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赏书”为名,被溥仪盗运的故宫古籍

来源 :读报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u19872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民国政府允许年仅6岁的溥仪等清朝皇室“暂居宫禁”,并择机“移居颐和园”。溥仪及其身后的摄政王诸大臣依旧养尊处优,挥霍无度,还仍旧殚精竭虑,密谋复辟;而民国政府因内外交困,入不敷出,又连年拖欠原来允诺供给的皇室生活经费。无论是为复辟计,还是为眼前与未来的生活计,溥仪等盗运、变卖故宫历代宝藏的行径开始上演,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考,首先从故宫珍藏的金银器、珠宝古董、历代字画开始,溥仪以“赏赐”的名义,将这些文物交由溥杰、溥佳等皇亲国戚,偷带出宫。1924年,被驱逐出宫的溥仪等不得不迁至天津“清室驻津办事处”张园,因没有收入来源,又需巨额生活花销,便把大型器物或重要文物抵押给外国银行、富商巨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又将偷运到长春伪皇宫的文物安置在“小白楼”里。伪“满洲国”垮台前夕,看守护军群起哄抢,这批文物一时流散,世称“东北货”。1949年之后,“东北货”或缴或收,尚有一批回归国库。但是,那些被“皇上恩赐”的、被臣子求索的、被太监偷盗的、被护军私拿的……更有为“皇上委托”夹带出宫的历代文物则大多遣散各地,至今不可确考,
  在这些不可确考的故宫流散文物中,最难取证的乃是溥仪或以赏赐名义,或以委托方式盗运出去的历代古籍。与市面上备受各方关注、各方倾力搜求的故宫旧藏金银器、珠宝古董、历代字画不同,这批流散出去的历代古籍,在当时尚不那么引人注目;与上述品类的文物相比,市场追捧的程度也相对较低。且古籍极易因水火、蛀蚀而自然毁损,故留存下来更为不易。
  从史料记载来看,一方面,无法确证溥仪当年究竟“赏”了多少古籍出去:另一方面,这批“赏书”的下落至今也不十分明朗,究竟存世多少、品类若何,也无从确证。
  所以,近百年来,这批“赏书”的命运,关注者并不多,即使有所关注、有所研究,也大多泛泛而谈,不能得出确切数据与结论。因此,这批“赏书”的数量、版本、价值乃至去向等诸多问题,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赏”出去的国宝珍本,曾公然在民间流通
  目前能够查证到的溥仪“赏书”清单,最重要的一种,只有所谓的“溥仪赏溥杰书籍书画目”。这个目录,最早是由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六月,辑入《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中刊布出来,方才首次为世人所知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伪“满州国”成立。为警示国人,牢记国耻,故宫博物院又于1934年9月,再版印行《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
  1946年12月,抗战胜利已整整一年过去,伪“满州国”也早已覆灭,为尽最大可能避免伪满皇宫中的故宫珍宝流散,故宮博物院又重版《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之一》,书前特别撰序,再次将溥仪以“赏赐”名义,盗运故宫古籍及历代书画的事实,郑重通告全国民众。至此,1920、30、40年代的三次公开刊布,终将溥仪盗运故宫文物之事,大白于天下了。
  事实上,与溥仪被驱逐出宫同步,“清室善后委员会”即宣告成立,该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清点清宫物品,防止清官珍宝与文物流散。一年之后,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象征君主法统的清官旧藏,终为国民所共有并同享。就这样,在政府严查、举国关注的情形之下,故宫的家底开始公之于众。
  1925年7月,“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养心殿时,发现的“溥仪赏溥杰书籍书画目”,正是在上述清室私产尽充公的历史背景下,被公开发布出来的。这是一份溥仪自记自备的私人清单,是日记式的账簿,从“宣统十四年”(1921年)7月13日起,至9月25日止,记的是赏出宋元版本书籍:从9月28日起到12月12日止,记的是晋唐宋元明清的名画法书。与这个目录同时被发现,随即也被汇辑刊布的还有“溥杰收到书籍书画目”“诸位大人借去书籍字画玩物等糙账”“外借浮记簿”三种。“清室善后委员会”在将这些清查时发现的目录刊布时,特意加撰了一段“弁言”,郑重公告天下。
  从“弁言”中来看,溥仪盗运出宫的这批古籍“内计宋元明版书籍约200余种,唐宋元明清五朝字画1000余件,皆属琳琅秘籍,缥湘精品,天禄书目所载,宝笈三编所收”,他“择其精华,大都移运宫外”。那么,这200余种“精华”古籍,在目录刊布当年及之后,有没有被政府追缴或收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目录中的“精华”,既然已作为溥仪私产“赏赐”了出去,溥仪本人对其下落自然无可奉告,受赏人溥杰等也属合法“受赐”,当时的国民政府自然无从追究。
  这批溥仪“赏书”,不但没能被政府追缴,而且还迅即在当年的北平书肆及藏书家中流通开来。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来自大江南北的访书者摩肩接踵而至,欲求购这些国宝珍本者,大有人在。
  北平藏书大家傅增湘就在1926年致著名学者张元济的信中,为张氏访书提供过一则重要信息,信中写道:“宣统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由昭仁殿找来赏溥杰,凡宋本及影宋抄十七种;十六日十种;十八日四种,皆溥仪自宫内盗出出售之物也。”至于信中提及的数十种宋本书去向如何,傅氏也没有明言,言下之意却是劝张氏不妨求购。
