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韩剧在虚构情节时普遍遵循因果报应的逻辑,展现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同时,指出弃恶向善是解决矛盾纷争的唯一途径。本文以韩剧《听见你的声音》为例,重点分析这两条原则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听见你的声音》 因果逻辑 改过自新
韩剧每年的产量均在百部以上,其所表现的人物性格、职业阶层和人生故事可谓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徜徉在韩剧的百花园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那些面貌各异的流行剧在情节设置和主旨表达上遵循着共同的理念,异中有同,貌异心同。如果把韩剧的表象比作争奇斗艳的二月花,那么韩剧的内核则是删繁就简的三秋树。繁花谢尽的枝干展示着理念的坚实与挺拔。这里所谓的理念笔者将其简称为公式,取其通用之意。它们一个是因果报应,一个是弃恶向善,在大部分的韩剧中都可以发现这两个公式的踪影。本文以韩剧《听到你的声音》(以下简称《听》)为例,试析它们在剧情安排和主题表现上的应用。
公式一:因果报应
《听》通过国选律师和拥有读心术的超能力少年的故事来展现爱情、成长与人间的温暖,情节的编织突出地表现了冤冤相报的理念。全剧观赏过后,使人醒悟: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冤屈横祸也不是偶然的,相遇、相怨、相爱,都有必然的逻辑在其中。
《听》表现了一环紧扣一环的凶杀和复仇。肇端的是男主人公朴修夏的父亲朴珠赫,他通过非正常手段使妻子提前做了心脏置换手术,而同样患病的闽俊国的妻子则因被剥夺手术机会而死亡。闽俊国悲痛欲绝,制造交通事故,打死朴珠赫。在朴修夏和张慧星的指正下,闽俊国被捕入狱,可是他痴呆的老母和幼儿却因无人赡养而活活饿死。这就使得闽俊国非但不反省自己的罪恶,反而燃起更加仇恨的烈焰,在复仇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他出狱后,把朴修夏和张慧星作为杀害的目标,开了头的孽缘不停地发展下去。
再看朴修夏,幼年的悲惨遭遇永远是他心中的阴影,在父母双亡、孤立无援的绝望中,证人张慧星成为他生活的救星和希望,寻找、保护、爱恋姐姐是他成长路上的唯一目标。朴修夏为了守护张慧星恨不得杀死闽俊国。三个主要当事人的命运就这样纠缠到一起,跌宕起伏,因果分明。
作为辅助情节,《听》剧还表现了另一起杀人冤案。当事人黄大钟含冤入狱二十六年,出狱后虽没有强烈的报仇之心,但冲动之下还是刺伤了诬陷他的前妻,并且寻找法官要求道歉。法官徐大硕当年错判的案子,二十六年后又轮到女儿重新审理。十年前,徐大硕因爆竹事件使张慧星母女蒙受冤屈,十年后张慧星将他说过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他,“要承认错误,要反省,要道歉”。因果报应使人生充满了轮回,那些鲜明对比的情节难道不是编剧的刻意安排?
除了杀人案件,剧中表现的其他案件、事件乃至生活中一些小事无不是含着因果渊源的。
作为女一号和女二号,张慧星和徐度研是两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张慧星出身贫穷之家,性格倔强勇敢,徐度研作为大法官之女,骄傲虚荣,两人因爆竹事件结下怨恨。张慧星怨恨徐度研撒谎,为了证明自己,又卷入凶杀案件,遭遇一连串的痛苦。徐度研也讨厌张慧星,因为张慧星看见了她懦弱和不诚实的瞬间,为了挑战自己,她放弃对美术的爱好而走上检察官的道路。10年后,两个冤家重逢在对立的工作岗位上,怀着不服输和要面子的精神,两人在工作中的较劲在所难免。
剧中另外两个中学小女生的诉讼案,正是张慧星和徐度研关系的翻版。剧中较为详细地表现了高诚彬被冤枉的冤屈和理由。《听》剧一开头就是中学教室,高诚彬几个学习不好的同学正准备捉弄学习好、长相好的文东姬。这种从言语到行为的侮辱、敌视、围攻使文东姬没有一个朋友,如同生活在监狱中,所以出于怨恨之心,她诬陷高诚彬为杀人未遂的罪犯。
中学教室是人生的小舞台,是社会大舞台的预演。编剧一开头就展示中学生的生活,不仅从题材上吸引学生的关注,而且反映出未成年人生活与成年人生活的承继关系。中学生在身心发育时期,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就显露端倪。女孩子也好,男孩子也罢,都会因为嫉妒而争斗不休,上演着一幕幕校园悲喜剧。
人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内心和行为感召来的。无论是谁,只要在社会中就会比较,比较产生嫉妒,嫉妒产生竞争,竞争产生怨恨,怨恨发展为仇恨,仇恨又引发报复。一个不善的小念头,会发展出越来越大的恶行。因果报应也不是正好半斤八两,总是会加倍奉还。这样,在你来我往的纷争中,矛盾不断升级。
公式二:弃恶向善
