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代汉语中“施设”主要表示“实施、安置、陈设”之意;现代日语中“施設”主要表示“设施、设备”之意。从词汇史的角度比较“施设”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可以厘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古代汉语中,“施设”一词又广泛用于佛教文献,成为佛教专业用语,而其原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古代日语中 “施設”一词只用于佛教领域;明治以后,“施設”产生新的含义并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
关键词:施设;施設;词汇史;佛教
一、古汉语“施设”①溯源
根据《汉籍全文检索系统》②可知,“施设”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史记》、《汉书》、《论衡》中均可查得“施设”一词。
例(1)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例(2)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汉书·尹翁归传》)
例(3)或曰:“通人之官,兰台令史,职校书定字,比夫太史、太柷,职在文书,无典民之用,不可施设。(王充《论衡》)
例(4)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王充《论衡》)
从词义角度分析,例(1)中“施设”为“实施、施行”之意;例(2)、例(3)中“施设”为“安排、安置”之意;例(4)中“文辞施设,实情敷烈”可理解为“文辞书写出来,真实的情感就显现了。”此处“施设”可理解为“建立起来”之意。从句法角度分析,例(1)、(2)均以“所~”句形式出现,且《前汉纪》中有两例“施设”,也均以“所施设”形式出现。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施设”一词在汉代多以“所施设”这一句法形式出现。以上四例,“施设”均作动词用,即其前可加“所”、“不可”之类的虚词。
根据以上分析,汉代的“施设”作动词用,主要有如下含义:
①实施、施行。
②安排、安置。
③建立起来。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设”一词的使用量有明显增加,而其含义和用法也开始出现多样化。
例(5)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陈寿《三国志》)
例(6)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陈寿《三国志》)
例(7)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在听事坐相待。(刘义庆《世说新语》)
例(8)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体爵酒黍饭诸馔物,登,施设之。(沈约《宋书》)
例(9)无赖子弟,惰营产业,致于贫窭,无可施设,此何益于天下?(姚思廉《梁书》)
例(10)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陈寿《三国志》)
分析以上6例可知,例(5)“施设”表示“实施;施行”之意,例(6)“施设”表示“安排、安置”之意。此二种含义延续了汉代“施设”一词的含义,但在用法上增加了其后可续宾语的形式。例(7)、例(8)中“施设”均表示“陈设、布置”之意。例(9)、例(10)中“施设”均表示“施展”之意,此二种意义均未出现于汉代文献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增的含义。也就是说,“施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不仅在词义上有所扩展,在句法上也增加了后续宾语的形式。
根据以上考察,“施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增如下2种含义:
①陈设、布置。
②施展。
进而,经检索隋唐至民国的非佛教类文献发现,“施设”一词的使用尽管相当普遍,但是无论在词义或句法上都没有进一步发展。至于到了现代汉语阶段,“施设” 一词已几乎不再使用,而其各类含义的表达则逐渐被其他同义词所替代。
二、汉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设”
我们知道,佛教自东汉开始逐步由印度传入中国,其不仅对中国宗教的建设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即除了给汉语词汇增添了大量具有佛教色彩的新词外,也创造了许多双音词或多音词,并且使一些汉语原有词汇在词义上有所扩展。本节将通过分析汉语佛教文献中的文本对汉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设”一词加以考察。
