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关系的考察,探讨以上两种句式在跨语言中的类型特征。研究发现,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是用领有动词或“be+介词”来编码动词,进而通过生命度等级、定指性效应、介词、话题化、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分两种句式。并通过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编码类型、概念关联、句式关系模式以及两种句式的演变路径等方面,归纳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
关键词:存现句式;领属句式;领有动词;“be+介词”;类型特征
一、引言
通过跨语言调查研究发现,存现句结构与领属句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Tomioka阐释了存现句的歧义形式,当存现主体与存现处所具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便会与表示整体—部分的领属产生歧义,从而将该句式判定为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1]。Marten对斯瓦希里语中的存现句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斯瓦希里语具有两种存现句式,其中一种句式就是由领有动词与处所主语标记组成的处所—领属结构(Locative-possessive Construction)[2]。Yong & Jie探讨了类型学视野下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认为生命度与定指性效应是造成存现结构与领属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3]。Creissels调查了256种语言,发现很多语言的存现结构都由处所代词与领有动词组成[4]。
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任鹰对“领属”与“存现”两个语义范畴的相似关系及领属句与典型的存现句的构式关联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领属”与“存现”是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并且可纳入同一认知框架的语义范畴,以同一句法格式表示领属义与存现义,是有着充分的认知理据的必然现象[5]。黄成龙采用语义地图模型,对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的存在类动词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藏缅语族中的62种语言的存在动词,可以同时出现在处所句式中,也可以出现在存现句式、领属句式中,分别表示处所义、存在义和领属义[6]。孙文访以语义图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有、是、在”进行了跨语言调查,研究发现,“有、是、在”可以编码处所、存在、领有、判断等意义,并描写与解释了“有、是、在”的語义演变阶段和语义演变路径,从而得到不同来源的蕴含发展序列:判断>处所>存在>领属,领属>存在>处所>判断以及处所>存在>领属[7]。
上述研究主要是单纯描述了跨语言或汉藏语系中存在动词与领有动词的形式特征、功能分布,相对忽略了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语言语序的类型特征,同时,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差异和共性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跨语言中存现句式和领属句式以及与语言语序之间的关系,探讨以上两种句式在跨语言中以及与语言语序的类型特征,并力图探寻两种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进一步阐释以上类型特征与蕴含共性的原因。
二、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动词一致的
类型特征
通过跨语言研究,Creissels发现40多种语言中的存现结构由领有动词表达[4](P5)。本文研究显示,在一些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都使用领有动词“have”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如汉语、壮语、泰语、法语、德语等;也有一些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由系动词“be”与介词组合而成,如Ma’anyan、Igorot Bontoc等;还有一些语言中,存现动词由系动词表达、领有动词由系动词与介词组合而成,如苏格兰盖尔语、俄语等。当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采用相同动词时,除了根据不同的生命度等级、定指性效应之外,跨语言中还可以根据介词、话题化、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分以上两种句式。
(一)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使用领有动词的类型特征
根据对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动词使用情况的跨语言调查研究,本文发现,一些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都可以使用领有动词来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像汉语、傣语、壮语、泰语、法语、葡萄牙语、希腊语、土耳其语、越南语等。例如:
(1)汉语①
a.前面有一个村庄。
b.小张有个好老婆。
(2)越南语
a.Trên bàn có m?t quy?n sách
在 桌子 有 一 CL 书
桌子上有本书。
b.T?i có m?t quy?n sách
我 有 一 CL 书
我有一本书。
除了汉语及其方言之外,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语言中的“有”,也都可以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如哈尼语、羌语、瑶语、苏龙语、藏语、白语等。在其他语系如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闪含语系等语系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使用领有动词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由此可见,使用领有动词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是一种普遍的跨语言现象。根据跨语言调查,本文将以上语言的类型特征归结为领有动词的存现义与领属义的语言类型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见下页):
根据表1可知,以上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都使用领有动词分别编码存在义与领属义,这也是一种普遍的跨语言现象。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存现动词与领属动词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还可以发现,两种句式的语序与语言语序关系密切,在以上SVO语言语序和SOV语言语序中的存现句式和领属句式均具有一致性,S、V、O分别对应存现句式中的L、V、T以及领属句式中的Pr、V、Pe。 (二)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使用“be+介词”的类型特征
当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相同时,除了使用领有动词之外,还有很多语言使用“be+介词”来表达存现义、领属义。例如:
(3)尤卡坦语[8](P586)
a.Yaan ba?alche ich k’ax
COP 动物 在 森林
森林里有动物。
b.Yaan ti? Paul xuntul ciimin
COP at Paul 一 马
Paul有一匹马。
(4)斯瓦希里语[4](P40)
a.Kisima-ni m na maji.
CL7.井-LOC CL18 COP.with 水 井里有水。
b.Kisima ki na maji.
