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党组织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应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性变革。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政党适应性;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60-02
社会转型是一种深度的变迁过程,它对社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和立体性的,不可避免地对政治領域产生冲击和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社会转型期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如何去适应?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或许能给人们一些启示。
一、关于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亨廷顿指出“就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适应性。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是在于有一个能够同化现代化过程所产生出来的新型社会势力的政党制度。”“适应性”是测度政治组织制度化的四大标准值之首,亨廷顿认为,组织和程序的适应性越强,其制度化程度就越高:反之,适应性越差,越刻板,其制度化程度就越低。适应性是后天获得的组织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改变环境,更重要的是要适应环境。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党应当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应。
二、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中呈现社会结构复杂化、利益群体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对社会民主和政治参与的期望不断增强,这些对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提出了大量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新问题:
1.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政党政治的发展影响深远。网络时代考验着执政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在我国,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渐发展,互联网在民主参与等方面都达到了现在政治所能要求的最高程度。近年来我国网络舆论热点持续增加,通过网络披露,现实中的一些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在网络上可以很快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网络空间的空前繁荣显示出公众民意表达和参政议政的迫切需求。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对网络舆论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尤其是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网络政治的发展是政党政治无法忽略的因素。
2.改革开放以后公民社会兴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改变,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开始成长起来,而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治理情况,尤其是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知、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现象客观上要求党和政府承认公民社会的合法性,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
3.转型期社会中存在着诸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区域发展失衡问题、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问题、环境恶化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又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影响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社会转型时期,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居高不下是引人注目的不和谐因素;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的几点建议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积极主动地对党进行了适应性变革。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强党的适应性是时代的要求。
1.运用互联网积极推进党的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我们应当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管理和运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一、要加强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引导和应对。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利用网络渠道及时回应,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化解矛盾;第二,要利用互联网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利用互联网推进党务公开,使领导干部接受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三要不断巩固壮大新媒体主流舆论阵地。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掌握网络话语权;第四,要加快电子党务的建设,将现代网络技术导入党务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和民主性。
2.积极应对公民社会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对发挥人民团体以及公民社会作用的重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执政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对此,我们党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充分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对于执政党来说,应对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和首创精神,在更多的领域里拓展民主渠道,由过去“代替”型的“人民当家作主”逐渐变为“领导、支持”型的“人民当家作主”;要加强对公民社会的引导,遏制和消除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消极现象,保证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3.坚持执政为民,关注民生问题。在社会转型期,经济格局和政治权力格局的重新调整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摩擦。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需要一种核心力量去协调和处理各种问题,维持社会稳定的大局。这种核心力量就是具有“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党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应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致力于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关注民生问题,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科学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教育公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当前国内和国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唯有不断增强其适应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并及时作出积极回应。
参考文献: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3]习蕾.论西方政党适应性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12).
[4]刘亚琼.转型时期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构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
[5]李民玲.面对经济利益格局新变化?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理论探索,2005,(3).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政党适应性;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60-02
社会转型是一种深度的变迁过程,它对社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和立体性的,不可避免地对政治領域产生冲击和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社会转型期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如何去适应?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或许能给人们一些启示。
一、关于亨廷顿的政党适应性理论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亨廷顿指出“就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适应性。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是在于有一个能够同化现代化过程所产生出来的新型社会势力的政党制度。”“适应性”是测度政治组织制度化的四大标准值之首,亨廷顿认为,组织和程序的适应性越强,其制度化程度就越高:反之,适应性越差,越刻板,其制度化程度就越低。适应性是后天获得的组织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改变环境,更重要的是要适应环境。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党应当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应。
二、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中呈现社会结构复杂化、利益群体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对社会民主和政治参与的期望不断增强,这些对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提出了大量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新问题:
1.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政党政治的发展影响深远。网络时代考验着执政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在我国,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渐发展,互联网在民主参与等方面都达到了现在政治所能要求的最高程度。近年来我国网络舆论热点持续增加,通过网络披露,现实中的一些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在网络上可以很快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网络空间的空前繁荣显示出公众民意表达和参政议政的迫切需求。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对网络舆论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尤其是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网络政治的发展是政党政治无法忽略的因素。
2.改革开放以后公民社会兴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改变,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开始成长起来,而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治理情况,尤其是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知、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现象客观上要求党和政府承认公民社会的合法性,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
3.转型期社会中存在着诸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区域发展失衡问题、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问题、环境恶化问题等,而这些问题又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影响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社会转型时期,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居高不下是引人注目的不和谐因素;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将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的几点建议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面对新问题、新情况,积极主动地对党进行了适应性变革。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强党的适应性是时代的要求。
1.运用互联网积极推进党的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我们应当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管理和运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一、要加强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引导和应对。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利用网络渠道及时回应,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化解矛盾;第二,要利用互联网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利用互联网推进党务公开,使领导干部接受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三要不断巩固壮大新媒体主流舆论阵地。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掌握网络话语权;第四,要加快电子党务的建设,将现代网络技术导入党务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和民主性。
2.积极应对公民社会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党对发挥人民团体以及公民社会作用的重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执政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对此,我们党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充分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对于执政党来说,应对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和首创精神,在更多的领域里拓展民主渠道,由过去“代替”型的“人民当家作主”逐渐变为“领导、支持”型的“人民当家作主”;要加强对公民社会的引导,遏制和消除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消极现象,保证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3.坚持执政为民,关注民生问题。在社会转型期,经济格局和政治权力格局的重新调整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摩擦。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需要一种核心力量去协调和处理各种问题,维持社会稳定的大局。这种核心力量就是具有“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党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时,应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致力于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关注民生问题,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科学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教育公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当前国内和国外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唯有不断增强其适应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并及时作出积极回应。
参考文献: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3]习蕾.论西方政党适应性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12).
[4]刘亚琼.转型时期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构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
[5]李民玲.面对经济利益格局新变化?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理论探索,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