰缺少了这一部分或是说相当匮乏。很多人认为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家的,但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音乐素养培养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品质、思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人生目标、人生方向的确立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尤其是90后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或多或少都接受过音乐的熏陶,其中一部分或许还经过专业方面的训练,而这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会比没有接触过艺术教育的学生更容易、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的方式是自然的、真切的,并且极容易感染到身边的人,按照音乐人类学的研究理论,音乐能力是人固有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这也是音乐社会功能的一方面的体现。音乐素养的培养对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性格塑造、情操培养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2.非艺术类高校学生艺术教育匮乏的表现
目前国内普通文理科高校对于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比较随意,不重视,没有优质的音乐环境和良好的音乐氛围,导致大学生不能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缺乏对音乐鉴赏的能力。以至于在高校中各种颓废的流行音乐占据了青年人大部分的欣赏时间。并不否认当下流行音乐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优质作品,但是,这只是音乐中很小的一类分支,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不能被广大的青年学生接触到,这是十分遗憾的。如果没有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就不能更好的了解生命的意义;如没有接触过莫扎特的《G弦上的咏叹调》,那就不能更好的聆听上帝的声音;如果没有哼唱过舒伯特的《小夜曲》,那就不能更好的体会爱情的美好。
当代大学生对于音乐的需求是存在的,他们渴求得到更多的音乐知识,笔者在学校开设音乐公选课时,很多学生曾表示,希望课时设置再多一些,能够了解更为广泛的国内外音乐。很多普通类文理科高校选择开展网上音乐公开课,以此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网络授课虽然是名家讲解,但是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隔阂感,导致学生对于所讲授的内容不能从头至尾认真聆听,更重要的是没有参与感,不能真正的领略到音乐的魅力。
3.音乐素养教学实践思考-以非艺术类高校为例
3.1自学为主导,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过后,配以恰到好处的实践性参与好于刻板的理论讲解。用某种情景故事或某种模式表达音乐作品中所欲表达的感情,当学生们对某一切身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感受产生共鸣时,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且能够把握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学基本分两部分,一是老师教授,二是学生自学,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的风格、意义、内容传授给大学生,但是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情感是需要学生自己去领悟与表达的,这时候老师就应该将课堂的45分钟充分利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相结合,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知识、理念和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教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其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精髓。
例如在讲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就可以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切入,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自然而然的走进音乐中,形象地把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显现给学生,对照相应的戏曲故事情节,让音乐基础薄弱的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理解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景融入切身体会音乐所带给人的那种无穷魅力,同时普及乐曲中各种器乐的音色和使用方法,试图启发学生记住并跟唱其中的经典选段,在实践“唱”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2启发兴趣式教学,培养感受音乐能力
在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音乐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们接触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对于普通文理学科的学生来说,乐理知识的讲授不能刻意,也不易过于深奥,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明白调式和曲式,但是可以从简单的识别五线谱开始,掌握简单的音符、调号即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看懂简单的乐谱,这些音乐界的“小蝌蚪”往往被非音乐界人士认为是神奇的,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时刻保持兴趣感,当能够读懂这些“小蝌蚪”的时候,自然也会有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从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所提升。
在学生能够熟练的读懂简单的乐谱时,就可以在学生中间开设合唱的教学实践。从来没有哪一种音乐形式能像合唱那样激发参与者的荣誉感、集体感和协助意识。高质量的分声部训练,不仅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品味,还能达到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在认识音乐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达到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目的,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3.2增强音乐体验,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用富有民族特质的传统文化,影响和感染青年学生,既是良好的音乐熏陶又是良好的思想文化引领。笔者在开设《地方传统文化研习》的公选课中,融入了地方特色文化,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教学。多年来,笔者从事凤阳花鼓的研究,从凤阳花鼓的音乐创作到曲目编排,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将这些经验带入到课堂,就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人,在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了解这一艺术形式,更好的发挥传承作用。
理论的讲授必不可少,这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和艺术形式的理解,但仅仅停留在理论讲授的层面,难免枯燥乏味,因此,开设体验课,学生情趣就回来了。“丹凤朝阳”、“风摆柳”、“凤摆尾”、“凤点头”这些花鼓动作,从简单的字面讲解转化为真是的肢体感受,对于非艺术类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无疑会成为他们对音乐研习的重要记忆。跟着音乐的节拍,配合简单的凤阳花鼓舞蹈动作,亲自感受节奏和韵律,肢体和心灵的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来自于音乐的召唤。
结语:
综上,非专业艺术高校学生提升音乐素养也十分必要,对于學生身心发展、性格品质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就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探析[J]. 丁静. 丝绸之路. 2013(06)
[2]高校舞蹈专业开设音乐基础课的必要性[J]. 宋欣语.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1)
[3]高等艺术职业教育音乐实践教学的定位及改革思路[J]. 连苹.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02)
[4]高校音乐教育与德育结合途径的研究[J]. 姚大伟. 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02)
[5]非艺术专业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初探[J]. 李阳. 咸宁学院学报. 2011(01)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张聪,女,山东淄博人,安徽科技学院团委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