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品位油田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就是利用节点优化,将工艺流程、设备、产品、建设标准、外观标识做到统一化、通用化,建立适应油田实际的标准化体系。通过强化信息系统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整合集成,提升功能,实现油田生产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把工人从重复、低效、繁重、高强度的手工操作里解放出来,优化管理流程和劳动力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标准化;信息;模块;节点
自2012年开展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工作以来,鲁明公司上下高度重视,强化衔接,因地制宜、创新实践,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过了方案优化、设计完善、施工建设、配套管理组织体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实时化采集、远程化监控、平台化集成、专业化管理”的构想,为低品位油田开发提供了借鉴经验。
1 创建适合低品位油田的标准化设计体系
1.1优化工艺方案
在方案论证阶段,为确保方案能完全满足后续生产需求,要求设计部门制定了4种方案,按照不同的方案要求,经过反复论证,对关键问题、关键技术,集中主要精力和技术力量,加密论证,重点攻关。最终集输方案选择为目前最为成熟的“掺水集中加热”模式。接转站建设采取旧站改造,适当增加设备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在异常情况下,可以与同区域采油厂互相使用共有设备,确保了交油的连续性,实现了与同区域采油厂的双赢。
1.2優化施工方案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结合现场情况,对施工设计进行了部分优化。例如将井口载荷、温度、压力传感器由有线传输调整为无线传输,减少了作业及维修施工时仪表损坏几率和仪表拆装工作量。施工中进行47项设计优化,方案更加符合生产需求。通过节点优化和施工中动态调整,共完成55种设备和单体标准化设计,完成10种非标设备定型设计。
1.3统一地面工艺标准
一是建站模式优化。依靠功图在线计量技术,实现了油井自动计量,取消了计量站及计量流程,由传统的 “二级”集输方式优化为“一级”布站方式,简化生产流程和管理环节。二是规范了单井计量工艺。依据国内外油田多年来的应用实践,结合低品位油田油品性质,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规范使用了功图计量工艺,配合移动计量车进行较产。
2.构建标准化建设与提升运行机制
2.1建立一体化运行制度
鲁明公司开展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工作以来,从公司领导、机关部室到基层一线,高度统一思想,重视“四化”示范区建设,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由13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信息自动化、地面工程、人力资源、标准化建设、施工保障五个专业组,从公司层面对示范区建设进行协调、监督,同时抽调3人进入油田专家组,专门负责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将上级先进理念带入公司,一体化高效组织标准化建设与提升。
2.2建立问题快速处理机制
为强化标准化建设运行,在公司网站建立了标准化建设专栏,实行周运行例会制度,全面准确提供现场采集数据,共组织例会20次,协调解决问题153项,在建设过程中,最多有40多家供应商和施工单位进驻示范区,我们多次组织油田专家组和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严格把关,优化施工顺序及队伍管理,强化关键施工现场监督,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问题,确保了工程高效、高质量施工,为标准化建设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
2.3建立标准化物资采购机制
标准化建设与提升施工涉及设备供货量大,设备品种复杂,供货厂家多,并且供应商之间供货互相交叉等特点,我公司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了《物资用户评价考核表》,对供应商在供货前期准备、供货期间、售后服务期间等环节分别制定了详尽的考评评价细则,按照设备制造周期及工程运行安排,先后三次召开订货协调会,从设备技术要求、价格、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通过标准化采购,采购的232项物资中73项物资价格较传统采购模式大幅下降,其中井场RTU价格下降309.7万元。其余物资通过优选服务、优化技术等手段,在保证价格不变或略有上升的情况下,实现了产品技术、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2.4创新模块化建设施工模式
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上,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功能单元模块定型设计,把每个功能模块按照加工、安装工艺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实现工厂化流水线预制和现场插件化安装。通过模块化施工,桩23四化示范区建设由传统顺序施工转变为平行施工,整体工期缩短25天,同时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安全风险。[2]
3.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提升管理水平
鲁明公司在标准化建设与提升中,紧紧围绕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优化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动低品位油田科学发展的核心目标,强调顶层设计,统一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标准,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3.1顶层设计,与上层系统无缝连接