通过检索《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发现,“施设”一词在《大正新脩大藏经》文本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也就是说,“施设”一词在佛教文献中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以下将以时间次序推进考察。
例(11)施设甘露饮食已即敷坐具。(后汉·安世高译《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例(12)行人答曰:“锭光佛今日当来,施设供养。”(后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以上为佛经翻译的早期即后汉佛经中出现的2例,而例(11)“施设甘露饮食”、例(12)“施设供养”中的“施设”均表示“陈设、布置”之意,作动词用。根据后来的用例可知,此种用法的“施设”在佛经中多后续“肴馔、饮食、供具、法会”之类的名词。进而,经检索三国时期的佛教及非佛教文献,均未发现“施设”用例的出现,而到了魏晋时期,
例(13)般若波罗蜜有是教说、有是施设、有是分别分部、有是宣示分流。(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
例(14)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想是梵行;施设是梵行;寒、热、饥、渴、苦、乐、忧、喜等悉是梵行。(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
例(15)重说曰。处施设相是色相。重说曰。有障阂相是色相。(符秦·僧伽跋澄译《鞞婆沙论》)
例(16)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例(17)我当正勤修身善行修语善行修意善行。我当施设种种方便修行布施调伏寂静。(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例(18)菩萨智风亦复如是。于一切处亦无所著。而能施设蕴处界等彼一切法。(宋·法护等译《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经分析以上例(13)至例(18)发现,魏晋至唐宋,“施设”在佛教文献中更偏重形而上意义的用法,其含义不再像之前一样表示具体的某个动作。根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有关的解释,“施设”在佛经中的含义为:“安立之义,建立之义,发起之义。唯识述记三末曰:‘言施设者,安立之异名。建立发起者,亦名施设。”另根据日本佛教学者水野弘元在《施设》③一文中的论证,得知汉译佛典中出现的“施设”一词,其原语对应于巴利文的“pabbatti”。如《长部》经典中有使用ayatana-pabbatti(处施设)、puggala-pabbatti(人施设)之语,此场合的施设是“设定教示”之意。
根据以上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和水野弘元《施设》一文对佛教文献中“施设”一词的解释可知,例(3)至例(6)的 “有是施设”、“施设是梵行”、“处施设”、“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中的“施设”都可以理解为水野弘元所说的“设定教示”之意。根据句意,所谓“施设”,大体相当于现代学术上的 “分类”、“事项”等。佛陀出于说法的方便而对世间一切事物进行分类,于是出现了各种“施设”。例如“处施设”即“处类”。如上所示,此含义的“施设”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的佛教文献。分析例(7)“我当施设种种方便”、例(8)“施设蕴处界”发现,此2例“施设”均可用“建立、安立”来解释。此含义的“施设”始用于唐代。
综合以上考察与分析发现,“施设”在佛教文献中含义丰富,归纳如下:
①陈设、布置。此含义出现于后汉时期,魏晋时期被“俗化”,用于非佛教文献。
②分类、事项。此含义出现于魏晋时期。
③建立、安立。此含义出现于唐代。
三、日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設”
佛教于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不仅融入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之中,而且给语言本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通过对日语词汇的研究可以发现,佛教文化对日语词汇具有深远影响。本节将通过分析日语佛教文献中的文本,对日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設”进行考察。
