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听语文老师说起,现在的作文课都不知道该怎么上了,一臉困惑和迷惘。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在试图寻找一种能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和掌握的方法和技巧,可学来学去却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对作文深感头疼: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其实,作文应该是一个自由个体对生活、对生命的倾诉,是纯净的快乐的文字表述,不应包含任何功利成份。但是,我们当前无论是学生作文,还是教师的作文教学,还仍然存在被“考试”的功利目的所左右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多的向学生灌输习作技巧,用条条框框去限制约束学生,学生为了获取作文高分,也总是按照老师的作文模式去运作,说一些言不由衷的空话、假话。长此以往,学生不去写心里想说的话,不愿写自己做过的事,或者干脆照《作文选》抄一篇了事,写出的作文也就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了。学生想说的话长时间得不到倾诉,得不到宣泄,个性得不到自由放飞,就会对作文产生恐惧感而导致不会作文。
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教学更显重要。因此,我们小学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标,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尊重学生个体,尊重个性体验,是作文教学的本质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倡“写作是为了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提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觉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还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应把作文技巧当作重点,而应多渠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思路,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及有创意的表达。
一、利用课文阅读,挖掘习作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每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好习作范本,我上语文课几乎每堂都将作文教学贯穿其中,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对于优等生来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能不同程度仿照课文写出自己所观察的生活也算是个性化的体现。如中年级的《我爱故乡的杨梅》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顿水果大餐,知道怎么去写自己喜爱的水果,学完课文后,练笔中一篇篇《我爱故乡的桔子》《故乡的草莓》等等让孩子们个个妙笔生花,让孩子明白作文就是如此来得容易。
二、调动生活体验,拓宽习作思路。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那么如何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尤为重要。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学生与学生交流,往往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上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会激发学生灵感的火花。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尽量少讲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字眼,让学生在小组或同桌之间各抒己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只有学生自己有过生活体验,他才感觉有话说,才有话要说。从交流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能写好。
三、自主选择内容,鼓励创意表达。每单元习作提供几个内容,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想说,最想写的,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教师只提供习作的范围,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题材,不给时间字数的限制,让孩子们“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情,我们应以此为导向.创造条件让学生高扬起天马行空的个性化行文的理想。率性而作,无所粉饰,无所遮掩,任凭学生思想驰骋,以调动其倾诉的积极性,让习作成为学生个性的宣扬。只有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说真话,敢说实话,直抒胸臆,这样的习作才有真情实感。让作文成为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让学生的笔端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只有当学生用笔倾泻自己心情的时候,其个性才得到真正的张扬,其心灵才得到自由放飞!
四、扩大课外阅读,注意平时积累。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厚积薄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注意平时的积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手抄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表达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学生只有广泛博纳、有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作文才会娓娓道来,才会生动感人。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只要我们教者在作文教学中,放弃功利目的,还孩子们心灵、语言的自由,到那时,学生定会说:作文,写你也容易。
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教学更显重要。因此,我们小学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标,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尊重学生个体,尊重个性体验,是作文教学的本质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倡“写作是为了自由表达和与人交流”,强调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提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觉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还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应把作文技巧当作重点,而应多渠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思路,尊重学生个性体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及有创意的表达。
一、利用课文阅读,挖掘习作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每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好习作范本,我上语文课几乎每堂都将作文教学贯穿其中,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对于优等生来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能不同程度仿照课文写出自己所观察的生活也算是个性化的体现。如中年级的《我爱故乡的杨梅》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顿水果大餐,知道怎么去写自己喜爱的水果,学完课文后,练笔中一篇篇《我爱故乡的桔子》《故乡的草莓》等等让孩子们个个妙笔生花,让孩子明白作文就是如此来得容易。
二、调动生活体验,拓宽习作思路。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那么如何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尤为重要。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学生与学生交流,往往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上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会激发学生灵感的火花。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尽量少讲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字眼,让学生在小组或同桌之间各抒己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只有学生自己有过生活体验,他才感觉有话说,才有话要说。从交流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能写好。
三、自主选择内容,鼓励创意表达。每单元习作提供几个内容,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最想说,最想写的,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教师只提供习作的范围,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题材,不给时间字数的限制,让孩子们“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情,我们应以此为导向.创造条件让学生高扬起天马行空的个性化行文的理想。率性而作,无所粉饰,无所遮掩,任凭学生思想驰骋,以调动其倾诉的积极性,让习作成为学生个性的宣扬。只有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敢说真话,敢说实话,直抒胸臆,这样的习作才有真情实感。让作文成为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让学生的笔端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只有当学生用笔倾泻自己心情的时候,其个性才得到真正的张扬,其心灵才得到自由放飞!
四、扩大课外阅读,注意平时积累。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厚积薄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注意平时的积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手抄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表达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学生只有广泛博纳、有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作文才会娓娓道来,才会生动感人。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只要我们教者在作文教学中,放弃功利目的,还孩子们心灵、语言的自由,到那时,学生定会说:作文,写你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