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小马驹驮着一袋麦子去磨坊磨面,天下雨路滑,小马驹摔瘸了腿。这下小马驹绝望了。妈妈说:“儿子,成长的道路上哪里会没有个磕磕绊绊的,你以后就用这根拐杖吧。”小马驹就用这根拐杖走路,翻山过河,驮麦子去磨坊。拐杖成了小马驹的一条腿。小马驹天天拐杖不离手,走到哪里拐杖就拄到哪里。有一天,狼狗把小马驹的拐杖叼走了,小马驹因为没有拐杖,结果在去磨坊的路上掉进河里淹死了。
请以“拐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提示语讲述了一匹小马驹与拐杖的故事。小马驹用拐杖克服困难了瘸腿的困难,可以走路,甚至可以翻山过河,驮麦子去磨坊;但是小马驹过分依赖拐杖,结果丢了性命。
这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拐杖。这拐杖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它可能是一本书,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能是别人的帮助,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鼓励;还可能是自己一种希望、理想、信念等。
这些拐杖,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不同的作用,它可能帮助我们树立信念,扫除障碍,克服苦难;也可能让我们丧失独立,变得胆小懦弱,甚至灵魂缺钙……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从拐杖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来立意。
文章可以记叙,记叙自己以理想信念为拐杖的一段成长经历;也可以议论,议论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为子女作拐杖的危害;还可以编故事,编写一个关于“拐杖”的警策的故事。
[相关素材]
1.12岁的雷震霄趴在奶奶强恒英的背上出了家门,他的同学马爱淼在边上帮他拿着书包。老人背累了,就让小震霄下来扶着她慢慢走……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淮南市田家庵区铁路新村里。身患罕见疾病的小震霄,为了上学,只能借助年过七旬的奶奶的脊背“行走”,奶奶是他成长路上的“拐杖”。
2.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据说可以医治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给他一条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祈求上帝帮助我,教我在没有一条腿之后,也知道如何生活。”
3.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有一根普普通通的手杖,但那上面却有直面每一次失败的神奇魔力。因为,一生坎坷的巴尔扎克以决不向命运低头的气概,在手杖上刻下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也正是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巴尔扎克,克服重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写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人间喜剧》。
4.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优秀习作一]
拐 杖
张雪娇
书房里,横架着一根拐杖,那是爷爷遗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我像日本武士崇拜武士刀一样崇拜着爷爷的拐杖。每当我站在书房,凝神地望着拐杖时,我全身都充满了力量,觉得有一种新的力量在支撑着我。
在我记忆中,爷爷总是在夕阳下,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的榆树下,等待我放学回来。当我从山脚冒出半个头来时,爷爷就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到我的跟前,我握着拐杖的一端,跟在他的后面慢慢地走。一幅祖孙放学图,诗意了我的童年。
我扶着爷爷的拐杖走过了泥泞,走过了坎坷,走过了风雨,从未摔倒,也从未受伤。也许是爷爷的拐杖不断地给我传递力量的缘故吧。后来,我长得比爷爷的拐杖还高了,就上了中学。中学在镇上,没有了爷爷拐杖的搀扶,我独自一个人上学,一个人翻山渡河,风里来,雨里去。
这一路,我走得战战兢兢的。