通过检索《大正藏》日僧所撰述的佛教文献部分,发现其中有大量的“施设”出现,现举出其中若干用例如下。
例(19)先破不成。何得破已。若言是事。现有施设。亦有安立。(平安·最澄撰《守护国界章》)
例(20)若诸菩萨已于戒师所三说求受菩萨金刚宝戒竟。若自杀。若教人教。若作坑岳。与人非人毒药。施设方便。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平安·最澄撰《授菩萨戒仪》)
例(21)理实佛在世小乘亦执化身以为极。然广建立施设差别。(平安·贞庆撰《法华开示抄》)
例(22)亦复三业修处施设供养。或复于一句未曾闻法。假说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盛火。(平安 愿晓等集 《金光明最胜王经玄枢》)
例(23)对向明星出现之时。施设香华二瓶。烧香发誓愿云。(镰仓·赖瑜撰《秘钞问答》)
例(24)进云。只如大檀越台旆亲送和尚入院。未审有何施设。(镰仓·高锋显日语侍者妙环等编《佛国禅师语录》)
例(25)理世俗者是假施设。故今云一往而论也。(江户·基辨撰《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
以上例(19)、例(20)、例(21)、例(24)的“现有施设”、“施设方便”、“建立施设差别”、“有何施设”中“施设”一词均表示“建立、安立”之意。例(22)、例(23)的“施设供养”、“施设香华”中“施设”均表示“陈设、布置”之意。例(25)“理世俗者是假施设”中“施设”应为“分别、分类”之意。换言之,通过以上7例可以大体推知,日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设”一词主要有三种含义。即其一,表示建立、安立;其二,表示陈设,布置;其三,表示分别、分类。对比以上汉语佛教文献中“施设”一词的含义可发现,两者含义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施设”一词通过佛教文献传入日本,而日僧在撰述佛教论典时基本沿用了汉译佛典的含义。
以上所举之例均为有日僧撰写的纯汉文文献,又经查阅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中的和汉混淆以及和文文献发现,在《正法眼藏》、《正法眼藏隨聞記》等文献中也有如下用例出现。
例(26)引導の發願すべし、「汝是畜生、發菩提心。」と施設すべし。(镰仓·道元撰 《正法眼藏》)
例(27)是コソ惡事ト見へタレドモ、是モ一段説法施設也。(镰仓·道元撰《正法眼藏隨聞記》)
以上2例中“施設”均表示“建立、设立、假立”之意。此二书为佛教思想著作,其中“施設”的用法也未脱离汉语佛教文献中“施设”的用法。进而,《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中其余著作中均无“施設”一词的出现。由此可知,至江户时代后期,“施設”一词并未脱离佛教文献而用于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
四、现代日语中的“施設”
根据“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施設”一词在明治以后较多出现于社会科学类及产业类文献中。
例(28)明治二十三年十月勅令第二百十五号小学校令施行ノ為メ要スル所ノ諸規則ハ今回悉ク之ヲ発布シタリ依リテ茲二普通教育ノ施設二関スル本大臣ノ意見ヲ表示スルコト左ノ如シ。(《改正学令彙纂》1890年)
例(29)山県内閣は、今後如何なる施設に出つべき乎、吾輩豈之をいふを得んや、然れども獅子の為す所は獅子之を為し、猫の為す所は猫の為す所なり、今後山県内閣の性質を知らば、且つ今日政事家の識見伎倆を知らば其の施設も亦略々忖度して違いざるを得べし。(《日本内閣論》1890年)
例(30)其の中には、特に大都会の学務課に向かって、低能児の為めに特別学校を施設するの必要あることを勧告致し……(《低能児教育法》1908年) 例(31)広場、体育競技場、遊園地、公園、公園式道路に付ては、此等相互間にのみ共通して居るけれども、然し他の公共施設に関するものとは全然異なった諸問題が存するのであるから……(《復興局調査彙報 第6号》1924年)
例(32)普通保険会社に於て現在行ひつつある被保険者福祉施設の主なるものは左の通りである。(《被保険者福祉問題資料 第5輯》1934年)
