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新曾经为村民们描绘了一张蓝图:春花、夏荫、秋实、冬景——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如今,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一座座温馨的农家院,一排排整齐的地膜玉米大棚……11月1日,记者在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采访时,村民们都说,党支部书记齐永新当初谋划的蓝图,正逐步变成现实。
全域整治 村貌悦目环境美
深秋十月,行走在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的村庄,你会看到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农家;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民居井然排开;一面面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文明风尚。如今,李士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朱庄河流域“美丽村庄”的典范,而这离不开党支部书记齐永新的努力。
以前的李士村,土坯房一座连着一座,进村的路和几条村内巷道弯弯曲曲,偶尔驶过一辆车,车在前面跑,尘土在后面追,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由于长期不通公路,村民生活艰难,经济发展缓慢。
2004年凤岭乡几个村合并后,齐永新被村里的党员和村民推选为李士村党支部书记。当时,齐永新通过承包工程等,创业已小有成就。上任伊始,齐永新看到李士村因不通公路而落后的局面,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多难,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先将路修通。
齐永新的想法得到了多数村民的响应,修路的事情很快摆到了村级“两委”的议事日程。他和村级“两委”班子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反复商讨修路的具体事宜。但是,当时村级集体经济贫乏,村民又拿不出钱,怎么办?齐永新没有退缩,他拿出自己5万元的积蓄用来修路。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扛着锄头,义务走进工地修起路来。
修路要占用村民土地。為此,有少数村民站出来阻挡,当时阻止修路的村民李远科向记者回忆:“齐书记带着村组干部一户一户地给我们做工作,他的真诚和耐心打动了我们,他自己不但为修路垫资5万多元,又将自己家的一台挖掘机调来义务挖路,我们要是还阻止修路,就太不应该了!”
为了争取资金支持,齐永新多次找到隆德县交通局、扶贫办等单位。通过多次努力,李士村先后获得隆德县交通局30万元、宁东铁路帮扶资金24万元的支持。如今,李士村共硬化道路52公里,6个村民小组公路已全部贯通,原来因交通不便而运不出去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农药、化肥等也都运到了农民的家门前。
在党支部书记齐永新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善村容村貌,更要向整体治理区域环境推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让村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村民蒋兆花是村里的保洁员,每天负责村内道路的保洁工作。蒋兆花说:“一开始打扫的时候遭到了一些村民们的反对,甚至还有人说‘我们就是村里人,干啥非要把卫生弄得像城里那么干净。’有的村民随意倾倒垃圾,刚打扫干净的道路又再次变脏。齐书记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群众大会,通过定制度、重教育、强管理等措施,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不再停留在以前,看着一条条整洁干净的街道,乡亲们谁也不忍心去破坏了。”
近几年,在齐永新的带领下,李士村新建排水渠12.5公里,修建过水桥5座,完成自来水入户357户,改造危房361户,全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通自来水、住安全房、用清洁能源的目标。
“五驾马车” 村强民富生活美
村庄建好了,但是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老百姓还是过不上富裕的日子。面对李士村人多地少的发展现状,齐永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摸底调查、市场考证和村民决议,以打造原生态农家乡土工艺为突破口,农机服务作业为辅助,通过超市、醋厂、油坊、小杂粮磨坊和农机服务队这“五驾马车”,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难的问题,找出了一条“人无我有”发展的新路子。
利用6幢闲置学校校舍改造的“凤河醋厂”和“意兴油坊”,大红灯笼高悬,复古样式的廊道摆放着石磨、碾子等模具,不时有城里的居民慕名前来购买油、醋和杂粮面。就在两年前,李士村还是个要啥没啥的“空壳村”,变化始于一个小卖部。2017年,隆德县拨付的一笔5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让李士村犯了难。大的项目干不了,小的项目不好找,如何让这笔资金生下“金娃娃”着实难住了村两委班子。思前想后,有经商经验的党支部书记齐永新决定用4万元开一个小卖部,用剩下的1万元建醋厂,当年小卖部纯收入就达到1.8万元,醋厂产品供不应求,李士村多年来首次有了收入。这给起初还犹豫的一些村干部注入了“强心剂”。
