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运期间,北京举办的唯一大型展览活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将于7月13日—10月10日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为配合此项展览活动,承办单位——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与楼市传媒合作,在展会期间(8月26日到9月6日)举办“为奥运增光——中国城市建筑成就展”专题展览,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及为奥运会举办所取得的城市建设成就。
建筑是凝固的语言,也是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综合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建筑的历史,与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历史、经济发展水平、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城市建设与建筑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古代中国,城市和建筑与其相对封闭的封建文化和小农经济相适应,城市规划和建设受到很多限制,虽然有战国临淄、唐代长安、元代大都等当时的超级大都市,但城市与城市之间缺乏经济联系,无法形成统一的城市群和强大的经济联盟。在古代的建筑文化中,我们创造了长城、阿房宫、悬空寺、紫禁城、圆明园等建筑奇迹,但这些大多是帝制时代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文化的产物,与整个社会经济、民生相脱节,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因为大量消耗社会财富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之后,西风文化强行进入,中国的建筑营造受西方的文化影响越来越深。帝制时代的宫殿、坛庙、陵墓、王府、衙署等传统建筑营造逐渐停止,会馆、茶园、戏院、酒楼、百货、商场、菜市场等商业建筑逐渐增加,并显示出中西建筑的交叉渗透。一批具西方古典式和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租界”出现。“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民族形式的建筑活动开始复兴,如仿辽代木构建筑样式的南京中央博物院、保持传统造型元件的南京中山陵建筑群、运用古建筑构件作装饰的北京交通银行等。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界一度接受了苏联当时的建筑理论,把强调民族风格当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掀起了创造民族形式的热潮。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北京建造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十大建筑。这批建筑设计、施工质量都是国内当时的最高水平,建筑形式既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成就。同时,这十大建筑激起了建筑界对中国现代建筑风格的新探索,同时为北京的城市建筑留下了独特的风格和历史印记。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冷寂后,城市建筑随着改革开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理。改革开放之初,“引进”成为一切行业的主流,在建筑上出现了广州白天鹅宾馆、上海龙柏饭店、北京长城饭店、香山饭店等新颖的建筑形式。这标志着中国建筑思想和实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的城市建筑更加大胆和自信,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香山饭店到新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各种流行的、前卫的建筑思想,以及新技术、新材料都体现在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上。这些建筑既创造了新的建筑奇迹,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争议。这种争议的产生既有前卫思想与普罗大众审美、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有建筑师个人风格与社会普遍认知的冲突,同时也有传统体制影响下的长官意志的体现。
这种冲突使得我们的建筑思想与建筑实践一度显得比较混乱,包括北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屋顶”的集中出现和戛然而止,包括过分强调建筑外形造成的象形化和对传统文化的穿凿附会,典型恶俗的比如形状模仿元宝的宾馆和直接模仿铜钱的大厦等。从建筑的角度讲。过分强调外形的震撼也给建筑的使用、建造成本增加了麻烦。
对北京而言,对城市建设和建筑影响最大的当属奥运因素。鸟巢、水立方成为北京新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北京城市建筑对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其建筑思想和实践将在很长一个时间段内影响国内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和追求。
建筑是凝固的语言,但不是死的语言,每个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不管是争议的,还是平庸的,最终都要经受历史的考验,只有那些经受历史考验经且仍能为民众接受的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语言,也是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综合实力最直观的体现。建筑的历史,与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历史、经济发展水平、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城市建设与建筑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古代中国,城市和建筑与其相对封闭的封建文化和小农经济相适应,城市规划和建设受到很多限制,虽然有战国临淄、唐代长安、元代大都等当时的超级大都市,但城市与城市之间缺乏经济联系,无法形成统一的城市群和强大的经济联盟。在古代的建筑文化中,我们创造了长城、阿房宫、悬空寺、紫禁城、圆明园等建筑奇迹,但这些大多是帝制时代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文化的产物,与整个社会经济、民生相脱节,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因为大量消耗社会财富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鸦片战争之后,西风文化强行进入,中国的建筑营造受西方的文化影响越来越深。帝制时代的宫殿、坛庙、陵墓、王府、衙署等传统建筑营造逐渐停止,会馆、茶园、戏院、酒楼、百货、商场、菜市场等商业建筑逐渐增加,并显示出中西建筑的交叉渗透。一批具西方古典式和殖民地风格的建筑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租界”出现。“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民族形式的建筑活动开始复兴,如仿辽代木构建筑样式的南京中央博物院、保持传统造型元件的南京中山陵建筑群、运用古建筑构件作装饰的北京交通银行等。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界一度接受了苏联当时的建筑理论,把强调民族风格当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掀起了创造民族形式的热潮。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北京建造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十大建筑。这批建筑设计、施工质量都是国内当时的最高水平,建筑形式既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成就。同时,这十大建筑激起了建筑界对中国现代建筑风格的新探索,同时为北京的城市建筑留下了独特的风格和历史印记。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冷寂后,城市建筑随着改革开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理。改革开放之初,“引进”成为一切行业的主流,在建筑上出现了广州白天鹅宾馆、上海龙柏饭店、北京长城饭店、香山饭店等新颖的建筑形式。这标志着中国建筑思想和实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的城市建筑更加大胆和自信,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香山饭店到新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各种流行的、前卫的建筑思想,以及新技术、新材料都体现在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上。这些建筑既创造了新的建筑奇迹,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争议。这种争议的产生既有前卫思想与普罗大众审美、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有建筑师个人风格与社会普遍认知的冲突,同时也有传统体制影响下的长官意志的体现。
这种冲突使得我们的建筑思想与建筑实践一度显得比较混乱,包括北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屋顶”的集中出现和戛然而止,包括过分强调建筑外形造成的象形化和对传统文化的穿凿附会,典型恶俗的比如形状模仿元宝的宾馆和直接模仿铜钱的大厦等。从建筑的角度讲。过分强调外形的震撼也给建筑的使用、建造成本增加了麻烦。
对北京而言,对城市建设和建筑影响最大的当属奥运因素。鸟巢、水立方成为北京新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北京城市建筑对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其建筑思想和实践将在很长一个时间段内影响国内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和追求。
建筑是凝固的语言,但不是死的语言,每个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不管是争议的,还是平庸的,最终都要经受历史的考验,只有那些经受历史考验经且仍能为民众接受的建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