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服装史教学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讨论了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而为服装史量身打造的互动模块,及模块的具体设置,这将会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之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服装史 教学 互动模块
就我国目前的服装专业教学的设置而言,服装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涉及到中国及西方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明的服饰发展走向、特征及工艺、科技,系统地展示了中外服装各自所具备的风格样式、纵向演变及内在规律。既然中外服装史上升至史学的高度,也就意味着它所涉及的范围、所涵盖的知识点,也必然是相当丰富的。而这,也就衍生出了另一问题——教学质量。
1.目前的服装史学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众所周知,史学类课程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兴趣缺缺的代名词,导致很多时候授课教师是受累不讨好,学生则是考试过关即可,所学的知识模棱两可。笔者认为,虽然近些年教学不断改革,科技日新月异,填补了一部分的缺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的定位不当,认识不清;课程设置相对孤立;授课形式单一,灵活机动性小。
2. 互动模块的设置:
服装专业的学生学习服装史的最终教学目的,不是“悟”史,而是“用”史。笔者认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将“兴趣”用于服装史学课,通过课上师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从不抵触到有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其学习动力,唤起其求知欲望,架构其思维方式[1]。下面详细论述一下服装史学互动模块的设置:
2.1设置游戏环节
一是设置“找茬”游戏,授课教师提前选出两部分图片,比如说一部分有明确历史考据的某朝代服饰图片,另一部分则由古装电视剧或电影剧照构成,对比展示,让学生们利用“找茬”游戏的方式,快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由教师引导讨论古装剧照的服饰搭配是否遵循古时旧制,是否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新改造,而这种尝试是否成功,是否更加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解码”大师,以服装发布会短片或书籍图片的展示方式,使学生们多接触大师的作品,寻找大师的灵感之源,透过表象,由表及里地深入其中,分析他们如何活用各国传统服饰元素至现代服饰之中,体悟他们的用心,感受他们的视界。之后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师生共同交流,说出所感所想,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2.2设置学生自我发挥环节
2.2.1由服装传说趣闻开启
由授课教师提前安排好发言次序,学生轮流进行,利用每次课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轮到的学生自觉准备,课下查询相关书籍资料,选择与本课时相邻的时间段作为时代背景,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述,要求脱稿,自信而随意。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宫廷正史,亦可是民间传说;可以关于文人墨客,亦可关于宫妃才女,可以是九五之尊,亦可是贩夫走卒,借由趣闻故事更能加强学生的印象,点燃学生们对服饰的热情,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现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2.2.2课件话服装
授课教师可以选出几节有代表性、收集资料较方便的课节进行实验,事先分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并展开讨论。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全面概括介绍,也可有针对性地集中在某一点,然后将成果制成PPT或电子书的展示方式,选出一名代表课上讲解,时间大约20-30分钟,要求课件图文并茂,讲解条理清晰。代表用自己的理解,凝聚全组人员的智慧,向全班学生及授课教师展开一幅幅瑰丽的服饰画卷[2]。
此环节的教学目的是: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⑵ 培养团队精神,分工合作,头脑风暴,创意思维;⑶加深理解与记忆,唤起学生对服装的兴趣和热忱。
2.3设置实践动手环节
有这样一句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侠髓。”看得再多,听得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过才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才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所以,笔者认为,服装史学课程不应以理论的形式孤立存在,而应在理论之余设置实践动手环节,而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也必定会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
2.3.1平面“添加”练习
此练习适合于小班授课,注重学生的平面手绘功夫。学生分组围合而坐,由教师根据授课情况选择一个时代背景和场景,比如十八世纪(洛可可艺术盛行)参加舞会的贵妇,并发给每组只有外轮廓线的图样。然后,由学生讨论决定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根据要求每人轮流为贵妇添一件衣饰,再由组内最后一位学生作出阐述,教师予以点评。这个练习设置的目的有三:⑴教师考察授课成果,了解学生听课情况,是否达到教学要求;⑵学生是否能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突破,以此更加彰显人物的性格;⑶理论与实践动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设计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3.2立体“纸样”练习
课上练习和课下作业不能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架构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授课教师要从三维空间立体的角度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以旗袍为例,在讲述旗袍的演变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用纸样剪裁,胶带粘合的方法,以“围合的纸板”为人体,制成一个立体的、360度可视的简易服装小样。这样的练习,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也与结构课程存在一定的交叉点,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3]。此外,这种“纸样”的简易小样,也会引起学生制作成衣的兴趣,还会对设计创意课起到一定投射的作用。
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师不能填鸭式地要求学生强记知识点,而是摆脱僵硬的授课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寓教于乐,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游戏中学,在实践动手中学,把记忆变成一种快乐,甚至演变为灵感的火花。服装史学课程互动模块的设置,就是要教师在师生互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对服装的兴趣,使学生每每都有新的体验和感悟,并对以后的其他课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体验教学法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46