56岁的齐国瑞现在幸福感满满。他一边在醋厂干着活一边给记者算账:“以前老伴在家种地,我外出打工,一年到头挣得不多累个半死。自从去年8月到醋厂干活,土地流转了,老伴在家带孙子,现在我每个月在醋厂挣的比以前我们两口子挣的加起来还多出1000多元。”
“老手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情感的传承,过去虽然缺吃少穿,但吃的东西基本都是原始的味,现在超市买的油基本都是机械压榨,能不能用传统的土办法榨出记忆中的好油呢,这是我一直想的问题。”谈到初次有恢复老手艺想法时,齐永新回忆说。
2018年春天,齐永新的梦想终于实现。李士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包括自治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共210万元,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很快开起了油坊,同样采用传统工艺,让游客既看到“土法”榨油的工序流程,又能买到美味放心的好油。同时,还“顺带”办起了小杂粮磨坊,同时购买了大型农机具,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包括小超市在内,李士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到5个经营实体。目前,李士村醋厂月产量从最初的200公斤达到如今的1万公斤,油坊月产量达到1000公斤,投资120万元新办的农机服务队更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生力军”,目前服务队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李士村目前有贫困人口20户40人,村集体经济稳定带动22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6人。李士村逐步建立起了结构合理、运行规范、充满活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成为李士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坚强支撑。 乡风和谐 村稳民安身心美
“论勤劳,全村谁比得过齐东旺,种的那几十亩地,还饲养牛、羊,咱们村谁说到他,都得竖个大拇指……”11月1日下午,在李士村道德评议会上,村民们正争先恐后地发言,评说这位村里的勤快人。
齐东旺是李士村1组的贫困户。借着精准扶貧好政策和党支部书记齐永新的帮扶,齐东旺充满干劲,不等不要,靠着自己的双手,经营着自家的地膜玉米,还发展起养殖业。除了清扫圈舍、配料,还有翻土、播种、施肥、除草除虫……一天里,齐东旺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圈舍。种植+养殖,让他摇身一变脱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小能手。
除了以“勤”致富脱贫的齐东旺,评议会上还对以“孝”传家的张启龙、以“和”处事的李存进行了评议。在一阵阵评说和赞扬声中,道德评议会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纷纷举手表决,一致推选他们作为李士村的“勤、孝、和”典型。
过红白事,家家户户攀比、大操大办,浪费严重,这是长期以来农村的一种陋习。
然而,李士村的村民过红白事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彩礼不超过5万元,招待宴席每桌不超过300元。2016年,李士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红白事的操办标准进行了硬性规定,派专人负责,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村里长期以来的铺张浪费现象得到遏制,两年来,没有一位村民违反过相关规定。如今,勤俭节约在李士村已蔚然成风。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乡风纯朴是美丽乡村的印记。
近年来,党支部书记齐永新还坚持把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立足点,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留住文化记忆,李士村把乡土文化根脉融入一砖一瓦、一家训一楹联中;为传承优良家风、引领文明村风,各组开展了“敬老好儿女”“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人心;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建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综治中心等功能室5间,修建文化舞台、广场、篮球场等休闲活动场所4处,配备老年饭桌、便民超市等服务场所2处。真正发挥了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议事、党员活动、脱贫攻坚、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
齐永新告诉记者:“有些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当懒汉;有些人自己住着好房子,让父母住破烂的小房子,这是不孝;还有些人一天到晚赌博、寻衅滋事……面对当前脱贫攻坚中出现的众多道德建设新问题,我们村建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和红白理事会,‘四会’各司其职,评选先进、转化负面、和谐邻里、淳朴乡风,为打赢脱贫攻坚营造氛围,凝聚力量。”
