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又称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男多于女,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3%~4%[1]。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日趋年青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多种治疗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现综述如下。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骨、皮牵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多数医家认为应用非手术疗法,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易引发肺炎、褥疮、血管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国外报道髋部骨折保守治疗的死亡率为40%[2]。而国内报道则远远低于该比率。徐龙江等[3]报道应用牵引治疗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仅1例死亡。黄志河等[4]指出通过中医辨证调护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非手术疗法也是本病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多样,对位效果较好,患者多能早期离床,加快骨折愈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如在术后合理配合中药治疗,可提高疗效。
克氏针类固定:胥少汀等[5]采用闭合经皮多根斯氏针内固定治疗本病80例,有效防止髋内翻发生,无不愈合及内固定失败者。但李彤等[6]认为:克氏针固定对骨折断端无加压作用,针体易滑动,容易脱落或进入骨盆,患者不能早期下地活动。马志新等[7]采用经皮穿针骨水泥球结状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外固定架固定:该法形式多样,包括三维锁针、多功能外固定架、体外钢板、三维外固定架等。刘昱[8]应用闭合穿钉单臂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仅1例出现轻度髋内翻。赵京涛等[9]人为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新鲜尸体股骨标本),进行外支架固定的优化生物力学实验,发现骨圆针与支架连点至股骨干纵轴中心的距离(偏心距)与外固定支架刚度呈负相关,减少偏心距可提高支架刚度,同时还提出针距与外固定支架刚度亦呈负相关,增加针距可使外固定支架刚度降低,从而降低固定的稳定性。田勇等[10]认为外固定架对骨折部有应力遮挡作用,易发生固定期骨质疏松。
钉类固定:①空心螺纹钉。作用原理是依靠针头螺纹的抗力作用使骨折端压缩,几乎无抗剪力作用,不能承受早期下地活动。梁翔[11]认为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强度不足,易松动,病人不能早期下床活动,固定效果不够确切。但其具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可闭合穿针、操作简单、费用低的优点。②Gamma钉。Gamma钉是1989年由法国Grosse教授首先用于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属于髓内钉[12]。③Ender钉。Ender钉是通过股骨内髁开槽打入,过股骨干至转子部,顺股骨颈至股骨头。
钉-板类固定:①Jewett钉。1939年美国开始应用Jewett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它对稳定骨折可获得即时稳定和早期活动,但在不稳定骨折中易出现钉板折斷和钉尖穿出股骨头,故多数学者认为其不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②麦氏鹅头钉(Mclanghin钉)。此钉与Jewett式钉类似,只是将三翼钉与侧钢板之间用1枚螺丝钉固定。③角钢板。角钢板是指有固定角度的钉板系统,包括150°、130°角钢板和95°髁钢板。④动力髋螺钉。是AO/ASIF组织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设计的一种内固定物。此钉有加压和滑动的双重功能,具有张力带作用,避免了钉尖冒出股骨头的危险。
假体置换术:该法治疗可使患者早期负重,减少二次手术和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方法:对于陈旧性粗隆间骨折,髋内翻畸形严重者,可行粗隆下外展截骨术纠正。
展 望
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本病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人认为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减少对软组织的破坏;如采用手术治疗,则尽量选取排异反应小及生物特性强的内固定材质。考虑到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故建议老年人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症。随着骨科研究的迅猛发展,生物材料移植、干细胞广泛应用,骨科学日益受生物学和工程学影响。加强对现有各种内固定器材的改进,使其更符合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要求,对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有很大意义。现今该病的前沿研究是基因治疗及生物替代材料的研究。基因疗法的使用将更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与重塑。
参考文献
1 徐纪庆,张霆,侯宝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6):39.
2 Bray TJ,Smith-Hoefer E Hooper A,et al.The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Clin Orthop,1998,23:127/
3 徐龙江,王良意,何志敏.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附87例报告).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2):130-131.
4 黄志河,赵京涛.中医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新中医,1997,29(1):15.
5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7-679.
6 李彤,陈鲁峰,王亚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114例.福建中医药,2000,31(6):23.
7 马志新,李晓东,黄涛,等.经皮穿针骨水泥球结状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21.
8 刘昱.闭合穿钉单臂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现代中医药.2004,5:42.
9 赵京涛,王以进,杨俊兴,等.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优化实验研究.中医正骨,1999,11(11):3.
10 田勇,卡索.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华北国防医药.2004,16(4):253.
11 梁翔.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江西中医药,2001,32(5):15.
