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胁迫式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司法实践中,以暴力为手段抢劫公私财物的抢劫罪,同敲诈勒索罪易于区别,然而,如何区别以胁迫为手段的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本文仅从分析两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提出辩异两罪的关键点,通过真实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区分罪名,并提出辩异两罪的三个当场和犯罪程度。
  关键词:抢劫罪;敲诈勒索罪;区别
  一、胁迫式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1.胁迫式抢劫罪
  胁迫性的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胁迫的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胁迫式抢劫作为抢劫罪中一种特定行为手段是指犯罪人使用胁迫方法非法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抢劫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包括公共财产所有权、他人财产权利和公民人身权。抢劫罪的社会危害性极高,是刑法中规定处罚较为严格的罪名。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令被害人不能反抗的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的手段行为包括暴力和胁迫,本文在此仅讨论抢劫罪中的使用胁迫方法抢夺他人财物。
  2.敲诈勒索罪
  刑法条文中敲诈勒索罪是指:“敲诈勒索罪,是指用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恫吓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胁迫、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违背自己真实意愿交出财物的行为。胁迫内容的种类没有限制,包括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进行威胁,威胁行为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不要求现实上使被害人产生了恐惧心理。威胁的内容是将由行为人自己实现,还是将由他人实现在所不问,威胁内容的实现也不要求自身是违法的。威胁的结果,是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然后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或者人身权利而处分自己的数额较大的财产,进而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处分财产,并不限于被害人直接交付财产,也可以是因为恐惧而默许行为人取得财产,还可以是与被害人有特别关系的第三者基于被害人的财产处分意思交付财产给行为人。
  抢劫罪的胁迫和敲诈勒索罪中的胁迫是两罪极易混淆的重点,两罪在实践上都表现为使用胁迫夺取他人财物,很多时候在案件适用何种罪名的问题上难以确认。只有通过分析两罪的具体构成要件才能准确辩异两罪的区别所在。为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两罪的区别,以下仅从胁迫式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上辩异两罪。
  二、胁迫式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辩异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胁迫式抢劫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敲诈勒索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两罪在主观方面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表现为直接故意。胁迫式抢劫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暴力或胁迫等胁迫行为会发生侵害他人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敲诈勒索罪的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制索要他人财物的目的。”两罪侵犯的均是复杂客体,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但是,两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具体内容却不完全相同。胁迫式抢劫罪必然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敲诈勒索罪侵犯权利的范围明显要广,可能会对他人生命健康权以外的人身权利实施威胁。在胁迫式抢劫罪为复行为时,两罪的犯罪对象分为手段行为的侵害对象和目的行为侵害的对象。胁迫式抢劫罪手段行为的侵害对象主要是财物的所有人、持有人、保管人,胁迫行为施加的对象一般是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本人,也可能是在场的与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有某种亲密关系的人。敲诈勒索罪手段行为的侵害对象可以是财物的所有人、持有人、保管人,也可以是被害人的财物以及正常的经营活动。辩异胁迫式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关键是两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辩异两罪的区别:
  1.行为手段的方式不同
  胁迫式抢劫罪手段行为是由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实施或者发出的。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手段,既可以当面实施,也可以通过信件、电话、邮件等形式发出:既可以明示发出,也可以暗示发出;既可以由行为人本人发出,也可以通过第三人转达进行。只要不是当场对被害人进行威胁或者胁迫,即使以暴力为手段,也不能构成胁迫式抢劫罪。准确判断手段方式能够帮助司法工作者正确认定罪名,提高司法效率。
  2.行为手段的内容不同
  胁迫式抢劫罪的胁迫手段行为是使用暴力手段迫害,即以暴力手段侵害他人人身相威胁。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基本上没有限制,可以是以暴力相威胁,也可以是以致使对方陷入困境等相威胁。例如,采用揭发隐私、损害名誉、举报犯罪行为等相威胁。敲诈勒索的行为通过威胁手段对被害人实施精神强制,要挟被害人交出财物,威胁的内容只要足以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即可,被害人不一定产生恐惧心里,即被害人事实上还具有反抗能力。
  3.行为手段的胁迫程度不同
  胁迫式抢劫罪中的胁迫表现为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胁迫强度应该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敲诈勒索罪的胁迫不需要表现为现实的强制,而且必须是不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的轻微胁迫,即被害人没有丧失反抗能力。敲诈勒索罪中胁迫行为中实施轻微胁迫是为了强化威胁的效果,不是真的想要对被害人造成伤害,其目的是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达到犯罪目的,而不是使被害人丧失反抗能力从而夺取财物,即使被害人不交出财物,其生命和身体在当场也不会遭受重大侵害。如何判断胁迫程度,本文认为,胁迫是否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的程度,不应当根据行为人是否预见能够抑制被害人反抗或者被害人认为遭受胁迫的程度的主观标准来判断,而应当根据胁迫、威胁的客观性质和表现形式,综合考虑犯罪的时间、地点、实际情形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结合行为人和被害人的人数等实力对比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抢劫罪中的胁迫虽然只是一种客观的行为方式,但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其在司法实践中也呈现出多种形式。从本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这种行为方式的核心就在于它的暴力性和当场性——行为人抢劫时的胁迫必须有暴力内容,并立即迫使对方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中的胁迫虽然也呈现出多种形式,但行为大多没有当场发生或者没有当场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在司法实践中,抢劫中的胁迫对象与敲诈勒索罪中并无显著区别,精神强制程度更不能作量化。所以当场性和胁迫程度也是抢劫罪中的胁迫与其敲诈勒索罪中胁迫的根本区别。行为手段是否具备三个当场和胁迫程度是辩异两罪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日益与国际接轨,国家之间的投资往来活动也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到境外上市融资,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法律的监管是关系到公司境外上市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境外上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式入手,进而联系我国的现状,并对当前公司境外上市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中国公司;境外上市;法律监管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
用ABC-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粪检阳性病人130例,粪检阴性受试者201例及其他疾病82例、并和粪检及另外两种血清学方法(SPA ERASA、常规ELISA)比较:和粪检阳性符合率93.08%,阴性
检委会讨论决定案件,集思广益,对于保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正确处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检委会议案实质行使着司法职能,应当尽可能符合司法工作规律的要求。为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