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方式,将其与“三全育人”理念相融合,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全育人”是对当代学生实行全覆盖培育的重要方式,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的努力和配合。文章详细阐述了“三全育人”这一理念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三全育人” 素质教育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三个方面阐述了“三全育人”的内涵,这一阐述使人们对“三全育人”的内涵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能更好地协助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可以将其具体内容概括如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树人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实写照,全员育人,意味着育人的重任不再是学校独自承担的,而是由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相互协助承担的。全员是一个范围性的概念,指的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发动者。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环境,在这三个环境中,各个单位与主体都具备育人功能。首先就家庭而言,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无论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是在孩子的人生转折点之际,父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就学校而言,学校作为“三全育人”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育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具备的所有功能与机制都是以育人为目的,除此之外,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也都担负着育人的责任。高校在学生的教师配备上,更是按照学校教师各自的优势,争取给学生安排的都是教学最优秀的,或者说是最专业的教师。最后就社会而言,相较于家庭和学校,社会的育人功能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所学到的内容也不相同。综上,对于学生的培养,我们始终要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协调好不同环境的教育比例,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2.全方位育人
相较于全过程这一时间概念而言,全方位育人这一概念更多体现在育人空间的不同。全方位育人就是要针对不同的育人载体采用不同的育人方式,将育人寓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多层次、多角度育人。将家庭、学校和社会全面结合,强调学生的均衡发展。
3.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是相较于育人的整个过程和阶段而言的。全过程育人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体现在家庭生活中是能够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学生在假期内出现教育上的空档,体现在校园中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一直要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学生作为被重点关注和教育的对象,学校一定要注重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此外,对于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发生的变化要及时更新和优化教育手段,使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能够实现有效衔接。在社会生活中,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求职及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生活的政治育人功能,使得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促进自身的发展,进而达到完善和提升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2.有利于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内除基础理论课程外的其他全部内容,包含了学生在校内的活动参与、比赛信息及相关证书的获取情况,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更深入地了解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且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水平。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其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有待提高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社会实践会让孩子吃苦,孩子过于辛苦则容易耽误他们的学习,因而大部分家长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二是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认知偏差:学校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当作教学任务,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部分高校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疏漏,在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收效甚微。三是相关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认知偏差:不为学校或者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岗位或者实践场地,不接受学校的合作邀请。以上这些认知偏差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真正效果。
2.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从目前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有政策宣讲、社会调研、公共服务等。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及相关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较小,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较低,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由此可见,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 3.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仅是高校内部的活動,同时也是教育部门的活动。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有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所分配的社会实践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一些具体要求,有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学生求助无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大部分学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因而实践育人效果也就不是很明显。
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索
1.明确全体活动参与者的主体责任和担当
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最为重要的育人主体,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力量。从国家层面来说,应从政策方式、思想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使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有深度和高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从社会角度来说,应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从学校来说,应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然后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同时加强对相关教师和学生负责人的培养,当好组织者和监督人的角色。从学生家庭来说,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温暖与关怀,为孩子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各方协同合作起来,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所收获。
2.完善育人制度和模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制度和育人模式的完善,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者找准自身的定位,并能够进行良性和友好的互动,保证社会实践能够得到切实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首先,学生可以成立相应的社会实践小组,确定实践主体、实践内容及详细的实践规则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内的宣传力度,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其次,学校在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报名与统筹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意向和实践需要。再次,学校要多培训带队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努力做到给学生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骨干作用,为其他参与者树立榜样,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学校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做好社会实践的跟进工作和记录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些难题。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并从中吸取经验和进行全面总结。
3.推动全方位育人实践与专业的结合
学校要想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就要充分协调和利用多方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深层次和多维度地提高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和质量,这也是推动和发展高效社会实践教育所必须的。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假期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系统性。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和实践单位的交流,同时也是学校和学生实践单位、学校和教育部门等的交流。因此,学校要和相关实践单位达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学生的社会实践有质有量。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时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社会实践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一方面,高校在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充实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方面,一是要利用好现有资源,二是要加大力度开拓新资源,同时要强化社会实践的难度,提高社会实践的挑战度,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校在规划相关的社会实践内容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实践意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结 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及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高校通过完善相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式,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等,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打造成为沟通学校和社会的一座桥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能有效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鸣,刘大闯.“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探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4):85-90+108.
[2]董太华,秦君,李志峰.“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164-166.
[3]王丽萍.“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4]孙碧晨.基于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0.
