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活化自己的角色:做谦虚的倾听者,做真诚的赏识者,做勤奋的学习者,做扎实的研究者。教研源于学校,起于教师,以研究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深感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必须基于自己的教学现实,寻找数学学科自身的教学特色,进行校本研究,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
一、从常态教学中寻找突破
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我们无法依赖某一两种理论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常态的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研究。教学一线的教师最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付出的劳动与学生的所得是否成正比。针对教师现实的、常态的需求,我们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让教师的教学围绕有效性进行思考,并随时反思、对照,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不仅共享经验和反思,还共同研发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同步拉力》和数学课件。通过实践,我们深感将校本研究融入常态教学,集团队的智慧和精华,解决现实中的困惑,能够让我们的师生“在积极的情感下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困惑
古希腊的哲学家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理: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个课堂,也就是没有两个一模一样情景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研究教学、研究学生。为此,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不同年级,同一知识领域,开展了“同上一堂课”的数学系列课堂教学研究。以计算教学为例,教师们感觉计算课越来越不会教了,困惑源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降低,研究课也不敢选择计算教学。基于这种教学矛盾的出现,我们组织所有数学教师一起来研究计算教学,同组同上一节课,老教师抛砖引玉,年轻教师将老教师的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融为一体,优势互补。然后打破年级界限,大家走进不同年级的课堂,一起去感悟计算教学的“本真”。尽管我们会就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各抒己见,会因为一个不同观点争得面红耳赤。最终我们高兴地发现,教师们不仅互相理解了各自的教学理念,而且梳理了计算教学的层次、结构和方法,提升了整个数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
三、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提升
教学研究强调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我们提出让教师们课前对学生进行前测,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师的主观感觉、经验推断和学生的真实情况还有很多差异。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指导教师们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因为,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实践性的研究和交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我们提倡教师们养成长期关注一个问题的习惯,因为只有在不断地积累中才能学会研究、学会反思,进而在反思中改进行为。作为“研究者”、“被研究者”和“学习者”,我们在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同时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寻求答案。当我们不断追问“一节课能走多远”时,我们的教师在反思中这样写道:“一节课能走多远,也许没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知道我们在路上!随着对一节节课的研究,我们的教师生涯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研究将永无止境。”
理论来源于实践,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是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反思的过程。因此,我们不是为别人而研究,而是在为自己研究。我们是在和别人分享我们的认识体会,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
一、从常态教学中寻找突破
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我们无法依赖某一两种理论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常态的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研究。教学一线的教师最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付出的劳动与学生的所得是否成正比。针对教师现实的、常态的需求,我们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提出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让教师的教学围绕有效性进行思考,并随时反思、对照,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我们不仅共享经验和反思,还共同研发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同步拉力》和数学课件。通过实践,我们深感将校本研究融入常态教学,集团队的智慧和精华,解决现实中的困惑,能够让我们的师生“在积极的情感下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之美”。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困惑
古希腊的哲学家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理:一个教师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个课堂,也就是没有两个一模一样情景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研究教学、研究学生。为此,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不同年级,同一知识领域,开展了“同上一堂课”的数学系列课堂教学研究。以计算教学为例,教师们感觉计算课越来越不会教了,困惑源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降低,研究课也不敢选择计算教学。基于这种教学矛盾的出现,我们组织所有数学教师一起来研究计算教学,同组同上一节课,老教师抛砖引玉,年轻教师将老教师的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融为一体,优势互补。然后打破年级界限,大家走进不同年级的课堂,一起去感悟计算教学的“本真”。尽管我们会就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合理各抒己见,会因为一个不同观点争得面红耳赤。最终我们高兴地发现,教师们不仅互相理解了各自的教学理念,而且梳理了计算教学的层次、结构和方法,提升了整个数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
三、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提升
教学研究强调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我们提出让教师们课前对学生进行前测,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师的主观感觉、经验推断和学生的真实情况还有很多差异。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指导教师们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因为,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我们定期开展教学实践性的研究和交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改进。我们提倡教师们养成长期关注一个问题的习惯,因为只有在不断地积累中才能学会研究、学会反思,进而在反思中改进行为。作为“研究者”、“被研究者”和“学习者”,我们在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同时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寻求答案。当我们不断追问“一节课能走多远”时,我们的教师在反思中这样写道:“一节课能走多远,也许没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知道我们在路上!随着对一节节课的研究,我们的教师生涯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的研究将永无止境。”
理论来源于实践,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是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反思的过程。因此,我们不是为别人而研究,而是在为自己研究。我们是在和别人分享我们的认识体会,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