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倡导体验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平等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正日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实现。但是课堂中我们仍看到不少问题,如:师生角色定位存在偏差,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片面化,学生提问有效性差,难度、坡度不合适,缺乏针对性、启发性,要求不明确,思维的质量、容量、空间不大,没有探究的价值,激不起探究的欲望;学生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实效;课堂中缺乏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开放的“思维层面”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考虑较少,对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热情不高,对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方法缺乏研究,往往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上。笔者认为其原因为:
一、没有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
环境是学生训练的空间,是学生演练的舞台。袁振国博士在他的《教育新理念》中写道: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孩子刚刚勉强学会走路,就试图摆脱成人束缚,离开成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习惯了的大马路,走到那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不是路的路上去(说它不是路那是成人眼光来说的,孩子们本来并没有关于路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老师要认知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天性发展的空间。而课堂上,老师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放心”,总是把孩子的手紧拽在自己的手中,怕这怕那。课堂上老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准许孩子走上那成人眼中不是路的路,呵护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要准许学生“扰乱”课堂秩序,打破教学常规。课堂上教师要努力遵循以下几点:
1.坚持时间放手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提问时间和练习时间、交流时间。2.坚持空间开放原则。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须开放空间、内容、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读书、自我质疑、自我反思、自由交流。3.创设和谐的氛围。学习过程中,要贯彻“民主、无错、激励”的原则,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二、没有注重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欲望应当得到保护,同时,我们也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到积极有效的质疑上来,形成质疑能力。1.要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调查探究的需求,也即学生在阅读中对问题的发现。如《草船借箭》,学生充分预习后提出问题:课题不能用“借”,而应用“偷”或“骗”更恰当。这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讨论、辩论、交流、争执,到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想象到其效果的妙处。2.要让问题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思考行为之间拉起纽带,也即教师要讲授的知识须转化为学生努力想探求的知识,这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本质。如《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寻找最大的麦穗,目的是让弟子们明白:人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很重要的,但时时注意抓住眼前的机会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要让学生明白的地方。但老师不能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而应让学生主动去读去生疑。有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弟子们没有摘到麦穗,苏格拉底这样教育他的学生,如若有人摘到了或每个人都摘到了,苏格拉底又会怎样教育他的弟子们呢?这个问题犹如一粒火石,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毋庸多说,其语文内涵我们可想而知。
三、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关注”不够
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培养锻炼的主阵地。教师大多关注的是热闹的场面,是少部分精英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过程、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创造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很少想象到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未来语文能力的最终成果。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开放课堂,学生的完全自主探究学习,最终赢来了中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目光,并不是他们的热闹课堂,而是他们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学生的学科能力所展现出来的无限魅力。
俗话说“百炼成钢”,所以长期训练是本。我们的课堂长期如此开放,学生长期如此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将不断地得到培养与锻炼,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如山花般灿烂、精彩;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也会日渐丰厚,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才会真正得到落实、发展。
一、没有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
环境是学生训练的空间,是学生演练的舞台。袁振国博士在他的《教育新理念》中写道: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孩子刚刚勉强学会走路,就试图摆脱成人束缚,离开成人认为天经地义的习惯了的大马路,走到那泥塘、石子、杂草丛生的不是路的路上去(说它不是路那是成人眼光来说的,孩子们本来并没有关于路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老师要认知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天性发展的空间。而课堂上,老师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放心”,总是把孩子的手紧拽在自己的手中,怕这怕那。课堂上老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准许孩子走上那成人眼中不是路的路,呵护并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要准许学生“扰乱”课堂秩序,打破教学常规。课堂上教师要努力遵循以下几点:
1.坚持时间放手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提问时间和练习时间、交流时间。2.坚持空间开放原则。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须开放空间、内容、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读书、自我质疑、自我反思、自由交流。3.创设和谐的氛围。学习过程中,要贯彻“民主、无错、激励”的原则,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二、没有注重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欲望应当得到保护,同时,我们也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到积极有效的质疑上来,形成质疑能力。1.要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调查探究的需求,也即学生在阅读中对问题的发现。如《草船借箭》,学生充分预习后提出问题:课题不能用“借”,而应用“偷”或“骗”更恰当。这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讨论、辩论、交流、争执,到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想象到其效果的妙处。2.要让问题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思考行为之间拉起纽带,也即教师要讲授的知识须转化为学生努力想探求的知识,这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本质。如《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寻找最大的麦穗,目的是让弟子们明白:人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很重要的,但时时注意抓住眼前的机会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要让学生明白的地方。但老师不能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而应让学生主动去读去生疑。有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弟子们没有摘到麦穗,苏格拉底这样教育他的学生,如若有人摘到了或每个人都摘到了,苏格拉底又会怎样教育他的弟子们呢?这个问题犹如一粒火石,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毋庸多说,其语文内涵我们可想而知。
三、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关注”不够
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是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培养锻炼的主阵地。教师大多关注的是热闹的场面,是少部分精英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的解决过程、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创造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很少想象到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未来语文能力的最终成果。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开放课堂,学生的完全自主探究学习,最终赢来了中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目光,并不是他们的热闹课堂,而是他们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学生的学科能力所展现出来的无限魅力。
俗话说“百炼成钢”,所以长期训练是本。我们的课堂长期如此开放,学生长期如此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将不断地得到培养与锻炼,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如山花般灿烂、精彩;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也会日渐丰厚,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才会真正得到落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