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是每个投资者所关心的重要内容,一般一个建设项目的开发过程包括:投资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和立项)、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交付等几个阶段。本文作者将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1.1 贯彻合同法,严谨地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的签订是保证甲乙双方权利义务的关键。甲乙双方在合同的订立上有着平等的地位,并受国家法律保护。因此,建筑施工中合同的订立要谨慎细心的对待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并对其进行入微的推敲考量,以防有心人通过漏洞进行钻空。签订的合同除了要规定明晰的内容还要有全备的资料,而且严格杜绝语意模糊现象。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合同纠纷现象的发生,进而降低赔偿等费用的支出。
1.2 严格合同管理,控制合同变更
建设工程的合同对工程造价有着明确的规定,加强合同管理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要加强合同的备案审查,审查其内容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与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是否一致。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企业对招标投标中的要约和承诺任意变更,私下签订价款结算办法、施工工期、供应材料范围等条款。这些行为所引发的后果就是产生违约责任。所以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的合同履约跟踪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提高合同履约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巩固招标投标的成果,从而更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2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整个建设项目的主体部分,因而实施阶段的造价在整个项目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完成建筑物实体的主角就是施工企业,往往一个建设项目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单项工程组成的,因此就可能需要若干个施工企业去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建设项目具有复杂性,以及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变性的特点,工程实施阶段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费用,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经济、行政(组织机构)手段进行控制。
目前建筑企业繁杂,资质、水平良莠不齐,工程挂靠转包现象十分严重,往往是“一流企业投标,二流企业进场,三流企业施工”。这些施工企业一味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不去顾及社会效益。在投标过程中千方百计的取得入围资格,然后通过低价中标,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种种手段获取变更签证,以此来弥补低价投标的“损失”。暂且不说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大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单位和招标管理机构要有决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制订、采取有效的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去控制招投标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2.1 重视资格预审工作
对投标单位的审查过程中,必须谨慎严格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查验投标单位的资格证书以及营业执照等资料原件,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审核投标单位的企业备案记录。要持有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态度对竞标者进行考核,但是一旦发现有抬标、串标的施工团队或是有此类历史记录的团队就要坚决执行禁令。在竞标环节就将那些恶意扰乱投标市场的施工团队排除在外,不仅是为了建设方的经济利益考量,还有作为一个公民的维持社会公平性的义务。
2.2 做细评标、定标工作
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招标文件的质量,包括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准确性、采用的评标办法的适用性(是否结合本工程特点)等,笔者认为委托一家具有丰富经验的招标代理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建议在确定中标侯选人之后定标之前,在招标管理机构的监督下组织具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对侯选人进行询标,我们主张合理低价中标,但要通过询标的方式让投标人对所报价的合理性、依据、是否能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进行详细说明,我们要考虑投标总价但绝不能忽视价格构成。询标是对评标的补充,可更具体的发现那些不平衡、具有欺骗性的报价,做到择优选用。
3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3.1 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3.1.1 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工程材料的价格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是工程材料的使用量控制。
工程材料的价格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采买过程中对供货商的对比择优上,通过对距离较近商家的择优选择降低材料运费,在质量相近的前提下对价低者择优选用,还有就是在材料使用的时间问题上充分结合工程进度进行选购。
工程材料的使用量控制上,要制定严格的工程工序材料定量,建立定额领取工程材料制度,若是想要超额领取材料,则要上报领取缘由,由技术人员进行超额用量分析,并对其后续施工进行改正。
同时,鼓励有关人员对施工手段进行创新和改进,积极大胆的尝试新材料新技术。并对建筑剩余材料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处理。
3.1.2 人工费控制。人工费用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工程用工数量上的把握,首先要计算出工程的定额用工,其他用工一般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承包给施工团队;其次工程施工团队的挑选上,要以技术水平为主,职业道德素质为辅。管理者应对施工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调度,保证施工用工的效率以及有效性;最后,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施工操作,如工程的砌石操作等,可采取对外包干的手段,减少工费投入。
3.1.3 机械费控制。机械费的控制体现在对已有设备的合理利用上,通过对设备进行科学的配套、调度使用,提高现场设备的利用程度,减少机械设备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2 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精简项目机构
以工程前期设计计划为基本,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规模以及施工难度,合理设置用工,尽量挑选多专业人才入职,用以节省用工成本。目前,工程资本投入中,招待费用的支出很大,只有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才能減少此项过大的额外支出。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将这一意识贯穿在整个建筑项目的实施中,才能保证造价工作的顺利执行。有关人员要秉承科学态度加强造价操作的谨慎性、合理性,从细节入手,打造完美的工程造价操作。与此同时,一个好的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时刻警醒的经济意识,日常实践中不仅有谨慎入微的操作心态,更有勇于开创的革新精神,以经济市场风向为引导,顺从经济规律,为工程施工减少成本。进而从实践和理论中摸索最优秀的施工模式,促进项目施工发展,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前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鸿群.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守义.工程造价[J].中国电力,2007 年版.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1.1 贯彻合同法,严谨地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合同的签订是保证甲乙双方权利义务的关键。甲乙双方在合同的订立上有着平等的地位,并受国家法律保护。因此,建筑施工中合同的订立要谨慎细心的对待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并对其进行入微的推敲考量,以防有心人通过漏洞进行钻空。签订的合同除了要规定明晰的内容还要有全备的资料,而且严格杜绝语意模糊现象。从最大程度上减少合同纠纷现象的发生,进而降低赔偿等费用的支出。
