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计算机教学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能力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直观地获取知识,借助计算机收集大量的信息,去探究许多未知的事物。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师应冲破应试教育的陈规,树立创新教育教学新观念,为国家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 计算机 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中小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突出义务教育阶段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在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新兴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的矛盾。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东西层出穷,使得学校计算机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计算机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计算机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国家与各省市之间的教研网络已经形成,但各省与地、市、县级的教研网络还没有形成,个别地市配有专职计算机教研员,少数地市配有兼职计算机教研员,这种状况显然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顾及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另外关系没有理顺,各地市主管计算机教研工作有的是教研部门,有的是电教部门,这对教研工作的协调、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教研网络的现状,与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任务和众多的教研课题不相适应。
  一、完善教学方式
  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自然学科,如果计算机课一味地重视理论,而忽视基本操作,或只让学生上机操作,忽视理论科技能力的指导,都不会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特有的功能。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落实计算机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要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法,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
  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实践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计算机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研究性的学习中,被动式,接受性的学习还占主流,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地去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方法——人机交流,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提出要求,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去完成梦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在这一模式中导学案探究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历史导学案探究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以求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高效 探究问题 设计  高效课堂导学案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载体,是落实高效课堂理念的一重要环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历史导学案探究问题设计中应注重哪些问题。  一、导学案中的问题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ArcGIS为支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