以上例(28)、例(29)“施設”均表示“施政方针”或可解释为“措施、安排”,作名词用。此种用法多以“教育施設”、“内閣の施設”等形式出现。也有类似“施設すべき事項”的用法,表示“实施(方针政策)”,作动词用,但用例较少。例(30)中“施設”表示“为某种目的而修建建筑物等”,作动词用;例(31)、例(32)中“施設”均表示“为某种目的所建立的设备”,作名词用。值得一提的是,“施設”还被作为“養護施設”、“児童福祉施設”、“ 老人福祉施設”的缩略语而使用,即作为儿童、老人福利设施而设立的收养所、福利院、养老院的简称,,而这种用法恰是现代日语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用法。若追溯,我们从一些旁证资料或许可以推知,由于日本许多寺庙中均设有福利院、养老院等福利设施,这与寺院在日本历史上的社会功能有关。如调查长野县圆福寺爱育园的历史发现,该儿童福利院成立于二战后。当时该寺主持藤本幸邦收养了3名战灾孤儿,并在全国发起了“一寺院一孤儿”的运动。寺院其本身作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或许因为战后全国各地寺院收养孤儿、老人之举,寺院便被作为各种“福祉施設”的代表,而“施设”一词也随着“福祉施設”影响的扩大,在现代日语中被泛化为一个不仅仅指代佛教意义,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名词。
五、结论
本文从词汇史的角度对汉语“施设”和日语“施設”的词义、用法进行了考察。汉语“施设”一词的使用始于汉代,古代汉语中“施设”表示“实施、施行;安排、安置;施展;陈设、布置”等意。汉以后,佛教文献中开始大量出现“施设”,除表示“陈设”、“布置”等意义外,主要表示“建立”、“安立”;“分别”、“分类”等意义。根据水野弘元的研究结论,“施设”当为相当于巴利语“pabbatti”的一个译词。隋唐乃至以后,“施设”随大量佛教文献传入日本,早期局限于佛教领域内使用,而到了明治时期,“施设”开始衍生出“实施方针政策”、“ 方针政策”、“措置安排”、“为某种目的而修建建筑物等或其设备”等含义。至于战后,“施設”被作为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的缩略语而被广泛使用,乃至成为现代日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汇。
参考文献:
[1]日本大辞典刊行会编集.日本国語大辞典[M].東京:株式会社小学館,1975.
[2]新村出编.広辞苑第五版[M].東京:岩波書店,1998:674.
[3]张秀华.略论佛教文化对日本语言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56-59
[4]大谷大学编.仏教が生んだ日本語[M].東京:毎日新聞社,2001:548.
[5]王脉.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J].东疆学刊,2007(1):81-84
[6]顾野王.大廣益會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8:42,80.
[7]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1,1659.
[8]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
[9]许慎撰.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47,137.
注释:
①本文将以“施设”表示汉语的“施设”,用“施設”表示日语的“施设”,以示区分。
②山西师范大学《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4.20版。
③引自佛缘网站http://www.foyuan.net/article-159092-1.
html
关键词:施设;施設;词汇史;佛教
一、古汉语“施设”①溯源
根据《汉籍全文检索系统》②可知,“施设”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史记》、《汉书》、《论衡》中均可查得“施设”一词。
例(1)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例(2)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汉书·尹翁归传》)
例(3)或曰:“通人之官,兰台令史,职校书定字,比夫太史、太柷,职在文书,无典民之用,不可施设。(王充《论衡》)
例(4)出口为言,集札为文,文辞施设,实情敷烈。(王充《论衡》)
从词义角度分析,例(1)中“施设”为“实施、施行”之意;例(2)、例(3)中“施设”为“安排、安置”之意;例(4)中“文辞施设,实情敷烈”可理解为“文辞书写出来,真实的情感就显现了。”此处“施设”可理解为“建立起来”之意。从句法角度分析,例(1)、(2)均以“所~”句形式出现,且《前汉纪》中有两例“施设”,也均以“所施设”形式出现。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施设”一词在汉代多以“所施设”这一句法形式出现。以上四例,“施设”均作动词用,即其前可加“所”、“不可”之类的虚词。
根据以上分析,汉代的“施设”作动词用,主要有如下含义:
①实施、施行。
②安排、安置。
③建立起来。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设”一词的使用量有明显增加,而其含义和用法也开始出现多样化。
例(5)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陈寿《三国志》)