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是三级生产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于一个区域的生产指挥中枢,实现各个专业的监控、指挥、运行、管理、监督等功能。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功能模块划分为六个功能模块。生产监控:按照专业化管理应用进行监控功能组织,分油系统、水系统、集输、巡护等专业按照从站到井的思路进行展示。报警预警:报警预警根据专业化管理要求分专业设置,包括警示定位、警示处置、历史查询、报警预警的阈值参数设置,逐步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超前发现问题,减少事故发生。生产动态:主要体现生产要素的实际变化情况,为生产监控岗、生产技术岗等提供工作依据。调度运行:实现工作协调内容(日常维护等)及执行反馈,能够快速定位巡线巡护人员、自动记录协调组织过程的视频资料。生产管理:主要是日常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分为采油、注水、集输、开发四部分,对应地质、工艺、集输等技术管理岗位。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处置、事故案例等功能。实现预案应急报警与预案的联动执行、跟踪事故现场实况、实现现场与管理指挥人员的在线通讯。[3]
3.2构建统一标准的数据采集系统
坚持标准化施工与提升理念,对各区域内生产调度系统进行信息化提升,配备功能统一、标准统一的功图应用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WEB发布服务器、视频分析服务器、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分析终端等硬件设备,配合功能模块统一的SCADA系统、指挥管理系统、监视控制系统、实时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等软件配置,建设成高水平的数字化的生产指挥中心,利用现场采集的信息数据,通过数字化系统集成处理,形成从井场—管理区、接转站(注水站)/增压点-管理区的油气生产运行监控应用模式,实现远程自动计量、实时监测、实时诊断、远程启停、远程调参等功能,进而对整个区域的生产数据进行统一监控、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整合分析。
4 低品位油田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后取得效益
通过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公司工况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抽油机能耗指标大幅降低,年节约用电96.8万度,实现密闭管输和天然气的有效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5.4吨,减少碳排放207吨,达到了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生产的效果。标准化建设与提升的完成,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建设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管理的精细化,为构建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油公司运行模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靖:长庆油田标准化增压点的设计特点 《石油规划设计》 2010.4
[2] 曹万岩: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8
关键词:标准化;信息;模块;节点
自2012年开展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工作以来,鲁明公司上下高度重视,强化衔接,因地制宜、创新实践,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过了方案优化、设计完善、施工建设、配套管理组织体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实时化采集、远程化监控、平台化集成、专业化管理”的构想,为低品位油田开发提供了借鉴经验。
1 创建适合低品位油田的标准化设计体系
1.1优化工艺方案
在方案论证阶段,为确保方案能完全满足后续生产需求,要求设计部门制定了4种方案,按照不同的方案要求,经过反复论证,对关键问题、关键技术,集中主要精力和技术力量,加密论证,重点攻关。最终集输方案选择为目前最为成熟的“掺水集中加热”模式。接转站建设采取旧站改造,适当增加设备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在异常情况下,可以与同区域采油厂互相使用共有设备,确保了交油的连续性,实现了与同区域采油厂的双赢。
1.2優化施工方案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结合现场情况,对施工设计进行了部分优化。例如将井口载荷、温度、压力传感器由有线传输调整为无线传输,减少了作业及维修施工时仪表损坏几率和仪表拆装工作量。施工中进行47项设计优化,方案更加符合生产需求。通过节点优化和施工中动态调整,共完成55种设备和单体标准化设计,完成10种非标设备定型设计。
1.3统一地面工艺标准
一是建站模式优化。依靠功图在线计量技术,实现了油井自动计量,取消了计量站及计量流程,由传统的 “二级”集输方式优化为“一级”布站方式,简化生产流程和管理环节。二是规范了单井计量工艺。依据国内外油田多年来的应用实践,结合低品位油田油品性质,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规范使用了功图计量工艺,配合移动计量车进行较产。
2.构建标准化建设与提升运行机制
2.1建立一体化运行制度
鲁明公司开展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工作以来,从公司领导、机关部室到基层一线,高度统一思想,重视“四化”示范区建设,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由13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信息自动化、地面工程、人力资源、标准化建设、施工保障五个专业组,从公司层面对示范区建设进行协调、监督,同时抽调3人进入油田专家组,专门负责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将上级先进理念带入公司,一体化高效组织标准化建设与提升。