法庭正是展示人类种种恶的窗口。《听》大量表现了法院开庭审判的场景:检察官提起公诉、律师辩护、法官裁判、一个又一个刑事案件,构成紧张的戏剧冲突,吸引观众,同时也引人思考。法院能秉公断案,但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人性。在人类悔过自新、弃恶从善的道路上,宽容、忍让、关爱、互助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那些既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又兼具人文关怀的律师才是优秀的律师。
张慧星母亲于春心是全剧中唯一完美的正面人物。她一直用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并激励女儿,用实际行动温暖照亮人生,她是爱和善的象征。她死得冤枉,却留下掷地有声的临终遗言:“不要把你的人生浪费在怨恨人这种事情上。仅有一次的人生,满怀着爱去活着还不够呢,不是么?”这段画面在剧中多次反复,强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人世的纷争中,以牙还牙只会使这个世界残杀不断,而宽恕、关爱才会带来幸福美好的人生。朴修夏和张慧星的相依相恋使朴修夏没有像闽俊国一样沦为疯狂的复仇者,也使张慧星在经历丧母的悲痛后还有亲人和爱可以守护。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朴珠赫不去抢夺别人的手术机会,他妻子也许会遗憾地死于心脏病,但他可以正常地生活,把儿子养育成人,至少获得人生一半的幸福。如果闽俊国能放弃报复凶杀的恶念,他就和朴珠赫一样,虽失去爱妻,但还有老母和幼子可以守护,也可以获得一半的人生快乐。两个男人,或无心或执意,都因伤害了别人的幸福而毁坏了自己的家庭。 同样,徐大硕把自己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始终没有道歉。虽然在法律上无法追究他的过错,但他在妻女心中的形象黯然失色,他苦心经营的辉煌事业和幸福家庭也名存实亡。
黄大钟最后原谅了徐大硕,原因是他不想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用在怨恨他人上。正因如此,他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见到自己的女儿,看到她优秀而美丽的样子,享受女儿为自己画像的天伦之情,那温暖的一幕使他死而无憾了。
《听》中有两个被闽俊国无辜杀害的中年女人,张慧星母亲和举报人,俩人一个开小饭店,一个摆水果摊,社会地位差不多,她们的人生遭遇形成对比。张母生前一直用真情和关爱温暖着闽俊国冰冷的心,她死得清醒明白,死而无怨,一身正气,使罪犯反省自己的可怜可悲。而那个举报人,贪图奖金,包庇嫌犯,拒不配合司法调查,大难临头不自知,糊里糊涂送了性命。
编剧设计的一个细节很精彩,一箭双雕。闽俊国对举报人说他是旅行者,觉得这里不错,想留下来。这表明他在犹豫,想收手,不想在犯罪的路上走下去。但那个愚痴的女人根本听不出弦外之音,反而劝闽俊国走下去,将自己和闽俊国都往死路上推了一把。同样一死,是将罪犯向善的方向引导还是向恶的方向助推,两者的意义迥然不同。
公式三:人在改过自新中成长
《听》中的人物,大都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过错,编剧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形象的发展和变化,在正与邪、善与恶的较量中,那些勇于改过的人物在不断成长。
编剧没有因为张慧星是女主角,便赋予她诸多优秀品质,相反,刚出场的张慧星不友善、不谦虚、不敬业。对于街边踢球的少年,她缺乏宽容,所以受到少年们的围堵;对于前辈律师,她没有起码的尊重礼貌,所以遭到申律师的另眼相待。如果没有车律师,张慧星一度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车律师和张慧星一起参加考试,一起被录取,两人照片并列登在报纸上,被分配在一个办公室,一起见被告,一起法庭辩护,车律师的热心助人与张慧星的冷漠懈怠形成鲜明对照。两个人从相反开始,最后发展为相成,是非常有趣的设计安排。
张慧星性格的可贵之处是真实。母亲的严厉责骂,要面子的好胜心,车律师的影响,朴修夏的帮助,在这些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她“像油一样光滑的内心”渐渐显露出来,与车律师一起成长为站在人权前线的战士。
同样,张慧星与徐度研两个人在竞争、摩擦中互相靠近,互相帮助,徐度研最后向张慧星道歉,承认错误,两个人共同走向成熟。
人的命运离不开因果报应,人的幸福得自于改过从善,本文分析的两条公式并无高深之处,完全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然而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能在行为处事上真正践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人要花上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经历去认同这些道理。正因如此,戏剧作品要靠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故事去阐释这些既高深又浅显的道理。《听》剧中表现的读心术的超能力不过是引导观众观赏的一个亮点而已。