例(6)孤乃然之,使为屯田都尉,施设田业。(陈寿《三国志》)
例(7)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在听事坐相待。(刘义庆《世说新语》)
例(8)太祝令以案奉玉璧牲体爵酒黍饭诸馔物,登,施设之。(沈约《宋书》)
例(9)无赖子弟,惰营产业,致于贫窭,无可施设,此何益于天下?(姚思廉《梁书》)
例(10)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陈寿《三国志》)
分析以上6例可知,例(5)“施设”表示“实施;施行”之意,例(6)“施设”表示“安排、安置”之意。此二种含义延续了汉代“施设”一词的含义,但在用法上增加了其后可续宾语的形式。例(7)、例(8)中“施设”均表示“陈设、布置”之意。例(9)、例(10)中“施设”均表示“施展”之意,此二种意义均未出现于汉代文献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增的含义。也就是说,“施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不仅在词义上有所扩展,在句法上也增加了后续宾语的形式。
根据以上考察,“施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增如下2种含义:
①陈设、布置。
②施展。
进而,经检索隋唐至民国的非佛教类文献发现,“施设”一词的使用尽管相当普遍,但是无论在词义或句法上都没有进一步发展。至于到了现代汉语阶段,“施设” 一词已几乎不再使用,而其各类含义的表达则逐渐被其他同义词所替代。
二、汉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设”
我们知道,佛教自东汉开始逐步由印度传入中国,其不仅对中国宗教的建设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即除了给汉语词汇增添了大量具有佛教色彩的新词外,也创造了许多双音词或多音词,并且使一些汉语原有词汇在词义上有所扩展。本节将通过分析汉语佛教文献中的文本对汉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设”一词加以考察。
通过检索《汉籍全文检索系统》发现,“施设”一词在《大正新脩大藏经》文本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也就是说,“施设”一词在佛教文献中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以下将以时间次序推进考察。
例(11)施设甘露饮食已即敷坐具。(后汉·安世高译《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例(12)行人答曰:“锭光佛今日当来,施设供养。”(后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
以上为佛经翻译的早期即后汉佛经中出现的2例,而例(11)“施设甘露饮食”、例(12)“施设供养”中的“施设”均表示“陈设、布置”之意,作动词用。根据后来的用例可知,此种用法的“施设”在佛经中多后续“肴馔、饮食、供具、法会”之类的名词。进而,经检索三国时期的佛教及非佛教文献,均未发现“施设”用例的出现,而到了魏晋时期,
例(13)般若波罗蜜有是教说、有是施设、有是分别分部、有是宣示分流。(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
例(14)若意业是梵行者,当知想是梵行;施设是梵行;寒、热、饥、渴、苦、乐、忧、喜等悉是梵行。(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
例(15)重说曰。处施设相是色相。重说曰。有障阂相是色相。(符秦·僧伽跋澄译《鞞婆沙论》)
例(16)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姚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例(17)我当正勤修身善行修语善行修意善行。我当施设种种方便修行布施调伏寂静。(唐·玄奘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例(18)菩萨智风亦复如是。于一切处亦无所著。而能施设蕴处界等彼一切法。(宋·法护等译《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经分析以上例(13)至例(18)发现,魏晋至唐宋,“施设”在佛教文献中更偏重形而上意义的用法,其含义不再像之前一样表示具体的某个动作。根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有关的解释,“施设”在佛经中的含义为:“安立之义,建立之义,发起之义。唯识述记三末曰:‘言施设者,安立之异名。建立发起者,亦名施设。”另根据日本佛教学者水野弘元在《施设》③一文中的论证,得知汉译佛典中出现的“施设”一词,其原语对应于巴利文的“pabbatti”。如《长部》经典中有使用ayatana-pabbatti(处施设)、puggala-pabbatti(人施设)之语,此场合的施设是“设定教示”之意。