CL7.井 CL18 COP.with 水 井里有水。
本文将以上语言的类型特征归结为“be+介词”的存现义与领属义的语言类型特征。具体如表2所示:
根据表2“be+介词”的存现义与领属义的语言类型特征可知,当使用“be+介词”对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进行编码时,介词主要有“at”“with”两种形式。其中,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多使用“be+at”,其句式语序为“T be(at) L”或“at Pr(possessor) is Pe(possessee)”;而班图语系中的语言多使用介词“with”,其句式语序为“L is with T”或“Pr is with Pe”。生成语法研究中,一般把宾语称为内部论元,主语称为外部论元;当句式中引进其他论元时,一般采用语序、格标记、介词等形式手段。跨语言调查研究发现,在选择“be+介词”编码动词时,“at”一般引入处所论元,T与Pe为句中主语;“with”一般引入受事论元,T与Pe为直接宾语,而L与Pr为句中主语。
(三)区分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形式手段
如前所述,跨语言中存在很多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语序一致且动词相同的现象,虽然两种句式中动词一般均采用领有动词、“be+介词”两种编码形式,但是两种句式在编码存在义与领属义时,不同的语言也会采用不同的编码形式来区分两种句式。除了根据不同的生命度等级、定指性效应之外,还可以根据介词、话题化、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分两种句式。
1.生命度等级与定指性效应
在有些语言中,存現句式与领属句式语序表达一致,它们使用相同的语序与相同的动词,这时,判别两者的依据主要由生命度等级来决定。当主体为有生生命时,句式判定为领属句式;当主体为无生生命时,句式判定为存现句式。例如:
(5)俄语[8](P582)
a.Na stole est’ kniga.
在桌子上 COP 书
桌子上有书。
b.U menja est’ sestra
at 1SG.GEN COP 妹妹
我有个妹妹。
(6)苏格兰盖尔语[8](P580)
a.Tha min anns a’phoit
COP 麦片 in D 壶里
壶里有麦片。
b.Tha peann aig Mairi
COP 钢笔 at Mary
Mary有枝钢笔。
由于定指性效应而造成了存现句与处所句语序的不同,当存现主体为定指性名词时,选择处所句;当存现主体为不定指名词时,选择存现句,如例(5a)、例(6a)。不过,在例(5)、例(6)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构成成分与语序一致,动词都是由系动词与介词组成。当主体为无生生命时,句式可判定为存现句式,如例(5a)、例(6a);当主体为有生生命时,句式可判定为领属句式,如例(5b)、例(6b)。
2.介词
在其他一些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表达一致、使用相同动词表达存现义或领有义,除了生命度等级之外,介词也是区分两种句式的主要句法手段。当存现主体语义为有生生命特征时,选择领属句式,且句式中没有介词;当存现主体语义为无生生命特征时,选择存现句式,且存现动词由系动词与处所介词组合而成。以上现象多发生在塔加拉族语、汤加语、俄语、Ma’anyan、Igorot Bontoc、Cebuano等。例如:
(7)塔加拉族语[8](P585)
a.May gena sa ewropa
COP=LOC 战争 在 欧洲
欧洲有场战争。
b.May relos a? naanai COP=LOC 手表 ART mom
妈妈有块手表。
(8)汤加语[8](P579)
a.‘oke ‘i ‘ai ‘ae Nofo’anga ‘i he
TNS P 3SG ABS.ART 座位 P ART
poopao.
独木舟
独木舟上有座位。
b.‘oku ‘i ai ‘ae faanau ‘a Sione.
TNS P 3SG ABS.ART 孩子-复数 ABS 约翰
约翰有孩子。
3.话题化
在日语中,“NP-ni+NP-ga+aru/iru”既可以表示存现义,还可以表示部分—整体的领有义。值得注意的是,当存现主体被话题化时,存现句式转换为处所句式,但领有义仍然存在。例如:
(9)日语[1](P3)
Kono torakku-ni atarashii enzin-ga aru.
DEM 卡车-LOC 新的 发动机-宾格 有
存现义:在卡车上有个新发动机。
领有义:卡车有个新发动机。
(10)日语[1](P6)
Atarasii enzin-wa kono torakku-ni aru.
