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末期台湾莎秧故事的文本演绎与跨地域传播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2037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台湾泰雅族少女莎秧在送应征入伍日本教师的路上,不幸坠桥身亡。1941至1945年间,莎秧故事被台湾总督、台湾与日本文艺界渐进地附加了“理蕃政策”“志愿兵政策”“妇女动员”“民族融合”等多重意涵,最终被建构成殖民地台湾的典型人物形象,在日本殖民地文化圈产生相当广泛的影响。通过剖析台湾莎秧故事被打造成“援战样板”的过程,把握殖民当局操纵文艺界策应战争的模式;理解文学、电影生产与殖民政策宣传的密切关系,还原出日本在台湾和伪满洲国等地跨地域营造殖民文化圈的运作模式。莎秧故事的书写者有日本作家和电影人,
其他文献
20世纪后期,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台湾80后世代的世代意识和身份认同,全球化浪潮冲击本土文化的同时,又凸显了本土的身份意识,形成身份的混杂和离散的经验。从
1992年,台湾当局设立跨部会的“南海小组”,作为规划和实施南海政策的协调机构,这是台湾南海政策的重大调整。根据随后发布的“南海政策纲领”,“南海小组”积极推动维护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