作 者:陆 明,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电视剧。
编 辑:郭子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听见你的声音》 因果逻辑 改过自新
韩剧每年的产量均在百部以上,其所表现的人物性格、职业阶层和人生故事可谓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徜徉在韩剧的百花园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那些面貌各异的流行剧在情节设置和主旨表达上遵循着共同的理念,异中有同,貌异心同。如果把韩剧的表象比作争奇斗艳的二月花,那么韩剧的内核则是删繁就简的三秋树。繁花谢尽的枝干展示着理念的坚实与挺拔。这里所谓的理念笔者将其简称为公式,取其通用之意。它们一个是因果报应,一个是弃恶向善,在大部分的韩剧中都可以发现这两个公式的踪影。本文以韩剧《听到你的声音》(以下简称《听》)为例,试析它们在剧情安排和主题表现上的应用。
公式一:因果报应
《听》通过国选律师和拥有读心术的超能力少年的故事来展现爱情、成长与人间的温暖,情节的编织突出地表现了冤冤相报的理念。全剧观赏过后,使人醒悟: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冤屈横祸也不是偶然的,相遇、相怨、相爱,都有必然的逻辑在其中。
《听》表现了一环紧扣一环的凶杀和复仇。肇端的是男主人公朴修夏的父亲朴珠赫,他通过非正常手段使妻子提前做了心脏置换手术,而同样患病的闽俊国的妻子则因被剥夺手术机会而死亡。闽俊国悲痛欲绝,制造交通事故,打死朴珠赫。在朴修夏和张慧星的指正下,闽俊国被捕入狱,可是他痴呆的老母和幼儿却因无人赡养而活活饿死。这就使得闽俊国非但不反省自己的罪恶,反而燃起更加仇恨的烈焰,在复仇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他出狱后,把朴修夏和张慧星作为杀害的目标,开了头的孽缘不停地发展下去。
再看朴修夏,幼年的悲惨遭遇永远是他心中的阴影,在父母双亡、孤立无援的绝望中,证人张慧星成为他生活的救星和希望,寻找、保护、爱恋姐姐是他成长路上的唯一目标。朴修夏为了守护张慧星恨不得杀死闽俊国。三个主要当事人的命运就这样纠缠到一起,跌宕起伏,因果分明。
作为辅助情节,《听》剧还表现了另一起杀人冤案。当事人黄大钟含冤入狱二十六年,出狱后虽没有强烈的报仇之心,但冲动之下还是刺伤了诬陷他的前妻,并且寻找法官要求道歉。法官徐大硕当年错判的案子,二十六年后又轮到女儿重新审理。十年前,徐大硕因爆竹事件使张慧星母女蒙受冤屈,十年后张慧星将他说过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他,“要承认错误,要反省,要道歉”。因果报应使人生充满了轮回,那些鲜明对比的情节难道不是编剧的刻意安排?
除了杀人案件,剧中表现的其他案件、事件乃至生活中一些小事无不是含着因果渊源的。
作为女一号和女二号,张慧星和徐度研是两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张慧星出身贫穷之家,性格倔强勇敢,徐度研作为大法官之女,骄傲虚荣,两人因爆竹事件结下怨恨。张慧星怨恨徐度研撒谎,为了证明自己,又卷入凶杀案件,遭遇一连串的痛苦。徐度研也讨厌张慧星,因为张慧星看见了她懦弱和不诚实的瞬间,为了挑战自己,她放弃对美术的爱好而走上检察官的道路。10年后,两个冤家重逢在对立的工作岗位上,怀着不服输和要面子的精神,两人在工作中的较劲在所难免。
剧中另外两个中学小女生的诉讼案,正是张慧星和徐度研关系的翻版。剧中较为详细地表现了高诚彬被冤枉的冤屈和理由。《听》剧一开头就是中学教室,高诚彬几个学习不好的同学正准备捉弄学习好、长相好的文东姬。这种从言语到行为的侮辱、敌视、围攻使文东姬没有一个朋友,如同生活在监狱中,所以出于怨恨之心,她诬陷高诚彬为杀人未遂的罪犯。
中学教室是人生的小舞台,是社会大舞台的预演。编剧一开头就展示中学生的生活,不仅从题材上吸引学生的关注,而且反映出未成年人生活与成年人生活的承继关系。中学生在身心发育时期,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就显露端倪。女孩子也好,男孩子也罢,都会因为嫉妒而争斗不休,上演着一幕幕校园悲喜剧。
人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内心和行为感召来的。无论是谁,只要在社会中就会比较,比较产生嫉妒,嫉妒产生竞争,竞争产生怨恨,怨恨发展为仇恨,仇恨又引发报复。一个不善的小念头,会发展出越来越大的恶行。因果报应也不是正好半斤八两,总是会加倍奉还。这样,在你来我往的纷争中,矛盾不断升级。
公式二:弃恶向善
法庭正是展示人类种种恶的窗口。《听》大量表现了法院开庭审判的场景:检察官提起公诉、律师辩护、法官裁判、一个又一个刑事案件,构成紧张的戏剧冲突,吸引观众,同时也引人思考。法院能秉公断案,但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人性。在人类悔过自新、弃恶从善的道路上,宽容、忍让、关爱、互助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那些既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又兼具人文关怀的律师才是优秀的律师。