1.2 严格合同管理,控制合同变更
建设工程的合同对工程造价有着明确的规定,加强合同管理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要加强合同的备案审查,审查其内容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与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是否一致。部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企业对招标投标中的要约和承诺任意变更,私下签订价款结算办法、施工工期、供应材料范围等条款。这些行为所引发的后果就是产生违约责任。所以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的合同履约跟踪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提高合同履约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巩固招标投标的成果,从而更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2 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整个建设项目的主体部分,因而实施阶段的造价在整个项目投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完成建筑物实体的主角就是施工企业,往往一个建设项目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单项工程组成的,因此就可能需要若干个施工企业去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建设项目具有复杂性,以及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变性的特点,工程实施阶段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费用,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经济、行政(组织机构)手段进行控制。
目前建筑企业繁杂,资质、水平良莠不齐,工程挂靠转包现象十分严重,往往是“一流企业投标,二流企业进场,三流企业施工”。这些施工企业一味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不去顾及社会效益。在投标过程中千方百计的取得入围资格,然后通过低价中标,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种种手段获取变更签证,以此来弥补低价投标的“损失”。暂且不说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大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在招投标工作中招标单位和招标管理机构要有决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制订、采取有效的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去控制招投标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2.1 重视资格预审工作
对投标单位的审查过程中,必须谨慎严格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查验投标单位的资格证书以及营业执照等资料原件,并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审核投标单位的企业备案记录。要持有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态度对竞标者进行考核,但是一旦发现有抬标、串标的施工团队或是有此类历史记录的团队就要坚决执行禁令。在竞标环节就将那些恶意扰乱投标市场的施工团队排除在外,不仅是为了建设方的经济利益考量,还有作为一个公民的维持社会公平性的义务。
2.2 做细评标、定标工作
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招标文件的质量,包括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准确性、采用的评标办法的适用性(是否结合本工程特点)等,笔者认为委托一家具有丰富经验的招标代理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建议在确定中标侯选人之后定标之前,在招标管理机构的监督下组织具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对侯选人进行询标,我们主张合理低价中标,但要通过询标的方式让投标人对所报价的合理性、依据、是否能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进行详细说明,我们要考虑投标总价但绝不能忽视价格构成。询标是对评标的补充,可更具体的发现那些不平衡、具有欺骗性的报价,做到择优选用。
3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途径
3.1 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3.1.1 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是工程材料的价格成本控制,另一方面是工程材料的使用量控制。
工程材料的价格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采买过程中对供货商的对比择优上,通过对距离较近商家的择优选择降低材料运费,在质量相近的前提下对价低者择优选用,还有就是在材料使用的时间问题上充分结合工程进度进行选购。
工程材料的使用量控制上,要制定严格的工程工序材料定量,建立定额领取工程材料制度,若是想要超额领取材料,则要上报领取缘由,由技术人员进行超额用量分析,并对其后续施工进行改正。
同时,鼓励有关人员对施工手段进行创新和改进,积极大胆的尝试新材料新技术。并对建筑剩余材料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处理。
3.1.2 人工费控制。人工费用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工程用工数量上的把握,首先要计算出工程的定额用工,其他用工一般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承包给施工团队;其次工程施工团队的挑选上,要以技术水平为主,职业道德素质为辅。管理者应对施工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调度,保证施工用工的效率以及有效性;最后,第三,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施工操作,如工程的砌石操作等,可采取对外包干的手段,减少工费投入。
3.1.3 机械费控制。机械费的控制体现在对已有设备的合理利用上,通过对设备进行科学的配套、调度使用,提高现场设备的利用程度,减少机械设备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2 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精简项目机构
以工程前期设计计划为基本,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规模以及施工难度,合理设置用工,尽量挑选多专业人才入职,用以节省用工成本。目前,工程资本投入中,招待费用的支出很大,只有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才能減少此项过大的额外支出。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将这一意识贯穿在整个建筑项目的实施中,才能保证造价工作的顺利执行。有关人员要秉承科学态度加强造价操作的谨慎性、合理性,从细节入手,打造完美的工程造价操作。与此同时,一个好的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时刻警醒的经济意识,日常实践中不仅有谨慎入微的操作心态,更有勇于开创的革新精神,以经济市场风向为引导,顺从经济规律,为工程施工减少成本。进而从实践和理论中摸索最优秀的施工模式,促进项目施工发展,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前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鸿群.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守义.工程造价[J].中国电力,2007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