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所感,总结出来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式阅读 创造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88-0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在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尝试创造性阅读,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激趣,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因此,我给学生讲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想读哪篇课文,告诉他们这些文章一定让他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开展名言朗诵会,品味书的无限魅力;告诉他们:“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哈姆莱特”的道理;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一同阅读,畅谈读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感受……这样,揭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让创造性阅读成为他们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让他们明白阅读不可通过外在的统一训练或灌输而进行,而是一项自己个性积极的活动,是一项伟大的发现活动。学生有了教师的积极期待,一定乐于阅读。
二、探究式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小学学习、运用语文。”其实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难做好的就是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实现和达到教学中的提出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小学语文所选课文皆是文情并茂的佳作,都是作者情感的凝结。阅读这些文章,就是主动与作者交流,体会作者、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只有结合自己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倾听与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真正把握作品。阅读过程就是与作者心灵契合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落到实处,不摆花架子,在阅读教学课堂中以主动探究为中心组织教学。
三、积累,为创造性阅读奠定基础
学生的创新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靠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会、学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建构去获得知识。离开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创新思维的火花将难以迸发。在教学《黄山奇松》后,我让学生试说:欣赏了黄山奇松,你会这样感叹:________。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有的活用成语:“黄山奇松,名不虚传”;“黄山奇松,百闻不如一见”……,有的巧用修辞:“黄山奇松,你是一名了不起的化妆师,让黄山更神奇!”……,有的学生干脆写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黄山,美在松树,松树,贵在奇特……,好一个人间诗境啊!”。学生能活用成语,巧用修辞,善用美文,与平日学生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得好“厚积而薄发”。试想,如果没有平日的阅读积累,学生能有如此精彩的语句,能有如此创造性阅读吗?
四、增强群体观念,让学生快乐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展开互助学习。有时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把它交给大家,依靠学生群体的优势求得妥善的解决。可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论,在讨论、争论中取得共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曾听过这样一个课例:有位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在讲到写泸定桥地势险要这段时,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敌人为什么只拆掉桥上的木板,而不炸毁这座桥?这样不就可以阻挡红军过桥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他巧妙地将问题交给大家,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学生理解了,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敌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炸桥,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拆掉桥上的木板,对岸又有他们的重兵把守,岸边又是悬崖峭壁,桥下又是湍急的河水,光靠这些铁索红军是插翅难过的。从课文中写敌人的喊叫声中可以体现出来。这个教学事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交流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还要让学生力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并在这些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有机、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心得交流。
五、评价,让创造性阅读更具理性
“标准”中指出:“重视对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做到正确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评价观,转变那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我建立有意识的发展性评价观,也就是实施多元化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评价别人也评价自己,以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实现评价过程的多维互动性。发展性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指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探究欲,促成其不断进步发展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关键的是在于要能把握课堂上那一闪即逝的创造性火花,作出良好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促进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也让创造性阅读更具理性。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灵活运用上述关于阅读教学的八个“度”,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着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文;;尽享语文之美[J];山东教育;2006年10期
[2]贺婷;;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课文学习检测[J];金色少年;2001年12期
[3]王惠;;关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思考[J];快乐阅读;2008年1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式阅读 创造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88-02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现在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尝试创造性阅读,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激趣,让创造性阅读成为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到做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候,才能更加迅速地萌动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更有热情与激情。因此,我给学生讲名人勤奋读书善于发现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最想读哪篇课文,告诉他们这些文章一定让他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开展名言朗诵会,品味书的无限魅力;告诉他们:“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哈姆莱特”的道理;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学生一同阅读,畅谈读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感受……这样,揭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让创造性阅读成为他们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的期待,让他们明白阅读不可通过外在的统一训练或灌输而进行,而是一项自己个性积极的活动,是一项伟大的发现活动。学生有了教师的积极期待,一定乐于阅读。
二、探究式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小学学习、运用语文。”其实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难做好的就是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实现和达到教学中的提出的目标。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小学语文所选课文皆是文情并茂的佳作,都是作者情感的凝结。阅读这些文章,就是主动与作者交流,体会作者、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只有结合自己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倾听与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真正把握作品。阅读过程就是与作者心灵契合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落到实处,不摆花架子,在阅读教学课堂中以主动探究为中心组织教学。
三、积累,为创造性阅读奠定基础
学生的创新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靠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会、学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建构去获得知识。离开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创新思维的火花将难以迸发。在教学《黄山奇松》后,我让学生试说:欣赏了黄山奇松,你会这样感叹:________。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有的活用成语:“黄山奇松,名不虚传”;“黄山奇松,百闻不如一见”……,有的巧用修辞:“黄山奇松,你是一名了不起的化妆师,让黄山更神奇!”……,有的学生干脆写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黄山,美在松树,松树,贵在奇特……,好一个人间诗境啊!”。学生能活用成语,巧用修辞,善用美文,与平日学生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俗话说得好“厚积而薄发”。试想,如果没有平日的阅读积累,学生能有如此精彩的语句,能有如此创造性阅读吗?
四、增强群体观念,让学生快乐阅读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展开互助学习。有时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把它交给大家,依靠学生群体的优势求得妥善的解决。可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论,在讨论、争论中取得共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曾听过这样一个课例:有位教师教学《飞夺泸定桥》,在讲到写泸定桥地势险要这段时,有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敌人为什么只拆掉桥上的木板,而不炸毁这座桥?这样不就可以阻挡红军过桥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他巧妙地将问题交给大家,让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学生理解了,知道了问题的答案:敌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要炸桥,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拆掉桥上的木板,对岸又有他们的重兵把守,岸边又是悬崖峭壁,桥下又是湍急的河水,光靠这些铁索红军是插翅难过的。从课文中写敌人的喊叫声中可以体现出来。这个教学事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交流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还要让学生力求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并在这些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有机、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心得交流。
五、评价,让创造性阅读更具理性
“标准”中指出:“重视对学生的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做到正确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评价观,转变那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我建立有意识的发展性评价观,也就是实施多元化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评价别人也评价自己,以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实现评价过程的多维互动性。发展性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指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探究欲,促成其不断进步发展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关键的是在于要能把握课堂上那一闪即逝的创造性火花,作出良好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促进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也让创造性阅读更具理性。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引下,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灵活运用上述关于阅读教学的八个“度”,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着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文;;尽享语文之美[J];山东教育;2006年10期
[2]贺婷;;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课文学习检测[J];金色少年;2001年12期
[3]王惠;;关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思考[J];快乐阅读;2008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