根据以上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和水野弘元《施设》一文对佛教文献中“施设”一词的解释可知,例(3)至例(6)的 “有是施设”、“施设是梵行”、“处施设”、“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中的“施设”都可以理解为水野弘元所说的“设定教示”之意。根据句意,所谓“施设”,大体相当于现代学术上的 “分类”、“事项”等。佛陀出于说法的方便而对世间一切事物进行分类,于是出现了各种“施设”。例如“处施设”即“处类”。如上所示,此含义的“施设”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的佛教文献。分析例(7)“我当施设种种方便”、例(8)“施设蕴处界”发现,此2例“施设”均可用“建立、安立”来解释。此含义的“施设”始用于唐代。
综合以上考察与分析发现,“施设”在佛教文献中含义丰富,归纳如下:
①陈设、布置。此含义出现于后汉时期,魏晋时期被“俗化”,用于非佛教文献。
②分类、事项。此含义出现于魏晋时期。
③建立、安立。此含义出现于唐代。
三、日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設”
佛教于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不仅融入意识形态的诸多领域之中,而且给语言本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通过对日语词汇的研究可以发现,佛教文化对日语词汇具有深远影响。本节将通过分析日语佛教文献中的文本,对日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設”进行考察。
通过检索《大正藏》日僧所撰述的佛教文献部分,发现其中有大量的“施设”出现,现举出其中若干用例如下。
例(19)先破不成。何得破已。若言是事。现有施设。亦有安立。(平安·最澄撰《守护国界章》)
例(20)若诸菩萨已于戒师所三说求受菩萨金刚宝戒竟。若自杀。若教人教。若作坑岳。与人非人毒药。施设方便。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平安·最澄撰《授菩萨戒仪》)
例(21)理实佛在世小乘亦执化身以为极。然广建立施设差别。(平安·贞庆撰《法华开示抄》)
例(22)亦复三业修处施设供养。或复于一句未曾闻法。假说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盛火。(平安 愿晓等集 《金光明最胜王经玄枢》)
例(23)对向明星出现之时。施设香华二瓶。烧香发誓愿云。(镰仓·赖瑜撰《秘钞问答》)
例(24)进云。只如大檀越台旆亲送和尚入院。未审有何施设。(镰仓·高锋显日语侍者妙环等编《佛国禅师语录》)
例(25)理世俗者是假施设。故今云一往而论也。(江户·基辨撰《大乘法苑义林章师子吼钞》)
以上例(19)、例(20)、例(21)、例(24)的“现有施设”、“施设方便”、“建立施设差别”、“有何施设”中“施设”一词均表示“建立、安立”之意。例(22)、例(23)的“施设供养”、“施设香华”中“施设”均表示“陈设、布置”之意。例(25)“理世俗者是假施设”中“施设”应为“分别、分类”之意。换言之,通过以上7例可以大体推知,日语佛教文献中的“施设”一词主要有三种含义。即其一,表示建立、安立;其二,表示陈设,布置;其三,表示分别、分类。对比以上汉语佛教文献中“施设”一词的含义可发现,两者含义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施设”一词通过佛教文献传入日本,而日僧在撰述佛教论典时基本沿用了汉译佛典的含义。
以上所举之例均为有日僧撰写的纯汉文文献,又经查阅岩波书店《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中的和汉混淆以及和文文献发现,在《正法眼藏》、《正法眼藏隨聞記》等文献中也有如下用例出现。
例(26)引導の發願すべし、「汝是畜生、發菩提心。」と施設すべし。(镰仓·道元撰 《正法眼藏》)
例(27)是コソ惡事ト見へタレドモ、是モ一段説法施設也。(镰仓·道元撰《正法眼藏隨聞記》)
以上2例中“施設”均表示“建立、设立、假立”之意。此二书为佛教思想著作,其中“施設”的用法也未脱离汉语佛教文献中“施设”的用法。进而,《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中其余著作中均无“施設”一词的出现。由此可知,至江户时代后期,“施設”一词并未脱离佛教文献而用于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
四、现代日语中的“施設”
根据“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施設”一词在明治以后较多出现于社会科学类及产业类文献中。