新的 发动机-话题标记 DEM 卡车-处所格 有
存现义:新发动机,在卡车上有一个。
领有义:新发动机,卡车上有一个。
汉语虽然是话题突出的语言,没有专门的话题标记,但是汉语及其方言的“有”可以介引一个无定却有指的话题。实地调查表明,“有”并没有完全虚化为话题标记,仍可以表达存在义与领属义。例如:
(11)汉语
a.有一种爱叫放手。
b.有一种人就是矫情。
4.格标记
“Kamree”与“Larkee”都位于句首,同时,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借助介词进行表达,存现句式使用前置词“m??”,领属句式使用后置词“pas”。值得注意的是,在领属句式中,“Larkee”后面出现了格标记“kee”。例如:
(12)北印地语[8](P943)
a.Kamree-m?? dadmii hai
房間-in 人 COP.3SG
房间里有个人。
b.Larkee-kee pas kuttaa hai
男孩-GEN by 狗 COP.3SG
男孩有只狗。
5.形式代词
跨语言研究发现,存现句结构与领属句结构关系相当密切。Creissels指出,有40多种语言中的存现结构由领有动词表达,还有一些语言中的存现结构由处所代词与领有动词组合而成[4](P6)。其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语序都是“L (Pr) VT (Pe)”。生命度等级是区别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主要方式,当句中主体为无生生命时,选择存现句式;当句中主体为有生生命时,选择领属句式。例如:
(13)法语
Il y a trois livres sur la table
P LOC 有 三 书 在桌子上
桌上有三本书。
在斯瓦希里语中,存现句与领有句使用同样的动词,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在存现句中的动词前添加处所名词短语标记“ku-”。例如:
(14)斯瓦希里语
a.Ku-na ma-endeleo sana
sm17.PossCop 6-发展 很多
这里有很大发展。
b.Juma a-na wa-nafuzi wa-tano
Juma sm1-PossCop 2-学生 2-五
Juma有五个学生。
在其他一些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可以通过形式代词的位置进行判断,如尤卡坦语、阿拉伯语。在(14a)中,形式代词位于主语位置,此时为存现句式;在(14b)中,形式代词跟紧动词之后,此时为领属句式。
三、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
类型特征动因
(一)领有动词=“be+介词”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一致时,一般采用领有动词或“be+介词”。本文由此假设领有动词=“be+介词”。Freeze[8]、Kayne[9]、Dikken[10]、姜兆梓[11]等均指出,“be+介词”可以拼读为have。如果从句法转换的角度考虑,汉语也存在类似现象,它们的区别仅在于,汉语中与系词be相关的“是”并不是强制性的,并且语序有时会发生变化。例如:
(15)汉语
a.桌子上有一本书。
b.一本书在桌子上。
在英语、葡萄牙语、法语等语言中,也存在领有动词=“be+介词”这一现象。如英语中的“have”与“be+with”、葡萄牙语中的“tem”与“esta+com”。还有一些语言则直接使用介词编码存现义,使用“be+介词”编码领有义。例如:
(16)Huasa[4](P41)
a.Dà dàl?l?
with reason
有问题。
b.Yār?à yanà dà fens??
男孩 3SG with 笔
男孩有枝笔。
在俄语、北印地语、塔加拉族语、苏格兰盖尔语等语言中,存现动词与领有动词都可以通过“be+介词”来表达。同时,在班图语系中,很多语言如斯瓦希里语、尼日尔—刚果语、茨瓦纳语等都使用“be+with”编码存现动词或领有动词。例如:
(17)茨瓦纳语[4](P40)
a.Ga ke na mathata
NEG NEG be.with 问题-PL
我没有问题。
b.Ga go na mathata
NEG thereexpl be.with 问题-PL
没有问题。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使用“be+介词”表示存现动词与领有动词是一种普遍的跨语言现象。通过对上述两种表达存现动词的编码形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跨语言中除了存现动词本身之外,还有领有动词与“be+介词”两种编码类型;同时,“be+介词”也可以编码领有动词。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领有动词=‘be+介词’”的类型特征。
(二)“存现”与“领属”:从概念关联到构式关联
据表1与表2可知,存现句式语序与领属句式语序一致是一种普遍的跨语言现象,其中,L、V、T分别对应Pr、V、Pe。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当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语序一致、且句式都使用领有动词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义相似性原则造成的。在存现句式中,这种关系也是如此。根据语义相似性原则可以判断,L相当于背景,T相当于焦点。在领属句式中,Pr领有Pe,Pr相当于背景,Pe相当于焦点。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是表示整体与部分、背景与焦点的认知关系:“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物”=“领有者领有、获得或失去某物”。任鹰从关联模式的认知框架出发,分析了“存现”与“领属”之间的相似性,作者认为,“‘存在’也就是一种依附状态,某物存在于某处也即某物依附于某处,某处与某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理解为领属关系;某处‘出现’某物就意味着某物开始依附于某处,意味着某处与某物之间的领属关系的建立;某处‘消失’某物则意味着某物脱离某处,意味着二者之间领属关系的消除”[5](P310)。上述论证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抽象的领属关系与具体的依附存现关系之间有着难以分清彼此界限的事理关系。同时,领属关系与存现关系相关联的认知模式,是从人们的认知概念中反应到句法构式关系中的,因此,在人类大多数语言表达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时,都采用了相同的动词、相同的语序。
还需指出的是,以相同的句式、相同的动词表示原型存现义和原型领属义,也是一种具有跨语言特点的语法现象。Zeshan & Perniss对手语中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进行了探讨,作者发现,印度、土耳其、俄国、英国、美国、德国、约旦、中国等许多国家使用领属句式表达存现句式[12](P78)。也就是说,领属句式不仅表达领属义,还可以用于表达存现义,领属义与存现义使用同一种表达句式。
(三)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
在希腊语、Tusan、Wolof等语言中,存现句式会产生歧义,一般情况下,存现句式除了表达存现义之外,还会产生领有义。在一些语言中,带有领有动词的存现句式也会与领属句式产生歧义,尤其是当主语为第三人称代词时,就很难区分是存现句式还是领属句式。在西非太平洋语族的一些语言中,主语须由动词进行索引。也就是说,主语可通过动词进行判定,此时主语为名词性短语。当主语为非名词性短语或者为人称代词时,存现句式就会与领属句式产生歧义。此外,在Salento、Southern Calabria、Sardinia等语言中,HABERE为主要的系动词,它可以表示存在义与领有义,其中,存现句式的语序为“V T L”,领属句式的语序为“Pr V Pe”。不过,随着语言的演变,TENRE逐渐替代了HABERE,用于表示领有义,但在巴西葡萄牙语仍可用于存现句式中。由于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存在一定的歧义现象,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历时角度出发探讨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衍生关系。
