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7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要求学生写发言稿,属情境式作文题,是传统命题作文中较为新颖的类型,让不少考生深感意外。通过对该作文题以及部分考场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的分析,提出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建议:坚定的教材意识,科学的宏观布局,持久的习惯培养,长期的美文熏陶,丰富的生活观察。
关键词:中考作文作文教学教学建议
一、考生深感意外的2017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
2017年南京市语文中考结束,学生走出考场,对作文题议论纷纷:“作文怎么是发言稿?说好的材料作文呢?”其实,无论哪一种题型,都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检测手段,更何况,特定交际情境下的发言稿,正是将语文置于生活中的体现。
原题如下:
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初中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请你发挥想象,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
该题属情境式作文,是传统命题作文中较为新颖的类型。命题者鼓励初三学生大胆畅想未来,体悟多彩人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考查他们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审题时应关注以下五个关键点:(1)“30年后的今天”——属时间限定,将文章创作置于特定时间,有其特别的意义。(2)“初中母校聚会”——属地点限定,特殊的场景,也暗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初中同学和老师。(3)“无情岁月”——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可以通过想象描写、体现“变”字。(4)“有味诗”——虽然“变”在所难免、不可回避,但曾经那些有温度的人、事、物却能成为亲切的怀恋,要写出“不变”的、有味道的诗意生活。显然,题目的重点落在这里,也是文章应详写的内容。(5)“發言稿”——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形式,特别要注意听众意识和现场感。
但不管写作形式如何,重要的还是内容和情感。“无情岁月”和“有味诗”对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变迁的生活世事中有着不变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用诗意的积极态度笑对人生。因此,透过诗意品味到的“有味”可以落在友情上,可以落在感恩母校、老师上,可以落在“生命成长”中的执着、勇敢、坚持上……总之,可选择的材料范围非常宽广。如此看来,这则命题似难也易。
二、考场作文回顾
(一)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的一般特点是,完全切题,做到了三个“有”:(1)有情境,即关注到准确的时间地点和发言对象,体现现场交互性。(2)有想象,即扣住“无情岁月”,对30年的人、事、物变化有较为具体的想象描写。(3)有题目,即扣住“有味诗”,用有温度的文字描写、刻画有味道的生活,突出情感主题。其中,“有情境”的表现是多样化的,如有的学生以口语化的“亲爱的同学们,30年没见,我想死你们啦”直入现场;有的学生以发言稿的书面语开头,显得正式而不失幽默感;有的学生则直白地表现“无情岁月”,如“男同学们都发福啦,啤酒肚都看得出来了”“我亲爱的老师,曾经,您是在黑发中找白发,而如今,您是在白发中寻黑发”……
而“有味诗”因是我们平时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学生大多能通过生动纯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的画面,表达对人、事、物的真挚情感。
此外,优秀作文往往还有其独特的亮点:巧妙的构思,如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如今就是初三的老师,将眼前自己对学生的观察和30年前的校园生活穿插切换,突出对同学、老师的情感;分明的层次,如有的学生先以发言的形式代入30年后的聚会情境,再交代无情岁月的物是人非,然后描写回忆中的有味生活,最后深化主题表达祝福,行云流水,语言质朴;辩证的思考,如有的学生在“变”与“不变”中作中肯的分析,突出了主题。
(二)问题作文
问题作文多是审题不清,体现为“三个无”:(1)无情境。如将文章写成一篇回母校参加聚会的记叙文,或记录聚会的过程,或写成初三毕业发言;缺少听众意识,自说自话,没有现场感。(2)无想象。未能具体地展现30年来的人、事、物变化、科技发展、社会变迁等,只是对初中生活的回忆,或者仅仅提到“我们都变老了”“校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将想象落实到具体的描写中。也有的想象太过老套,缺乏合理性,如老师为保护学生遭遇车祸,老师与学生30年后阴阳相隔;更有甚者,故事不够便用“心灵鸡汤”来凑。(3)无题目。对“有味诗”理解有误。“有味诗”喻指诗意的、有味的生活,有些学生却写成了我国的诗词文化,全文堆砌多首诗词,无异于《诗词大会》;或文章中没有表现出“无情岁月”与“有味诗”之间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或通篇回忆初中生活,没有点题。
选材问题。选材也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从这次考场作文看,素材单一、牵强附会、重点不明的文章不少。如仅回忆初中生活,从初一写到初三,涉及开学典礼、体育中考、运动会、毕业典礼、诗词大赛等
;强行植入各种诗句,看似很有文采,其实空洞无物。而有的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发生的一件事情,如考试失利老师时对他的开导,遇到困难时同学对他的帮助,其他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等,这些事例则显得真实可信。
除审题、选材外,语言也不可忽视。一篇语言平平的作文无法让人感受到文章的内核和灵魂。如,“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是过得非常愉快的,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是充满活力的。我们的三年生活是多么有趣”,这样的语言,无论如何也读不出“有味诗”的“味”来。
