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的各种能力中合作能力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为这关乎幼儿在个性、认知、情感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经过研究发现,中班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发展,有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但是在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并不擅长于与人合作,所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注重中班孩子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此探讨了如何加强中班孩子的合作能力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合作能力;游戏;实质化
进入中班以后幼儿的身体素质、认知水平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均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规则意识逐渐出现。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急需一定的培养,以满足幼儿在日常行为活动中与同伴一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需要,满足幼儿解决问题的需要。 我认为在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从而切实地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一、设计合作性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身心特点,由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在选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原则,理解幼儿的需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接纳、关怀、支持的良好游戏环境。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不能放任幼儿不管,教师也要相应地给予一定的指导。
例如,在一次角色扮演《警察抓小偷》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喜欢当警察,而没有人愿意当小偷,这当然是无法避免的。于是我给予适当的解释:如果你们都来当警察,而不去当小偷,那警察的工作怎样开展呢,岂不是失业了?而且这只是一次角色扮演游戏,我们接下来也可以互换角色来玩呢。如此启发幼儿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使其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又如,在《运西瓜》这一游戏中,幼儿可以两人合作,可以三人合作,也可以四人合作,自己寻找同伴,互相协商、探讨后进行游戏。在这一游戏中我发现:两人合作的是两人在后面推,三人合作的是一个在前面拉,两人在后面推,四人合作的是四个人一起抬。幼儿在共同完成任务后,心情无比快乐。这样一来幼儿在心中也建立了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促使合作实质化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现许多中班合作活动存在合作行为却没有合作之实。在很多时候,幼儿教师只是把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参与分组合作,但是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幼儿自身合作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经常只想着按规定完成合作内容,而忽略了期间对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设计合作活动时,我们幼儿教师有必要促进合作的实质化,真正让幼儿认识到合作的意义。
例如,我对幼儿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性别、技能爱好等,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划分方法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也基于幼儿之间的关系来对幼儿进行小组组合,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合作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在这样的合作小组划分下,我组织幼儿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搭建积木的竞赛活动,让各组组长分配其他组员的任务并带领组员一起合作搭建,增强幼儿的小组合作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合作行为。如此一来,为了赢得比赛,学生在小组中能够主动帮助他人,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也会主动找其他的小朋友帮忙等等。通过这一合作情景,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和策略,在競争中学会了合作。
三、适当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的指导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我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发现,当幼儿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争论时,大部分教师往往会让他们安静地各玩各的而不会去帮助解决问题,如此幼儿主动合作交往的意识也就逐渐变淡了。久而久之,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也更多是以平行游戏的方式为主,而不是合作游戏。所以适当加强教师的指导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例如,在组织表演游戏前,我会帮助并引导幼儿和父母一起收集制作道具和头饰,有了丰富的道具和场景,幼儿表演时更容易投入其中。在开展表演游戏《金色的房子》时,我把椅子分成了五组,上面分别放置角色的头饰,请幼儿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椅子上就坐。幼儿坐下后,根据幼儿的表演能力做适当调整,保证每一组都有一两个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较好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如此可以促使合作游戏活动的有效展开,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发展与我们幼儿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联系,为此我们要不断了解适合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信息,设计一定的合作性游戏,提供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交往,让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敏.论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提升孩子间的合作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54-155.
[2]钱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89+15.
关键词:幼儿园;合作能力;游戏;实质化
进入中班以后幼儿的身体素质、认知水平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均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规则意识逐渐出现。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急需一定的培养,以满足幼儿在日常行为活动中与同伴一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需要,满足幼儿解决问题的需要。 我认为在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从而切实地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一、设计合作性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身心特点,由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在选取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原则,理解幼儿的需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接纳、关怀、支持的良好游戏环境。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不能放任幼儿不管,教师也要相应地给予一定的指导。
例如,在一次角色扮演《警察抓小偷》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喜欢当警察,而没有人愿意当小偷,这当然是无法避免的。于是我给予适当的解释:如果你们都来当警察,而不去当小偷,那警察的工作怎样开展呢,岂不是失业了?而且这只是一次角色扮演游戏,我们接下来也可以互换角色来玩呢。如此启发幼儿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使其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又如,在《运西瓜》这一游戏中,幼儿可以两人合作,可以三人合作,也可以四人合作,自己寻找同伴,互相协商、探讨后进行游戏。在这一游戏中我发现:两人合作的是两人在后面推,三人合作的是一个在前面拉,两人在后面推,四人合作的是四个人一起抬。幼儿在共同完成任务后,心情无比快乐。这样一来幼儿在心中也建立了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促使合作实质化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现许多中班合作活动存在合作行为却没有合作之实。在很多时候,幼儿教师只是把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参与分组合作,但是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幼儿自身合作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经常只想着按规定完成合作内容,而忽略了期间对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设计合作活动时,我们幼儿教师有必要促进合作的实质化,真正让幼儿认识到合作的意义。
例如,我对幼儿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性别、技能爱好等,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划分方法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也基于幼儿之间的关系来对幼儿进行小组组合,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合作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在这样的合作小组划分下,我组织幼儿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搭建积木的竞赛活动,让各组组长分配其他组员的任务并带领组员一起合作搭建,增强幼儿的小组合作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合作行为。如此一来,为了赢得比赛,学生在小组中能够主动帮助他人,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也会主动找其他的小朋友帮忙等等。通过这一合作情景,幼儿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和策略,在競争中学会了合作。
三、适当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的指导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我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发现,当幼儿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争论时,大部分教师往往会让他们安静地各玩各的而不会去帮助解决问题,如此幼儿主动合作交往的意识也就逐渐变淡了。久而久之,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也更多是以平行游戏的方式为主,而不是合作游戏。所以适当加强教师的指导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例如,在组织表演游戏前,我会帮助并引导幼儿和父母一起收集制作道具和头饰,有了丰富的道具和场景,幼儿表演时更容易投入其中。在开展表演游戏《金色的房子》时,我把椅子分成了五组,上面分别放置角色的头饰,请幼儿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椅子上就坐。幼儿坐下后,根据幼儿的表演能力做适当调整,保证每一组都有一两个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较好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如此可以促使合作游戏活动的有效展开,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发展与我们幼儿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联系,为此我们要不断了解适合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信息,设计一定的合作性游戏,提供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交往,让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敏.论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提升孩子间的合作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54-155.
[2]钱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