通过对跨语言的调查,Creissels指出,在表达存在义的动词中,系词最为典型[4](P8)。Hock在印欧语系中发现了BE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变体与不同的句法功能,作者以英语BE的语法演变为代表,指出BE的最初形式是become,在古英语中,became具有“来,保持”的意义。随着句法形式的改变,BE的语义也发生了变化,之后也可以表示存在义,如“remain/stay(位于)”。根据其形式演变,可知BE具有了表达存在义的功能。同时,BE的表达也不断发生演变,BE表达存在义的情况出现比较早,而领有动词出现比较晚,印欧语系中一些语言的“有”源于“存在”义动词BE,如英语的“have”。斯拉夫语中的HAVE最初是由与格标记和动词BE表达的,这种用法在印欧语系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中十分普遍[13](P244)。在汉藏语系中,汉语“有”既可以表示存在义,也可以表示领有义,存在和领有也经常采用相同的句法形式。根据兰碧仙的考察,甲骨文中位于“有”后的动词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害、梦、雨、风、蛊、震、疾”等,这类词为名动兼类词;第二类是“擒、降、来、至”等,这些词既可以作叙述句谓语,又可以转化为“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所关联的对象[14](P58)。基于甲骨文以上两种情况,可判断“有”最初是表示“存在”义的。从以上系动词BE的演变过程可以获知,存在动词、领有动词是由系动词BE演变而来的,其演变路径为:存在动词>领有动词。 由以上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以及两者之间的演变路径可知,存现句式为领属句式的基本句式,领属句式由存现句式演变而来;同时,结合上文跨语言中手语使用领属句式表达存现句式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条蕴含共性:领属句式蕴含存现句式。
四、结语
通过跨语言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很多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使用相同动词,即使用领有动词或“be+介词”。当两种句式采用相同动词时,通常是通过生命度、定指性效应、话题化、介词、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别两种句式。本文根据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将两种句式的类型特征总结如下:第一,本文首先假设“领有动词=‘be+介词’”,通过跨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使用领有动词与“be+介词”两种编码形式、领有动词或“be+介词”一种编码形式,同时表示领属义与存现义,从而论证了这一假设。第二,领属关系与存现关系相关联的认知模式,是从人们的认知概念中反应到句法构式关系中的,因此,在人类大多数语言表达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时,都采用了相同的动词、相同的语序;同时,以相同的句式、相同的动词表示原型存现义和原型领属义,也是一种具有跨语言特点的语法现象。第三,根据历时研究以及手语表达领属句式的方式,本文發现了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演变路径:存现句式>领属句式,并总结出一条蕴含共性:领属句式蕴含存现句式。第四,使用“be+介词”编码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动词的现象,大多发生在印欧语系和班图语系的语言中,其中,印欧语系语言多使用“be+at”,班图语系语言多使用“be+with”;介词“at”通常是引入处所论元,介词“with”通常是引入受事论元。
参考文献:
[1]Tomioka,S.The Japanese Existential Possession:A Case Study of Pragmatic Disambiguation[J].Lingua,2007,(6).
[2]Marten,L.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in Swahili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J].Rivista di Linguistica,2013,(25).
[3]Yong,Wang & Jie,Xu.A Systemic Typology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J].Functions of Language,2013,(1).
[4]Creissels,D.Existential Predication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M].Work. Pap.,University Lyon,2014.
[5]任鹰.“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也从“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09,(3).
[6]黄成龙.藏缅语存在类动词的概念结构[J].民族语文, 2013,(2).
[7]孙文访.“有、是、在”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8]Freeze,R.Existence and Other Locatives[J].Language,2013,(3).
[9]Kayne,R.S.Towards a modular theory of auxiliary selection[J].Studia Linguistica,1993,(1).
[10]Dikken,M.den.Particles:On the syntax of verb-particle, triadic, and causative construc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1]姜兆梓.现代汉语存在句A段的论元与非论元属性[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12]Zeshan,U. & Perniss,P.Possessive and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 in Sign languages[M].Nijmegen:Ishara Press,2008.
[13]Hock,H.H.Principles of Histotical Linguistics[M].Belin:Mouton de Gruyter,1991.
[14]兰碧仙.据出土文献再论先秦汉语“有2+VP”结构中的 “有2”[J].汉字文化,2011,(4).
Ty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in Cross-languages
Du D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in cross-language, and finds these two constructions both use possessive verb and “be+preposition”. The two kinds of construc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degrees of animacy hierarchy, definiteness effect, case markers, prepositions, proforms to distinguish the two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Finally it sums up the universals between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through the coding types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concepts associated with relational schema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 path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in cross-languages.