有一天,风刮得狂,雪下得紧。我冻得瑟瑟发抖,一不留神,一个趔趄摔下了山坡,眼前一片漆黑,就昏倒过去了。等我苏醒过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爷爷正坐在我的床边,关切地望着我,他的拐杖搁在我的床头。我伸手抓住拐杖,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爷爷说:“拐杖只能搀扶你一时,不能搀扶你一生,自己的路还是靠自己去走,男孩子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爷爷固执地把拐杖拿开了。
爷爷的话令我醍醐灌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顽强地训练走路,一边强忍着痛苦学习。没有拐杖,单脚难以保持平衡,我常常跌倒在地。每当我气馁时,我就想起爷爷的话,手里仿佛有了一根拐杖,支撑着我不放弃。我的脚很快就康复了,爷爷却越来越老了,整天拐杖不离手。
上高中了,学习越来越吃力。我想辍学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打工。那天,我鼓足勇气,来到爷爷的跟前,想跟爷爷道别。爷爷一手扶着拐杖,一手拿着相片,神情严肃地端详着。那是爷爷在部队立功受奖时的照片。我瞥了一眼爷爷的拐杖,朴素、坚实、不离不弃,一如我的爷爷,我又把话咽下去了。
在我快要独立的时候,爷爷走了。他把拐杖留给了我。
[点评]
文章以“拐杖”为载体,讲述了一个祖孙情深的感人故事。作者从实物拐杖和精神拐杖两个层面来构思,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爷爷对我的关爱。文章以倒叙开头,点题巧妙。在回忆之中,以时间为序,记叙爷爷对我的关怀,拐杖由实而虚,逐层深化。文章处处突出拐杖的力量。作者善于营造氛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关爱之情。小时候,放学祖孙行走图温馨而富有诗意;长大后,爷爷严格教育,精神鼓励,成为我健康成长的精神财富。
[优秀习作二]
拐 杖
牟玉雪
给瘸腿的人一支拐杖,就等于给了他一条腿;给盲人一支拐杖,就如同给了他一只眼睛;给老人一支拐杖,就好似给了他一份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拐杖给了不需要的人,不仅没有帮助到对方,反而害了对方。
如果一味地给别人拐杖,就会使对方养成依赖性。而那些大事小事都需要他人替自己拿主意,自己不敢决断,不能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长此以往,生活自理能力就会变差,在工作上独立创新性就不强,在人际交往中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其中最典型的,就数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了。他们是生理健全的“残疾人”,是需要拐杖搀扶行走的“可怜虫”。
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疼爱子女天经地义,但是父母不能在“心疼”、“爱护”的名义下包办代替孩子自己的事情,时时处处给他们以“拐杖”。如果长期下去,就会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长大的权利,不小心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些父母喜欢“控制”,只有将一切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才能心安。他们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却不知道耽误了孩子成熟的机会。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说这样的话:“不行,我儿子没有我不行,我必须得去!”我们也经常看到,父母为子女洗衣、煮饭,找学校,找工作,找住房,甚至找对象。
在滚滚的留学潮中,有些留学生因为独立能力差,于是有些家长便向校方提出陪读请求,遭到校方的拒绝。因此,部分海外院校明确表示拒收中国留学生。“孩子要自己租房子,在那边吃不到中国菜,又没人给他洗衣服,想起来就心碎。”有一胡女士如是说。可是胡女士却忽略了,这些事情孩子可以自己解决,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呢?能帮儿子一时,还能帮儿子一世?
适时地给人拐杖,但不能处处给人拐杖。就算有风,就算有雨,就算我们羽翼未丰,自己的路还得自己去走。有句歌词唱得好:“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如果,我们的父母不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孩子们怎么可能在生活中长大,又怎么能经得起今后的风吹雨打?我们看到过温室里的苗,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绿油油的,粗壮壮的,可是一旦移植到温室之外,在风吹日晒下,很快就枯萎了。如今,我们的父母不正是以爱的名义,为自己的子女营造这样的温室吗?我们呼唤天下父母扔掉“拐杖”,让孩子健康成长!