[2]李凌,服装创意设计主题训练的教学研究 [J],装饰, 2014.2(11)98
[3]甄娜,服装艺术史教学范式建构 [J],装饰, 2010.2(8)124
【关键词】服装史 教学 互动模块
就我国目前的服装专业教学的设置而言,服装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涉及到中国及西方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明的服饰发展走向、特征及工艺、科技,系统地展示了中外服装各自所具备的风格样式、纵向演变及内在规律。既然中外服装史上升至史学的高度,也就意味着它所涉及的范围、所涵盖的知识点,也必然是相当丰富的。而这,也就衍生出了另一问题——教学质量。
1.目前的服装史学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众所周知,史学类课程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兴趣缺缺的代名词,导致很多时候授课教师是受累不讨好,学生则是考试过关即可,所学的知识模棱两可。笔者认为,虽然近些年教学不断改革,科技日新月异,填补了一部分的缺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的定位不当,认识不清;课程设置相对孤立;授课形式单一,灵活机动性小。
2. 互动模块的设置:
服装专业的学生学习服装史的最终教学目的,不是“悟”史,而是“用”史。笔者认为“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将“兴趣”用于服装史学课,通过课上师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从不抵触到有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其学习动力,唤起其求知欲望,架构其思维方式[1]。下面详细论述一下服装史学互动模块的设置:
2.1设置游戏环节
一是设置“找茬”游戏,授课教师提前选出两部分图片,比如说一部分有明确历史考据的某朝代服饰图片,另一部分则由古装电视剧或电影剧照构成,对比展示,让学生们利用“找茬”游戏的方式,快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由教师引导讨论古装剧照的服饰搭配是否遵循古时旧制,是否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新改造,而这种尝试是否成功,是否更加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解码”大师,以服装发布会短片或书籍图片的展示方式,使学生们多接触大师的作品,寻找大师的灵感之源,透过表象,由表及里地深入其中,分析他们如何活用各国传统服饰元素至现代服饰之中,体悟他们的用心,感受他们的视界。之后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师生共同交流,说出所感所想,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2.2设置学生自我发挥环节
2.2.1由服装传说趣闻开启
由授课教师提前安排好发言次序,学生轮流进行,利用每次课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轮到的学生自觉准备,课下查询相关书籍资料,选择与本课时相邻的时间段作为时代背景,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述,要求脱稿,自信而随意。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宫廷正史,亦可是民间传说;可以关于文人墨客,亦可关于宫妃才女,可以是九五之尊,亦可是贩夫走卒,借由趣闻故事更能加强学生的印象,点燃学生们对服饰的热情,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现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2.2.2课件话服装
授课教师可以选出几节有代表性、收集资料较方便的课节进行实验,事先分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信息并展开讨论。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全面概括介绍,也可有针对性地集中在某一点,然后将成果制成PPT或电子书的展示方式,选出一名代表课上讲解,时间大约20-30分钟,要求课件图文并茂,讲解条理清晰。代表用自己的理解,凝聚全组人员的智慧,向全班学生及授课教师展开一幅幅瑰丽的服饰画卷[2]。
此环节的教学目的是: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⑵ 培养团队精神,分工合作,头脑风暴,创意思维;⑶加深理解与记忆,唤起学生对服装的兴趣和热忱。
2.3设置实践动手环节
有这样一句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肌侠髓。”看得再多,听得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过才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才会有更深一层的体悟。所以,笔者认为,服装史学课程不应以理论的形式孤立存在,而应在理论之余设置实践动手环节,而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也必定会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
2.3.1平面“添加”练习
此练习适合于小班授课,注重学生的平面手绘功夫。学生分组围合而坐,由教师根据授课情况选择一个时代背景和场景,比如十八世纪(洛可可艺术盛行)参加舞会的贵妇,并发给每组只有外轮廓线的图样。然后,由学生讨论决定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根据要求每人轮流为贵妇添一件衣饰,再由组内最后一位学生作出阐述,教师予以点评。这个练习设置的目的有三:⑴教师考察授课成果,了解学生听课情况,是否达到教学要求;⑵学生是否能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突破,以此更加彰显人物的性格;⑶理论与实践动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设计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3.2立体“纸样”练习
课上练习和课下作业不能只局限于二维平面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架构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授课教师要从三维空间立体的角度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以旗袍为例,在讲述旗袍的演变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用纸样剪裁,胶带粘合的方法,以“围合的纸板”为人体,制成一个立体的、360度可视的简易服装小样。这样的练习,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也与结构课程存在一定的交叉点,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3]。此外,这种“纸样”的简易小样,也会引起学生制作成衣的兴趣,还会对设计创意课起到一定投射的作用。
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教师不能填鸭式地要求学生强记知识点,而是摆脱僵硬的授课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寓教于乐,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游戏中学,在实践动手中学,把记忆变成一种快乐,甚至演变为灵感的火花。服装史学课程互动模块的设置,就是要教师在师生互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对服装的兴趣,使学生每每都有新的体验和感悟,并对以后的其他课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体验教学法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46
[2]李凌,服装创意设计主题训练的教学研究 [J],装饰, 2014.2(11)98
[3]甄娜,服装艺术史教学范式建构 [J],装饰, 2010.2(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