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在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会诊正在贴近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总结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在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综合医院面向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战略。
  【关键词】 远程会诊; 互联网; 基层医院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teleconsultation is integrated into our lives.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eleconsultation experience of Ze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and investigates the realistic meaning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arrying out teleconsultation in primary hospitals.
  【Key words】 Teleconsultation; Internet; Primary hospitals
  First-author’s address:Ze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Guangzhou 511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34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早在上个世纪就谈到:未来医生将对着电脑屏幕根据网络传来的信息,对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诊治[1]。在通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使这一预言变成了现实,并正在贴近人们的生活。新医改意见也明确要求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发展远程医疗[2]。为贯彻落实这一医改意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2014年7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与增城北部山区派潭、正果和小楼三镇卫生院正式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这也开启了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对在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探索和思考。
  1 在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实践探索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原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2008年10月,整体移交给具有悠久历史和雄厚技术力量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管理。移交以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派驻专家教授到该院进行坐诊、查房、手术,促进该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短短几年,该院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成功升级为当地首家三级综合医院,肩负起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重担。
  派潭、正果、小楼三镇位于增城北部山区,基础相对落后,包括医疗在内各方面公共性服务也相对薄弱,是广州市扶贫开发重点帮扶镇。作为增城首家三级综合医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有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高度重视对派潭、正果、小楼三镇基层医院的帮扶工作。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该院将开展远程会诊服务作为帮扶支援的新尝试,与三家镇卫生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
  该远程会诊系统平台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为区域会诊中心,其中包含医疗应用系统及与视频应用服务器、专业储存服务器等设备。三家镇卫生院为会诊终端,部署PC终端运行会诊平台软件以及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的医疗设备等。整个远程会诊系统涵盖了会诊过程控制,病历数据采集,病历资料管理(传输、存储与解析),音视频通讯(高清音视频交互与录制),电子白板(文档演示、同步阅片等),协同浏览,远程桌面共享,Dicom传输、存储与解析,远程急救转运监护,基础信息维护,统计分析,标准接口(软件和硬件接口)等功能模块,通过会诊中心与会诊终端的对接,满足紧急会诊、实时会诊、影像学会诊、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咨询、业务培训、医医和医患沟通等的需要,从而使派潭、正果、小楼三镇的人民群众在当地医院就能够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增城区人民医院专家的会诊及诊治方案。
  2 在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现实意义
  基于我国的基本情况,结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在派潭、正果、小楼三镇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综合医院面向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意义重大,无论对于患方、医者,还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都能带来双赢。
  2.1 方便患者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普遍薄弱,医疗条件比较差,危重、疑难患者不得不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而上级大医院高昂的检查费用、治疗费用,以及所需的路费、陪护费、住宿费、餐费等,却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成本。此外,路途的颠簸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不适,甚至还可能错过了诊疗的最佳时机,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身心俱疲的痛苦。远程会诊的建立,则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患者在当地医院就可以及时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免于遭受路途的颠簸和辛苦,并大大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真正给患者带来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就医体验。
  2.2 加强医生交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长期以来,基层医院由于基础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加上患者少、福利待遇较低等,难以吸引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人才流失严重,这就造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水平普遍低下。远程会诊系统则给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与上级医院专家教授交流学习的平台。当他们遇到急危重或者疑难病例无法确诊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则可以和上级医院专家及时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咨询,并获得指导。在帮助完成病情诊治的同时,上级医院专家也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开展远程教育。现代医学知识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而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没有条件及时获得最新的医学知识信息。远程会诊系统则让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当地医院就可以和上级大医院的专家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病例讨论,观看专家教授的医疗操作演示,学习和掌握到新的先进的诊疗方法,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基层医院的进修学习费用。   2.3 实现资源下沉,缓解医疗资源不均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还是很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医疗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在我国,80%的人口分布在县级以下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地区,而80%的医疗卫生资源却集中在大、中型城市[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都希望到大医院就诊,这就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床位紧张的现象。然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医院门诊患者中有60%是常见病或者多发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高的疾病,大部分患者诊断明确,多为复诊情况[4]。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农村和边远地区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建立,使得大医院的人力、物力资源更好地下沉到基层医院,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让基层医院可以共享大医院高水平的专家教授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患者在当地就可以接受大医院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不均衡现象。
  3 在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的未来战略
  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远程会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的远程会诊起步晚,并且在实际的运用当中遇到不少问题。因此,我们还需从技术设备、人才培养、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等诸多方面入手,把远程会诊的发展提到战略高度去考虑。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 远程医疗会诊是在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等一系列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整个过程的开展都离不开一套先进的网络通讯设备。然而,在开展远程会诊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线路、终端、软件等问题造成远程传输质量差从而影响专家的会诊结果、部分基层医院远程医疗系统通信制式不兼容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还比较普遍[5]。可见,高速、高清、高效的通讯网络是进行远程会诊的基本保障,而一套远程会诊系统的投入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此外远程会诊系统投入使用后,软硬件的升级维护、网络费用、工作人员的薪酬等都花费不少的经费。因此,为了突出远程会诊的投资价值,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效益论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运营模式,让远程医疗这一新兴医疗模式既让患者减轻医疗负担,又使医院降低医疗成本,共同提高效益。同时,也希望政府方面能够加大对远程会诊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积极鼓励远程会诊的开展。