[5]苟建强.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0.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三全育人” 素质教育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三个方面阐述了“三全育人”的内涵,这一阐述使人们对“三全育人”的内涵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能更好地协助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可以将其具体内容概括如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树人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1.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实写照,全员育人,意味着育人的重任不再是学校独自承担的,而是由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相互协助承担的。全员是一个范围性的概念,指的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发动者。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环境,在这三个环境中,各个单位与主体都具备育人功能。首先就家庭而言,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无论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是在孩子的人生转折点之际,父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就学校而言,学校作为“三全育人”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育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具备的所有功能与机制都是以育人为目的,除此之外,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也都担负着育人的责任。高校在学生的教师配备上,更是按照学校教师各自的优势,争取给学生安排的都是教学最优秀的,或者说是最专业的教师。最后就社会而言,相较于家庭和学校,社会的育人功能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所学到的内容也不相同。综上,对于学生的培养,我们始终要坚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协调好不同环境的教育比例,共同做好育人工作。
2.全方位育人
相较于全过程这一时间概念而言,全方位育人这一概念更多体现在育人空间的不同。全方位育人就是要针对不同的育人载体采用不同的育人方式,将育人寓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多层次、多角度育人。将家庭、学校和社会全面结合,强调学生的均衡发展。
3.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是相较于育人的整个过程和阶段而言的。全过程育人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体现在家庭生活中是能够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学生在假期内出现教育上的空档,体现在校园中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一直要接受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学生作为被重点关注和教育的对象,学校一定要注重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此外,对于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发生的变化要及时更新和优化教育手段,使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能够实现有效衔接。在社会生活中,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求职及工作等方面,充分发挥社会生活的政治育人功能,使得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他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促进自身的发展,进而达到完善和提升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2.有利于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内除基础理论课程外的其他全部内容,包含了学生在校内的活动参与、比赛信息及相关证书的获取情况,大学生社会实践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更深入地了解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且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水平。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沟通和交流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其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有待提高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社会实践会让孩子吃苦,孩子过于辛苦则容易耽误他们的学习,因而大部分家长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二是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认知偏差:学校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当作教学任务,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部分高校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疏漏,在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收效甚微。三是相关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认知偏差:不为学校或者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岗位或者实践场地,不接受学校的合作邀请。以上这些认知偏差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真正效果。
2.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从目前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有政策宣讲、社会调研、公共服务等。由于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及相关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较小,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较低,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由此可见,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 3.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仅是高校内部的活動,同时也是教育部门的活动。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有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所分配的社会实践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一些具体要求,有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学生求助无门,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除此之外,大部分学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因而实践育人效果也就不是很明显。
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索
1.明确全体活动参与者的主体责任和担当
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最为重要的育人主体,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力量。从国家层面来说,应从政策方式、思想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使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有深度和高度,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从社会角度来说,应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从学校来说,应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然后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同时加强对相关教师和学生负责人的培养,当好组织者和监督人的角色。从学生家庭来说,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温暖与关怀,为孩子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各方协同合作起来,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所收获。
2.完善育人制度和模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制度和育人模式的完善,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者找准自身的定位,并能够进行良性和友好的互动,保证社会实践能够得到切实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首先,学生可以成立相应的社会实践小组,确定实践主体、实践内容及详细的实践规则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内的宣传力度,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其次,学校在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报名与统筹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意向和实践需要。再次,学校要多培训带队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要努力做到给学生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骨干作用,为其他参与者树立榜样,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学校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做好社会实践的跟进工作和记录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些难题。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并从中吸取经验和进行全面总结。
3.推动全方位育人实践与专业的结合
学校要想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就要充分协调和利用多方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深层次和多维度地提高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和质量,这也是推动和发展高效社会实践教育所必须的。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假期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系统性。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不仅仅是学生自己和实践单位的交流,同时也是学校和学生实践单位、学校和教育部门等的交流。因此,学校要和相关实践单位达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学生的社会实践有质有量。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时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社会实践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一方面,高校在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充实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方面,一是要利用好现有资源,二是要加大力度开拓新资源,同时要强化社会实践的难度,提高社会实践的挑战度,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校在规划相关的社会实践内容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实践意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结 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及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高校通过完善相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式,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等,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打造成为沟通学校和社会的一座桥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能有效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鸣,刘大闯.“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探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4):85-90+108.
[2]董太华,秦君,李志峰.“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知识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164-166.
[3]王丽萍.“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4]孙碧晨.基于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0.
[5]苟建强.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20.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