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西死了。
这头黑熊在七年前就挣扎在生死边缘,但它顽强地活过了32岁,这相当于人类90岁的高龄。
成都北郊26公里处的龙桥黑熊救助中心是它生命的最后慰藉地。它被安葬在救护中心的墓园里,在那还有90余位同伴陪着它。
它们的坟前有一块刻着名字和生卒年月的小石头。每一头熊离去的年份是确定的,但是它们来到世间的年份却刻着相同的“?”。
它们曾被囚于牢笼之中,肚皮上有一个直通胆囊、永不闭合的伤口,用来输出胆汁。
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们卑贱而痛苦地活着,只是人类赚钱的工具 。希望它们重归自然的人们仍试图给这些“取胆熊”以最后的尊严……
弗兰西的黄昏恋
亚洲动物基金会的创办人谢罗便臣至今都难以忘记2002年末营救弗兰西时看到的情形:它被残忍地锯掉了犬牙、剁掉了爪尖,下巴底下有一个巨大的脓肿,腹部的伤口正流着胆汁和脓液,身上光光的,没有什么毛;它有一个“正常”大小的熊脑袋,却拖着一副发育不成熟的矮小身体。被关进狭小铁笼抽了20多年的胆汁,弗兰西失去了熊的体魄,也失去了熊的尊严。
来到救护中心一个月,兽医就表示担忧:弗兰西存在持续的呼吸障碍,肺部也有问题,情况看起来很不妙。但让谢罗便臣吃惊的是七年后,弗兰西仍然以自己一贯的方式挑战着兽医学和常理。它还在快乐地蹒跚前行,享受着生活,并由自己决定到底什么时候才放弃。
更为神奇的是,弗兰西这位充满“幽默感”的侏儒“老太太”在迟暮之年竟迎来了它的“爱情”。它叫鲁伯特,能够包容弗兰西所有的“缺点”。抽胆汁同样带给鲁伯特无法愈合的创伤,细菌侵入了大脑,它变成了一只“智障熊”。它常常迷路,从笼舍到草场,它只记得一条路——顺着墙根走,并且不止一次触到电网。然而,它给弗兰西的爱却是无私而慷慨的。
在寒冷的冬日,弗兰西娇小的身体紧紧依偎着鲁伯特取暖。当鲁伯特睡热了铺着稻草的床,弗兰西就把它“赶走”,再躺上去呼呼大睡。享用美食时,弗兰西有一个古怪的习惯,它会小心翼翼地用它那失去了指甲的手掌攥起小西红柿,然后举起手臂把它们从肩头甩出去,如果鲁伯特碰巧靠得很近,它的鼻子就会遭遇“啪”的一击。鲁伯特只得退远些,直到弗兰西吃饱了,它才折返回来解决掉剩余的食物。它们就像一个狡黠老妇人与一位温厚老先生的奇妙组合,相伴着度过生命里最后的时光。
2009年10月7日,弗兰西享用完剥了皮的葡萄、狗粮以及一张肉馅饼之后,在麻醉剂的作用下沉沉睡去了。在最后的日子里,腹胀和心肺衰竭折磨着弗兰西,持续的治疗已经于事无补。就在弗兰西走后没多久,鲁伯特也到那个世界陪伴它去了。
狗一样温顺的眼神
来自亚洲动物基金会的资料显示,“活熊取胆”于上世纪80年代由朝鲜传入中国,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手段。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养熊业空前繁盛。至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允许活熊取胆业合法存在的国家。
在当时的背景下,参观熊场推销熊胆甚至成为旅行团的旅游项目。1993年,英国人谢罗便臣跟随一个旅行团走进熊场。一头母熊从牢笼用力地伸出爪子,没有犹豫,谢罗便臣违反常理地握住了那只爪子。母熊没有任何伤害她的意思,只是有节奏地捏了捏她的手指,谢罗便臣认为这是母熊在求救。从此她把拯救这些取胆熊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1998年,亚洲动物基金会成立。1999年,四川省林业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亚洲动物基金会决定三方合作,开始救助黑熊。2000年,亚洲动物基金会成立了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按照协议,亚洲动物基金会计划救助500头取胆熊,并把“淘汰养熊业”作为合作的最终目标。