2.2建立问题快速处理机制
为强化标准化建设运行,在公司网站建立了标准化建设专栏,实行周运行例会制度,全面准确提供现场采集数据,共组织例会20次,协调解决问题153项,在建设过程中,最多有40多家供应商和施工单位进驻示范区,我们多次组织油田专家组和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严格把关,优化施工顺序及队伍管理,强化关键施工现场监督,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问题,确保了工程高效、高质量施工,为标准化建设的高效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
2.3建立标准化物资采购机制
标准化建设与提升施工涉及设备供货量大,设备品种复杂,供货厂家多,并且供应商之间供货互相交叉等特点,我公司物资管理系统设计了《物资用户评价考核表》,对供应商在供货前期准备、供货期间、售后服务期间等环节分别制定了详尽的考评评价细则,按照设备制造周期及工程运行安排,先后三次召开订货协调会,从设备技术要求、价格、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明确而严格的要求。通过标准化采购,采购的232项物资中73项物资价格较传统采购模式大幅下降,其中井场RTU价格下降309.7万元。其余物资通过优选服务、优化技术等手段,在保证价格不变或略有上升的情况下,实现了产品技术、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2.4创新模块化建设施工模式
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上,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功能单元模块定型设计,把每个功能模块按照加工、安装工艺要求进行细化分解,实现工厂化流水线预制和现场插件化安装。通过模块化施工,桩23四化示范区建设由传统顺序施工转变为平行施工,整体工期缩短25天,同时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安全风险。[2]
3.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提升管理水平
鲁明公司在标准化建设与提升中,紧紧围绕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优化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动低品位油田科学发展的核心目标,强调顶层设计,统一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标准,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3.1顶层设计,与上层系统无缝连接
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是三级生产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于一个区域的生产指挥中枢,实现各个专业的监控、指挥、运行、管理、监督等功能。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功能模块划分为六个功能模块。生产监控:按照专业化管理应用进行监控功能组织,分油系统、水系统、集输、巡护等专业按照从站到井的思路进行展示。报警预警:报警预警根据专业化管理要求分专业设置,包括警示定位、警示处置、历史查询、报警预警的阈值参数设置,逐步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超前发现问题,减少事故发生。生产动态:主要体现生产要素的实际变化情况,为生产监控岗、生产技术岗等提供工作依据。调度运行:实现工作协调内容(日常维护等)及执行反馈,能够快速定位巡线巡护人员、自动记录协调组织过程的视频资料。生产管理:主要是日常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分为采油、注水、集输、开发四部分,对应地质、工艺、集输等技术管理岗位。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处置、事故案例等功能。实现预案应急报警与预案的联动执行、跟踪事故现场实况、实现现场与管理指挥人员的在线通讯。[3]
3.2构建统一标准的数据采集系统
坚持标准化施工与提升理念,对各区域内生产调度系统进行信息化提升,配备功能统一、标准统一的功图应用服务器、数据采集服务器、WEB发布服务器、视频分析服务器、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分析终端等硬件设备,配合功能模块统一的SCADA系统、指挥管理系统、监视控制系统、实时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等软件配置,建设成高水平的数字化的生产指挥中心,利用现场采集的信息数据,通过数字化系统集成处理,形成从井场—管理区、接转站(注水站)/增压点-管理区的油气生产运行监控应用模式,实现远程自动计量、实时监测、实时诊断、远程启停、远程调参等功能,进而对整个区域的生产数据进行统一监控、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整合分析。
4 低品位油田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后取得效益
通过标准化建设与提升,公司工况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抽油机能耗指标大幅降低,年节约用电96.8万度,实现密闭管输和天然气的有效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5.4吨,减少碳排放207吨,达到了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生产的效果。标准化建设与提升的完成,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建设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管理的精细化,为构建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油公司运行模式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靖:长庆油田标准化增压点的设计特点 《石油规划设计》 2010.4
[2] 曹万岩:油田站场标准化设计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