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台湾泰雅族少女莎秧在送应征入伍日本教师的路上,不幸坠桥身亡。1941至1945年间,莎秧故事被台湾总督、台湾与日本文艺界渐进地附加了“理蕃政策”“志愿兵政策”“妇女动员”“民族融合”等多重意涵,最终被建构成殖民地台湾的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殖民地文化圈产生相当广泛的影响。通过剖析台湾莎秧故事被打造成“援战样板”的过程,把握殖民当局操纵文艺界策应战争的模式;理解文学、电影生产与殖民政策宣传的密切关系,还原出日本在台湾和伪满洲国等地跨地域营造殖民文化圈的运作模式。莎秧故事的书写者有日本作家和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