三、初中作文教学拙见
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坚定的教材意识。把教材作为抓手,是教师教学的素材,更是各级各类命题的“风向标”,所以首先要做到咬定教材不放松。除了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写作训练(如材料作文、导游词、故事改编、故事续写、补写、任务驱动型作文等),教材中的课文本身也是很好的范例。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把课文学活,更好地学以致用。
科学的宏观布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有计划、有序列、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避免
随意性。比如,七年级可以记叙文为主要训练体裁,以“与我相关的人和事”为题材选择方向;八年级可以“记叙文+说明文续写”为主要训练体裁,以“我的情感表达”“具体事物说明”为题材选择方向;九年级可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要训练体裁,以“我对生活现象的看法”为题材选择方向。以教材为依据,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文体的写作。同时,审题训练要常规化,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等,要注意合理准确地安排“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持久的习惯培养。如规范书写、规范卷面、规范结构、定时作文等。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练字时间,增强学生的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让学生学会定心踏实地写作。另一方面,在作业和作文中设定书写分,以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重视。
长期的美文熏陶。引导学生广开渠道,积累真实、鲜活而独特的写作素材,如要求学生多看历年满分作文,多背优美语句语段,多读多摘文章精品……课后布置一定量的摘抄作业,这对学生写作固然会有积极影响,但仅此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结合课内文本的教学,推荐学生阅读名家名著。初中三年六册语文教材,选文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其中选了不少名家作品,如冰心、泰戈尔、老舍、鲁迅、林海音、笛福等
的作品,可以结合这些作品的教学,向学生推荐他们的系列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开阔学生的阅读眼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丰富的生活观察。“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在于对生活的观察,在于一以贯之的积累与运用。作文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结合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考场上能以不变应万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考作文作文教学教学建议
一、考生深感意外的2017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
2017年南京市语文中考结束,学生走出考场,对作文题议论纷纷:“作文怎么是发言稿?说好的材料作文呢?”其实,无论哪一种题型,都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检测手段,更何况,特定交际情境下的发言稿,正是将语文置于生活中的体现。
原题如下:
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初中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请你发挥想象,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
该题属情境式作文,是传统命题作文中较为新颖的类型。命题者鼓励初三学生大胆畅想未来,体悟多彩人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考查他们在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审题时应关注以下五个关键点:(1)“30年后的今天”——属时间限定,将文章创作置于特定时间,有其特别的意义。(2)“初中母校聚会”——属地点限定,特殊的场景,也暗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初中同学和老师。(3)“无情岁月”——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可以通过想象描写、体现“变”字。(4)“有味诗”——虽然“变”在所难免、不可回避,但曾经那些有温度的人、事、物却能成为亲切的怀恋,要写出“不变”的、有味道的诗意生活。显然,题目的重点落在这里,也是文章应详写的内容。(5)“發言稿”——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形式,特别要注意听众意识和现场感。
但不管写作形式如何,重要的还是内容和情感。“无情岁月”和“有味诗”对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变迁的生活世事中有着不变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用诗意的积极态度笑对人生。因此,透过诗意品味到的“有味”可以落在友情上,可以落在感恩母校、老师上,可以落在“生命成长”中的执着、勇敢、坚持上……总之,可选择的材料范围非常宽广。如此看来,这则命题似难也易。
二、考场作文回顾
(一)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的一般特点是,完全切题,做到了三个“有”:(1)有情境,即关注到准确的时间地点和发言对象,体现现场交互性。(2)有想象,即扣住“无情岁月”,对30年的人、事、物变化有较为具体的想象描写。(3)有题目,即扣住“有味诗”,用有温度的文字描写、刻画有味道的生活,突出情感主题。其中,“有情境”的表现是多样化的,如有的学生以口语化的“亲爱的同学们,30年没见,我想死你们啦”直入现场;有的学生以发言稿的书面语开头,显得正式而不失幽默感;有的学生则直白地表现“无情岁月”,如“男同学们都发福啦,啤酒肚都看得出来了”“我亲爱的老师,曾经,您是在黑发中找白发,而如今,您是在白发中寻黑发”……