Key words:existential construction;possessive construction;possessive verb; “be+preposition”;ty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存现句式;领属句式;领有动词;“be+介词”;类型特征
一、引言
通过跨语言调查研究发现,存现句结构与领属句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Tomioka阐释了存现句的歧义形式,当存现主体与存现处所具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便会与表示整体—部分的领属产生歧义,从而将该句式判定为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1]。Marten对斯瓦希里语中的存现句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斯瓦希里语具有两种存现句式,其中一种句式就是由领有动词与处所主语标记组成的处所—领属结构(Locative-possessive Construction)[2]。Yong & Jie探讨了类型学视野下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认为生命度与定指性效应是造成存现结构与领属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3]。Creissels调查了256种语言,发现很多语言的存现结构都由处所代词与领有动词组成[4]。
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任鹰对“领属”与“存现”两个语义范畴的相似关系及领属句与典型的存现句的构式关联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领属”与“存现”是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并且可纳入同一认知框架的语义范畴,以同一句法格式表示领属义与存现义,是有着充分的认知理据的必然现象[5]。黄成龙采用语义地图模型,对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的存在类动词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藏缅语族中的62种语言的存在动词,可以同时出现在处所句式中,也可以出现在存现句式、领属句式中,分别表示处所义、存在义和领属义[6]。孙文访以语义图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有、是、在”进行了跨语言调查,研究发现,“有、是、在”可以编码处所、存在、领有、判断等意义,并描写与解释了“有、是、在”的語义演变阶段和语义演变路径,从而得到不同来源的蕴含发展序列:判断>处所>存在>领属,领属>存在>处所>判断以及处所>存在>领属[7]。
上述研究主要是单纯描述了跨语言或汉藏语系中存在动词与领有动词的形式特征、功能分布,相对忽略了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语言语序的类型特征,同时,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差异和共性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化。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跨语言中存现句式和领属句式以及与语言语序之间的关系,探讨以上两种句式在跨语言中以及与语言语序的类型特征,并力图探寻两种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进一步阐释以上类型特征与蕴含共性的原因。
二、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动词一致的
类型特征
通过跨语言研究,Creissels发现40多种语言中的存现结构由领有动词表达[4](P5)。本文研究显示,在一些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都使用领有动词“have”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如汉语、壮语、泰语、法语、德语等;也有一些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由系动词“be”与介词组合而成,如Ma’anyan、Igorot Bontoc等;还有一些语言中,存现动词由系动词表达、领有动词由系动词与介词组合而成,如苏格兰盖尔语、俄语等。当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采用相同动词时,除了根据不同的生命度等级、定指性效应之外,跨语言中还可以根据介词、话题化、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分以上两种句式。
(一)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使用领有动词的类型特征
根据对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动词使用情况的跨语言调查研究,本文发现,一些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都可以使用领有动词来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像汉语、傣语、壮语、泰语、法语、葡萄牙语、希腊语、土耳其语、越南语等。例如:
(1)汉语①
a.前面有一个村庄。
b.小张有个好老婆。
(2)越南语
a.Trên bàn có m?t quy?n sách
在 桌子 有 一 CL 书
桌子上有本书。
b.T?i có m?t quy?n sách
我 有 一 CL 书
我有一本书。
除了汉语及其方言之外,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语言中的“有”,也都可以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如哈尼语、羌语、瑶语、苏龙语、藏语、白语等。在其他语系如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闪含语系等语系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使用领有动词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由此可见,使用领有动词表示存现义或领有义是一种普遍的跨语言现象。根据跨语言调查,本文将以上语言的类型特征归结为领有动词的存现义与领属义的语言类型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见下页):
根据表1可知,以上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都使用领有动词分别编码存在义与领属义,这也是一种普遍的跨语言现象。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存现动词与领属动词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还可以发现,两种句式的语序与语言语序关系密切,在以上SVO语言语序和SOV语言语序中的存现句式和领属句式均具有一致性,S、V、O分别对应存现句式中的L、V、T以及领属句式中的Pr、V、Pe。 (二)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使用“be+介词”的类型特征
当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相同时,除了使用领有动词之外,还有很多语言使用“be+介词”来表达存现义、领属义。例如:
(3)尤卡坦语[8](P586)
a.Yaan ba?alche ich k’ax
COP 动物 在 森林
森林里有动物。
b.Yaan ti? Paul xuntul ciimin
COP at Paul 一 马
Paul有一匹马。
(4)斯瓦希里语[4](P40)
a.Kisima-ni m na maji.
CL7.井-LOC CL18 COP.with 水 井里有水。
b.Kisima ki na maji.