张慧星母亲于春心是全剧中唯一完美的正面人物。她一直用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并激励女儿,用实际行动温暖照亮人生,她是爱和善的象征。她死得冤枉,却留下掷地有声的临终遗言:“不要把你的人生浪费在怨恨人这种事情上。仅有一次的人生,满怀着爱去活着还不够呢,不是么?”这段画面在剧中多次反复,强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人世的纷争中,以牙还牙只会使这个世界残杀不断,而宽恕、关爱才会带来幸福美好的人生。朴修夏和张慧星的相依相恋使朴修夏没有像闽俊国一样沦为疯狂的复仇者,也使张慧星在经历丧母的悲痛后还有亲人和爱可以守护。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朴珠赫不去抢夺别人的手术机会,他妻子也许会遗憾地死于心脏病,但他可以正常地生活,把儿子养育成人,至少获得人生一半的幸福。如果闽俊国能放弃报复凶杀的恶念,他就和朴珠赫一样,虽失去爱妻,但还有老母和幼子可以守护,也可以获得一半的人生快乐。两个男人,或无心或执意,都因伤害了别人的幸福而毁坏了自己的家庭。 同样,徐大硕把自己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始终没有道歉。虽然在法律上无法追究他的过错,但他在妻女心中的形象黯然失色,他苦心经营的辉煌事业和幸福家庭也名存实亡。
黄大钟最后原谅了徐大硕,原因是他不想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用在怨恨他人上。正因如此,他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见到自己的女儿,看到她优秀而美丽的样子,享受女儿为自己画像的天伦之情,那温暖的一幕使他死而无憾了。
《听》中有两个被闽俊国无辜杀害的中年女人,张慧星母亲和举报人,俩人一个开小饭店,一个摆水果摊,社会地位差不多,她们的人生遭遇形成对比。张母生前一直用真情和关爱温暖着闽俊国冰冷的心,她死得清醒明白,死而无怨,一身正气,使罪犯反省自己的可怜可悲。而那个举报人,贪图奖金,包庇嫌犯,拒不配合司法调查,大难临头不自知,糊里糊涂送了性命。
编剧设计的一个细节很精彩,一箭双雕。闽俊国对举报人说他是旅行者,觉得这里不错,想留下来。这表明他在犹豫,想收手,不想在犯罪的路上走下去。但那个愚痴的女人根本听不出弦外之音,反而劝闽俊国走下去,将自己和闽俊国都往死路上推了一把。同样一死,是将罪犯向善的方向引导还是向恶的方向助推,两者的意义迥然不同。
公式三:人在改过自新中成长
《听》中的人物,大都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过错,编剧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形象的发展和变化,在正与邪、善与恶的较量中,那些勇于改过的人物在不断成长。
编剧没有因为张慧星是女主角,便赋予她诸多优秀品质,相反,刚出场的张慧星不友善、不谦虚、不敬业。对于街边踢球的少年,她缺乏宽容,所以受到少年们的围堵;对于前辈律师,她没有起码的尊重礼貌,所以遭到申律师的另眼相待。如果没有车律师,张慧星一度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车律师和张慧星一起参加考试,一起被录取,两人照片并列登在报纸上,被分配在一个办公室,一起见被告,一起法庭辩护,车律师的热心助人与张慧星的冷漠懈怠形成鲜明对照。两个人从相反开始,最后发展为相成,是非常有趣的设计安排。
张慧星性格的可贵之处是真实。母亲的严厉责骂,要面子的好胜心,车律师的影响,朴修夏的帮助,在这些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她“像油一样光滑的内心”渐渐显露出来,与车律师一起成长为站在人权前线的战士。
同样,张慧星与徐度研两个人在竞争、摩擦中互相靠近,互相帮助,徐度研最后向张慧星道歉,承认错误,两个人共同走向成熟。
人的命运离不开因果报应,人的幸福得自于改过从善,本文分析的两条公式并无高深之处,完全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然而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能在行为处事上真正践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人要花上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经历去认同这些道理。正因如此,戏剧作品要靠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故事去阐释这些既高深又浅显的道理。《听》剧中表现的读心术的超能力不过是引导观众观赏的一个亮点而已。
作 者:陆 明,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电视剧。
编 辑:郭子君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