如今,无论你行走在李士村的任何一个村组,都会发现,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讲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科学、懂科学的人多了,“农忙流汗,农闲流钱”的赌徒不见了,辛勤劳动、科学致富的“能手”不断涌现,讲文明、促和谐的乡风吹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
责任编辑:李百军
全域整治 村貌悦目环境美
深秋十月,行走在隆德县凤岭乡李士村的村庄,你会看到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农家;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民居井然排开;一面面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展现文明风尚。如今,李士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朱庄河流域“美丽村庄”的典范,而这离不开党支部书记齐永新的努力。
以前的李士村,土坯房一座连着一座,进村的路和几条村内巷道弯弯曲曲,偶尔驶过一辆车,车在前面跑,尘土在后面追,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由于长期不通公路,村民生活艰难,经济发展缓慢。
2004年凤岭乡几个村合并后,齐永新被村里的党员和村民推选为李士村党支部书记。当时,齐永新通过承包工程等,创业已小有成就。上任伊始,齐永新看到李士村因不通公路而落后的局面,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多难,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先将路修通。
齐永新的想法得到了多数村民的响应,修路的事情很快摆到了村级“两委”的议事日程。他和村级“两委”班子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反复商讨修路的具体事宜。但是,当时村级集体经济贫乏,村民又拿不出钱,怎么办?齐永新没有退缩,他拿出自己5万元的积蓄用来修路。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扛着锄头,义务走进工地修起路来。
修路要占用村民土地。為此,有少数村民站出来阻挡,当时阻止修路的村民李远科向记者回忆:“齐书记带着村组干部一户一户地给我们做工作,他的真诚和耐心打动了我们,他自己不但为修路垫资5万多元,又将自己家的一台挖掘机调来义务挖路,我们要是还阻止修路,就太不应该了!”
为了争取资金支持,齐永新多次找到隆德县交通局、扶贫办等单位。通过多次努力,李士村先后获得隆德县交通局30万元、宁东铁路帮扶资金24万元的支持。如今,李士村共硬化道路52公里,6个村民小组公路已全部贯通,原来因交通不便而运不出去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农药、化肥等也都运到了农民的家门前。
在党支部书记齐永新看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改善村容村貌,更要向整体治理区域环境推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让村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村民蒋兆花是村里的保洁员,每天负责村内道路的保洁工作。蒋兆花说:“一开始打扫的时候遭到了一些村民们的反对,甚至还有人说‘我们就是村里人,干啥非要把卫生弄得像城里那么干净。’有的村民随意倾倒垃圾,刚打扫干净的道路又再次变脏。齐书记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群众大会,通过定制度、重教育、强管理等措施,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不再停留在以前,看着一条条整洁干净的街道,乡亲们谁也不忍心去破坏了。”
近几年,在齐永新的带领下,李士村新建排水渠12.5公里,修建过水桥5座,完成自来水入户357户,改造危房361户,全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通自来水、住安全房、用清洁能源的目标。
“五驾马车” 村强民富生活美
村庄建好了,但是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老百姓还是过不上富裕的日子。面对李士村人多地少的发展现状,齐永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摸底调查、市场考证和村民决议,以打造原生态农家乡土工艺为突破口,农机服务作业为辅助,通过超市、醋厂、油坊、小杂粮磨坊和农机服务队这“五驾马车”,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难的问题,找出了一条“人无我有”发展的新路子。
利用6幢闲置学校校舍改造的“凤河醋厂”和“意兴油坊”,大红灯笼高悬,复古样式的廊道摆放着石磨、碾子等模具,不时有城里的居民慕名前来购买油、醋和杂粮面。就在两年前,李士村还是个要啥没啥的“空壳村”,变化始于一个小卖部。2017年,隆德县拨付的一笔5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让李士村犯了难。大的项目干不了,小的项目不好找,如何让这笔资金生下“金娃娃”着实难住了村两委班子。思前想后,有经商经验的党支部书记齐永新决定用4万元开一个小卖部,用剩下的1万元建醋厂,当年小卖部纯收入就达到1.8万元,醋厂产品供不应求,李士村多年来首次有了收入。这给起初还犹豫的一些村干部注入了“强心剂”。
56岁的齐国瑞现在幸福感满满。他一边在醋厂干着活一边给记者算账:“以前老伴在家种地,我外出打工,一年到头挣得不多累个半死。自从去年8月到醋厂干活,土地流转了,老伴在家带孙子,现在我每个月在醋厂挣的比以前我们两口子挣的加起来还多出1000多元。”
