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例题的作用及教学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k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苏科版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是数学知识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只能获得一大堆零碎、杂乱、干瘪的数学知识,难以建构知识体系,进行综合运用。笔者现就如何强化例题的教学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概念性例题
   新课程苏科版数学教材的每章或每节开始,常以典型事例分三种情况给出情境例题。
   一是从各侧面给出反映概念本质属性的直观材料,如负数的引入到有理数概念的形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对这类例题的教学,注意是引导学生去观察、讨论所给感性材料的特征,做好感性概括,再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使学生完成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二是给出生活中的实例,学生通过动手拼图形或其他形式的操作,观察操作过程中图形或事物的变换。经过科学的抽象给概念下定义,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等概念的教学就是如此。对这类例题的数学,首先要备好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注意实际操作,善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再将演示过程进行描述而得出概念。
   三是给出题组,通过计算、观察与比较而抽象出概念,讲授与代数的有关概念经常采用这类方法。对这类例题的教学,要使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将例题分组并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点从而形成概念。
   二、规律性例题
   一些数学规律的揭示(包括数学公式的推导、运算定律和法则的归纳等),均通过这一类例题的计算及对计算结果的观察比较、综合概括而得出。
   对这类例题的教学,教师要掌握所给例题的特点,然后分析计算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哪些已学知识,这些知识学生是否掌握。如果未能掌握,为便于知识的正向迁移,课前要组织学生复习,扫清接受新知识的障碍,再指导学生作尝试性练习或师生共同合作。根據条件与计算结果教师要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归纳出法则,揭示其规律,培养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三、巩固“双基”性例题
   “双基”知识一旦学习完毕,就要加深理解,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要应用“双基”知识于解题实践,巩固“双基”性例题是必要的条件。对这类例题的教学,主要是分析题目特点,明确其要求,再紧扣概念或法则,使数学理论与解题实践相结合。
   四、熟练技能性例题
   如果说巩固“双基”性例题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一次运用,题型还比较单一,那么培养熟练技能性例题则是“形异质同”的基本题的延伸和拓展,是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答某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熟练技能。教学这类例题时,要对各例题进行具体分析掌握异同点,明确例题的作用与训练目的。具体教学时要将例题与基本题作比较,由教师对不同点略作提示,再要求学生作尝试练习,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学生解题能力指名学生板演,教师要根据“法则”作好评讲、小结等工作。
   五、 综合应用性例题
   这类例题往往是排在某章或某节的末尾,其特点是计算步骤较多,内容较深,涉及的知识较广,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这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及开发智力的好教材。教学时要注意数学方法的应用,加强解题思路的教学,要突出“从什么地方想”“应当怎么想”的问题。要培养学生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真正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科学道理,对书面表达式也应予重视。
   例题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纽带,又是巩固“双基”、培养能力的桥梁。在例题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分析所授例题是属哪一种类型,几个例题之间的异同点如何,运用哪些知识解答这样的例题。为避免各例题的教法雷同,教师要分析哪些是基本性例题,哪些是培养学生技能性例题,哪些属于灵活运用性例题。清楚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就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就能有效的选择课后练习,使教学练习的三个阶段:基本练习阶段(或者是模仿阶段)、熟练技能阶段和灵活运用阶段的习题质量得到保证。
其他文献
为了解江西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以便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近笔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班级有10个,共626人。其中七年级2个班,173人;八年级4个班,206人;九年级4个班,247人。调查的教师为在职语文教师,20人。  一、调查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偏低的现象较为普遍。作
讨论了导线任意排列的四相输电线路的换位原则与参数计算方法和四相输电线路与现有三相系统的兼容问题.各相导线任意排列的四相输电线路采用滚动换位的方法,能够保证各相参数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感恩”渐渐地被人们淡忘。那么,如何使孩子从小学会付出,懂得回报呢?小学生天生爱玩,笔者把劳动技术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在“玩耍”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事半功倍。  一、游戏中掌握技能——懂得感恩  游戏是儿童定向发展心理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使孩子们通过模拟活动,发展想象能力,认识周围世界。动用游戏的技能训练设计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信号法的TCSC功率振荡阻尼(PO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避免了计算量庞大的状态矩阵特征值计算.该方法由3步组成:第1步,利用测试信号法辨识出电力系统的区域间
分析了'大机组、超高压和大电网'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关系,指出我国广大地区(西北除外)将出现三级大电网(省网、大区网、全国网)共用电气互通的单一500kV网架及在适应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指从学生认知水平、心理、情感需要出发,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探究新知识,形成新技能,最终解决问题。  一、问题情境的分类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充分考虑学习的内容和选择的教法,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课堂中问题情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型。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吸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