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话题可以是陈述性的化学知识,也可以是程序性的化学知识,它需要通过小组共同合作来完成;想要高效率的完成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或者问题都需要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并且组织学生在合适的时候展开合作。在这基础上,调查了各年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现状。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提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之处,小组合作效率能够提高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所提问题是否值得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有很多老师认为划分小组可以主要依据小组成员的成绩,几乎不会关注其它方面的因素,只把它看作教学中的一个小的修饰。
一、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
此次探讨将一所县级的中学作为研究对象,该校位于省会的周边,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也比较方便,之所以将该校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三,首先,该校是合作学习的示范性学校,它在全省开始教学改革之前就已经开始新理念教学的实验教学;其次,该校对于座位的安排更适合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最后,该校的教师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该校总共有15名化学老师,其中高一化学老师有7名,高二化学老师有8名,基本情况见下表1,普通班学生共计约有3060人,实验班学生共计约210人,其中高一普通班22个,实验班3个,高二普通班21个,实验班3个,共有3270人别列入调查对象。在开学之后大概用一个月的时间学校老师进行准备工作。我们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设计了一张汇报表,以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性的进行表达,并且老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进行表述,对于汇报表的取舍主要依据学生的表述能力来定。学校规定:在有同学发言时,即使有不同意见,不准当时打断,要仔细聆听,对于不同意见或者有异议的地方可以等同伴表述完之后大胆提出质疑,在同学之间有争议的地方老师要做最后的总结并给出合理解释。在这样的规定之下,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二、调查研究要素
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随机组合称之为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模式。第一,内容选择策略,即针对不同学科内容有选择性的在小组之间展开合作学习,是日常教学中的基本活动,而老师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称之为内容选择策略。第二,分组策略,即把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把每个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分配,让每个学生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的一种组织学生的方法,其中包括同质小组与异质小组两种分组方式。第三,引发与管理策略,即教师如何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或者任务,怎么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合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角色,并且进行管理。第四,时间分配策略,即在任务下达之后,为了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将任务完成,教师针对每个环节中的时间分配问题上所采取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行为模式
笔者看来,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理想效果,必须重视小组合作活动从一开始到结尾的所有的教与学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被人们研究之后称之为教学行为链。例如:教师提出问题:烃可以燃烧,但是每次的燃烧现象却不同,为什么?请同学们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每5个人为1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时间到,有没有哪位同学就此做出解释?在乙炔、苯含碳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碳质量分数升高,烟的浓度变大,烟为什么不一样?同学依次做出回答,因为在常温下,苯是液体,乙炔是气体,他们分子间的距离不同,由于气体的间距比较大,更容易接触氧气。教师:同学们这块内容掌握的都不错,并且每个组都选出代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综上所述,第一要先看C 原子数。在C原子数不同的情况下,随着C质量数的增大,烟也变得越来越浓;在C原子数相同的情况下,就要看状态,随着分子间隙的增大,越来越容易接触氧气,烟的浓度也会变小。观察发现该小组的学习行为链为:学习任务的布置—分小组讨论—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做出评价。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模式可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标、不同的化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但基本上都以呈现目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的模式进行的。
四、调查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效果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发挥出学习积极性以及能动性是作为合作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交流,才能促进对于事物的认知,提升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效果,拉近人与人之际的距离,改善人际关系,最终转变学生的世界观。学习方法占主要位置,它要大于化学内容,而化学内容大于人们的学习兴趣,在小组通过合作学习之后发现,有多一半的学生认为由于自己学习方法的不恰当,导致自己学习有困难,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化学知识比较难,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化学提不起兴趣,综合看来,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好化学的关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但从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效果方面来看并没有很大的改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只注重花样,没过多深入思考,也有可能是因为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的次数也较少,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最有价值的地方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而这也就为今后的调查研究提供更多话题。
参考文献:
[1]李吏豫,魏钧.合作学习构成要素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1):68.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8.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提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之处,小组合作效率能够提高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所提问题是否值得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有很多老师认为划分小组可以主要依据小组成员的成绩,几乎不会关注其它方面的因素,只把它看作教学中的一个小的修饰。
一、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
此次探讨将一所县级的中学作为研究对象,该校位于省会的周边,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也比较方便,之所以将该校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三,首先,该校是合作学习的示范性学校,它在全省开始教学改革之前就已经开始新理念教学的实验教学;其次,该校对于座位的安排更适合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最后,该校的教师已经研究出了一套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该校总共有15名化学老师,其中高一化学老师有7名,高二化学老师有8名,基本情况见下表1,普通班学生共计约有3060人,实验班学生共计约210人,其中高一普通班22个,实验班3个,高二普通班21个,实验班3个,共有3270人别列入调查对象。在开学之后大概用一个月的时间学校老师进行准备工作。我们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设计了一张汇报表,以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性的进行表达,并且老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进行表述,对于汇报表的取舍主要依据学生的表述能力来定。学校规定:在有同学发言时,即使有不同意见,不准当时打断,要仔细聆听,对于不同意见或者有异议的地方可以等同伴表述完之后大胆提出质疑,在同学之间有争议的地方老师要做最后的总结并给出合理解释。在这样的规定之下,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二、调查研究要素
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将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随机组合称之为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模式。第一,内容选择策略,即针对不同学科内容有选择性的在小组之间展开合作学习,是日常教学中的基本活动,而老师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称之为内容选择策略。第二,分组策略,即把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把每个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分配,让每个学生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的一种组织学生的方法,其中包括同质小组与异质小组两种分组方式。第三,引发与管理策略,即教师如何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或者任务,怎么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合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角色,并且进行管理。第四,时间分配策略,即在任务下达之后,为了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将任务完成,教师针对每个环节中的时间分配问题上所采取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行为模式
笔者看来,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理想效果,必须重视小组合作活动从一开始到结尾的所有的教与学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被人们研究之后称之为教学行为链。例如:教师提出问题:烃可以燃烧,但是每次的燃烧现象却不同,为什么?请同学们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每5个人为1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时间到,有没有哪位同学就此做出解释?在乙炔、苯含碳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碳质量分数升高,烟的浓度变大,烟为什么不一样?同学依次做出回答,因为在常温下,苯是液体,乙炔是气体,他们分子间的距离不同,由于气体的间距比较大,更容易接触氧气。教师:同学们这块内容掌握的都不错,并且每个组都选出代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综上所述,第一要先看C 原子数。在C原子数不同的情况下,随着C质量数的增大,烟也变得越来越浓;在C原子数相同的情况下,就要看状态,随着分子间隙的增大,越来越容易接触氧气,烟的浓度也会变小。观察发现该小组的学习行为链为:学习任务的布置—分小组讨论—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做出评价。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模式可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标、不同的化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但基本上都以呈现目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的模式进行的。
四、调查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效果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发挥出学习积极性以及能动性是作为合作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交流,才能促进对于事物的认知,提升课堂气氛,改善课堂效果,拉近人与人之际的距离,改善人际关系,最终转变学生的世界观。学习方法占主要位置,它要大于化学内容,而化学内容大于人们的学习兴趣,在小组通过合作学习之后发现,有多一半的学生认为由于自己学习方法的不恰当,导致自己学习有困难,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化学知识比较难,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化学提不起兴趣,综合看来,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好化学的关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但从学生的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效果方面来看并没有很大的改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只注重花样,没过多深入思考,也有可能是因为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的次数也较少,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最有价值的地方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而这也就为今后的调查研究提供更多话题。
参考文献:
[1]李吏豫,魏钧.合作学习构成要素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1):68.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