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脚浅一脚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我接到一个电话。“我是陈虻。”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是想给我一个发出仰慕尖叫的时间。
  “谁?”
  “我,陈虻……没给你讲过课?”
  “你哪个单位的?”
  “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找你合作个节目。”
  我们在央视后面梅地亚酒店见了面。
  我打量他,中长头发,旧皮夹克耷拉着,倒不太像个领导。他跷着二郎腿,我也跷着。
  他开口问的第一句话是:“你对成名有心理准备吗?”
  我二十三四岁,不知天高地厚得很,说:“如果成名是一种心理感受的话,我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了。”
  “我说的是家喻户晓式的成名。”
  “我知道我能达到的高度。”
  他都气笑了:“你再说一遍?”
  “我知道我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他开了口。
  “我关心新闻当中的人。”
  他眯着眼看了我一会儿:“你来吧。”
  “我不去。”
  我有我的节目,人物采访,很自在,又用不着签约,我住在北京,每月去一趟,录完拿现金。
  他也不生气,站起身:“这样,你来参加一次我们评论部的年会玩玩吧。”
  年会上来就发奖,新闻评论部十大先进。他带我去新闻评论部,头也不回地走在前头,一边敲打我:“你就是个网球,我是个网球拍,不管你达到什么高度……”哦,这人挺记仇。
  我要做的这个节目叫《时空连线》,搭档白岩松,每天十六分钟的时事评论,连线多方专家同时讨论当日新闻。
  我之前从没做过新闻,第一期节目就是惨败。现场采访只录了三十分钟,谈完剖宫产怎么不好,就顺利结束了。
  那会儿我不把电视当回事,在纸上编完稿子,让同事帮忙剪片子去送审,自己去外地玩了。
  放假回来,看办公室人脸色,知道审片结果很不好。大家不好跟我转述最狠的话,只说已经这样了,让我把结尾再录一遍吧。
  陈虻公开在会上批评我:“你告诉人们剖宫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宫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都选择剖宫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大,你找了几个层面?”我越听心底越冰,把结尾一改再改,但已无能为力。
  白岩松当时是制片人,压力比谁都大,也不能拔苗助长,别人笑我的时候,估计他心里比谁都难受。每天节目结尾主持人都要评论,我别扭坏了。按我原来花里胡哨的文艺路子,肯定是不行的,按节目的习惯写,我又写不来。一遍又一遍,都过不了关,到后来有一次没办法,白岩松递给我一张纸,是他替我写的。
  每次重录的时候,都得深更半夜把别人叫回演播室,灯光、摄像后来已经不吱声了,也不问,沉默地隐忍着。录完,我不打车,都是走回去,深一脚浅一脚,满心都是对他们的愧疚。
  (选自《看见》,有删节,题目由编者加)
  作品赏析
  说起柴静,你是会想到央视节目中严肃冷静的主持人形象,还是会想到在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淡定优雅的“公知女神”形象?就是这樣一副瘦弱的身躯,就是这样一位清新优雅的邻家女孩,看似内敛清秀,却又无法掩盖自己身上的锋芒。柴静的文字同她这个人一样,矜持简洁中透露着客观犀利。
  《看见》的写作动机,很自然也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两个“离开”。第一个“离开”是2008年,引柴静进入中央电视台的“导师”、《东方时空》创办人之一陈虻的离世,第二个“离开”是2009年柴静突然调离《新闻调查》。这两件事,都是柴静无法预期的,让她感觉到生死万物的无常。她说:“人其实是背对着死亡,一天天倒退地活着。人都有一死,但内心需要一种东西活着,而用文字记录,就是唤醒这种内心的过程。”
  一、透过这本书不难看到,柴静没有刻意选取她这些年记者生涯的重大事件,而是更多地在写那些曾经带给她震撼、指引她向前、给予她方向的人与事,那些真正触碰过她心灵深处的人与事,是非对错,事件真假,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思考和历练。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柴静对自己前半段人生和事业的小总结。不单是柴静本人,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思考这个社会,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正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柴静诚实地写下自己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人生,从她的身上,其实也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二、在这本书中,你能看到许多中国社会变迁的大事件: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华南虎照事件、药家鑫事件……而在这些事件中,你又都能看到柴静的身影,通过她在新闻热点第一线的真实记录,我们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柴静在书中写道:“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对于一件事,人们总是倾向于去看自己愿意看见的一面,而对于如柴静一样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将事件的全貌客观地呈现给观众,透过他们的报道或文字,我们才能清晰地看见事件的真相,也才能清楚地明白应该怎样活着。
