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通过对美、澳、英三国在职教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英国经验在我国本土化实践的研究,通过国家、自治区两个层面在职教体系建设方面的诉求研究,得出制度化建设在职教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发现宁夏缺乏中高职衔接的制度建设,缺乏政府引导的政策性文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过程监控不力或失位。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建设、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在做好宁夏中高职衔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制度建设;政府引导;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5-0182-02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是制度创新,也是事业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已有成果才能巩固,职业教育的基础条件才能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的功能才能更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进一步改提升。技能标准衔接、课程衔接、转段考核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几个关键因素,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地方政府、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中高职学校是参与职教体系建设的几个主要元素,五年一贯制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形式之一。
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两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将宁夏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宁夏定为中国内陆首个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试验区。这是国家对宁夏的新定位,宁夏区域发展的新目标,无疑也对宁夏第三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宁夏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战略性要求。中高职衔接成功的关键是看其专业是否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是否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1]。如何做到中高职衔接,如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将是各职业院校未来面对的重要课题。
建立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培养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培养大国工匠,提升我国现代制造业等领域尖端技术的攻关与创新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人的梦想。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政府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各类职业学校,再到各层次职业学校之间等等,是一个复杂、涉及面广的庞大体系。只有涉及职教体系建设的多个元素全部充分的参与进去,才有可能建立完善科学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宁夏属于西部内陆地区,如何构建宁夏的职教体系,在借鉴国外发达经验、国内发达省区经验的基础了,基于宁夏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宁夏“两区”建设的长远规划。
1 国内外职教体系建设现状
1) 美、澳、英三国的职教体系建设经验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改革的精华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衔接沟通。其主要依据卡尔·D·帕金斯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2006),该法案规定:凡是接受帕金斯法案下拨款的教育机构都必须开设至少一个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学习项目(Program of Study),项目中所提供的教学要保证高标准的文化课以及相关的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内容,而且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兼顾中等和高等后教育的衔接性,避免重复[2]。通过中高等教育机构之间、教育机构与行业之间、普通教育和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之间的沟通合作,有效保证了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中高职衔接。澳大利亚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体现在其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上,课程开发的依据主要是国家各个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制定的(ITAB),经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ANTA)批准后颁发的行业培训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都能够找到对口专业标准,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实施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英国有一套保证职业导向、能力本位、能力层级逐渐递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制度。在这套制度中,行业企业、专业机构、学校共同发挥作用。这套制度所使用的从职业资格到课程的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保证了学习者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套制度将资格作为课程组织依据而保证了学习者能力的逐步递进,从而保证了课程的上下衔接。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制度体现了国家职业框架下的课程开发原则,其原则保证了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性特性。
2) 英国职教体系建设经验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
2012年12月1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与英国文化协会共同主办的“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China-UK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Dialogue)”在北京召开。本次对话的主题是“推进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教育体系(Curriculim and Articulation for Improved TVET Systems)”。对话会充分展示了两国合作的成功经验及英国的分级学徒制成功经验已在我国广东、重庆、北京等地实现了本土化实践。广东省已初步构建了各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课程体系等,并在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及数控等专业推广实施。重庆市已初步完成了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北京通过分级制“课相”新理念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
3) 国家职教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有着深深的政策诉求。2002年颁布的《国务院關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念和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的要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012 年6月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要“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等方面的衔接。”2014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重新定位“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7 年1月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中职和高职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我国将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制度建设;政府引导;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5-0182-02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是制度创新,也是事业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发展已有成果才能巩固,职业教育的基础条件才能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的功能才能更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进一步改提升。技能标准衔接、课程衔接、转段考核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几个关键因素,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地方政府、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中高职学校是参与职教体系建设的几个主要元素,五年一贯制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形式之一。
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两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将宁夏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宁夏定为中国内陆首个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试验区。这是国家对宁夏的新定位,宁夏区域发展的新目标,无疑也对宁夏第三产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宁夏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战略性要求。中高职衔接成功的关键是看其专业是否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是否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以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1]。如何做到中高职衔接,如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将是各职业院校未来面对的重要课题。
建立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培养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培养大国工匠,提升我国现代制造业等领域尖端技术的攻关与创新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人的梦想。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政府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各类职业学校,再到各层次职业学校之间等等,是一个复杂、涉及面广的庞大体系。只有涉及职教体系建设的多个元素全部充分的参与进去,才有可能建立完善科学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宁夏属于西部内陆地区,如何构建宁夏的职教体系,在借鉴国外发达经验、国内发达省区经验的基础了,基于宁夏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宁夏“两区”建设的长远规划。
1 国内外职教体系建设现状
1) 美、澳、英三国的职教体系建设经验
美国职业生涯教育改革的精华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衔接沟通。其主要依据卡尔·D·帕金斯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2006),该法案规定:凡是接受帕金斯法案下拨款的教育机构都必须开设至少一个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学习项目(Program of Study),项目中所提供的教学要保证高标准的文化课以及相关的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内容,而且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兼顾中等和高等后教育的衔接性,避免重复[2]。通过中高等教育机构之间、教育机构与行业之间、普通教育和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之间的沟通合作,有效保证了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中高职衔接。澳大利亚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体现在其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上,课程开发的依据主要是国家各个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制定的(ITAB),经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ANTA)批准后颁发的行业培训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都能够找到对口专业标准,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实施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英国有一套保证职业导向、能力本位、能力层级逐渐递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制度。在这套制度中,行业企业、专业机构、学校共同发挥作用。这套制度所使用的从职业资格到课程的一体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保证了学习者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套制度将资格作为课程组织依据而保证了学习者能力的逐步递进,从而保证了课程的上下衔接。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制度体现了国家职业框架下的课程开发原则,其原则保证了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性特性。
2) 英国职教体系建设经验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
2012年12月1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与英国文化协会共同主办的“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China-UK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Dialogue)”在北京召开。本次对话的主题是“推进中高职衔接,构建现代职教育体系(Curriculim and Articulation for Improved TVET Systems)”。对话会充分展示了两国合作的成功经验及英国的分级学徒制成功经验已在我国广东、重庆、北京等地实现了本土化实践。广东省已初步构建了各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课程体系等,并在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及数控等专业推广实施。重庆市已初步完成了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构建。北京通过分级制“课相”新理念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
3) 国家职教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
在我国中高职衔接有着深深的政策诉求。2002年颁布的《国务院關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念和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的要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012 年6月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要“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等方面的衔接。”2014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重新定位“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7 年1月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中职和高职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我国将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