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要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活跃的课堂氛围里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付诸于实际,得以有效实施。
关键词:体验情感 学会思维 语文味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全体老师一直在思索并努力付诸于实际行动的一大主题,但只因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依然置于主导性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比较模糊。虽然这几年有了一定的改进,但还是不很理想。下面就对如何有效落实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在教学之前,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段的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只追求“时髦”的教学方式。我们当前的农村教学,教师很辛苦,刻意的追求县城学校“时髦”的有课件教学,,整天折腾得昏昏沉沉。课堂上,学生见到这些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只注意这种新鲜感了,而无暇去深入体会教师的真正目的,因此,热热闹闹的一堂课,却根本没有实效。所以我们农村的课堂教学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确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授课。
二、 课堂要制定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定向的作用。有效教学必须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篇课文中,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等多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目标的设定要有一定层次性,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有效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不应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三、授课要选取恰当的方法
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式”教学。教师可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主动权交给学生支配,让他们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安排自己的学习,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选择自己想学的东西,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采用先学后教再合作探究,最后整合评价的拓展延伸的“断乳式”教学模式。给学生一篇课文,先让学生自己学,然后拿到课堂上师生合作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最后再照顾到整体学生,适当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一个提升的空间。这种“断乳式”教学,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四、具体课堂教学必须讲究实效
首先,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习一篇课文应找到一个地方让学生有思维训练的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思维的容量和思考的空间。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如《一个人和一幅画》一文,仅仅提问作者写了山林里哪些景物?就未触及到教学价值,如果进而再问“作者为何写山里的老人?他和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学生的关注点自然落在作者的表达智慧上了。
其次,让学生体验情感。教学活动宜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直面课文,潜心研究课文,教师做个“红娘”在学生的情感体会不到的地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例如《再见了,亲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去体会亲人的真正含义。
再次,加强语言训练。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是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学出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得有感觉,有心得,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课堂要创造和谐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有效教学应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本人在教《风筝.》这一课时,采用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已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颇喜欢这种方式,他们敞开胸怀,尽情的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就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能使学生的热情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寻求适合自己学生的“口味“,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体验情感 学会思维 语文味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全体老师一直在思索并努力付诸于实际行动的一大主题,但只因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依然置于主导性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比较模糊。虽然这几年有了一定的改进,但还是不很理想。下面就对如何有效落实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在教学之前,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段的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只追求“时髦”的教学方式。我们当前的农村教学,教师很辛苦,刻意的追求县城学校“时髦”的有课件教学,,整天折腾得昏昏沉沉。课堂上,学生见到这些新鲜的事物很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只注意这种新鲜感了,而无暇去深入体会教师的真正目的,因此,热热闹闹的一堂课,却根本没有实效。所以我们农村的课堂教学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确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授课。
二、 课堂要制定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定向的作用。有效教学必须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篇课文中,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等多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目标的设定要有一定层次性,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有效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不应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三、授课要选取恰当的方法
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式”教学。教师可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主动权交给学生支配,让他们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安排自己的学习,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选择自己想学的东西,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采用先学后教再合作探究,最后整合评价的拓展延伸的“断乳式”教学模式。给学生一篇课文,先让学生自己学,然后拿到课堂上师生合作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最后再照顾到整体学生,适当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一个提升的空间。这种“断乳式”教学,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四、具体课堂教学必须讲究实效
首先,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习一篇课文应找到一个地方让学生有思维训练的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思维的容量和思考的空间。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如《一个人和一幅画》一文,仅仅提问作者写了山林里哪些景物?就未触及到教学价值,如果进而再问“作者为何写山里的老人?他和画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学生的关注点自然落在作者的表达智慧上了。
其次,让学生体验情感。教学活动宜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直面课文,潜心研究课文,教师做个“红娘”在学生的情感体会不到的地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例如《再见了,亲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去体会亲人的真正含义。
再次,加强语言训练。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是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学出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得有感觉,有心得,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课堂要创造和谐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有效教学应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本人在教《风筝.》这一课时,采用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已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颇喜欢这种方式,他们敞开胸怀,尽情的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就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能使学生的热情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寻求适合自己学生的“口味“,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