CL7.井 CL18 COP.with 水 井里有水。
本文将以上语言的类型特征归结为“be+介词”的存现义与领属义的语言类型特征。具体如表2所示:
根据表2“be+介词”的存现义与领属义的语言类型特征可知,当使用“be+介词”对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进行编码时,介词主要有“at”“with”两种形式。其中,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多使用“be+at”,其句式语序为“T be(at) L”或“at Pr(possessor) is Pe(possessee)”;而班图语系中的语言多使用介词“with”,其句式语序为“L is with T”或“Pr is with Pe”。生成语法研究中,一般把宾语称为内部论元,主语称为外部论元;当句式中引进其他论元时,一般采用语序、格标记、介词等形式手段。跨语言调查研究发现,在选择“be+介词”编码动词时,“at”一般引入处所论元,T与Pe为句中主语;“with”一般引入受事论元,T与Pe为直接宾语,而L与Pr为句中主语。
(三)区分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形式手段
如前所述,跨语言中存在很多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语序一致且动词相同的现象,虽然两种句式中动词一般均采用领有动词、“be+介词”两种编码形式,但是两种句式在编码存在义与领属义时,不同的语言也会采用不同的编码形式来区分两种句式。除了根据不同的生命度等级、定指性效应之外,还可以根据介词、话题化、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分两种句式。
1.生命度等级与定指性效应
在有些语言中,存現句式与领属句式语序表达一致,它们使用相同的语序与相同的动词,这时,判别两者的依据主要由生命度等级来决定。当主体为有生生命时,句式判定为领属句式;当主体为无生生命时,句式判定为存现句式。例如:
(5)俄语[8](P582)
a.Na stole est’ kniga.
在桌子上 COP 书
桌子上有书。
b.U menja est’ sestra
at 1SG.GEN COP 妹妹
我有个妹妹。
(6)苏格兰盖尔语[8](P580)
a.Tha min anns a’phoit
COP 麦片 in D 壶里
壶里有麦片。
b.Tha peann aig Mairi
COP 钢笔 at Mary
Mary有枝钢笔。
由于定指性效应而造成了存现句与处所句语序的不同,当存现主体为定指性名词时,选择处所句;当存现主体为不定指名词时,选择存现句,如例(5a)、例(6a)。不过,在例(5)、例(6)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构成成分与语序一致,动词都是由系动词与介词组成。当主体为无生生命时,句式可判定为存现句式,如例(5a)、例(6a);当主体为有生生命时,句式可判定为领属句式,如例(5b)、例(6b)。
2.介词
在其他一些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表达一致、使用相同动词表达存现义或领有义,除了生命度等级之外,介词也是区分两种句式的主要句法手段。当存现主体语义为有生生命特征时,选择领属句式,且句式中没有介词;当存现主体语义为无生生命特征时,选择存现句式,且存现动词由系动词与处所介词组合而成。以上现象多发生在塔加拉族语、汤加语、俄语、Ma’anyan、Igorot Bontoc、Cebuano等。例如:
(7)塔加拉族语[8](P585)
a.May gena sa ewropa
COP=LOC 战争 在 欧洲
欧洲有场战争。
b.May relos a? naanai COP=LOC 手表 ART mom
妈妈有块手表。
(8)汤加语[8](P579)
a.‘oke ‘i ‘ai ‘ae Nofo’anga ‘i he
TNS P 3SG ABS.ART 座位 P ART
poopao.
独木舟
独木舟上有座位。
b.‘oku ‘i ai ‘ae faanau ‘a Sione.
TNS P 3SG ABS.ART 孩子-复数 ABS 约翰
约翰有孩子。
3.话题化
在日语中,“NP-ni+NP-ga+aru/iru”既可以表示存现义,还可以表示部分—整体的领有义。值得注意的是,当存现主体被话题化时,存现句式转换为处所句式,但领有义仍然存在。例如:
(9)日语[1](P3)
Kono torakku-ni atarashii enzin-ga aru.
DEM 卡车-LOC 新的 发动机-宾格 有
存现义:在卡车上有个新发动机。
领有义:卡车有个新发动机。
(10)日语[1](P6)
Atarasii enzin-wa kono torakku-ni aru.
