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经济中,利率是联系金触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银行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市场经济;银行利率;经济运行;货币政策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利率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调整和改革,多侧重于利率水乎的调整和优惠利率方面,而利率体系和体制的改革虽有所进展,却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致使利率的杠杆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1 我国现行银行利率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现代经济中,银行利率是联系金触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正进入新的高速增长时期,现行的利率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经济增长大格局不相适应。
1.1 管理模式问题
我国目前的利率管理体制是由政府控制,即由中央银行确定。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职能上、组织上、人事上等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使得我国的利率政策往往并非是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而是由企业主管部门、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等各个利益集团经过多方谈判、博弈达到利益均衡的结果。不仅如此,现行利率管理体制虽经几次变革,但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除国家法定利率之外没有市场利率,浮动利率基本上实行的是“一刀切”的做法,变成了事实的法定利率,且贷款利率水平不论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行业承受能力的大小,也实行了“一刀切”。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各级银行无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行业间利率水平差别和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实行不同的贷款利率,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能真实、全面、完整地体现社会资金供求状况、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周转及使用效益等。
1.2 行政干预利率政策的情况日益严重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强,利率传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然而,行政干预利率政策的情况日益严重,在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干预利率政策屡见不鲜,当地政府部门可以与中央银行联合发文,要当地专业银行具体贯彻执行剩翠文件,甚至由政府部门领导批示利率文件作出具体规定要银行执行。
1.3 利率政策信息时滞和决策时滞的现象
我国在制定利率政策时,会考量社会资金总供求状况、企业成本水平、银行利率和市场价格等多种经济变量。这里面就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信息时滞。在各种经济变量中,有一些变量是很容易获得的,而有些变量,诸如企业成本等就很难及时获得,这就会产生信息失真的情况,影响了政策的准确性;第二,决策时滞。我国的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各方利益主体讨价还价的过程,这种程序带来的问题是复杂程度加大,而且决策时间长,制定出来的利率水平往往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很难准确估价到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果,不能做到前瞻性的政策调整。
2 银行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利率的不断变化,也促使了我国利率政策的发展,并且在指导我国货币走向上起到了关键的一环。我国对经济进行监控、调整,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能力,其中利率的变化就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属于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率的变化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会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改变经济运行中的资金供给与需求,这种影响涉及面广,渗透到经济活动中的各个方面。
2.1 银行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尽管中央银行相继两次降低利率,但居民储蓄却保持了以往的较高增长。这十多年来的数据表明即使在通货膨胀率高的年份居民储蓄增长率并不会低下来。在二下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货膨胀较高的年份里,除了1988年例外,其他年份居民储蓄的年增长率超过了17年的平均数字32%。近些年来,由于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待健全、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等,使得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而非在市场上进行投资。那么,利率水平的高低很明显会对居民储蓄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当利率提高,居民则更愿意进行储蓄,以期获得足够多的利息收入;与此相反,当利率降低,居民则很可能会在市场上寻求其他的投资机会,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政策可以通过对利率的调整来刺激消费,引发投资。
2.2 银行利率下调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相比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利率在我国经济运行调控中发挥的影响还存在限制,利率调整还不能完全及时、充分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变化。这里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我国法定存贷款利率的管理机制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利率确定和形成机制不同,不可简单对比两种利率调整的频率和幅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也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利率作为经济金融调控手段之一,相当多地要考虑与其他调控手段的协调配合。通常,利率调整与经济运行变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利率变化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变量和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率等微观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描绘分析。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变化会体现其关于利率变动和经济变化的理解,并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到市场利率和价格的变化上来。利率政策的变化不仅仅通过存款利率来影响居民的储蓄和消费倾向,同时也通过贷款利率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利率提高,银行会相应的提高贷款的门槛,延长贷款审批的时间,使得企业获得贷款比以往更加困难,同时也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利息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相反,当利率降低,企业可以很容易的以低息获得贷款,从而激励他们在市场上积极的寻求投资的机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因为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更依赖于银行的贷款,而贷款利率的高低,贷款审批的时间长短及严格程度将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中,银行利率是将我国市场中所进行的市场经济活动和金融方面的情况相联系,银行利率是我国金钱在流通中的重要支柱,也是重要的一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步入正轨,银行利率的多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玲,陈淑武.银行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2]杨守金,杜风静.降息的难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刘培培,张淑芳.金融危机下连续降息的经济学分析[J].消费导刊,2009,16.
[4]陈思行.我国近年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含义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4.