其他文献
阳光犹如暖纱一般,静轻悄悄地拂在了暗红的跑道上。一条条白色的道线互相平行,绵延到终点的尽头。  “砰!”枪声响起,仿佛一颗石子投入波澜不惊的湖面一般,宁静不复,被代替的是树荫下那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此时的我正在赛道内的草坪中,手持照相机,焦点始终如一地定在赛道上疾驰的闺蜜身上。此时的她摘去了眼镜,亦如脱去缰绳的马儿一般奔跑在1500米的赛道上。当赛道上的伊人们顺着风划过两个大圈又回到起点时,我
期刊
山姆非常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猎人,他拜了一个老猎人为师,每天学习射击。三年后,山姆的射击技术已经相当出色,站在百米之外也能轻易射中一个小苹果。  山姆开始离开师父自己去打猎。一天早上,山姆興致勃勃地扛起猎枪,他在路上对自己说:“我今天一定要打五只野猪回家!”可没有想到一天下来,他一只野猪也没有遇上,遇上的几乎全是野兔,但因为这些野兔不是他的目标,所以他放弃了这些猎物,一枪也没有开就空着手回家去了。 
期刊
有个小男孩从小爱看京剧,也喜欢唱京剧,平时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往戏院里跑,父母看他是真喜欢,就请了京剧老师教他唱京剧。  因为喜欢,小男孩学起戏来特别刻苦,深得老师的喜爱,只要有演出老师就让他上台表演,小男孩也很珍惜每个上台表演的机会,每次都表演得很认真。可是每次在台上表演时,小男孩总是时刻留意着台下观众们的反应,甚至不停地想:“我这样唱观众们会不会感动?”有时他还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这样唱,观众
期刊
“你把我弄死了,这次不枪毙我,只要我能活着出去,你给我等着。”这是梁伟(化名)在看守所提审一名毒贩时,对方向他发出的死亡威胁。  “好,我等着!”梁伟回答,接着他问该毒贩,“如果你的孩子吸毒了怎么办呢?”这也是他经常问毒贩的一个问题。  当年梁伟跨入缉毒一线时,女儿出生的当天,他还在兰州市西固区跟毒贩周旋,留妻子一人独自在医院。如今他的女儿都已经26岁了,20余载中,来自毒贩的这种死亡威胁已成为梁
期刊
对于一位网购爱好者来说,最兴奋的事应该就是收到快递拆开包装的时刻。如今,快递已融入你我的日常生活,每次取完快递后,人们却往往不会关注一个问题:那些快递的包装袋都去哪儿了?  电商的繁荣带来了快递业的兴盛,随之而来的便是包装袋等快递垃圾的与日俱增。那些被遗弃的包装袋,尤其是塑料废物流向何处,鲜有人问。有數据显示,这些包装垃圾正在以超过45%的增长率侵蚀原本健康的土地和环境。这样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被忽
期刊
这是一个特殊的警种,它在各个警种里牺牲率最高。這个警种的成员,常被形容是“站在刀尖上跳舞”“与魔鬼打交道的擒魔者”。他们隐藏身份,用的都是化名,真实的工作需要保密;他们在执行一些任务时,警服不能穿,枪支不能带,只能一身便衣;他们是演技高超的“演员”,扮成各种角色,面对灯红酒绿,内心必须保持清醒;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完成一次次惊心动魄的任务,媒体的闪光灯下却从未出现过他们的身影。  他们,不是电影《
期刊
我家阳台上的马蹄莲近几日开了花,绿白相衬很是好看。我每每经过阳台,总是多看几眼。  一次浇水,我忽地注意到被喂了水而渐湿润的泥土中,生出了一丝隐隐的新绿。我扒开了一点泥土,那是什么陌生的野草的茎啊?  我实在好奇那草是哪儿来的,或许是哪只鸟儿落下的,或许是种马蹄莲时带上的,又或许是我无意间留下的。  不论怎么说,它萌发了,它扎根了,它独自生活了。  我有点惊异又有些期待,铺好先前扒开的土,往那处多
期刊
如果只看到一张单调且没有内容暗示的海报,或是单纯听到“机器人总动员”这样的翻译名,你会想象这是一部怎样的动画片?反正,曾经有朋友介绍这部影片给我的时候,我嗤之以鼻,一笑置之。幸运的是,女儿非常坚持地让我看,我才没有错过这样一部让我热泪盈眶的电影。  我想任何一部电影都达不到这部电影开头所营造的效果。前15分钟几乎没有任何对白,却把讽刺送给了现在疯狂发展科技的人类,把肮脏送给了现在高呼保护环境的大公
期刊
柏特莱姆先生是我读中学时的老师,后来他辞职办公司,只用了十多年时间,他的小公司就变成了蒙彼利埃城最大的公司。  当然,柏特莱姆先生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是靠他个人,而是靠他的每一个员工。据说,柏特莱姆先生招聘来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秀人才,他公司的业绩才取得了蒸蒸日上的发展。  后来,我也办起了自己的一家小公司,我就去向柏特莱姆先生讨教经验,应该如何挑选员工,柏特
期刊
他,平头,瘦高,眼神锐利,说话沉稳,眉宇间散发出一股亦正亦邪的氣质。此刻还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的他,下一刻,可能已置身于灯红酒绿的街头,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多面性。  W(化名)说:“我是一名警察。”就像电影《无间道》里的阿仁,时常要扮演各种角色深入毒贩内部。W一次次与毒贩斗智斗勇,一场场生与死的较量,比电影更精彩,也远比想象更危险。但,这一切都不是电影,每一个镜头也永远不能重来。  “交易必须在酒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