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会学生数学做了探索。
【关键词】数学 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9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问”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表现在:
1.师生平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争议权。
2.注重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要让学生敢于提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不怕被他们问倒,就怕他们不问”的心态,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毕竟,“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出学习的需要,这也是重视数学教学的源头的一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呈现儿童生活背景,当学生发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思考、分析和解决的。否则,他们可能就会认为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无关。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变成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再现数学问题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能够所理解和亲身经历,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本质。我在电视中观看过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的授课,他是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再现数学问题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轻松又愉快,手口并用,刘老师把抽象的应用题简单再现,使到它能成为学生的亲身经历。
(三)创设生活情境,直入数学问题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三、结合生活实际,巩固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这种抽象性变得形象化,使学生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探讨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连乘应用题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我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1.我们班有48人,在上次抗震救灾中,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2.我们班有6个组,每组8个人,在上次抗震救灾中,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这是两道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能使学生感觉到他们不是在单纯地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观察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另外,对于教材中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觉得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比如,在《认识圆》一课的教学中,我以生活中存在的圆的例子导入,同学们踊跃回答生活中的圆有:自行车、汽车的车轮,茶杯,篮球等。然后我接着问:你们见过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的车轮吗?这样的车轮行不行呢?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很快得到了答案。此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通过对折,让学生了解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并让他们掌握了圆的特征。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不觉感悟数學的真谛。
【关键词】数学 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9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问”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表现在:
1.师生平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有争议权。
2.注重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要让学生敢于提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不怕被他们问倒,就怕他们不问”的心态,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毕竟,“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出学习的需要,这也是重视数学教学的源头的一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产生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呈现儿童生活背景,当学生发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思考、分析和解决的。否则,他们可能就会认为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无关。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而变成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再现数学问题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能够所理解和亲身经历,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本质。我在电视中观看过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的授课,他是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再现数学问题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轻松又愉快,手口并用,刘老师把抽象的应用题简单再现,使到它能成为学生的亲身经历。
(三)创设生活情境,直入数学问题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三、结合生活实际,巩固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这种抽象性变得形象化,使学生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探讨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连乘应用题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我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1.我们班有48人,在上次抗震救灾中,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2.我们班有6个组,每组8个人,在上次抗震救灾中,如果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可捐款多少元?
这是两道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能使学生感觉到他们不是在单纯地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观察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另外,对于教材中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觉得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比如,在《认识圆》一课的教学中,我以生活中存在的圆的例子导入,同学们踊跃回答生活中的圆有:自行车、汽车的车轮,茶杯,篮球等。然后我接着问:你们见过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的车轮吗?这样的车轮行不行呢?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很快得到了答案。此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通过对折,让学生了解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并让他们掌握了圆的特征。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不觉感悟数學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