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约有一千多万糖尿病患者,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它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发病原因虽然复杂,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看,心理因素是其主要原因.因现代医学证明不良心理反应会影响血糖波动,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的功能,如紧张、恐惧、焦虑、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造成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最终血糖升高[2].再者2型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病,早期往往病情轻,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常常在诊断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此时,人们又大多不愿或认为没有必要住院治疗,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在社区应及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找出其不良因素,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准确地进行心理疏导,提供情绪支持适应压力,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笔者就2002年5月~2005年5月在我院社区对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区干预[3]的情况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