例(28)明治二十三年十月勅令第二百十五号小学校令施行ノ為メ要スル所ノ諸規則ハ今回悉ク之ヲ発布シタリ依リテ茲二普通教育ノ施設二関スル本大臣ノ意見ヲ表示スルコト左ノ如シ。(《改正学令彙纂》1890年)
例(29)山県内閣は、今後如何なる施設に出つべき乎、吾輩豈之をいふを得んや、然れども獅子の為す所は獅子之を為し、猫の為す所は猫の為す所なり、今後山県内閣の性質を知らば、且つ今日政事家の識見伎倆を知らば其の施設も亦略々忖度して違いざるを得べし。(《日本内閣論》1890年)
例(30)其の中には、特に大都会の学務課に向かって、低能児の為めに特別学校を施設するの必要あることを勧告致し……(《低能児教育法》1908年) 例(31)広場、体育競技場、遊園地、公園、公園式道路に付ては、此等相互間にのみ共通して居るけれども、然し他の公共施設に関するものとは全然異なった諸問題が存するのであるから……(《復興局調査彙報 第6号》1924年)
例(32)普通保険会社に於て現在行ひつつある被保険者福祉施設の主なるものは左の通りである。(《被保険者福祉問題資料 第5輯》1934年)
以上例(28)、例(29)“施設”均表示“施政方针”或可解释为“措施、安排”,作名词用。此种用法多以“教育施設”、“内閣の施設”等形式出现。也有类似“施設すべき事項”的用法,表示“实施(方针政策)”,作动词用,但用例较少。例(30)中“施設”表示“为某种目的而修建建筑物等”,作动词用;例(31)、例(32)中“施設”均表示“为某种目的所建立的设备”,作名词用。值得一提的是,“施設”还被作为“養護施設”、“児童福祉施設”、“ 老人福祉施設”的缩略语而使用,即作为儿童、老人福利设施而设立的收养所、福利院、养老院的简称,,而这种用法恰是现代日语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用法。若追溯,我们从一些旁证资料或许可以推知,由于日本许多寺庙中均设有福利院、养老院等福利设施,这与寺院在日本历史上的社会功能有关。如调查长野县圆福寺爱育园的历史发现,该儿童福利院成立于二战后。当时该寺主持藤本幸邦收养了3名战灾孤儿,并在全国发起了“一寺院一孤儿”的运动。寺院其本身作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或许因为战后全国各地寺院收养孤儿、老人之举,寺院便被作为各种“福祉施設”的代表,而“施设”一词也随着“福祉施設”影响的扩大,在现代日语中被泛化为一个不仅仅指代佛教意义,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名词。
五、结论
本文从词汇史的角度对汉语“施设”和日语“施設”的词义、用法进行了考察。汉语“施设”一词的使用始于汉代,古代汉语中“施设”表示“实施、施行;安排、安置;施展;陈设、布置”等意。汉以后,佛教文献中开始大量出现“施设”,除表示“陈设”、“布置”等意义外,主要表示“建立”、“安立”;“分别”、“分类”等意义。根据水野弘元的研究结论,“施设”当为相当于巴利语“pabbatti”的一个译词。隋唐乃至以后,“施设”随大量佛教文献传入日本,早期局限于佛教领域内使用,而到了明治时期,“施设”开始衍生出“实施方针政策”、“ 方针政策”、“措置安排”、“为某种目的而修建建筑物等或其设备”等含义。至于战后,“施設”被作为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的缩略语而被广泛使用,乃至成为现代日语中的一个常用词汇。
参考文献:
[1]日本大辞典刊行会编集.日本国語大辞典[M].東京:株式会社小学館,1975.
[2]新村出编.広辞苑第五版[M].東京:岩波書店,1998:674.
[3]张秀华.略论佛教文化对日本语言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56-59
[4]大谷大学编.仏教が生んだ日本語[M].東京:毎日新聞社,2001:548.
[5]王脉.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J].东疆学刊,2007(1):81-84
[6]顾野王.大廣益會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8:42,80.
[7]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1,1659.
[8]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
[9]许慎撰.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47,137.
注释:
①本文将以“施设”表示汉语的“施设”,用“施設”表示日语的“施设”,以示区分。
②山西师范大学《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4.20版。
③引自佛缘网站http://www.foyuan.net/article-1590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