“老手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情感的传承,过去虽然缺吃少穿,但吃的东西基本都是原始的味,现在超市买的油基本都是机械压榨,能不能用传统的土办法榨出记忆中的好油呢,这是我一直想的问题。”谈到初次有恢复老手艺想法时,齐永新回忆说。
2018年春天,齐永新的梦想终于实现。李士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包括自治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共210万元,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很快开起了油坊,同样采用传统工艺,让游客既看到“土法”榨油的工序流程,又能买到美味放心的好油。同时,还“顺带”办起了小杂粮磨坊,同时购买了大型农机具,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包括小超市在内,李士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到5个经营实体。目前,李士村醋厂月产量从最初的200公斤达到如今的1万公斤,油坊月产量达到1000公斤,投资120万元新办的农机服务队更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生力军”,目前服务队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李士村目前有贫困人口20户40人,村集体经济稳定带动22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6人。李士村逐步建立起了结构合理、运行规范、充满活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成为李士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坚强支撑。 乡风和谐 村稳民安身心美
“论勤劳,全村谁比得过齐东旺,种的那几十亩地,还饲养牛、羊,咱们村谁说到他,都得竖个大拇指……”11月1日下午,在李士村道德评议会上,村民们正争先恐后地发言,评说这位村里的勤快人。
齐东旺是李士村1组的贫困户。借着精准扶貧好政策和党支部书记齐永新的帮扶,齐东旺充满干劲,不等不要,靠着自己的双手,经营着自家的地膜玉米,还发展起养殖业。除了清扫圈舍、配料,还有翻土、播种、施肥、除草除虫……一天里,齐东旺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圈舍。种植+养殖,让他摇身一变脱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小能手。
除了以“勤”致富脱贫的齐东旺,评议会上还对以“孝”传家的张启龙、以“和”处事的李存进行了评议。在一阵阵评说和赞扬声中,道德评议会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纷纷举手表决,一致推选他们作为李士村的“勤、孝、和”典型。
过红白事,家家户户攀比、大操大办,浪费严重,这是长期以来农村的一种陋习。
然而,李士村的村民过红白事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彩礼不超过5万元,招待宴席每桌不超过300元。2016年,李士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红白事的操办标准进行了硬性规定,派专人负责,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村里长期以来的铺张浪费现象得到遏制,两年来,没有一位村民违反过相关规定。如今,勤俭节约在李士村已蔚然成风。
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乡风纯朴是美丽乡村的印记。
近年来,党支部书记齐永新还坚持把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立足点,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留住文化记忆,李士村把乡土文化根脉融入一砖一瓦、一家训一楹联中;为传承优良家风、引领文明村风,各组开展了“敬老好儿女”“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人心;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建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综治中心等功能室5间,修建文化舞台、广场、篮球场等休闲活动场所4处,配备老年饭桌、便民超市等服务场所2处。真正发挥了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议事、党员活动、脱贫攻坚、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
齐永新告诉记者:“有些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当懒汉;有些人自己住着好房子,让父母住破烂的小房子,这是不孝;还有些人一天到晚赌博、寻衅滋事……面对当前脱贫攻坚中出现的众多道德建设新问题,我们村建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和红白理事会,‘四会’各司其职,评选先进、转化负面、和谐邻里、淳朴乡风,为打赢脱贫攻坚营造氛围,凝聚力量。”
如今,无论你行走在李士村的任何一个村组,都会发现,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改变,讲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科学、懂科学的人多了,“农忙流汗,农闲流钱”的赌徒不见了,辛勤劳动、科学致富的“能手”不断涌现,讲文明、促和谐的乡风吹遍了全村的每个角落。
责任编辑:李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