12 辛晓春,毛梓青,刘定安.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6):93.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又称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男多于女,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3%~4%[1]。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日趋年青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多种治疗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现综述如下。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骨、皮牵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多数医家认为应用非手术疗法,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易引发肺炎、褥疮、血管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国外报道髋部骨折保守治疗的死亡率为40%[2]。而国内报道则远远低于该比率。徐龙江等[3]报道应用牵引治疗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仅1例死亡。黄志河等[4]指出通过中医辨证调护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非手术疗法也是本病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多样,对位效果较好,患者多能早期离床,加快骨折愈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如在术后合理配合中药治疗,可提高疗效。
克氏针类固定:胥少汀等[5]采用闭合经皮多根斯氏针内固定治疗本病80例,有效防止髋内翻发生,无不愈合及内固定失败者。但李彤等[6]认为:克氏针固定对骨折断端无加压作用,针体易滑动,容易脱落或进入骨盆,患者不能早期下地活动。马志新等[7]采用经皮穿针骨水泥球结状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外固定架固定:该法形式多样,包括三维锁针、多功能外固定架、体外钢板、三维外固定架等。刘昱[8]应用闭合穿钉单臂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仅1例出现轻度髋内翻。赵京涛等[9]人为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新鲜尸体股骨标本),进行外支架固定的优化生物力学实验,发现骨圆针与支架连点至股骨干纵轴中心的距离(偏心距)与外固定支架刚度呈负相关,减少偏心距可提高支架刚度,同时还提出针距与外固定支架刚度亦呈负相关,增加针距可使外固定支架刚度降低,从而降低固定的稳定性。田勇等[10]认为外固定架对骨折部有应力遮挡作用,易发生固定期骨质疏松。
钉类固定:①空心螺纹钉。作用原理是依靠针头螺纹的抗力作用使骨折端压缩,几乎无抗剪力作用,不能承受早期下地活动。梁翔[11]认为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强度不足,易松动,病人不能早期下床活动,固定效果不够确切。但其具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可闭合穿针、操作简单、费用低的优点。②Gamma钉。Gamma钉是1989年由法国Grosse教授首先用于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属于髓内钉[12]。③Ender钉。Ender钉是通过股骨内髁开槽打入,过股骨干至转子部,顺股骨颈至股骨头。
钉-板类固定:①Jewett钉。1939年美国开始应用Jewett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它对稳定骨折可获得即时稳定和早期活动,但在不稳定骨折中易出现钉板折斷和钉尖穿出股骨头,故多数学者认为其不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②麦氏鹅头钉(Mclanghin钉)。此钉与Jewett式钉类似,只是将三翼钉与侧钢板之间用1枚螺丝钉固定。③角钢板。角钢板是指有固定角度的钉板系统,包括150°、130°角钢板和95°髁钢板。④动力髋螺钉。是AO/ASIF组织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设计的一种内固定物。此钉有加压和滑动的双重功能,具有张力带作用,避免了钉尖冒出股骨头的危险。
假体置换术:该法治疗可使患者早期负重,减少二次手术和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方法:对于陈旧性粗隆间骨折,髋内翻畸形严重者,可行粗隆下外展截骨术纠正。
展 望
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本病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人认为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减少对软组织的破坏;如采用手术治疗,则尽量选取排异反应小及生物特性强的内固定材质。考虑到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故建议老年人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症。随着骨科研究的迅猛发展,生物材料移植、干细胞广泛应用,骨科学日益受生物学和工程学影响。加强对现有各种内固定器材的改进,使其更符合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要求,对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有很大意义。现今该病的前沿研究是基因治疗及生物替代材料的研究。基因疗法的使用将更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与重塑。
参考文献
1 徐纪庆,张霆,侯宝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6):39.
2 Bray TJ,Smith-Hoefer E Hooper A,et al.The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Clin Orthop,1998,23:127/
3 徐龙江,王良意,何志敏.牵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附87例报告).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2):130-131.
4 黄志河,赵京涛.中医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新中医,1997,29(1):15.
5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7-679.
6 李彤,陈鲁峰,王亚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114例.福建中医药,2000,31(6):23.
7 马志新,李晓东,黄涛,等.经皮穿针骨水泥球结状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21.
8 刘昱.闭合穿钉单臂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现代中医药.2004,5:42.
9 赵京涛,王以进,杨俊兴,等.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优化实验研究.中医正骨,1999,11(11):3.
10 田勇,卡索.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华北国防医药.2004,16(4):253.
11 梁翔.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江西中医药,2001,32(5):15.
12 辛晓春,毛梓青,刘定安.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