[5]刘辉.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政策走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关键词:市场经济;银行利率;经济运行;货币政策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利率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调整和改革,多侧重于利率水乎的调整和优惠利率方面,而利率体系和体制的改革虽有所进展,却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致使利率的杠杆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1 我国现行银行利率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现代经济中,银行利率是联系金触领域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纽带,是货币传递过程中的枢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利率逐渐成为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参数,利率政策也日益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正进入新的高速增长时期,现行的利率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经济增长大格局不相适应。
1.1 管理模式问题
我国目前的利率管理体制是由政府控制,即由中央银行确定。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央银行在职能上、组织上、人事上等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使得我国的利率政策往往并非是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而是由企业主管部门、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等各个利益集团经过多方谈判、博弈达到利益均衡的结果。不仅如此,现行利率管理体制虽经几次变革,但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除国家法定利率之外没有市场利率,浮动利率基本上实行的是“一刀切”的做法,变成了事实的法定利率,且贷款利率水平不论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行业承受能力的大小,也实行了“一刀切”。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各级银行无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行业间利率水平差别和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实行不同的贷款利率,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能真实、全面、完整地体现社会资金供求状况、企业盈利水平和资金周转及使用效益等。
1.2 行政干预利率政策的情况日益严重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强,利率传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然而,行政干预利率政策的情况日益严重,在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干预利率政策屡见不鲜,当地政府部门可以与中央银行联合发文,要当地专业银行具体贯彻执行剩翠文件,甚至由政府部门领导批示利率文件作出具体规定要银行执行。
1.3 利率政策信息时滞和决策时滞的现象
我国在制定利率政策时,会考量社会资金总供求状况、企业成本水平、银行利率和市场价格等多种经济变量。这里面就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信息时滞。在各种经济变量中,有一些变量是很容易获得的,而有些变量,诸如企业成本等就很难及时获得,这就会产生信息失真的情况,影响了政策的准确性;第二,决策时滞。我国的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各方利益主体讨价还价的过程,这种程序带来的问题是复杂程度加大,而且决策时间长,制定出来的利率水平往往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很难准确估价到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果,不能做到前瞻性的政策调整。
2 银行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利率的不断变化,也促使了我国利率政策的发展,并且在指导我国货币走向上起到了关键的一环。我国对经济进行监控、调整,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能力,其中利率的变化就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属于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率的变化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会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改变经济运行中的资金供给与需求,这种影响涉及面广,渗透到经济活动中的各个方面。
2.1 银行利率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尽管中央银行相继两次降低利率,但居民储蓄却保持了以往的较高增长。这十多年来的数据表明即使在通货膨胀率高的年份居民储蓄增长率并不会低下来。在二下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货膨胀较高的年份里,除了1988年例外,其他年份居民储蓄的年增长率超过了17年的平均数字32%。近些年来,由于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待健全、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等,使得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而非在市场上进行投资。那么,利率水平的高低很明显会对居民储蓄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当利率提高,居民则更愿意进行储蓄,以期获得足够多的利息收入;与此相反,当利率降低,居民则很可能会在市场上寻求其他的投资机会,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政策可以通过对利率的调整来刺激消费,引发投资。
2.2 银行利率下调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相比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利率在我国经济运行调控中发挥的影响还存在限制,利率调整还不能完全及时、充分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变化。这里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我国法定存贷款利率的管理机制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利率确定和形成机制不同,不可简单对比两种利率调整的频率和幅度;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也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利率作为经济金融调控手段之一,相当多地要考虑与其他调控手段的协调配合。通常,利率调整与经济运行变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利率变化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变量和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率等微观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描绘分析。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变化会体现其关于利率变动和经济变化的理解,并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到市场利率和价格的变化上来。利率政策的变化不仅仅通过存款利率来影响居民的储蓄和消费倾向,同时也通过贷款利率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利率提高,银行会相应的提高贷款的门槛,延长贷款审批的时间,使得企业获得贷款比以往更加困难,同时也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利息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相反,当利率降低,企业可以很容易的以低息获得贷款,从而激励他们在市场上积极的寻求投资的机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他们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因为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更依赖于银行的贷款,而贷款利率的高低,贷款审批的时间长短及严格程度将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中,银行利率是将我国市场中所进行的市场经济活动和金融方面的情况相联系,银行利率是我国金钱在流通中的重要支柱,也是重要的一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步入正轨,银行利率的多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玲,陈淑武.银行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2]杨守金,杜风静.降息的难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刘培培,张淑芳.金融危机下连续降息的经济学分析[J].消费导刊,2009,16.
[4]陈思行.我国近年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含义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4.
[5]刘辉.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政策走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