  3.2 加强从业人员培养,提升专业化水平 “发展远程医学,设备是基础,人才是关键。”[6]一方面,基层医院要正确认识自身与大医院客观存在的医疗水平差距,把大医院作为高级人才库和坚强的技术后盾,积极参加上级医院举办的网上授课、病例讨论等,遇到问题时虚心向会诊专家请教咨询,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会诊医院要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参与会诊的人员既精通计算机和通讯信息技术,又熟悉医疗业务知识,使各项操作符合会诊过程的需要,确保远程会诊的效果和质量。
  3.3 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规范化管理 明确、完善的法规制度,是远程会诊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颁布了有关法规制度,如卫生部于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开展远程会诊过程中的医疗职责,使远程会诊有据可依[7],但这些明显不能与新形势下远程会诊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在目前的阶段下,会诊医院双方以及患方、运营商之间仍然没有十分确切的法律制约,如果出现信息传输中的失误、资料不全或资料本身的失误、咨询诊断的失误造成误诊,计算机病毒或“黑客”侵入造成患者信息资料的泄漏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可以明确该由哪一方来承担责任[8]。因此,主管部门应该针对远程医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信息网络、医学和法律等多个维度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减少在远程会诊过程中各类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将医疗风险控制到最低。同时,参与会诊的医院要结合双方的实际,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会诊流程、申请条件、工作人员职责以及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等,确保远程会诊的规范化管理[9]。
  3.4 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普及范围 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人们总是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远程会诊目前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对其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传统的医疗模式注重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除了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之外,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治还要通过对患者进行视、触、叩、听,从而综合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10]。而远程会诊却是会诊专家通过视频网络对患者进行远距离的诊治,触、叩、听、闻等关键的体格检查都不能亲自进行。这就让大多数患者尤其是病情急重、病因不明的患者在心理上对远程会诊产生一定的不信任感,不愿意接受远程会诊。甚至许多医生也对远程会诊的效果和质量存在顾虑,而且部分医生还可能会认为申请远程会诊是对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否定,不愿意轻易请教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远程会诊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远程会诊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远程会诊的优越性和可靠性。对于广大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他们对远程会诊的了解和认识;此外,可以通过制度规定、奖励机制等鼓励他们参与到远程会诊当中,充分利用远程会诊的医疗资源,提高自身的诊治水平[11]。对于社会公众,政府和各开展远程会诊的医疗机构要积极发挥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远程会诊技术实例的宣传和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当然各开展远程会诊的医疗机构不断提高会诊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取信于民,才是对公众最有力的宣传。
  总之,远程会诊在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有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12],无论是对患者、医生,还是医疗机构甚至整个医疗行业都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看到远程会诊的美好春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远程会诊向着更加完善、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凯.信息化助推新医改——记“健康快车”专家远程会诊系统[J].信息化建设,2009,12(6):16-19.
  [2]李艳,尹继业,李丹.面向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医疗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87.
  [3]孙一民.远程医疗在边远地区医疗机构应用可行性和必要性[J].医学信息,2001,14(2):86-87.
  [4]印成增.浅谈远程医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利用现代互联网平台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18):313.
  [5]许丽萍.远程会诊系统八大攻略[N].计算机世界,2008-07-14(050).
  [6]马明,于翎,刘久弘,等.远程医学会诊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院,2009,13(4):52-53.
  [7]王志博,王九生.远程医疗主要功能及发展战略前瞻[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2,9(6):32-34,40.
  [8]刘翔,朱士俊,李信春.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难点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2004,8(6):8-11.
  [9]金开宇,彭晨辉,李则河.关于远程医疗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7):65.
  [10]王寰.浅谈远程医疗会诊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27(12):385-386.
  [11]薛启勋,李福平.发展远程医学 促进医院发展[J].解放军管理杂志,2000,7(5):371-372.
  [12]王琳华.关于远程医疗如何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1,40(35):3574.
  (收稿日期:2015-08-20)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护理法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和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手术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法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中疼痛体验、恐惧焦虑、认知情况、消极心态、积极心态以及配合态度的患者数量,同时以调查问卷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系统(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拟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按手术内固定方法将其分为DHS组、PFNA组和LPFP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近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的Cirrus HD-OCT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本院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或眼底照相确诊为RVO继发ME的患者20例20只眼作为RVO组,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0例20只眼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Cirrus HD-OCT黄斑容积512×128扫描结果。结果:Cirrus HD-OCT结果显示RV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过程中给予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其中试验组行喉罩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和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在麻醉后的不同时刻(T2、T3、T4时刻)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ICU脓毒血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血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护肾、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比较两组APACHE Ⅱ评分、炎性指标、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及生命体征。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经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两年间本院治疗的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探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mRS评分,治疗结果、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N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D组,每组30例。四组患者给予静脉推注2.5 mg/kg丙泊酚+0.1 mg/kg维库溴铵+0.05 mg/kg咪唑安定,然后给予A组患者静脉推注5 μg/kg芬太尼,给予B组患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单运动单元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单运动单元内固定治疗。骨折按Denis分型:A型17例,B型19例,C型2例。按ASIA分级评定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Cobb角。结果:38例均得到随访。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法洛四联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术后出血关系。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2014年12月接收的6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量分成观察组6例即术后出血≥3 mL/(kg·h)和对照组56例即术后未出血≤3 mL/(kg·h),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两组术后的红细胞比容、全血黏度
期刊