新的 发动机-话题标记 DEM 卡车-处所格 有
存现义:新发动机,在卡车上有一个。
领有义:新发动机,卡车上有一个。
汉语虽然是话题突出的语言,没有专门的话题标记,但是汉语及其方言的“有”可以介引一个无定却有指的话题。实地调查表明,“有”并没有完全虚化为话题标记,仍可以表达存在义与领属义。例如:
(11)汉语
a.有一种爱叫放手。
b.有一种人就是矫情。
4.格标记
“Kamree”与“Larkee”都位于句首,同时,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借助介词进行表达,存现句式使用前置词“m??”,领属句式使用后置词“pas”。值得注意的是,在领属句式中,“Larkee”后面出现了格标记“kee”。例如:
(12)北印地语[8](P943)
a.Kamree-m?? dadmii hai
房間-in 人 COP.3SG
房间里有个人。
b.Larkee-kee pas kuttaa hai
男孩-GEN by 狗 COP.3SG
男孩有只狗。
5.形式代词
跨语言研究发现,存现句结构与领属句结构关系相当密切。Creissels指出,有40多种语言中的存现结构由领有动词表达,还有一些语言中的存现结构由处所代词与领有动词组合而成[4](P6)。其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语序都是“L (Pr) VT (Pe)”。生命度等级是区别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主要方式,当句中主体为无生生命时,选择存现句式;当句中主体为有生生命时,选择领属句式。例如:
(13)法语
Il y a trois livres sur la table
P LOC 有 三 书 在桌子上
桌上有三本书。
在斯瓦希里语中,存现句与领有句使用同样的动词,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在存现句中的动词前添加处所名词短语标记“ku-”。例如:
(14)斯瓦希里语
a.Ku-na ma-endeleo sana
sm17.PossCop 6-发展 很多
这里有很大发展。
b.Juma a-na wa-nafuzi wa-tano
Juma sm1-PossCop 2-学生 2-五
Juma有五个学生。
在其他一些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可以通过形式代词的位置进行判断,如尤卡坦语、阿拉伯语。在(14a)中,形式代词位于主语位置,此时为存现句式;在(14b)中,形式代词跟紧动词之后,此时为领属句式。
三、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
类型特征动因
(一)领有动词=“be+介词”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中的动词一致时,一般采用领有动词或“be+介词”。本文由此假设领有动词=“be+介词”。Freeze[8]、Kayne[9]、Dikken[10]、姜兆梓[11]等均指出,“be+介词”可以拼读为have。如果从句法转换的角度考虑,汉语也存在类似现象,它们的区别仅在于,汉语中与系词be相关的“是”并不是强制性的,并且语序有时会发生变化。例如:
(15)汉语
a.桌子上有一本书。
b.一本书在桌子上。
在英语、葡萄牙语、法语等语言中,也存在领有动词=“be+介词”这一现象。如英语中的“have”与“be+with”、葡萄牙语中的“tem”与“esta+com”。还有一些语言则直接使用介词编码存现义,使用“be+介词”编码领有义。例如:
(16)Huasa[4](P41)
a.Dà dàl?l?
with reason
有问题。
b.Yār?à yanà dà fens??
男孩 3SG with 笔
男孩有枝笔。
在俄语、北印地语、塔加拉族语、苏格兰盖尔语等语言中,存现动词与领有动词都可以通过“be+介词”来表达。同时,在班图语系中,很多语言如斯瓦希里语、尼日尔—刚果语、茨瓦纳语等都使用“be+with”编码存现动词或领有动词。例如:
(17)茨瓦纳语[4](P40)
a.Ga ke na mathata
NEG NEG be.with 问题-PL
我没有问题。
b.Ga go na mathata
NEG thereexpl be.with 问题-PL
没有问题。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使用“be+介词”表示存现动词与领有动词是一种普遍的跨语言现象。通过对上述两种表达存现动词的编码形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跨语言中除了存现动词本身之外,还有领有动词与“be+介词”两种编码类型;同时,“be+介词”也可以编码领有动词。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领有动词=‘be+介词’”的类型特征。
(二)“存现”与“领属”:从概念关联到构式关联
据表1与表2可知,存现句式语序与领属句式语序一致是一种普遍的跨语言现象,其中,L、V、T分别对应Pr、V、Pe。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当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语序一致、且句式都使用领有动词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义相似性原则造成的。在存现句式中,这种关系也是如此。根据语义相似性原则可以判断,L相当于背景,T相当于焦点。在领属句式中,Pr领有Pe,Pr相当于背景,Pe相当于焦点。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是表示整体与部分、背景与焦点的认知关系:“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物”=“领有者领有、获得或失去某物”。任鹰从关联模式的认知框架出发,分析了“存现”与“领属”之间的相似性,作者认为,“‘存在’也就是一种依附状态,某物存在于某处也即某物依附于某处,某处与某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被理解为领属关系;某处‘出现’某物就意味着某物开始依附于某处,意味着某处与某物之间的领属关系的建立;某处‘消失’某物则意味着某物脱离某处,意味着二者之间领属关系的消除”[5](P310)。上述论证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抽象的领属关系与具体的依附存现关系之间有着难以分清彼此界限的事理关系。同时,领属关系与存现关系相关联的认知模式,是从人们的认知概念中反应到句法构式关系中的,因此,在人类大多数语言表达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时,都采用了相同的动词、相同的语序。
还需指出的是,以相同的句式、相同的动词表示原型存现义和原型领属义,也是一种具有跨语言特点的语法现象。Zeshan & Perniss对手语中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进行了探讨,作者发现,印度、土耳其、俄国、英国、美国、德国、约旦、中国等许多国家使用领属句式表达存现句式[12](P78)。也就是说,领属句式不仅表达领属义,还可以用于表达存现义,领属义与存现义使用同一种表达句式。
(三)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
在希腊语、Tusan、Wolof等语言中,存现句式会产生歧义,一般情况下,存现句式除了表达存现义之外,还会产生领有义。在一些语言中,带有领有动词的存现句式也会与领属句式产生歧义,尤其是当主语为第三人称代词时,就很难区分是存现句式还是领属句式。在西非太平洋语族的一些语言中,主语须由动词进行索引。也就是说,主语可通过动词进行判定,此时主语为名词性短语。当主语为非名词性短语或者为人称代词时,存现句式就会与领属句式产生歧义。此外,在Salento、Southern Calabria、Sardinia等语言中,HABERE为主要的系动词,它可以表示存在义与领有义,其中,存现句式的语序为“V T L”,领属句式的语序为“Pr V Pe”。不过,随着语言的演变,TENRE逐渐替代了HABERE,用于表示领有义,但在巴西葡萄牙语仍可用于存现句式中。由于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存在一定的歧义现象,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历时角度出发探讨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衍生关系。