趋乐避苦,人之本性,有个“拐杖”可以使人生之路好走点,无可厚非。然而,过度依赖,“拐杖”则会变成“拐障”。尝试扔掉“拐杖”,独立处理问题,才是挣脱“无助”泥潭的必由之路。
[点评]
“一味给人‘拐杖’,不仅不能帮人,反而害人”,文章观点正确、鲜明。文章结尾提出“扔掉‘拐杖’,让孩子健康成长”,解决问题自然巧妙。文章分析透彻,事例典型,逻辑严谨,恰当引用,增添了语言内涵。
一天,小马驹驮着一袋麦子去磨坊磨面,天下雨路滑,小马驹摔瘸了腿。这下小马驹绝望了。妈妈说:“儿子,成长的道路上哪里会没有个磕磕绊绊的,你以后就用这根拐杖吧。”小马驹就用这根拐杖走路,翻山过河,驮麦子去磨坊。拐杖成了小马驹的一条腿。小马驹天天拐杖不离手,走到哪里拐杖就拄到哪里。有一天,狼狗把小马驹的拐杖叼走了,小马驹因为没有拐杖,结果在去磨坊的路上掉进河里淹死了。
请以“拐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点拨]
提示语讲述了一匹小马驹与拐杖的故事。小马驹用拐杖克服困难了瘸腿的困难,可以走路,甚至可以翻山过河,驮麦子去磨坊;但是小马驹过分依赖拐杖,结果丢了性命。
这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拐杖。这拐杖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它可能是一本书,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可能是别人的帮助,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鼓励;还可能是自己一种希望、理想、信念等。
这些拐杖,对我们的成长起到不同的作用,它可能帮助我们树立信念,扫除障碍,克服苦难;也可能让我们丧失独立,变得胆小懦弱,甚至灵魂缺钙……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可以从拐杖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来立意。
文章可以记叙,记叙自己以理想信念为拐杖的一段成长经历;也可以议论,议论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为子女作拐杖的危害;还可以编故事,编写一个关于“拐杖”的警策的故事。
[相关素材]
1.12岁的雷震霄趴在奶奶强恒英的背上出了家门,他的同学马爱淼在边上帮他拿着书包。老人背累了,就让小震霄下来扶着她慢慢走……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淮南市田家庵区铁路新村里。身患罕见疾病的小震霄,为了上学,只能借助年过七旬的奶奶的脊背“行走”,奶奶是他成长路上的“拐杖”。
2.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据说可以医治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给他一条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祈求上帝帮助我,教我在没有一条腿之后,也知道如何生活。”
3.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有一根普普通通的手杖,但那上面却有直面每一次失败的神奇魔力。因为,一生坎坷的巴尔扎克以决不向命运低头的气概,在手杖上刻下这样一句话:“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也正是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巴尔扎克,克服重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写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人间喜剧》。
4.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优秀习作一]
拐 杖
张雪娇
书房里,横架着一根拐杖,那是爷爷遗留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我像日本武士崇拜武士刀一样崇拜着爷爷的拐杖。每当我站在书房,凝神地望着拐杖时,我全身都充满了力量,觉得有一种新的力量在支撑着我。
在我记忆中,爷爷总是在夕阳下,拄着拐杖,站在村口的榆树下,等待我放学回来。当我从山脚冒出半个头来时,爷爷就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到我的跟前,我握着拐杖的一端,跟在他的后面慢慢地走。一幅祖孙放学图,诗意了我的童年。
我扶着爷爷的拐杖走过了泥泞,走过了坎坷,走过了风雨,从未摔倒,也从未受伤。也许是爷爷的拐杖不断地给我传递力量的缘故吧。后来,我长得比爷爷的拐杖还高了,就上了中学。中学在镇上,没有了爷爷拐杖的搀扶,我独自一个人上学,一个人翻山渡河,风里来,雨里去。
这一路,我走得战战兢兢的。
有一天,风刮得狂,雪下得紧。我冻得瑟瑟发抖,一不留神,一个趔趄摔下了山坡,眼前一片漆黑,就昏倒过去了。等我苏醒过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爷爷正坐在我的床边,关切地望着我,他的拐杖搁在我的床头。我伸手抓住拐杖,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爷爷说:“拐杖只能搀扶你一时,不能搀扶你一生,自己的路还是靠自己去走,男孩子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爷爷固执地把拐杖拿开了。
