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话题。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把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健康与体育》等,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都把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有的单独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有的把体育与健康合并成综合性课程
1、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越来越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按照现代教学发展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要多采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动教学法,让学生由他主到自主、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使学生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并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的终身体育学习中受益无穷。
3、课程结构以目标实现为准
课程标准在内容的制定上,突破学科中心主义,以五个学习领域进行分类,拓宽体育学习领域,放开教学内容,不具体规范讲什么,只强调目标达成。改变以知识、技能为主的结构取向为以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多头并重的综合结构取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课程评价呈多元化趋势
课程评价由以往的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由过程性评价和个体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也就是重结果评价更重过程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并依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均能达到课程目标,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如重视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体质等。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审视现行体育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模式过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如: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体育教师在上实践课中一般采用“三段式”的模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由于这种结构对课堂内容开展限制过死,有时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却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束缚了手脚,围绕着各个部分“时间”分配转,以达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竞技体育观、达标体育观、体质教育观已不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忽视了学生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体育课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
这种评价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而且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甚至厌恶情绪,并使大多数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三、新课改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均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更新体育教师观念
观念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总和。观念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一种思维定势,很难改变。新课程是以目标体系为主的,以目标来统领内容,只规定学习的内容框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及课时安排不作规定,既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有利于教师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而原先的体育教学以内容为主,具体规定了内容和课时比例,给教师所留余地较少。因此,如果体育教学目标和模式适应了新形势的发展,而体育教师的观念还沉浸于旧的教学体制下,那显然是不行的,体育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过来,在教学中向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转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2、转变体育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体育教学的模式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已不再适应发展的要求,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喜欢独立思考,爱上体育课,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热情,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创造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发展规律又能激趣的新兴体育课堂,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根本保障。
3、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每位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及时地“充电”,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外出听课等,边学边实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尤其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领会“课标”和“课改”的新理念、新的教材体系、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新的评价理论,防止体育教师的知识陈旧,而无法适用新的教学要求。
4、要走教育科研型道路
课题研究(指教学研究或立项研究)对大多数体育教师而言是非常“生疏”和“遥远”的,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上好体育课、带好运动队就可以了,搞科研不关他们的事。这种想法已成为新形势下搞好体育教学的拦路虎。对于新课程新在哪里,新的观点、新的内容、新的要求是什么,许多地方都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下决心从实践型的教师向实践理论结合型的角色转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我们要适应和胜任新课程改革,毫不迟疑地抓住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契机,从现在做起,使自己尽早步入新课程、溶入新课程教学体系,把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运用到每一堂体育课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五中学)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话题。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把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健康与体育》等,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都把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有的单独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有的把体育与健康合并成综合性课程
1、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越来越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课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按照现代教学发展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要多采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动教学法,让学生由他主到自主、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使学生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并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的终身体育学习中受益无穷。
3、课程结构以目标实现为准
课程标准在内容的制定上,突破学科中心主义,以五个学习领域进行分类,拓宽体育学习领域,放开教学内容,不具体规范讲什么,只强调目标达成。改变以知识、技能为主的结构取向为以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多头并重的综合结构取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课程评价呈多元化趋势
课程评价由以往的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由过程性评价和个体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也就是重结果评价更重过程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并依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均能达到课程目标,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如重视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体质等。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审视现行体育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模式过旧,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如: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体育教师在上实践课中一般采用“三段式”的模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由于这种结构对课堂内容开展限制过死,有时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却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束缚了手脚,围绕着各个部分“时间”分配转,以达到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竞技体育观、达标体育观、体质教育观已不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忽视了学生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体育课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
这种评价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而且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甚至厌恶情绪,并使大多数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
三、新课改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均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更新体育教师观念
观念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总和。观念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一种思维定势,很难改变。新课程是以目标体系为主的,以目标来统领内容,只规定学习的内容框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及课时安排不作规定,既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有利于教师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而原先的体育教学以内容为主,具体规定了内容和课时比例,给教师所留余地较少。因此,如果体育教学目标和模式适应了新形势的发展,而体育教师的观念还沉浸于旧的教学体制下,那显然是不行的,体育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过来,在教学中向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转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2、转变体育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体育教学的模式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已不再适应发展的要求,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喜欢独立思考,爱上体育课,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热情,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创造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发展规律又能激趣的新兴体育课堂,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根本保障。
3、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每位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及时地“充电”,如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外出听课等,边学边实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尤其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领会“课标”和“课改”的新理念、新的教材体系、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新的评价理论,防止体育教师的知识陈旧,而无法适用新的教学要求。
4、要走教育科研型道路
课题研究(指教学研究或立项研究)对大多数体育教师而言是非常“生疏”和“遥远”的,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上好体育课、带好运动队就可以了,搞科研不关他们的事。这种想法已成为新形势下搞好体育教学的拦路虎。对于新课程新在哪里,新的观点、新的内容、新的要求是什么,许多地方都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下决心从实践型的教师向实践理论结合型的角色转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我们要适应和胜任新课程改革,毫不迟疑地抓住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契机,从现在做起,使自己尽早步入新课程、溶入新课程教学体系,把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运用到每一堂体育课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