通过对跨语言的调查,Creissels指出,在表达存在义的动词中,系词最为典型[4](P8)。Hock在印欧语系中发现了BE在语法化过程中的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变体与不同的句法功能,作者以英语BE的语法演变为代表,指出BE的最初形式是become,在古英语中,became具有“来,保持”的意义。随着句法形式的改变,BE的语义也发生了变化,之后也可以表示存在义,如“remain/stay(位于)”。根据其形式演变,可知BE具有了表达存在义的功能。同时,BE的表达也不断发生演变,BE表达存在义的情况出现比较早,而领有动词出现比较晚,印欧语系中一些语言的“有”源于“存在”义动词BE,如英语的“have”。斯拉夫语中的HAVE最初是由与格标记和动词BE表达的,这种用法在印欧语系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等语言中十分普遍[13](P244)。在汉藏语系中,汉语“有”既可以表示存在义,也可以表示领有义,存在和领有也经常采用相同的句法形式。根据兰碧仙的考察,甲骨文中位于“有”后的动词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害、梦、雨、风、蛊、震、疾”等,这类词为名动兼类词;第二类是“擒、降、来、至”等,这些词既可以作叙述句谓语,又可以转化为“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所关联的对象[14](P58)。基于甲骨文以上两种情况,可判断“有”最初是表示“存在”义的。从以上系动词BE的演变过程可以获知,存在动词、领有动词是由系动词BE演变而来的,其演变路径为:存在动词>领有动词。 由以上跨语言中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以及两者之间的演变路径可知,存现句式为领属句式的基本句式,领属句式由存现句式演变而来;同时,结合上文跨语言中手语使用领属句式表达存现句式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条蕴含共性:领属句式蕴含存现句式。
四、结语
通过跨语言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很多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都使用相同动词,即使用领有动词或“be+介词”。当两种句式采用相同动词时,通常是通过生命度、定指性效应、话题化、介词、格标记、形式代词等句法手段,来区别两种句式。本文根据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将两种句式的类型特征总结如下:第一,本文首先假设“领有动词=‘be+介词’”,通过跨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使用领有动词与“be+介词”两种编码形式、领有动词或“be+介词”一种编码形式,同时表示领属义与存现义,从而论证了这一假设。第二,领属关系与存现关系相关联的认知模式,是从人们的认知概念中反应到句法构式关系中的,因此,在人类大多数语言表达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时,都采用了相同的动词、相同的语序;同时,以相同的句式、相同的动词表示原型存现义和原型领属义,也是一种具有跨语言特点的语法现象。第三,根据历时研究以及手语表达领属句式的方式,本文發现了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的演变路径:存现句式>领属句式,并总结出一条蕴含共性:领属句式蕴含存现句式。第四,使用“be+介词”编码存现句式与领属句式动词的现象,大多发生在印欧语系和班图语系的语言中,其中,印欧语系语言多使用“be+at”,班图语系语言多使用“be+with”;介词“at”通常是引入处所论元,介词“with”通常是引入受事论元。
参考文献:
[1]Tomioka,S.The Japanese Existential Possession:A Case Study of Pragmatic Disambiguation[J].Lingua,2007,(6).
[2]Marten,L.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in Swahili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J].Rivista di Linguistica,2013,(25).
[3]Yong,Wang & Jie,Xu.A Systemic Typology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J].Functions of Language,2013,(1).
[4]Creissels,D.Existential Predication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M].Work. Pap.,University Lyon,2014.
[5]任鹰.“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也从“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J].世界汉语教学,2009,(3).
[6]黄成龙.藏缅语存在类动词的概念结构[J].民族语文, 2013,(2).
[7]孙文访.“有、是、在”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8]Freeze,R.Existence and Other Locatives[J].Language,2013,(3).
[9]Kayne,R.S.Towards a modular theory of auxiliary selection[J].Studia Linguistica,1993,(1).
[10]Dikken,M.den.Particles:On the syntax of verb-particle, triadic, and causative construc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1]姜兆梓.现代汉语存在句A段的论元与非论元属性[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12]Zeshan,U. & Perniss,P.Possessive and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 in Sign languages[M].Nijmegen:Ishara Press,2008.
[13]Hock,H.H.Principles of Histotical Linguistics[M].Belin:Mouton de Gruyter,1991.
[14]兰碧仙.据出土文献再论先秦汉语“有2+VP”结构中的 “有2”[J].汉字文化,2011,(4).
Ty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in Cross-languages
Du D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in cross-language, and finds these two constructions both use possessive verb and “be+preposition”. The two kinds of construc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degrees of animacy hierarchy, definiteness effect, case markers, prepositions, proforms to distinguish the two kinds of sentence patterns. Finally it sums up the universals between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through the coding types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s, concepts associated with relational schema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and evolution path of existential and possessive construction in cross-languages.
Key words:existential construction;possessive construction;possessive verb; “be+preposition”;ty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