爷爷的话令我醍醐灌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顽强地训练走路,一边强忍着痛苦学习。没有拐杖,单脚难以保持平衡,我常常跌倒在地。每当我气馁时,我就想起爷爷的话,手里仿佛有了一根拐杖,支撑着我不放弃。我的脚很快就康复了,爷爷却越来越老了,整天拐杖不离手。
上高中了,学习越来越吃力。我想辍学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打工。那天,我鼓足勇气,来到爷爷的跟前,想跟爷爷道别。爷爷一手扶着拐杖,一手拿着相片,神情严肃地端详着。那是爷爷在部队立功受奖时的照片。我瞥了一眼爷爷的拐杖,朴素、坚实、不离不弃,一如我的爷爷,我又把话咽下去了。
在我快要独立的时候,爷爷走了。他把拐杖留给了我。
[点评]
文章以“拐杖”为载体,讲述了一个祖孙情深的感人故事。作者从实物拐杖和精神拐杖两个层面来构思,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爷爷对我的关爱。文章以倒叙开头,点题巧妙。在回忆之中,以时间为序,记叙爷爷对我的关怀,拐杖由实而虚,逐层深化。文章处处突出拐杖的力量。作者善于营造氛围,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关爱之情。小时候,放学祖孙行走图温馨而富有诗意;长大后,爷爷严格教育,精神鼓励,成为我健康成长的精神财富。
[优秀习作二]
拐 杖
牟玉雪
给瘸腿的人一支拐杖,就等于给了他一条腿;给盲人一支拐杖,就如同给了他一只眼睛;给老人一支拐杖,就好似给了他一份力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拐杖给了不需要的人,不仅没有帮助到对方,反而害了对方。
如果一味地给别人拐杖,就会使对方养成依赖性。而那些大事小事都需要他人替自己拿主意,自己不敢决断,不能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长此以往,生活自理能力就会变差,在工作上独立创新性就不强,在人际交往中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其中最典型的,就数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了。他们是生理健全的“残疾人”,是需要拐杖搀扶行走的“可怜虫”。
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疼爱子女天经地义,但是父母不能在“心疼”、“爱护”的名义下包办代替孩子自己的事情,时时处处给他们以“拐杖”。如果长期下去,就会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长大的权利,不小心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些父母喜欢“控制”,只有将一切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才能心安。他们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却不知道耽误了孩子成熟的机会。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说这样的话:“不行,我儿子没有我不行,我必须得去!”我们也经常看到,父母为子女洗衣、煮饭,找学校,找工作,找住房,甚至找对象。
在滚滚的留学潮中,有些留学生因为独立能力差,于是有些家长便向校方提出陪读请求,遭到校方的拒绝。因此,部分海外院校明确表示拒收中国留学生。“孩子要自己租房子,在那边吃不到中国菜,又没人给他洗衣服,想起来就心碎。”有一胡女士如是说。可是胡女士却忽略了,这些事情孩子可以自己解决,为什么要越俎代庖呢?能帮儿子一时,还能帮儿子一世?
适时地给人拐杖,但不能处处给人拐杖。就算有风,就算有雨,就算我们羽翼未丰,自己的路还得自己去走。有句歌词唱得好:“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如果,我们的父母不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孩子们怎么可能在生活中长大,又怎么能经得起今后的风吹雨打?我们看到过温室里的苗,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绿油油的,粗壮壮的,可是一旦移植到温室之外,在风吹日晒下,很快就枯萎了。如今,我们的父母不正是以爱的名义,为自己的子女营造这样的温室吗?我们呼唤天下父母扔掉“拐杖”,让孩子健康成长!
趋乐避苦,人之本性,有个“拐杖”可以使人生之路好走点,无可厚非。然而,过度依赖,“拐杖”则会变成“拐障”。尝试扔掉“拐杖”,独立处理问题,才是挣脱“无助”泥潭的必由之路。
[点评]
“一味给人‘拐杖’,不仅不能帮人,反而害人”,文章观点正确、鲜明。文章结尾提出“扔掉‘拐杖’,让孩子健康成长”,解决问题自然巧妙。文章分析透彻,事例典型,逻辑严谨,恰当引用,增添了语言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