安德鲁就这样成为“1号”熊。它是一个有着2.2米身高的“大块头”,兽医从它的肚子里取出一根7厘米长的导管,并切除病变的胆囊,才使它得以存活下来。安德鲁在熊场失去了左前掌,这只熊掌或许已经变成了盘中餐进到人们的肚子里了。现在它只能靠三条腿走路,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熊的“领袖”。它照顾着弱小的熊;当同伴们爆发“战争”的时候,它大吼一声,平息争斗;面对人,它却有着友善的、狗一样温顺的眼神。
安德鲁的生命定格在2006年9月6日。兽医在最后的手术中,剖开了安德鲁的腹部——肝脏大约只剩5%能正常工作,大大小小足有300多个恶性肿瘤挂满了腹腔。即便是这样,安德鲁在死去的前一天,还是撅着嘴巴,吃下了一块西红柿、半盒酸奶和一块蓝莓松饼。它忍着病痛顽强地活着,直到最后一日。
现在的它们
墓园外,活着的取胆熊另有一番天地。
早晨,新鲜的蔬菜水果被放置在凿了洞的特制木桩里,它们走出笼门,立起身体就能品尝到美味;晚上,它们回到整洁舒适的笼舍,在铺满稻草的摇床上可以安享美梦。涂抹着蜂蜜和果汁的各式玩具遍布草场,它们可以荡秋千、攀爬木桩、游泳戏水或者慵懒地晒太阳。每一头熊都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打开熊的冰箱,有牛奶、花生酱、果汁、乳酪、藏着药物的棉花糖,甚至还有李锦记牌蚝油汁——用于改善它们的口味。专业的饲养员和兽医密切地关注着它们,并对不同的熊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计划。饲养员张成金笑着说:“我也想过熊一样的幸福生活。”
这位29岁的小伙子,现在专职照顾棕熊凯撒的生活。曾经暴躁的凯撒正在逐渐转变对人的态度,尽管它身上依稀可见的伤痕仍提醒着人们对它的伤害。凯撒到救护中心后,它的主人曾经从天津千里迢迢赶到成都,看到凯撒被照顾得很好才放心地回去了。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面,在特定的时刻会被激发出来……
这头黑熊在七年前就挣扎在生死边缘,但它顽强地活过了32岁,这相当于人类90岁的高龄。
成都北郊26公里处的龙桥黑熊救助中心是它生命的最后慰藉地。它被安葬在救护中心的墓园里,在那还有90余位同伴陪着它。
它们的坟前有一块刻着名字和生卒年月的小石头。每一头熊离去的年份是确定的,但是它们来到世间的年份却刻着相同的“?”。
它们曾被囚于牢笼之中,肚皮上有一个直通胆囊、永不闭合的伤口,用来输出胆汁。
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们卑贱而痛苦地活着,只是人类赚钱的工具 。希望它们重归自然的人们仍试图给这些“取胆熊”以最后的尊严……
弗兰西的黄昏恋
亚洲动物基金会的创办人谢罗便臣至今都难以忘记2002年末营救弗兰西时看到的情形:它被残忍地锯掉了犬牙、剁掉了爪尖,下巴底下有一个巨大的脓肿,腹部的伤口正流着胆汁和脓液,身上光光的,没有什么毛;它有一个“正常”大小的熊脑袋,却拖着一副发育不成熟的矮小身体。被关进狭小铁笼抽了20多年的胆汁,弗兰西失去了熊的体魄,也失去了熊的尊严。
来到救护中心一个月,兽医就表示担忧:弗兰西存在持续的呼吸障碍,肺部也有问题,情况看起来很不妙。但让谢罗便臣吃惊的是七年后,弗兰西仍然以自己一贯的方式挑战着兽医学和常理。它还在快乐地蹒跚前行,享受着生活,并由自己决定到底什么时候才放弃。
更为神奇的是,弗兰西这位充满“幽默感”的侏儒“老太太”在迟暮之年竟迎来了它的“爱情”。它叫鲁伯特,能够包容弗兰西所有的“缺点”。抽胆汁同样带给鲁伯特无法愈合的创伤,细菌侵入了大脑,它变成了一只“智障熊”。它常常迷路,从笼舍到草场,它只记得一条路——顺着墙根走,并且不止一次触到电网。然而,它给弗兰西的爱却是无私而慷慨的。
在寒冷的冬日,弗兰西娇小的身体紧紧依偎着鲁伯特取暖。当鲁伯特睡热了铺着稻草的床,弗兰西就把它“赶走”,再躺上去呼呼大睡。享用美食时,弗兰西有一个古怪的习惯,它会小心翼翼地用它那失去了指甲的手掌攥起小西红柿,然后举起手臂把它们从肩头甩出去,如果鲁伯特碰巧靠得很近,它的鼻子就会遭遇“啪”的一击。鲁伯特只得退远些,直到弗兰西吃饱了,它才折返回来解决掉剩余的食物。它们就像一个狡黠老妇人与一位温厚老先生的奇妙组合,相伴着度过生命里最后的时光。
