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井冈山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人民群众观等是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新时代,井冈山精神并没有过时,反而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仍然需要继承和弘扬.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的红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可以参考借鉴井冈山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以井冈山精神引领铸魂育人工程”,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具体分析了井冈山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并提出了新时代促进当代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措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冈山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人民群众观等是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新时代,井冈山精神并没有过时,反而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仍然需要继承和弘扬.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的红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可以参考借鉴井冈山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以井冈山精神引领铸魂育人工程”,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具体分析了井冈山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并提出了新时代促进当代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措施.
其他文献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结构多元化是高职社招学生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动因.反思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社招学生思政课“三类三导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应该在准确定位学习目标、系统构建教学体系、大力拓展实践平台、科学制定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微时代来临,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更加多元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既迎来了发展创新的机遇,也存在着一定的新的挑战.基于此,文章围绕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展开分析探讨.
作为心理辅导的关键构成,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团体辅导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进学生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文章从当前高校团体辅导运用中存在重心理轻思想政治、重知识轻实践、重特殊轻全员的问题研究入手,从教育思想引导、教育环境营造、教育内容创新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如何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一直是思政课教师教学中面对的课题,时政热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从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锻炼大学生的政治思维、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方面分析融入的现实价值,具体方法可以从融入时间的及时性、融入内容的针对性、融入方式的有趣性三个方面入手,运用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语言、风格、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我国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对于当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破解各自为政的育人现状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但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高校需要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出发,通过顶层设计联动各方多措并举、推进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等途径切实打破课程思政建设壁垒、体现其育人价值.
审辩式思维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合理论证和反思等三大认知技能。教学中的审辩式思维培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审辩式思维认知技能。对教师引导和学生应用等关键教学行为进行编码、等级提取和描述,以建构审辩式思维培养水平的评估指标。这有助于预测和理解审辩式思维培养中师生在做什么,也有助于教师采取合理、适当的干预措施和行为方式来改进教学,进而提升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品质。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以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原则,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时代辅导员劳动教育的基本方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二是以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为主干;三是以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体系建构为目标;四是以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有机统一为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思政教育已引起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对大学生日常学习以及未来就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国内不少高校纷纷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事实上,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高校心理咨询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又存在密切联系.文章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高校咨询之间的联系、区别进行详细介绍,找出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的对策,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数字时代学校教育生态变革主要呈现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教育主体关系变化和教育内外环境迭代三个重要趋势。引发了教师身份从知识生产者转向知识建构者,从教学管理者转向学习引领者,从课程讲授者转向课程开发者。建议从培养多元复合的素养结构、确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建构和谐共生的教师共同体三种路径实现数字时代教师价值重塑。
植根于传统技术理性的教育行动研究已经面临深刻的危机。晚近以来,随着实践哲学的复兴,教育行动研究也在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实践理性不同于技术理性,以实践理性为指导,教育行动研究急需在思维方式、知识假设和实践范式等维度进行反思与重建。以实践理性来审视,行动研究的思维方式应强调生成性、情境性和具身性,自觉超越确定性思维的局限;行动研究的知识假设应重视意义性知识、地方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而不是可推广的普适性知识;行动研究的实践范式应倡导创意想象与多元共生,反对科学方法的简单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