  总之,当年这批溥仪“赏书”公然在民间流通,或正待价而沽,或早已易手多次,并无避讳可言,就是在政府当局已然公布“溥仪赏溥杰书籍书画目”的当年(1926年),也仍是如此。
  另据1946年12月印制的《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之一》序言称,据统计,被溥仪巧立名目,私自移出宋元明书籍200余种,唐宋元明清书画1000余件。抗战胜利后,除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收拾残余,得书籍92种,分装13箱,自长春运往沈阳暂存外,其余文物,多散落民间。当局为了回购这批散落民间的文物,特意将“溥仪赏溥杰书籍书画目”一种印刷成册,广为传布。对外宣称,凡持有此项已佚书籍书画者,希迳送或函知故宫博物院,从事审定议价收回工作。
  如果序言的说法确切,那么,溥仪“赏书”在当时,至少还有一百余种散落民间。至于故宫博物院方面回购了多少,则无从可知了。实际上,《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之一》印出不到三年之后,国民党当局即溃逃到台湾,回购溥仪“赏书”之事,恐怕亦早无下文了。已经收回的那一部分,如何飘洋过海被转运至台湾,才是当时最为迫切需要定夺之事。   “赏书”终迁往台湾,书目曾现“冰山一角”
  殊不知,除了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收拾残余的92种、13箱故宫古籍,曾暂存沈阳之外,溥仪还曾在抗战胜利后,于沈阳一家银行,秘密存有4箔古籍,应当皆是当年以“赏书”名义运出宫外者。后来,这4箱古籍由沈阳博物院接收,与故宫博物院交换了一批宋元明之织物。但这批古籍并非全部留在了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中的一部分后来迁往了台湾故宫博物院。
  原来,在1948年底,共有3502箱文物迁往台湾,是抗战胜利后迁往台湾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这其中包括故宫1680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486箱、中央图书倌462箱、中研院史语所856箱、北平图书馆18箱。其中故宫运出的文物尤为重要,不仅有宋元瓷器精品和暂存南京的全部青铜器,还包括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等重要古籍。在这批精中选精的迁台文物顶级精品中,当年由沈阳博物院接收而来的溥仪“赏书”序列中,也被挑选了一部分出来。当时由国学大师罗振玉之子、著名文物鉴赏家罗福颐先生拍摄存照,他将这批“赏书”的首页全部精准拍摄,并统一编号,以作存档备考。
  这批挑选迁台的溥仪“赏书”究竟有多少种,至今尚未见相关资料公布出来。幸运的是,笔者曾有幸获见一批北京大学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旧藏照片,对探研溥仪“赏书”曾有多少被迁往台湾这一问题有了更为形象直觀的线索。
  这批照片共计57张,附卡片1枚。卡片上有俞伟超钢笔题记:“一九七八年阎文儒持赠。抗战胜利后,溥仪有四箱书籍存于沈阳之银行。由沈阳博物院接收,后与故宫交换了一批宋元明之织物。当时,由罗福颐摄其首页之景。此即罗之摄影照片。”
  这批照片背后均写有编号,现存最高编号为91,可能有缺失。经核查,这批照片实际拍摄的古籍册数为52册。需要说明的是,照片所摄古籍册数的确定,也并不意味着古籍种类也据此确定下来。因为,有的照片拍摄的是同一种书、同一部书的不同册、不同卷的首页。如《仪礼》就拍了“卷第一”“卷第八”“卷第十五”的首页,从照片上的书册影像来判断,这是分属同一部书不同册的首页。换句话说,像《仪礼》这部书的照片,即使有3张之多,也只能算1种。经过这样辨析统计下来,这批照片虽有57张之多,古籍种类却只有47种(52册)。
  值得注意的是,从“溥仪赏溥杰书籍书画目”中所著录的古籍来考察,溥仪当年“赏书”,均是成套整部的赏出,鲜见有残本、零散的种类。而这批照片中的古籍显然已经过长时期的流散,大部分已残缺不全了;一些多卷本、册数较多的古籍,均已无法凑齐卷册,无法完整成套了。即便如此,从这些照片上的图像来看,大部分仍然是宋元版本的珍罕古籍,且保存完好如新,让人惊叹不已。这些珍罕古籍的皇室旧藏身份,也从首页郑重钤有的椭圆形“乾隆御览之宝”、正方形“天禄继鉴”的皇室印鉴上得以印证,毋庸置疑。
  遗憾的是,因并不确知这批照片究竟原有多少张,所以仍无法确证当年挑选迁台的溥仪“赏书”究竟有多少种出自这批曾秘藏于沈阳银行的古籍,同时也不能因之确定,最终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赏书”,又有多少种源出于此了。看来,要彻底解开这一谜团,还得留待更多的相关文献“浮出水面”,历史的真相方才会露出“冰山一角”。
其他文献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雏鹰一飞冲天的豪气;梦想是小溪汇入大海的毅力;梦想是野花点缀春天的生机。  ―― 题记  梦想,因时代而不同,因际遇而有别:对于小兵张嘎来说,梦想可能就是参加八路军为乡亲们报仇;对于雷锋叔叔来说,梦想可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陶勇医生来说,梦想可能就是让他的每一位病人重获光明……在我的心中,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它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慢慢地发芽,在我心田逐渐生根,而这起于今年
期刊