而“有味诗”因是我们平时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学生大多能通过生动纯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的画面,表达对人、事、物的真挚情感。
此外,优秀作文往往还有其独特的亮点:巧妙的构思,如有的学生想象自己如今就是初三的老师,将眼前自己对学生的观察和30年前的校园生活穿插切换,突出对同学、老师的情感;分明的层次,如有的学生先以发言的形式代入30年后的聚会情境,再交代无情岁月的物是人非,然后描写回忆中的有味生活,最后深化主题表达祝福,行云流水,语言质朴;辩证的思考,如有的学生在“变”与“不变”中作中肯的分析,突出了主题。
(二)问题作文
问题作文多是审题不清,体现为“三个无”:(1)无情境。如将文章写成一篇回母校参加聚会的记叙文,或记录聚会的过程,或写成初三毕业发言;缺少听众意识,自说自话,没有现场感。(2)无想象。未能具体地展现30年来的人、事、物变化、科技发展、社会变迁等,只是对初中生活的回忆,或者仅仅提到“我们都变老了”“校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将想象落实到具体的描写中。也有的想象太过老套,缺乏合理性,如老师为保护学生遭遇车祸,老师与学生30年后阴阳相隔;更有甚者,故事不够便用“心灵鸡汤”来凑。(3)无题目。对“有味诗”理解有误。“有味诗”喻指诗意的、有味的生活,有些学生却写成了我国的诗词文化,全文堆砌多首诗词,无异于《诗词大会》;或文章中没有表现出“无情岁月”与“有味诗”之间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或通篇回忆初中生活,没有点题。
选材问题。选材也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从这次考场作文看,素材单一、牵强附会、重点不明的文章不少。如仅回忆初中生活,从初一写到初三,涉及开学典礼、体育中考、运动会、毕业典礼、诗词大赛等
;强行植入各种诗句,看似很有文采,其实空洞无物。而有的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发生的一件事情,如考试失利老师时对他的开导,遇到困难时同学对他的帮助,其他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等,这些事例则显得真实可信。
除审题、选材外,语言也不可忽视。一篇语言平平的作文无法让人感受到文章的内核和灵魂。如,“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是过得非常愉快的,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是充满活力的。我们的三年生活是多么有趣”,这样的语言,无论如何也读不出“有味诗”的“味”来。
三、初中作文教学拙见
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那么,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坚定的教材意识。把教材作为抓手,是教师教学的素材,更是各级各类命题的“风向标”,所以首先要做到咬定教材不放松。除了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写作训练(如材料作文、导游词、故事改编、故事续写、补写、任务驱动型作文等),教材中的课文本身也是很好的范例。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把课文学活,更好地学以致用。
科学的宏观布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有计划、有序列、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避免
随意性。比如,七年级可以记叙文为主要训练体裁,以“与我相关的人和事”为题材选择方向;八年级可以“记叙文+说明文续写”为主要训练体裁,以“我的情感表达”“具体事物说明”为题材选择方向;九年级可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要训练体裁,以“我对生活现象的看法”为题材选择方向。以教材为依据,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文体的写作。同时,审题训练要常规化,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等,要注意合理准确地安排“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持久的习惯培养。如规范书写、规范卷面、规范结构、定时作文等。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练字时间,增强学生的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让学生学会定心踏实地写作。另一方面,在作业和作文中设定书写分,以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重视。
长期的美文熏陶。引导学生广开渠道,积累真实、鲜活而独特的写作素材,如要求学生多看历年满分作文,多背优美语句语段,多读多摘文章精品……课后布置一定量的摘抄作业,这对学生写作固然会有积极影响,但仅此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结合课内文本的教学,推荐学生阅读名家名著。初中三年六册语文教材,选文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其中选了不少名家作品,如冰心、泰戈尔、老舍、鲁迅、林海音、笛福等
的作品,可以结合这些作品的教学,向学生推荐他们的系列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开阔学生的阅读眼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丰富的生活观察。“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在于对生活的观察,在于一以贯之的积累与运用。作文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结合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考场上能以不变应万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