2009年10月7日,弗兰西享用完剥了皮的葡萄、狗粮以及一张肉馅饼之后,在麻醉剂的作用下沉沉睡去了。在最后的日子里,腹胀和心肺衰竭折磨着弗兰西,持续的治疗已经于事无补。就在弗兰西走后没多久,鲁伯特也到那个世界陪伴它去了。
狗一样温顺的眼神
来自亚洲动物基金会的资料显示,“活熊取胆”于上世纪80年代由朝鲜传入中国,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手段。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养熊业空前繁盛。至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允许活熊取胆业合法存在的国家。
在当时的背景下,参观熊场推销熊胆甚至成为旅行团的旅游项目。1993年,英国人谢罗便臣跟随一个旅行团走进熊场。一头母熊从牢笼用力地伸出爪子,没有犹豫,谢罗便臣违反常理地握住了那只爪子。母熊没有任何伤害她的意思,只是有节奏地捏了捏她的手指,谢罗便臣认为这是母熊在求救。从此她把拯救这些取胆熊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1998年,亚洲动物基金会成立。1999年,四川省林业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亚洲动物基金会决定三方合作,开始救助黑熊。2000年,亚洲动物基金会成立了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按照协议,亚洲动物基金会计划救助500头取胆熊,并把“淘汰养熊业”作为合作的最终目标。
安德鲁就这样成为“1号”熊。它是一个有着2.2米身高的“大块头”,兽医从它的肚子里取出一根7厘米长的导管,并切除病变的胆囊,才使它得以存活下来。安德鲁在熊场失去了左前掌,这只熊掌或许已经变成了盘中餐进到人们的肚子里了。现在它只能靠三条腿走路,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熊的“领袖”。它照顾着弱小的熊;当同伴们爆发“战争”的时候,它大吼一声,平息争斗;面对人,它却有着友善的、狗一样温顺的眼神。
安德鲁的生命定格在2006年9月6日。兽医在最后的手术中,剖开了安德鲁的腹部——肝脏大约只剩5%能正常工作,大大小小足有300多个恶性肿瘤挂满了腹腔。即便是这样,安德鲁在死去的前一天,还是撅着嘴巴,吃下了一块西红柿、半盒酸奶和一块蓝莓松饼。它忍着病痛顽强地活着,直到最后一日。
现在的它们
墓园外,活着的取胆熊另有一番天地。
早晨,新鲜的蔬菜水果被放置在凿了洞的特制木桩里,它们走出笼门,立起身体就能品尝到美味;晚上,它们回到整洁舒适的笼舍,在铺满稻草的摇床上可以安享美梦。涂抹着蜂蜜和果汁的各式玩具遍布草场,它们可以荡秋千、攀爬木桩、游泳戏水或者慵懒地晒太阳。每一头熊都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打开熊的冰箱,有牛奶、花生酱、果汁、乳酪、藏着药物的棉花糖,甚至还有李锦记牌蚝油汁——用于改善它们的口味。专业的饲养员和兽医密切地关注着它们,并对不同的熊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计划。饲养员张成金笑着说:“我也想过熊一样的幸福生活。”
这位29岁的小伙子,现在专职照顾棕熊凯撒的生活。曾经暴躁的凯撒正在逐渐转变对人的态度,尽管它身上依稀可见的伤痕仍提醒着人们对它的伤害。凯撒到救护中心后,它的主人曾经从天津千里迢迢赶到成都,看到凯撒被照顾得很好才放心地回去了。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面,在特定的时刻会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