妙创纸浆画社团  巧‘守’妙创 ‘纸’更精彩 ——番禺区市桥黄编小学纸浆画社团,成立于2019年5月。本社团秉承着守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妙创新环保、创意环保的新理念,组织队员们思考“如何把废弃纸张的二次开发作用进行创作美丽的工艺品”这一问题,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变废为宝”的巧妙乐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爱护环境、爱护生态的自觉性,同时,在利用废弃纸张再造的过程中
期刊
195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果断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国防科技尖端事业,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征程中震古烁今的空前壮举。  那时我们一穷二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白纸一张,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两弹一星”事业在这种条件下起步,困难可想而知。  面对诸多难关,党中央、国务院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两弹一星”领导人及时组织、调用了一大
期刊
一天,我和爸爸闲聊时,我问他:“你幸福吗?”爸爸不假思索地说:“幸福,当然幸福啊!”当我问为什么时,他坐下来,倚在椅子上,好像来了兴趣:“你可不知道,我们小时候有多艰难。”  他说,那时家乡的路都是泥巴路,那会有什么柏油马路?而那时,要买什么东西都要去镇上。交通工具是家里的那辆28寸的单车,骑9公里才能到。路陡峭得很,一路上颠颠簸簸。听爸爸说,那单车后面就是铁架子,坐上去,加上颠簸,坐到镇上,屁股
期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  作为当代的少年,我们应当向这些杰出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奋斗精神,同时,也要像他们一样,有强国的梦想,怀着梦想不断前进,逐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在年前
期刊
增城区少工委分别开展陈sir讲增城红色系列故事公益讲座、增城红领巾小记者团采访老战士活动、增城区英模报告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多次以不同的形式开展采访罗期明、张成、顾海城、刘湛洪、何伯好等五位老战士活动,听他们讲述当年参加革命战斗的事迹和抗战经历,感受他们的爱国之情。前往老战士顾海城家中实地采访,看到铺满整个桌面的奖状证书及军功章,让小记者们认识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并为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感到幸福。 
期刊
家乡是每个人心中珍藏的梦,也是每个人梦绕魂牵的根。它承载着厚重的情感,也印证着流年里岁月对它的洗礼。  我的家乡在广东茂名,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风景秀丽。一天之中,不同的时段,都拥有着不同的美景。  早晨,天刚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不太明亮的残星。大地笼罩在一片银白色的薄雾之中,那薄雾犹如仙女的轻纱,随风漂浮着。远远望去,群山萦绕,层林叠翠,若隐若现,忽明忽暗,给人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神秘
期刊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我们的国家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而今山河依旧,国泰民安,都少不了无数中华儿女秉持热忱爱国的报国之情。他们同时代偕行,燃己之微光,照国之大道。  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都。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卿是也。陆游病骨支离,岷江江边,思为国,忧也为国。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却早已呈秋霜,是他的忡忡忧思。“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
期刊
閱读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阅读是一场久违的春雨,可以滋润贫乏的知识;阅读是一道温暖的阳光,为我照亮人生的梦想;阅读是一句亲切的问候,让我在失败中找到坚强和勇敢。  记得那一次演讲比赛,我落选了。闷闷不乐的我便独自一个人呆在房间的角落里,翻开了我最爱看的《可爱的精灵世界》这本书。看着看着,我渐渐沉醉其中,而书中的精灵们也仿佛一个一个从那个奇妙的世界里穿梭到我的身边。我跟着他们一起去玩
期刊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2020年4月4日,庚子年的清明节。一大早,窗外,小雨淅淅沥沥,轻敲窗户。我静坐于电脑前,凝眸着那半降的五星红旗,浏览着那满屏黑白的网页,审视着那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一颗心,在默默而焦灼地等待着上午10点整的到来,放飞着悠远而沉重的思绪,伴随着心底缓缓流淌的泪水。  “宸宸,还有两分钟就10点了,准备鞠躬!”突然,妈妈急促而沙哑的声音将我“震醒”。我屏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